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默克尔还在任,面对今日(2022年3月4日)的俄罗斯乌克兰局势,会有怎样的应对? 第1页

     

user avatar   hai-jin-zhang-li-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默克尔在德国总理任上执政了16年,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事件就在默克尔眼皮底下发生。奇怪的是,有人觉得给默克尔延长1年任期,俄乌战争就消解于无形了。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这道假设题,我可以百分百明白无误地告诉你答案——最高赞那个回答错的离谱——默克尔在任也没有用!她对俄乌局势所能发挥的作用不会比朔尔茨多一分毫!

这个问题及最高赞回答,让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来回答一下,在我看来解这道题意义重大。因为这个问题及最高赞回答,不仅是暴露出来很多人研究、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认知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如何看待一个单纯的宏观历史问题假设,其实对每个人具体生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会在文中举例。

无论是谁,如果不把头脑中存在的这种看待世界的认知方式彻底扭转过来,不仅难以发现历史的真相,也会对解决一些具体生活中的问题毫无头绪。当然,这就是研究历史和人的魅力所在。

==========================================================

我们当然无法假设默克尔在台上会怎么样操作。但是我们可以来稍微转换一下假设,假如默尔克正在台上,但是突然死了,这个会对局势产生显著影响么?

为什么要这么转换一下呢?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直观比照那些已经真实发生的史实了。

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宁夏六盘山脚下。一代天骄的病逝并没有改变蒙古人的铁蹄继续踏平西夏的征程。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激战正酣,德国希特勒和日本天皇都还没有投降。盟军阵营最高领导人之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脑溢血去世。这个消息对于参战双方来说只是一个新闻插曲,并没对双方的局面进展产生丝毫实质性的影响。

1953年3月,离朝鲜战争参战的中美双方缔结和约还有大概4个月左右时间。苏联领导人、一生武功赫赫的斯大林突然离世。斯大林是朝鲜战争幕后的支持方,实力强大。但是,斯大林的离世,对朝鲜战争的走向也没有产生丝毫的影响。

论权重与实力、政治才能与影响力,默克尔与这几位彪炳世界历史的大人物有可比性么?

然而抽离了这些大人物,整个局面可谓纹丝不动。

非常有理由相信那些认为默克尔在台上就意味着可以改变俄乌局势的人,是潜移默化、不自知地被那些超级英雄类的剧情或历史塑造了认知。诸如蝙蝠侠降临拯救了世界,或是令狐冲英雄了得重振了华山派,或是诸葛亮死了导致蜀汉没了。这样的默克尔,本质上与蝙蝠侠、令狐冲、诸葛亮变的一样——存在于一个被架空的空间。

他们相信历史就是单纯的英雄创造,只要英雄在之,就可以脱离一切条件和土壤,挽狂澜于将倾,扶大厦于即倒。看看默克尔解决俄乌问题上,有多么贫穷吧:

北约军事集团是被美国创建和主导的,其在北约内部有英国、波兰、立陶宛等众多国家支持的铁盘;

德国至今本土还驻扎着近万的美军,甚至没有获得法国一样的安全与国防的独立,在防卫上重度依赖美国;

而在对俄关系上,德国作为经济大国和能源资源贫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一直有着重度依赖,所以才多年来不过盟友们意识形态外交路线,多次在制裁俄罗斯上表现出消极态度,也逆势推进北溪-2;

而在乌克兰上,实际主导和推动的是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官员,不是德国,在对乌克兰内部影响力上,甚至也比不了波兰;

哪怕寄望于国际政治斡旋解决,德国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默克尔更不是联合国秘书长;

哪怕想象力再丰富大胆点,日耳曼人安格拉·默克尔有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那般的美色与酮体,可以色诱沙皇弗拉基米尔·普京?……

没有北约的主导权,没有独立的国防,对俄罗斯能源重度依赖,对乌克兰内部派系没有可以指挥的傀儡,也不是联合国五常,这样一个工具箱里空空如也的人,凭什么可以对俄乌局势指手画脚、挥毫泼墨?这不是把默克尔放在一个架空的空间里运作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得到检验。俄乌局势爆发的重大原因是北约东扩吸纳乌克兰,而北约东扩比默克尔上台更早得多的时间就业已存在(只从1999年吸收波兰算起,已经20年+)。这个矛盾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中走向高潮,默克尔也对克里米亚危机束手无策。默克尔在德国总理任上执政了16年,凭什么觉得可以给默克尔延长一年任期,俄乌战争就消解于无形了呢?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白无误的。

但我想指出来的是,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假设题答案,那样想和思考的人暴露出来的,归根结底来说是很多人脑海里深潜着这样一个认知——超级英雄的主角光环何谓超级英雄?说白了,就是个人能动性大过局势,比天还大。

我们的心理机制是非常容易把前台运行的那些符号或者面孔放大到它们等同于整个局面本身。历史上深谙此点的大有人在,于是在前台扯虎皮拉大旗。他们只需要在前台表演那么一点点超英雄的戏码,就可以骗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例如陈胜吴广鱼腹藏书"大楚兴,陈胜王”,特朗普把牧师请到白宫来祈福做法(暗示特拉普上帝的人选)。

扩展来说,相信超级英雄主角光环的人,其实挺容易在类似的问题上被欺骗。例如,新东方老板俞敏洪受双减政策影响,开始探索新赛道,俞敏洪转型做起了农产品带货直播。很多人出于对俞敏洪遭遇大环境冲击的同情或是本身非常崇拜俞敏洪以往取得的成就和知名度等,纷纷表示非常看好俞敏洪做直播这件事。但客观来说,首先是直播卖农产品,这是个成熟的、已经被检验能成功的模式么?是探索创新还是跟随者?另外,直播是年轻人比较擅长的事,直播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年近花甲的俞敏洪是否能无代沟的、愉快的在线聊天呢?也许俞敏洪学习能力很强自主性很高,可以学,但是一边处理新东方一边学习还要一边直播,体力是不是跟的上?直播带货要做的非常成功,除了前台一定的流量保底,还需要背后很强的供应链整合或议价能力,俞敏洪是否有这么强的农产品整合能力?是否有这种证据支撑?俞敏洪是否是农产品行业的资深行家?抖音背后公司字节跳动是否会流量扶持俞敏洪?如果这些方面全然不顾,只是因为俞敏洪是个成功人士,他就可以再次成功,这显然是又陷入了“超级英雄主角光环”的误区。跟判断默克尔治理德国内政外交展现出来长袖善舞的才能,所以就能在解决俄乌冲突方面一定可以发挥作用,是同一种类型的错误。

