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央行上缴 1 万亿利润,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释放了哪些信号? 第1页

     

user avatar   xxx-91-44-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克丹大佬的回答,觉得大佬把空转和利息解释的非常好。


我承认这个不能解释为放水,但是实际上跟放水的意义很像,如果负债没有利息,或者利息很小,还款周期很长,那么泡沫还是可以继续滚,收5分利息的气球和收一分利息的气球,肯定是一分利息的气球更大一些,能被吹的更久。

实话说,如果我参与到这场泡沫的游戏中,我是希望泡沫再多维持更久的。实际上,作为无产者,我没有达到参与泡沫的门槛,我认为,对我有利的,还是泡沫早点破裂把。(虽然听过很多大佬渲染泡沫破裂,普通人会更惨,但是,我还是想真的见一见)


以上都是个人理解,不喜轻喷。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可特别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前几天刚出台,里面写的很清楚“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

只要没超过这个数字,那形式就没啥变化。


user avatar   kang-kai-93-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央行倒腾外汇记了一万亿的利润入账,但是这钱其实是死钱,不能动。

上交之后也只是数字划转,但是钱变活了。

最关键的是,这一万亿在帐上是利润。

不会产生放水的效果。

货币乘数,这一万亿大概能产生四五倍的效果。

其实这件事可以跟昨天郑州出台的房地产刺激政策对比着看。,郑州出台了可以说是最强力的救房市的政策,但是晚上央行说上交一万亿。相当于大家都认为经济问题只能靠房地产及其衍生行业拉动时,国家告诉你,欸,今年咱们这么玩。引起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万科股价今天新低。

再多说一点,郑州的这招安置可以理解成,政府拆迁,给你首付,但是你得还月供。靠这种方式一是继续完成城建(现在大部分房产开发项目都会要求相关公共配套)。二是缓解一下地方债务和解决一下公务系统人员薪水的问题。至于这么作的结果,本质上还是没有逃脱政府债务转移到居民端,以及,二手房死定了。。。一手房限量供应,二手房指导价,在此基础上继续搞拆迁安置,那挤压的是谁的流通性,不言而喻了吧。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联储这些年每年上缴给美国政府800-900+亿美元左右,就18-19年少点,只交了5-600+亿美元。

我也没看到有人分析,美国药丸,美股药丸。

就你们这脑子,还别说炒股,活着都累。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儿是新的事儿,但逻辑依然是老的逻辑。

想想,央行是靠市场还是靠行政赚的钱?央行赚多少钱,谁说的算?



1、地方政府缺钱,并且短期内看不到有显著提高赚钱能力的可能。全国可能也就上海是盈余状态,其他全部是赤字。就连北京,你看现在还大张旗鼓提疏解吗?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招商,各种产业引入,各种资本导入,无他,缺钱什么事都不好办。



2、疫情持续,地方政府整体开支稳定增加,既要留足经费防疫,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一个不会少,并且还在持续上升。稳就业,需要花钱;鼓励生育,需要花钱;减税降费,需要花钱;鼓励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花钱;哪儿哪儿,都需要花钱,花大钱。



3、过去几年,房地产红线和地方债,把各地政府,勒得有点紧。现在大家都缺钱,到一个临界点上了。



4、所以逻辑是很清晰的,地方政府缺钱,zy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那么几个手段,全部是明牌:


一、zy直接拨款给钱,比如本题中的情况;


二、央行放水,各地接水,正在做;


三、放松地方债,让你可以借钱,正在做;


四、房地产松绑,让你土地财政回血,正在做;


五、行政手段扭曲部分资源的价格和供应,看情况做。


六、非金融资产货币化,看情况做。



以上,供参考。



user avatar   chen-yiming-45-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和朋友们讨论了这个事情,确实是离谱。

