谢
@FreedomPhd邀。我一般跟别人强调的是经济学里的数学——如果以大体学下来博士一年级课程为上限的话——没有好多人说的那么难。觉得自己卡在数学上要么是因为没学过,要么是因为忘了,要么是因为你经济直觉不行不知道推导里用了哪个约束条件。楼主研究的是我不敢碰的decision theory,目测数学至少不比我差。所以我都觉得不难,楼主觉得不难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把理论工具用于从现实问题(real world problem)抽象而来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是要花智力成本的。这个智力成本有多大,取决于抽象的难度有多大。经济学在社会科学里,在截至目前整个发展史中在抽象上投入的总成本更高,所以应用数学作为理论工具的难度更低。这导致了经济学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可以更多采用数学语言来讨论。这个现象就是楼主描述的人所说的“经济学高度数学化”。
描述一个现象总有精确与不精确之分。如果从一开始就接触的是不精确的描述,又没有从其他来源补充知识或者自己动手做,曲解现象的概率和对现象的曲解程度自然变高。同样,楼主可能没有当过学渣或者民科,对于“很多经济系学生采用不精确的描述”这一现象本身的认识不足,但是仍指出“这些人有可能是想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也是对现象描述不精确导致曲解的例子。我觉得比起“贴金”说,“对经济学研究曲解”说可能是个更好的解释。
啊对了,对楼上嘲讽楼主的几位说一句:我们须知道人都会犯错,同时我们也须预期专业人士会从错误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