纠正我们脑海中的这个错误认知问题的方式,不仅是有利于我们判断默克尔、俞敏洪这样的宏观或者新闻大事件背后的走向,其实对我们个人具体生活来说也意义重大。因为那种用“超级英雄主角光环”思维方式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把这个逻辑套在自己身上。例如,看到别人做某事赚了钱,装模非常认真地“考察”了一番,觉得自己也能行,于是就兴高采烈的开张了。最后才发现,别人的成功背后需要多年时间摸索出来的经验,有资金的持续投入,有一定的资源,同时市场也在动态的改变等等。有时候不是没有思考到,而是那种自己行,我也有那个运气,我不信自己比别人差的那种“主角光环”式的思考在脑海里盘踞不去,遮蔽了对其它线索的考察。这种事例,在我们生活其实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如果有兴趣去翻阅史料俄罗斯对北约东扩持续近30年的历史态度,必然会得出俄罗斯人在此重大安全关切上的红线是严肃、认真和不含糊的结论。只要东扩变的越来越现实,俄罗斯对乌动武就变的越来越近。而且俄罗斯这一重大态度,决不仅仅是普京的个人态度,而是早在叶利钦政府时期就已存在。俄罗斯人对此的警惕是不已谁在台上为转移的。换言之,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并不以前台是谁而改变的大局。普京可能选择这一天动武或者那一天动武,可能选择先承认乌东两个地区独立后再动武,或者先动武再承认独立,或者普京基于形势再继续拖些日子,或者某天某个导弹炸晕了泽连斯基,这个是历史的偶然性,具有测不准特性。所以俄乌的必然局势,是与默克尔是不是偶然在台上没有丝毫的因果关系。何况她只是个外围。

必然性与偶然性交织成为我们的真实历史。所有人都是真实时代的傀儡,漫画或小说里除外。


user avatar   gu-yang-kai-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默克尔还在,这场战争压根就打不起来,因为长袖善舞的默克尔会把危险掐灭在萌芽状态。

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已经越来越呈现出持久战的趋势,无论战争结果如何,在政治方面俄乌都是输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大部分成本都将由欧盟特别是德国承担。这场战争后,德俄之间的合作会产生很深的裂痕,英美则会成为这场战争最大赢家,亚欧大陆一体化进程被大大推延甚至中止。

其实,有一个人如果还在任的话,本可以阻止这场战争,那就是默克尔。

1954年,默克尔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也就在前两年,普京出生。说来也是巧合,这两个人后来一个成为欧盟最有权势的人,一个成为俄罗斯的领袖。

出于一种宗教使命感,默克尔出生后不久她父亲就从富裕的西德搬到了贫穷的东德。由于东德政府强调无神论,因此作为牧师家庭,默克尔一家人经常遭到监控,饱受摧残。

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叠加严厉的家庭教育,很小的时候默克尔就养成了沉默寡言的习惯,她认为保持缄默是一种高尚、正派的表现,这恰好跟德意志民族的整体气质相符。上学的时候,默克尔不仅学业优秀,而且情绪非常稳定,遇到困境和挫折的时候可以保持理智和耐心。默克尔后来一直读到物理学博士,这就使其变得更加严谨。由于当时东德是苏联的卫星国,默克尔也学过俄语,对俄国文化非常精通,这就使她后来在处理对俄关系的时候游刃有余。

沉浸于科学实验的默克尔:

28岁的时候,默克尔第一次遭到人生变故,她离婚了,在保守的东德社会,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很容易遭到周围人嘲笑和非议,但她没有理睬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而是继续坚持学术。博士毕业后的默尔克进入了一家科研院所,领着微薄的工资,埋头于各种实验之中。正常情况下,默克尔可能就会这么一直干下去,一辈子默默无闻。

但1990年两德统一,改变了默克尔的命运。在目睹了国家统一后,默克尔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去从政。默克尔是幸运的,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为了笼络东德民心,加速国家融合,大胆启用东德的政治新人,其中就包括默克尔。她被任命为妇女及儿童部部长,这个职位没有太多权力,更多是起到宣传作用,以表示东德人也有做官的机会。但默克尔却在之后4年的时间里,展示了自己超强的政治能力,在她的努力下,德国通过了很多保障妇女和儿童权利的修正案,大大促进了男女平等,这些是前几任部长加起来都没能做到的。这就使德国政坛对她刮目相看。

后来默克尔在政坛蒸蒸日上,直至2005年赢得德国大选,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也是两德统一后第一个东德人身份的总理。上台后的默克尔体现出了超强的格局和战略定力,她顶住党内压力,放下立场继承了作为政治竞争对手的前任总理施罗德的政治遗产,包括削减社会福利、改革劳动力市场等政策。这些政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德国经济发展,但却遭致选民反对,默克尔很多同僚都劝她不要为了这个而得罪选民,但她还是把这些政策保留了下来。

事实上二战后德国一直执行韬光养晦的战略,出了很多优秀的政治家,以致于德国从分裂的战败国逐步成为欧盟的领导者。

二战后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推动德国和法国这对历史宿敌和解,并促使《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署,这就成为后来欧盟的雏形。

1970年,华沙之跪:

德国第四任总理勃兰特,1970年在华沙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为那些被纳粹德国杀害的死难者默哀。有个评论很经典:“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却是德意志民族。”勃兰特的下跪打破了德国的外交僵局,使东欧国家与德国实现谅解,德国也彻底改变了国际形象,使之在3年后成功加入了联合国。这就为德国后来借助欧盟的力量重新成为世界大国埋下伏笔。一个可以对照的例子是日本,日本至今不愿意为二战罪行道歉,因此尽管90年代日本是东亚经济领头羊,但东亚各国在政治上都不愿意与日本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日本曾经尝试推动的亚元和东亚经济联盟也只能告吹。

1990年,德国借苏联之手,完成国家统一:

德国第六任总理科尔,最大的政绩是推动两德统一。其实德国统一的难度非常大,因为“盟友”英法美对此都持反对态度,从地缘上他们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但科尔借苏联内外交困的局面,以经济援助为条件,以苏联为后盾完成了国家统一,这就让西方大跌眼镜。不仅如此,德国统一后,科尔还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为后来欧元的诞生奠定基础。

