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便宜"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像完成预期目标或下的爽,这类主观意义上的便宜。以及各类客观意义上的便宜。对于大部分棋友而言,这两种"便宜"无论完成哪一项,其实都可以认为自己"便宜了"。
那么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两种便宜的区别(其实是为了偷懒)。我用之前这篇文章里的一些内容,来做举例说明。
比如像白棋扳完压过来的下法,就属于典型的“完成预期目标”。于是在主观上,肯定是感觉自己便宜了(同时在客观层面,的确也是当前最好的下法)。
那么这类下法无论结果好坏,其实都能收获一项隐性收益——那就是后续将会变得“会下了”。毕竟许多棋友在擅长or不擅长的局面之间,所发挥出的水平差异,可能比段誉还大…
于是在对局中想办法,引入自己所擅长的局面。不仅是能使我们因"下的顺手",而感到心情舒畅。
同时对我们的后续发挥,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像图中“拔花”的形状,则属于客观意义上的便宜。这类在铁壁旁拔花的形状,用李昌镐当年的名言来说就是:你这里虽然下的很爽,但你得到了什么呢?
于是早年间大家普遍觉得,因为白棋未能破空,所以"稍显无聊"。
但围棋理论发展到了现在,大家对这个形状的态度早已变成:不用管那么多,爽就完事了!
白棋▲等子虽然看上去,似乎并未得到什么。但它们却能将黑棋压制回去,并令其以后发展受限。这其实,也是一种收获啊…
同时大家对这类形状的认知,也从以往尽量要争底下的空。变成了黑方只关心外面厚薄,而底下的目数,则可以让白方予取予求。
由于强调实空的低拆三,未来会被对方逼住。然后要么是乖乖花一手棋,来充当买路钱。
否则就要去面对那个著名难题:客官你是要吃板刀面,还是馄饨面呢?
于是在行走于对方地盘的客商群体中,一股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直到后来的某一天,当远远看见前方在▲设卡的黑方众人时。客商们对视一眼,随后领头那人微微点头,并朝前方高声喊道:爷投共了,我们以后改用高拆三了!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