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元丰改制之后,中枢宰执是沿用“相公”“大参”的称呼还是用“仆射”“侍郎”加以称呼? 第1页

  

user avatar   zhu-wu-hao-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宰相的问题。

元丰改制后,宰相的名头变了四次,但无论怎么变,反正他都是宰相,日常当着面称呼一句相公,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书面用语就会有很多差别,比如曾布就在《曾公日录》里暗戳戳地管章惇叫“夔”。而且不仅仅如此,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别称有一大串,根据龚延明老师的辞典,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这些:(1)左仆射。元丰新制后,尚书左仆射为宰相,必带“门下侍郎”。《宋宰辅》卷8:“蔡确左仆射,自通议大夫、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除,兼门下侍郎。确左仆射制曰……。”(2)门下相。《宋宰辅》卷8,元丰五年注:“绍圣初……(章惇)为门下相。”《宋史·宰辅表》3:“绍圣元年四月壬戌,章惇……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3)上相。元丰新制,置二相,以左仆射为上相。”《长编》卷486:“(王)珪为上相,众目所视。”《宋宰辅》卷8,元丰五年:“王珪左仆射。……依前官左仆射兼门下侍郎。”(4)上台。《宋宰辅》卷9:“(蔡)确左仆射制曰:‘擢冠上台。’”(5)左相。《长编》卷486:“先帝(神宗)所以待王珪厚矣,……擢为左相。”《元丰官志,侍中》:“元丰定官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为左相。”(6)左揆。《宋宰辅》卷8,元丰五年四月癸酉:“珪进左仆射制曰:‘爱正名于左揆,俾侍于东台。”(7)首台。《麈史》卷中《神授》:“清源蔡确持正也,……乙丑为首台。”《宋宰辅》卷9:“元丰八年乙丑五月戊午蔡确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有:(1)右仆射。元丰新制,尚书右仆射为宰相,必带“中书侍郎”。单称“右仆射”系省称。《宋史》卷312《王珪传》:“元丰官制行,……正三省官名,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蔡确为右仆射。”(2)中书相。《龙川别志》卷7《议修河决》:“元祐初,吕晦叔(公著)时为中书相,予为舍人。”《宋史·宰辅表》3:“(元祐元年)吕公著……加右仆射兼中书侍郎。”(3)右相。《元丰官志·中书令》:“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为右相。”(4)右揆。《麈史》卷中《神授》:“清源蔡确持正也,元丰己未入参政。辛酉(按:应为壬戌)登右揆。”《宋史·宰辅表》2,元丰五年壬戌:“蔡确自太中大夫、参知政事依前官加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太宰兼门下侍郎:(1)太宰。《内简尺牍》卷7《与常守徐计议》:“(吴)敏荐(徐)处仁可相,拜太宰。”《宋史·宰辅表》3:“(靖康元年)徐处仁……太宰兼门下侍郎。”(2)大丞相。《内简尺牍编注》卷7《与常守徐计议》:“独被大丞相礼遇之渥。”

少宰兼中书侍郎:(1)少宰。《宋宰辅》卷12:“刘正夫少宰。’原注:“白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授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2)亚鼎司。《宋诏令》卷58《刘正夫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名亚鼎司之重。”

至于后面建炎三年的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省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道八年的左、右丞相,那还是左右相来的实在些。

当然这些都是书面用语,你真要现实里对着人家面说话,还是管人叫“相公”,基本不会错。

接下去说参知政事的问题。

其实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加上尚书左右丞也就存在了元丰五年到建炎三年,后来又是参知政事了,那后面就是大参什么的叫,其实你尊称他相公也没事。那么这四个存在的这几年怎么叫呢?