德国第七任总理施罗德,其政绩包括:1、反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此来谋求德国话语权;2、削减社会福利,改革劳动力市场;3、把制造业打造成德国经济核心。毫无疑问,施罗德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政客相比,政治家做的决策更加长远,哪怕会牺牲短期利益。施罗德的政策在当时饱受质疑,被削减了社会福利的选民后来联手把他赶下了台。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德国不像美国那样去搞金融和服务业,而是要搞又脏又累的制造业。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多数德国人才明白了施罗德的用心良苦。与法国、意大利等国相比,重视制造业、削减社会福利的德国最终扛过了全球金融危机,从90年代末的欧洲经济病夫成为欧洲经济发动机。毫无疑问,施罗德是个具备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他宁可下台也要促成德国经济转型。而且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施罗德还跑去当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与默克尔一明一暗守护德俄之间的能源合作。

作为施罗德之后的德国领导人,默克尔放下了党派之间的分歧,完全继承了施罗德的政治遗产,并一直干了16年。但很可惜,默克尔用人失察,她的继任者朔尔茨,却没有前几任总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魄力。

2005年,默克尔宣誓成为德国总理:

默克尔上台后的第一任挑战是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实为美国给欧盟埋的雷,1999年欧元诞生,美国曾试图通过科索沃战争来打击欧元,但最终失败。不甘心的美国人于是决心给欧元区埋雷,2001年,美国通过给希腊做假账的的方式,让希腊政府债务率大大降低,并成功将希腊送入欧元区。之后,美国又通过各种资本工具,引诱希腊借债,最终使其债务累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依赖航运和旅游的的希腊经济陷入衰退,政府面临破产,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不仅如此,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国也面临类似问题,一旦欧债危机处理不当,欧元区就得解体。

很快压力就都转导到了德国这边,因为作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且长期实行严格财政纪律,各国都希望拥有财政盈余的德国给与救济。但默克尔深知靠放水来救经济,只会治标不治本,如果想彻底解决危机,只能选择紧缩财政的方式。但当时希腊政府直接选择躺平摆烂,以退欧为威胁逼迫德国救济。不愧是政治强人,默克尔顶住舆论压力,公开表态:“如果希腊不执行财政紧缩,继续选择高福利政策,德国将放手让希腊退出欧元区。”这就把希腊人吓傻眼了,因为离开欧元区,希腊啥也不是,他们本来就是想多讹点钱,没想到默克尔却如此强硬。

默克尔被希腊人抹黑成希特勒的继承者:

出于怨恨,希腊人将默克尔抹黑成纳粹,造谣她是希特勒的外孙女,欧盟的舆论也认为默克尔想趁欧债危机的机会在经济和政治上统一欧洲,完成第三帝国没能完成的使命。

不过3年后,舆论完全变了个调,因为事实证明默克尔的路线是对的,救济只会培养懒汉,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无节制的政府开支和高昂的社会福利,这种讨好选民的手段只能维持一时不能维持一世。采取财政紧缩的希腊最终走出了债务危机,其他南欧国家也陆续走出衰退。德国最终避免了欧元区分裂,也稳定了经济,坚持了严守财政纪律的传统。由于没有靠放水刺激经济,德国宏观杠杆率不升反降,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成功实现去杠杆的大国,房价也控制在较低水平。

默克尔的第二任挑战是克里米亚危机。克里米亚危机的背景是美国煽动乌克兰加入北约,来挑唆俄乌之间的矛盾。我们知道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黑海舰队驻扎基地,克里米亚丢失会导致黑海舰队垮台,俄罗斯丧失最重要的出海口,沦为实质性内陆国(俄罗斯虽然海岸线漫长,但大多数港口常年封冻)。被逼到绝路的俄罗斯不得不先发制人,占领了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默克尔与普京据理力争:

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默克尔与普京打了几十通电话,质问普京为什么在不告知她的情况下出兵。普京虽然想反驳,但默克尔据理力争,辩得普京哑口无言,一向强硬的普京最终也不得不服软。默克尔对普京发出警告,说德国将带领欧盟对俄罗斯展开经济制裁,让普京做好心理准备。当然默克尔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强势的女人,相比于辩论她更擅长倾听对方的诉求。在多次沟通之后,她逐渐了解到普京的无奈,于是她也对这个男人进行了适度安抚。

另一方面,尽管西方世界要求德国对俄强硬,但德国并未按英美要求的那样与俄罗斯断绝经济往来。会说俄语、精通俄罗斯文化的默克尔深刻理解俄罗斯的处境,德国和俄罗斯均是美国霸权的受害者,二战后德国被英美肢解,冷战后苏联被英美肢解,她非常能理解俄罗斯对国家安全的诉求,一战的爆发就是因为各国对国家安全的的绝对追求。默克尔心里面明白:美国支持乌克兰并非出于正义,而是为了私利,是想通过乌克兰把欧洲拖下水。她也深信假如有一天德国想摆脱二战战败国身份,重新做一个政治大国,就必须借助俄罗斯的力量,赶走驻德美军,因为只有俄罗斯才具备在军事和政治上抗衡美国的能力,德国的工业加俄罗斯的资源足以保证形成一个超级强权。曾经德国借苏联之手完成国家统一,未来德国也有机会借俄罗斯之手完成欧洲统一。

因此默克尔一直不愿意对俄罗斯发动最严厉的经济制裁,她知道让一个核大国陷入贫穷只会导致其更愿意通过军事冒险来转嫁国内矛盾。不仅如此,默克尔还顶住美国的压力,主导修建与俄罗斯之间的“北溪2号”,试图绕开乌克兰与波兰等反俄国家与俄罗斯进行合作。虽然“北溪2号”只是一条能源线,但正如当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一样,经济合作是政治和解的基础,默克尔希望通过加强德俄经济合作,来培养更多的亲俄派,扭转国内反俄舆论,推动德俄和解。欧共体的诞生建立在法德和解的基础上,未来欧洲合纵国的诞生也应该建立在德俄和解的基础上。

正因如此,默克尔在任期间,德国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欧盟的事宜并不感兴趣,默克尔公开警告如果乌克兰政府军进攻乌东地区,德国将袖手旁观。在北约内部探讨关于吸纳乌克兰加入的会议上,德国也多次投反对票。2015年,默克尔推动了《明斯克协议》的签署,协议规定乌克兰政府军和乌东地方武装之间停火,在承认乌克兰主权的同时,保障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自治地位,这就缓和了俄乌局势。

英美通过推动叙利亚战争,批量制造难民:

在尝试利用欧债危机和克里米亚危机来搞乱欧盟未果后,2015年,英美又引爆了叙利亚难民危机。英美一手推动了叙利亚战争,制造了上百万的难民,这些难民在舆论的引导下,纷纷涌入欧洲。起初,默克尔的态度非常坚决,不接受任何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她认为叙利亚战争是英美主导的北约发动的,德国乃至欧盟没有义务去接收难民。