央行的作用是什么,是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它不是企业,所以怎么可能会有利润呢?如果说利润,那这个事就得说清楚了,央行的资产,经营范围,毛利率,以及财报这些东西是不是要跟公众交代清楚,不论放在哪个国家,也没见过中央银行在经商的,这就是在乱来,已经把机构的职能和定位给破坏了,信用也破坏了。

这一万亿,还是直接给我财政部,这更离谱了,你说放水,那是面对全社会的,发给财政部算什么?给财政部发工资了?你说是为了助企业助民生,我们怎么相信你呢?你把货币体系都给破坏了,说什么都很难让人信服。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 说实话,没看懂。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纪元的开始

当年不惜一切代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对财政和央行做了隔离。

如今既然利润可以上交,

那购买点债券就更不是问题了。

隔离一旦失效,当年的恶性通胀就会卷土重来。

一声叹息……


user avatar   lin-xi-bang-b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给企业不如直接给民众

把钱给越穷的人,钱越可能进入消费市场被花出去。

如果你给一个每月领五百块钱的低保户多发一百,他一定拿出50块钱给孩子买点肉吃,剩下的五十留着过年舔点衣服。猪肉铺若果每个月都能从10个低保户手里多卖出500块钱肉,那他就能给上学的孩子多一百零花钱。而孩子拿着这多出来的一百块钱就可以和同学去看电影,打游戏。这补贴就算流通出去了。

然而你要是把这钱给企业退税了,无非就是老板账上的几个零,你猜员工会涨工资吗?有人说,至少可以保就业啊。笑话,一个小区每天要消费100个馒头,有两家买馒头的。如果一家倒闭了,请问这个小区一天消费几个馒头?还是100个。所以决定就业的其实是你的消费规模,商品只有卖出去了才有价值。只要需求在,无非是A家生存还是B家生产的问题。

给企业纾困,最好的方法就是帮企业把货卖出去,要想扩大消费就要人民有钱,那怎么才能让人民有钱呢?

在举个简单的例子,深圳大厂附近的房东,企业多发一笔住房补贴,他们就涨一次价,到头来员工既攒不下钱也租不到好房子。我们的外贸就是这么个局面,你退的税全成了美国商家的促销折扣。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所有央行的政策都能被解读成放水呢? 还记得此前文章一直用一个词是“金融体系空转”,这个词对于理解这个问题可能有帮助。

我们先把问题简化,分为实体和金融,金融为实体提供货币供应,相应的收取利息,实体则通过获得利润来覆盖这部分的利息,理想情况下市场的预期利润就是市场能够承担的利息。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项目的预期收益是10%,那么他就愿意承担低于10%的利息,当把市场所有的项目都做到平均里面,假设平均预期收益还是10%,那么总有人为了利润而去不断增加可接受的利息,直至货币供需关系趋向平衡,平衡点时,市场的平均预期收益就等于平均的利率,当然这个模型过于理想,只是用来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市场真实收益低于利息,原则上大家都会降低负债的意愿,但也有例外,就是旁氏思维,用后面人的投资覆盖前面人的收益,而后来者希望更后来者用更高的价格来置换自己,A把一个成本5毛钱的大饼,以1块钱卖给B, B再以2块的价格卖给C,当大家都觉得这个大饼未来还会以翻倍的价格卖给其他人时,就会蜂拥而至,最终不惜代价的抢购这类的大饼,这里面的代价就包括信贷,信贷谁来提供呢?当然是金融体系。我们可以算一比账,利率假设10%,A借5毛做大饼,1块卖出,扣除5分钱的利息,他还赚4.5毛,B借1块钱,2块卖出去,利息1毛,他还赚9毛,C借2块,利息2毛,假设4块卖出,那么他还赚1块8,以次类推。最终每个环节都要给金融体系付利息,但经济体中并没有产生额外的商品,所有人赚钱的前提是最后一个接盘者负债能力极限,金融体系为了不让后来者违约,可能会选择不顾风险的下调贷款门槛和允许借新债还旧债,利滚利,债务黑洞就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金融体系空转。