3岁儿童海滩遇害照成为欧盟接收难民的导火索:

2015年9月,英国《每日邮报》公布了一张叙利亚3岁儿童海滩遇难的照片,导致欧洲民意沸腾,左派特别是白人左派纷纷要求政府接收难民。为了维护欧盟政治声誉,避免欧盟内部分裂,叠加难民可以为老龄化的欧洲补充劳动力,默克尔最终同意了接收的请求。这就使其在后来遭到了巨大的抨击。

中东难民进入欧盟后,由于跨文化跨宗教等原因,引发了多起恶性治安事件。本来吧,哪个地方都会有犯罪事件,概率大小的问题而已,但被英美资本操纵的媒体大肆炒作移民犯罪问题,将事态扩大化。当初要求默克尔接受难民的人摇身一变,主张把难民都赶出欧洲,并认为默克尔要为欧洲难民危机负责,默克尔的形象一下子成欧洲救世主沦为欧洲灾星。2016年,不愿承担接收难民义务的英国横插一刀,选择了脱欧,欧盟又一次面临分裂风险。

默克尔此刻承受了太多孤独,很少有人能理解她曾经做决定所面临的艰难。那些过去支持她的民众很多对她颇有怨言,政治盟友也刻意与她保持距离,不断有各种流言蜚语传出,说她想通过引进移民来更换欧洲的血统。有时候舆论就是那么地无情,一个人之前被捧得越高,跌下来的时候被踩得就有多重。辉煌的时候门庭若市,落魄的时候无人问津。

得益于从小养成的情绪稳定的习惯,默克尔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她妥善处理了英国脱欧的问题,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并对意大利等想脱欧的国家进行敲打,压制了欧盟内部分离倾向。

默克尔多次顶住川普压力,拒绝对华施压: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川普以撤军等手段为要挟,多次要求欧盟对中国发动经济制裁,但默克尔拒绝了,她在中美贸易战里面选择了多边主义,而不是为美国火中取栗。不仅如此,在德国的牵头下,中欧贸易协定谈判取得进展,德国与中国一同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事实上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一直游走于中、美、俄三国之间,拒绝选边站,有时候也充当润滑剂的作用,使其能在中美俄的斗争中捞取到最大好处。

默克尔是西方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

默克尔执政16年来,有12次访华经历,在经济上,德国非常重视中国的庞大市场和发展潜力,也愿意推动中欧共同进步。在政治上,她很清楚中德在反对美国霸权方面有共同诉求。尽管默克尔有时候也会表达一些反华观点,但这也是迫于形势。对于外国领导人来说,我们不要看她做了什么,而要看她能做什么。

2021年3月乌克兰政府军向东乌发动进攻:

拜登上台后,美国一改川普时期的孤立主义,全线出击。在欧洲,美国煽动乌克兰局势,以许诺乌克兰加入北约为诱饵,怂恿乌克兰政府军对东乌开火,俄乌局势在2021年3月起急速恶化,两国面临战争风险。

默克尔多次充当俄乌之间的的调解人:

这个时候是默克尔站出来当救火队长,她继续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当泽连斯基询问德国是否会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时,她直接说:“这不可能!”默克尔在的时候,任凭北约如何威逼利诱,德国一颗子弹都没卖给乌克兰过。拜登多次施压要求德国放弃修建“北溪二号”,但默克尔依旧顶着压力将其修建完毕,以保留德俄经济对话的生命线,她甚至试图推动欧盟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默克尔在任上的时候,德国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乌克兰局势恶化,既防止过度刺激俄罗斯,也敲打乌克兰的军事冒险主义,使俄乌局势整体保持平衡。

但很遗憾,默克尔的克制也遭到了舆论强烈反对。不过有趣的是,右翼批评她对俄罗斯太软弱,是普京的帮凶,是俄罗斯派来的间谍;左翼批评她想借乌克兰危机拓展在东欧的影响力,置乌克兰的安危于不顾,缺乏同情心。美国对其冷嘲热讽,经常煽动舆论攻击她;东欧国家对其百般羞辱,她去波兰访问的时候差点被扔鸡蛋。也许是看透了政客之间的尔虞我诈,也许是受够了选民们的反复无常,2021年德国大选默克尔放弃了参选,没有选择连任。而是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将德国大权交给了继任者朔尔茨。

默克尔卸任前最后一次访问俄罗斯,普京献花并表示感谢:

2021年8月,默克尔最后一次以德国总理身份访问俄罗斯,普京在会谈开始之前给她送上一束鲜花,并感谢多年来默克尔对俄德关系的贡献,并向告诉周围人未来会很想念她。

普京与默克尔几乎一同步入政坛:

从政那么多年,默克尔与普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相互理解,惺惺相惜。德国统一前普京在东德工作过,会德语,也对德国经济和文化了如指掌。默克尔则会俄语,非常喜欢俄罗斯文化,二者之间可以不借助翻译进行交流。普京和默克尔共同经历了两德统一和苏联解体,在冷战结束后几乎同一时间步入政坛,彼此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能以对话的方式管控分歧,从源头处化解危机。

普京是真心难过的,因为默克尔离任之后他在欧洲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对话的人,也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听自己内心诉求的人。因此这次见面既是告别,也是伤心。

普京一直将默克尔视为知己:

普京是非常孤独的,不仅不被大多数欧洲领导人认可,在国内也不被很多手下人理解,俄罗斯很多官员更多是敬畏普京而非理解普京,反倒是默克尔这个外国元首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硬汉普京对默克尔也会展现出温柔的一面:

普京似乎已经预料到了默克尔离开之后的结局,他知道默克尔离任后欧盟将群龙无首,任由美国摆布。在多年老友离别之际,哪怕是以硬汉为人设的普京也流露出了难过和不舍之情。

默克尔也遗憾,她理解普京内心的孤独,她也理解这个男人想要带领俄罗斯走向复兴的决心。默克尔卸任前,在波兰等国遭到冷遇,在美国遭到讥讽,被白人左派谩骂,被国内选民怪罪。在很大程度上,她又何尝不是和普京一样孤独呢?

2021年10月,默克尔正式卸任德国总理,交出了执掌16年的欧盟领导权。

默克尔的下台使拜登少了一个心头大患:

拜登笑了!美国苦心孤诣那么多年,无论是欧债危机、克里米亚危机、叙利亚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针对欧盟的手段均被默克尔一一化解,默克尔像一个太极拳高手一样使美国无从下手。现如今,他终于等到了默克尔下台的这一刻。当前德国白左已经做大,新上任的朔尔茨缺乏威信与战略定力,马克龙志大才疏且孤掌难鸣,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美国一刻也没有等待,迅速对欧盟施压,它很怕错过这个机会就得在等很多年。在美国的催促下,欧盟议会开始酝酿对俄罗斯展开新一轮制裁。由于德国新政府是多党联合执政,各派议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将个人和党内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因此出于政治正确,纷纷投票要求对俄强硬。以致于朔尔茨刚上台就不得不中断了北溪2号,并加快新能源发展进程。事实上,一国能源政策不仅应该考虑经济利益,也应该考虑外交影响,发展新能源、淘汰旧能源意味着未来德俄经济合作空间大大减小。另一方面,默克尔走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事宜无人再能阻挡,朔尔茨不敢得罪美国,在北约商讨吸纳乌克兰的会议上并未投出关键的反对票,乌克兰加入北约进入倒计时。普京很无奈,在多次抗议无效后,他毅然选择出兵乌克兰。

这场战争前后欧洲政客竟无一人能扛起大局,马克龙虽有反抗北约的决心,并多次声称北约“脑死亡”。但马克龙这个人志大才疏,反而喜欢到处作秀。他穿梭于俄乌之间,试图通过调停冲突来增加自己的政绩,结果被普京和拜登耍得团团转。普京前一秒答应他不会对乌克兰动手,后一秒俄军已经杀到了基辅城下。拜登一方面称赞他年轻有为,另一方面就从法国手里抢走了价值660亿美元的潜艇订单。英国也来横插一刀,跟法国争起了捕鱼权,甚至扬言要再来一次特拉法加大海战。俄乌战争爆发后,恼羞成怒的马克龙立马变了个调,对俄态度180度大转弯,并对俄罗斯发动核威胁,想为自己找回一些面子,结果反而让局势变得更不可控。

德国新总理朔尔茨则完全没有继承默克尔长袖善舞的作风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战争爆发后,面对沸腾的民意,他选择了自保,顺应民意加大对俄制裁,将个人政治前程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暴露出了政客自私的一面。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能只会享受权力,而不去承担义务,哪怕是民众不理解也好、周围人不支持也罢,在关键时刻政治家都应该站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做决策。但很明显,朔尔茨没有施罗德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也缺乏默克尔那种灵活处事的手腕,他不愿意为了德国的未来而赔上自己的前程。最终他选择顺应民意,批准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推动欧盟将俄罗斯剔出Swift,哪怕大部分成本都由德国承担。其实他非常清楚将俄罗斯剔出Swift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无异于金融核打击,会根本性地摧毁俄罗斯经济,逼迫俄罗斯走向绝路,但他还是这么做了。朔尔茨还批准了德国提高军费的议案,虽然这符合德国的长期利益,但短期来看在当前欧洲局势恶化的背景下这会加剧欧洲各国军备竞赛,最终摧垮欧盟内部政治互信,这种互信恰恰是欧盟能保持稳定的基础。更糟糕的是,默克尔留下的最大政治遗产——北溪二号可能会被彻底废除,德俄和解的希望化为泡影。

意大利就不说了,在乌克兰危机中毫无作为,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完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完全不顾意大利对俄罗斯天然气严重依赖的事实。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又跑去强烈制裁俄罗斯,好一个痛打落水狗,意大利完全继承了它在一战和二战的作风。

所以很可惜,如果如果是默克尔还在任上,这场战争根本打不起来。因为默克尔不会断掉北溪二号,也不会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她会将危险化解于萌芽阶段。即便是战争打起来,默克尔也不会让局势如此失控,在这种关键时刻,她会顶着民意,拒绝将俄罗斯剔出Swift,因为如此严厉的金融制裁只会将俄罗斯逼到绝路。对于一个核大国来说,被逼到绝路意味着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这也是英美乐于看见的。因为英美有核武器,核弹落不到它们头上。欧盟则不一样,除了法国外都是无核国家,如果爆发核战争,英美绝对会袖手旁观,欧盟完全不是对手,只能被动屈服。

从制裁手段也可以看出英美有多狠心,这完全就是把俄罗斯往死里逼的节奏,迫使其出手。英美肯定知道这么做的后果,那就是大大增加欧洲核战争的风险,但在知道这种后果的情况下还这么做,只能说明英美是真的坏。虽然国与国的关系有时候可以很无情,但英美毫无人性、毫无底线的做法还是让人震惊。

不得不感慨美国人发难的时机选得真好,恰好选在默克尔刚下台的时候。作为一个理性务实、善于对话沟通、坚持多边主义的领袖,默克尔的存在是欧洲稳定的基石。默克尔执政16年期间,抵御住了美国对欧盟的多次渗透,面对欧债危机、克里米亚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贸易战等挑战,她用丰富的外交经验与超出常人的耐心帮助欧盟这艘巨轮避开了很多冰山和海啸,也使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者之一。如果默克尔再干十年,很有可能会将俄罗斯拉入欧洲经济体系之中,以经济一体化推动德俄和解,让欧盟成为与中美并列的世界一级。可以说,默克尔是当代最杰出的女性政治家,也是欧洲局势的稳定器,她在任期间,欧洲没有爆发过大的战争,克里米亚危机很快就得到平息。靠着默克尔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德国通过欧盟这个杠杆来实现大国决心的目标越来越接近,欧盟也充分享受到了在中美俄之间游刃有余的好处。

但默克尔终有老去的一天,她的卸任使欧俄关系失去了稳定的对话窗口,也使美国找到了可以攻击的漏洞。不出普京所料,默克尔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成功点燃了乌克兰危机。如今俄乌战争有陷入泥潭的趋势,在英美的舆论煽动下,整个欧俄越来越对立,10年内都很难再看到德俄和解的可能。不管这场战争结果如何,战后各国之间的互信将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俄乌战争,使中欧关系未来也会面临极大不确定性,俄罗斯是中欧班列和一带一路重要一环,欧盟则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俄两败俱伤最终也会导致中国受损。欧盟的前景很悲观,一方面其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债务高企、消费萎靡,另一方面过去二十年欧盟也没能抓住互联网革命和新能源革命,本身还面临民族、宗教矛盾,未来欧元区面临解体的风险。