市场都是感性的,大家发现炒饼赚钱的时候,资金和精力都会转入参与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谁还会真的做蛋糕,毕竟做蛋糕没有分蛋糕赚钱快,只要中下层接盘者体量足够,负债能力还有,那么金融体系、投资者都是赚钱的,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中间层往往是最卖力吆喝的,一旦有一些不利的信息出现,就会群而攻之,这类旁氏游戏屡试不爽,这就是人性。

回归正题,过去十几年,信贷扩张速度极快,但出现了明显的信贷分化趋势,消费不行了,实体就没利润了,实体没利润,薪资就业就无法保障,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陷入恶性循环。当然人都是现实的,不可能坐以待毙,搞实体的也会逐步参与到这种金融体系空转中,而且很确信的是,这些人也绝不会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因为中下层才是人口结构中的最大头,投资建厂不如买套房的利润高,谁还去做蛋糕呢?所以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居民部门的负债一路飙升,以此支撑旁氏信贷不崩盘。

旁氏信贷总需要一个大众都能接触到的投资品,才能顺利的转移杠杆,这个金融投资平台就只能是楼市,股市只是财富分配的辅助,加杆杆炒股的毕竟体量有限,我们此前分析利润的时候,房地产挖掘居民储蓄和杠杆的最终去向是两个大头,一个是地方财税,另一个是金融体系,房企只是小头,基本都是靠高杠杆运作,任何加杆杆环节都要给银行付利息,不管市场的真实产出能不能负担这部分利息,金融体系存在的价值是为辅助实体的发展,逐渐的旁氏信贷和金融体系空转让两者的关系从共生变为寄生,一个恒大一天的利息就好几个亿,谁来提供这部分利润呢?

梳理到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清晰了,经济下行严重,实体压力过大,消费疲软尽显,货币在金融体系空转徒增利息,市场提供不了这么多的利润,但银行就是把这些钱拿走了,金融与实体从共生转化为寄生,有一些地方的解决办法是放低贷款的首付比例,再比如货币化棚改,都是为了让居民进一步加杠杆维持这种旁氏信贷游戏不崩盘,加杠杆就有大笔的利息产生,不断蚕食消费民生,消费不足又进一步影响企业利润,就业就会出问题。金融体系本就不该拿走那么多不属于正常产出的利润,而是旁氏信贷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息黑洞,经济是撑不住这种吸血的,尤其是现在经济下行进一步加速,企业、居民抗风险能力都越来越小,金融体系是该拿出来一些反哺实体了。




     

相关话题

  官方回应「秋收车辆因车轮带泥被罚1.2 万 」事件,真实情况如何? 
  芝加哥公立学校要求取消男女厕所并力推无性别厕所,并称这是「向性别平等迈出的一大步」,如何看待这一决定? 
  如何看待侯耀华给河南郑州人民捐款30元这件事? 
  老公偏执一根筋,没办法沟通我急的扇自己耳光,他无动于衷的看着,而且对我更加愤怒,是完全没有感情了吗? 
  如何看待 2021 科学探索奖获奖科学家年轻化,科学家会成为新偶像群体吗? 
  如何看待上海男子遛狗不拴绳遭路人殴打,进一步互殴导致路人死亡,最终酿惨剧? 
  「体重 18 公斤」北航新生到校报到,立志做中国的霍金,他有着怎样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如何看待刘浩存妈妈因指导不当导致 10 岁女孩下肢瘫痪一事? 
  如何看待钟南山说全国 80%~85% 人口打了疫苗后且病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才可以完全开放? 
  如何看待男子举鲤鱼旗带团参观中山陵, 游客提醒反被驳「中国传到日本去的」?旅游行业应如何规范导游行为? 

前一个讨论
2022 年 457 万人参加考研,其中近 300 万人会落榜,落榜概率这么大,为什么还有大批人要考?
下一个讨论
国际肿瘤互助组织宣布对俄进行制裁,如何评价这种行为?对俄罗斯肿瘤病人将产生哪些影响?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