欧洲的灯光熄灭了,十年内我们都很难看到它再亮起来。这个现代文明的奠基者,是否会像中东那样陷入战乱,存在问号。

欧洲已无默克尔!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洋恺宏观》,里面分享了很多政治经济的内容:


user avatar   huang-jia-wei-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刷了一天知乎,这是俄乌局势下面少有的好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普京的角度说起。首先,普京发动战争的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冬奥会结束以后,天气转暖之前,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北溪二号建成,伊核协议尚未敲定,这是小的时机;阿富汗、叙利亚局势出现有利变化,独联体诸国的制衡作用下降,卢卡申科和托卡耶夫有求于己,这是中的时机;全球供应链扰动,美欧矛盾加剧,俄国在东方的关系缓和,利益巩固,这是较大的时机。总之综合研判,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值得赌上一把大的。

普京是一个玩地缘政治的老手,尤其善于通过不断的试探和施压掌握主要对手的能力和决心。他的操作如果要都写出来,可以出一本书。他的基本判断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美国:由于内部撕裂,不可能与俄国媾和;但是她已经放弃维系雅尔塔体系的道义责任,只想着赶紧拉人下水,好把自己捞上去。俄国要利用美国的“天真”右翼(比如川普),让美国无法一致行动,反正拖到有国家倒下去,饿极了的白头鹰就会冲上去争夺腐肉,只要倒下去的不是自己就好。

英国:英国非常软弱,正在沦为欧洲大陆的离岸有组织犯罪中心。但是她对北美和澳新有特殊影响力,逼急了可能会用训练有素的柔软身段把老美拱过来。对英政策的要义是让失势的本国寡头和英国政府互相牵制,对有钱有影响力的反对派,绝不斩尽杀绝,而是赶到英国去做寓公,让贪财又要脸面的英国人遮遮掩掩,无法专心搅屎。

法国:普京最看重的对手,因为她是一个有较高能源自给水平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大国,是俄国军火出口的竞争对手,而且传统上对中欧诸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疲法、困法,但不可辱法,一直是普京的既定策略,他找到了一件最趁手的武器——难民——这种手段的一个后果是看似频频作死的埃苏丹竟然被抬上牌桌,下面会讲。如果能让勒庞这样的法国川普成功上台,俄国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土耳其:普京没有历代沙皇的正统情结,埃苏丹这种需要强人形象抓牢政权的傻瓜是他的理想交易对象。通过交换叙利亚的非核心利益,土耳其成了一颗可松可紧的楔子,北约要反俄,就缓和利比亚等处的代理人战争以改善俄土关系,反之就打凶一点,让土耳其也抽不了身。

巴尔干、伊朗:基本上认定亚二以降想要在这些地方承担帝国义务是打肿脸充胖子。只要有塞尔维亚和伊朗这两个小伙伴就好。

东方:此处省略两百字。东方的牌友可不止一位。

德国:问题问的是默克尔,为什么现在才讲到德国呢?因为我们需要先盘点一圈,才能看到,普京眼中的世界,是缺乏安全感的,没有对等的盟友;而德国,才是普京心中的理想盟邦。而普京心中的理想秩序,其实是没有哈布斯堡的维也纳体系:美国佬在美洲大陆数玉米,俄国是一个有广大亚洲属土的欧洲国家,西欧保持均势(或曰“多边主义”),而东欧,自多瑙河以东,第聂伯河以西,德国凯撒和俄国沙皇一人罩一半,不服的人全都和扬基佬一起滚到新大陆去。只不过要做几处改良。第一,德国必须接受不可能灭亡俄国的事实(或曰“二战胜利果实”),约束并最终消灭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纳粹势力,作为回报,俄国支持德国在西欧保持相对优势,防止协约国的复活;第二,俄国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君士坦丁堡啦,印度洋出海口啦,“征服东方”啦,我们老老实实的做欧洲人;第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防止威廉二世这样的人掌权,具体的方法,包括网军和诺维乔克。

那么妨碍普京的是什么呢?是雅尔塔体系。我们不要觉得,普京口口声声要保卫二战胜利成果,就说明他是雅尔塔体系的迷弟。事实上他还是修正概念的高手,必须认真观察,才能搞清楚他口中的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雅尔塔体系给了美国太多渗透欧洲的机会和方法,这对于他的理想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冷战的结束,恰好在这个体系的核心部分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就是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

在雅尔塔体系下,德国是对峙的前线。一方面,这意味着她的行动受到最严密的限制,实质上一直处于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地位,没有统一的可能,更遑论扩张了;但另一方面,这种局面又使她事实上免疫于除核对射以外的任何安全威胁,也没有殖民地、对外干涉、领导盟邦这些大国包袱。德国,正是在这种襁褓式的环境里恢复和发展起来的。而柏林墙的倒塌,带来了一种不平衡的机遇,常规安全威胁没有回来,东欧的广大市场却摆在眼前。德国不但收回了东部地区,还用大众、西门子、拜尔、巴斯夫占领了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想想看,洗头佬用了多少阴谋阳谋,才兼并了捷克;而科尔治下的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就买下了斯柯达。

默克尔是那段历史近距离的见证者,她那一代德国人,在俄国失去自己势力范围的十年进程中,享受了打碎那堵墙的最大好处,她那一代政治家支持的“欧洲一体化”,其实就是雅尔塔体系向东崩溃的另一种说法。

恰好,普京也同样是那段历史近距离的亲历者。但是俄国的记忆并不像德国那么美妙,军队撤离,领土分崩离析,经济崩溃,几代人为之自豪的荣誉变成历史负担。但有意思的是,在普京经历锻打,完成政治观点建构的那些年里,对俄国起作用的主要学说,不是来自一墙之隔的欧洲,而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叶利钦拥抱私有化和“休克疗法”,结果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换句话说,雅尔塔体系被打出了一个缺口,东欧变成了德国后院,而俄国却变成了“美国后院”。默克尔和普京的共同语言——让两极对立,铁幕横亘,陈兵百万,数千枚核弹互相瞄准,时刻准备激情互射的雅尔塔体系不要再降临在欧洲大陆上,实质上指的是两件不太一样的事情,前者说的是让苏联不要再回来,于是德国可以主导欧洲;后者说的却是俄国随时准备好欢迎德国主导欧洲,假如美国不要再回来的话。

这个世界如果说有什么规则,那就是不存在不承担风险的利益,即使有,也只是一种不易察觉的借贷,上一代人得到好处,下一代人就要还本付息。德国在第一个十年享受了经济上的好处,在第二个十年享受了领导欧洲的好处(以希腊为代表的南欧诸国纷纷表示卧槽),在第三个十年就要承担欧洲老大的挑战了。这些挑战,第一重在于欧洲内部的团结;第二重在于欧盟和北约之间叠床架屋的关系;第三重则在于两个开放空间,也即德俄之间和地中海的边界问题。我认为默克尔严肃地回应了这三重挑战,不论效果好坏,至少没有只满足于当一个裱糊匠。因而在普京的牌友当中,她是唯二两个够格的人物(另一个是纳扎尔巴耶夫)。

欧洲团结有两个要点,一是历史和解,二是利益分配。和解的牛鼻子是法德关系,默克尔几乎可以打满分: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反欧政客可以在法国掀起波澜;而利益分配问题则还需要观察,南欧诸国的反德情绪可能因为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而反复涨落,不可能完全消除。

北约定位其实就是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定位。德国在经济上是领导者,但她的安全却要依赖美国的军队,而美国的相对实力正在下降,当权者也越来越见利忘义,表面上高举东进抗俄的大旗,背地里挑动小弟斗大哥,不断给德国放血。北约东扩在默克尔上台之前已经完成了两轮,基本覆盖了原苏东集团和波罗的海国家,可以说已是生米煮成熟饭。默克尔在棱镜门之后和美国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并提出要建设欧洲自己的防务体系,先立后破,可以说是务实之举,但目前看来,颇有缓不济急的意味。

欧洲边界问题,实际上是个国际秩序问题,国际秩序是不存在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必须按一个统一的原则进行安排。二战打出了个雅尔塔体系,四十五年总体和平之后,尽管两极结构中的一极直接坍塌,制造出一个硕大的权力真空地带,但原有的硬件设施(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法庭、北约)和理论体系(和平共处、民族自决、战胜国一致、核裁军)仍然存在。德国作为战败国,如果试图弥补真空,就势必要进一步推倒整个体系,无疑会破坏欧洲的团结,并且和美国发生面对面的冲突;如果保持克制,又相当于自欺欺人,一直生活在一间只有三面墙的“房子”里面。

面对这个极其复杂敏感的问题,默克尔的处理方式是——不要笑——念经。念经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找对人,而普京正是那个对的人。默克尔一方面反复讲尊重二战结果,也就是说俄罗斯不会面临安全威胁;一方面又强调欧洲价值观,也就是说欧洲弟兄们都很团结,不会退回到那个英法普奥俄联合支配欧洲的时代去。2006年普京访德,在柏林用德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盛赞欧洲一体化,表现出一种被忽悠瘸了的效果。其实普京从未改变,只不过他对德国一直寄予厚望,默克尔的态度虽然与他俄德共同控制欧洲的理想有所差距,但也一直未低于他的底线。因此他一直愿意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跨境投资、贸易尤其是能源合作来拉近双方距离,抵消美国的影响力。俄国人民传统上对德国文化的热爱也一直在维系和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14年世界杯期间,尽管德国因克里米亚事件主导了欧盟的对俄制裁,还有俄媒用“闪电战”一词来形容德国队的比赛风格,看来并不觉得自己的用词需要被“去纳粹化”。

只不过,默克尔的经只能对普京念,对美国念并没有什么用处,而德国经济“大有大的难处”,没能在来之不易的三十年和平中完成转型。德国的几家传统车企,在新能源的冲击下被打得连连后退,是这种局面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德国的能源政策,完全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典型,在弃核弃煤之后,对俄气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默克尔力主修建北溪2号,已经摆开了要甩开美国,独立自主(其实是靠向普京)的架势,但事实已经证明,美国的衰弱只是相对的,在欧洲当前的安全安排下,她仍然有能力给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制造巨大的困难。

德国在安全方面长期保持克制,坚守战败国义务的方针遭到了反噬。法国把利比亚炸了个稀巴烂,美、俄、土、以天天都在叙利亚制造新的难民潮,难民涌入申根区,德国的价值观和社会承载能力受到双重考验。社民党在四平八稳的执政联盟里面,很难打出自己的旗帜,选择退出联盟也就顺理成章,使得默克尔这种当下念经、徐徐图之的风格,在国内也碰到了反弹。

综合来看,如果默克尔仍在其位,乌克兰的战争很有可能会继续推迟,德法牵头的欧洲军队一旦建立,可能对北约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普京将会乐于配合,促使北约瓦解;甚至如果能熬到普京下野俄国转向,局面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普京的攻势是早有预谋的,就可预见的形势来看,默克尔不能无限期的推迟危机的爆发。

德国人民没有选择危险的右转,而是选出了“红绿灯”政府。但主弱臣疑的局面下,安全和能源的两道套索已经勒到了德国的脖子上,而普京根本不尊重什么自民党经济部长,或是绿党外长,将德国的政权更迭视为重大的机会。在军事进攻的前后,普京还在以各种方式频频试探德国新政府的应对能力,发出暧昧的讯号,诸如:

——波兰的部分领土属于德国;

——乌克兰加入欧盟与加入北约不可相提并论;

——停止北溪2号的认证将对俄德关系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并且让美国LNG大发横财;

——欧洲其他国家的能源价格上升应归咎于德国公司倒卖廉价俄气;

——德制武器和俄制武器在战场上再度兵戎相见将是一个悲剧;

不一而足。总之,对于德国这个在地缘、经济和历史上都与俄国存在深深羁绊的国家,这个自己盛年时代旅居过的国家,普京主要是拉拢而不是打击。也许在他内心深处,对于圣尼基对德奥开战,最终打倒三顶皇冠的举动颇有“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悲痛,他有目标,有计划,“愿以只手将天补”。只不过,中东欧的弱小民族,被巨人践踏的风险,天天在增长。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难道就没有想到,老谋深算的默克尔,在推不动北溪二号的时候,已经想到了局势必然的崩坏,看着情况不对才果断退休的?

所以她还在任这个假设就不成立,她又不傻,难道不会跑?烂摊子留给后人不是正好?


user avatar   zhuan-zhi-ge-chong-bu-fu-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反了

默克尔就是因为发觉拦不住普京,平不了危机才离开

默克尔是东德人,会讲流利的俄语,在全苏俄语比赛代表东德拿过奖

她比现任内阁里任何一个都了解俄罗斯

她也比内阁任何人了解战端一开的后果


user avatar   nsy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道理但凡默克尔和阿川有一个还在位,这场仗都打不起来。

甚至哪怕乌克兰的总理不是泽连斯基的团队换个有脑子的傀儡团队这仗都打不起来。

这是一个多方真敢撺掇人拱火,还有一个大傻逼团队真敢上去拱火鼓捣出来的诡异事件。

当然,这次战争的根子还是小十年前俄罗斯自己不作为埋下的祸根。


user avatar   la-pu-da-22-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太看得起默克尔了

是什么给了你们默克尔有力排众议力挽狂澜的错觉,青岛下水道,德国油纸包?

默克尔这个人最大的执政方向就是——没有方向,人民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回顾一下默克尔的执政历史,人民想要念经,就喷北京没人权,人民想要工作,就一年飞两次谈合作,人民想要环保,就制定火电2023关停计划,人民想要弃核,就制定2035弃核计划,人民动了恻隐之心,就开放难民入德,人民后悔了,就把难民礼送出境,人民觉得电价贵,就建北溪二号,如果今天她还在执政,以现在的汹汹民意,他肯定开喷普京,但应该干不出送乌克兰古董武器这种事来,毕竟是顶级圆滑。

默克尔最厉害的在于内部笼络人心,在基民盟支持率下降的同时一直拉着社民党,保持联合政府不垮台,他一走联盟立刻散伙。

你真指望他能站出来对外干涉,高看他了,默克尔对于国际问题一向是装死,或是撺掇法国往前面顶,真有本事“棱镜门”时候早使出来了,还用打落牙齿和血吞?还有伊核协议,川普直接让德国企业在伊朗所有的投资打了水漂,他连个屁也不敢放。

他知道应该做什么吗?他知道

他能做什么呢?看民意舆论

退一步越想越气,评论区一堆默克尔孝子贤孙阴阳怪气,你么平时不看新闻吗,以难民问题为例我给你们看个合订本

难民问题来自叙利亚2011内战,原因不说了,北美反人类种族灭绝奴隶主匪帮,必须被消灭

首先默克尔本人是不欢迎难民的

《我在德国挺好的》

在2015年5月的《我在德国挺好的》的电视谈话节目对一个难民小女孩说说示:“政治很残酷。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里有成千上万人,如果我们说‘你们都来吧’、‘你们都从非洲来吧’,我们将无法承受。”“德国和欧盟对叙利亚难民没有责任”,直接把这小姑娘说哭了,可是默克尔一点也没心软,毕竟能让他心软的只有选票。

2011年到15年就已经有不少难民了,可是这个时候民意还没有关注难民时,默克尔脑子很清醒,在7月还在边境设卡“边境中心”用以遣返意大利来的难民。

在9月,一张照片激起了全欧洲的圣母心

就是这张

民意立刻被吸引过来

德国人手持“欢迎难民”游行

意识到民意有变的默克尔立刻跳反,多次发表演说欢迎难民,探望难民营

默克尔和难民合拍

这期间他作为一个执掌德国10年的领袖,想过动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为国家做点什么吗,比如要求媒体减少相关报道,发表公开讲话陈明利害,通过欧盟影响这个话题,有没有想过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挡住这些暗雷?

没有,他甚至扭过头喷匈牙利在难民问题上不积极。

由于顺应民意,默克尔2017年10月第四次当选总理,这时德国已经引进了100万难民。

他是如何管理难民的呢?开玩笑,民意又不关注这个问题,谁爱管谁管。刚开始建了一些难民营,后来明显不够了,就不管了,难民爱去哪就去哪。

献爱心不玩虚的

提示,德国人均月收入是3500欧元

这能不出事吗

这姑娘他爹主张引进难民,姑娘是在难民营做义工时被害的

难民住下以后怎么评价呢

这是会说话的
这就是心声了

德国民意又变了

德国人持“难民不被欢迎”游行

2017年选举基民盟支持率从42%跌倒了33%,2018年跌倒了27%,意识到不对的默克尔再次跳反,立刻收紧难民政策

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到2020年,德国境内至少有160万难民,超过一半没有工作,这是什么概念,这个人数在我国56个民族中可以排到16位,与黎族相当,按比例占到德国8300万人口的1.9%,而我国第二大民族,第一大少数民族壮族占总人口的1.3%,广州常住人口1870万,黑人约1.8万,占比0.1%

终于在21年的选举中拉谢特以24.1%的支持率输给了25.4%的社民党,而且人厌狗嫌到所有组阁方案都不包括基民盟,这个政党想要翻身难了

反正默克尔拍拍屁股走了,他留下的大坑还包括

2023关停所有火电厂,2035关停所有核电厂(全球占比71.4%多晶硅产能的东方某国希望他带领欧盟一起弃核,使用太阳能)

2030停售燃油车(比亚迪和特斯拉肯定是希望他执政到这时候的)

从柏林墙倒下开始,德国合并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舞台,德法联盟推进了欧盟,欧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德国总理自然获得了巨大的曝光量,但是别把平台当能力


user avatar   peng-yu-f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默克尔与舒尔茨的应对不会有多大差别。

不要把默克尔想象得太强,她在汹涌的民意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只不过每次她都能及时发现汹涌而来的民意,并顺从的调整方向。

这次反俄的浪潮非常剧烈,欧洲的民意极为汹涌。被犹太人和美国白左控制的媒体已经让所有欧洲中下层老百姓相信普京就等于小胡子。在这种情况下,幻想着自己肩负无比崇高使命的暴民会把一切唱反调的政客打个稀烂。

舒尔茨除了顺从民意别无选择。换了默克尔也不会有任何分别。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吹默克尔了,德国现在的困境有一半是默克尔造成的;

默克尔这些年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节制的讨好白左,废火电弃核电,亲手把自己的能源安全交到了俄罗斯和美国手里。

在阻止战争方面,朔尔茨和马克龙不努力吗?

战争爆发前,法德两国已经明确表示不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美国提出的各种制裁措施,德国基本上都在拖后腿;一月份的时候,两国领导人还轮番往莫斯科跑,默许了俄罗斯吞并乌东二州,面子里子都给足了。

但问题是,普京根本不领情啊!

默克尔其实就是当代的张伯伦,为了蝇头小利而至国家的未来于不顾。德国现在的困境有一半是她造成的:难民是她放进来的,俄罗斯的能源绑定也是她推动的,朔尔茨只不过在给他擦屁股而已。


user avatar   fengzhihao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相关话题

  伏特加,中国人能喝吗? 
  如何看待平时政治光谱不一样的人,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却观点一致? 
  如何评价 3 月 27 日前后俄军从基辅附近地区主动后撤? 
  如何看待近期乌克兰疑似酝酿进攻? 
  德国人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德国人? 
  俄罗斯为什么不直接下重手拿下乌克兰? 
  请问俄罗斯(普京)有没有可能重建苏联? 
  如何看待赫尔松独立公投? 
  如何看待拜登发表演讲要解除普京权力? 
  媒体报道称「俄乌最大军事冲突恐将到来」,双方部队在乌东部集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极限挑战》第三季第一期「唤醒城市的人」?
下一个讨论
在美国生活,有哪些省钱的技巧?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