门下侍郎:(1)门侍。《长编》卷356,戊午:“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司马光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曾布为户部尚书。”原注曰:“按:布为户书,与君实除门侍同日。”(2)侍郎。《琬琰集》卷17《韩侍郎维传》:“元祐初,起为门下侍郎。”(3)贰东省。《栾城集》卷34《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二首》:“卿顷自近藩,擢贰东省。”(4)省佐。《元丰富志》之《门下省官额》:“侍郎正二品,省佐官,参知政事职。”(5)琐闺参议。《曾巩集》卷23《门下侍郎、尚书左丞制》:“使文昌左辖(尚书左丞)之任,举琐闺参议(门下侍郎)之效明。”(6)东台管辖。《曾巩集》卷23《侍中制》:“东台管辖之任。”

中书侍郎:(1)中书。《宾退录》卷1:“中书侍郎,旧称中书。”(2)侍郎。《石林燕语》卷3:“直省官径引入中书省。前期,侍郎厅设幕次、几案子中。”(3)省佐。《元丰官志》(不分卷)之《中书省官额》:“侍郎正二品,省佐,掌贰令之职警。”(4)贰西台。《栾城集》卷27《吕大防中书侍郎》:“往贰西台之隆。”

尚书左丞:(1)尚书左丞。全称应为尚书省左丞。《宋史·何执中传》:“一意谨事京,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长编》卷326,辛巳:“诏尚书省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2)左丞。《东轩笔录》卷12:“时王左丞安礼以池州司户参军掌机宜文字。”《宋史·王安礼传》:“元丰四年初分三省,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3)丞。略称。《宋会要·职官》4之4《尚书省》:“令、仆、丞检察无舛误,书送门下省画闻。”(4)左纲、中台纲辖。《宋宰辅》卷12,宣和元年正月:“(王)黼少宰制曰:‘顷自左纲之峻,亟升右省之崇。’”《宋史·佞幸·王黼传》:“拜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宣和元年,拜特进、少宰。”按:尚书左、右丞有“中台纲辖”之称,总纲省事之意。《宋宰辅》卷8,元丰六年八月辛卯:“蒲宗孟罢尚书左丞。制曰:‘中台纲辖,总于辅臣。’”(5)左辖。《铁围山丛谈》卷6:“薛八丈黄门昂,钱塘人也。始位左辖,……(夫人)归告夫曰:‘异哉1左丞,我依今日过大内前,安得有此大鼻驴耶!’”(6)丞辖。沿用唐称谓。《宋宰辅》卷12,重和元年九周庚寅:“(冯)熙载尚书左丞制曰:‘文昌总理治官,丞辖纲纪台事,用助宰揆。’”《春明退朝录》卷中:“唐制,宰相不兼尚书左右丞,盖仆射常为宰相,而丞辖留省中领事。”(7)承辖。丞辖的异写。《宋史·奸臣》2《蔡京传》:“卞拜右丞。……(曾布)密言:‘卞备位承辖,(蔡)京不可以同升。’”(8)台辖。中台二辖、中台纲辖省称,尚书左、右丞别称。《栾城集》卷27《王安礼知扬州》:“昔为京兆,……遂领台辖。”《宋史·王安礼传》:“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元丰四年,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9)纲辖。《炳烛编》卷4《纲辖》:“宋人称尚书左、右丞为纲辖。陆游《老学庵笔记》:‘张明达虽早历清显、致位纲辖。’是也。按《唐诏令》载:广德二年南郊赦文云:‘尚书省理政所系,左、右丞纲辖攸归。’此纲辖二字所本。左丞为左辖,右丞为右辖。”(10)贰揆臣。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之意。《宋宰辅》卷10,绍圣元年二月:“(邓)温伯尚书左丞制曰:‘是用升左辖,进贰揆臣。’”

尚书右丞:(1)尚书右丞。全称应为尚书省右丞。《宋史·陆佃传》:“拜尚书右丞。”《长编》卷326辛巳:“诏尚书省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2)右丞。《石林燕语》卷7:“时陆右丞佃知礼院。”(3)丞。略称。《宋史·职官志》1《尚书省》:“令、仆射、丞检察签书。”(4)右辖。《铁围山丛谈》卷6:“后又有王右辖安中亦事师成。”《宋宰辅》卷12,宣和元年十一月庚辰:“(王)安中尚书右丞制曰:‘宜参辅于中台,以服休于右辖。’”(5)贰中台。尚书左、右丞别称。宋代尚书省实际长官为尚书左、右仆射,其副贰即为左、右丞。《宋宰辅》卷13,靖康元年九月甲戌:“(陈)过庭尚书左、右仆射,其副贰即为左、右丞。”《宋宰辅》卷13,靖康元年九月甲戌:“(陈)过庭尚书右丞制曰:‘是用擢于宗伯,进贰中台。’”原注:“陈过庭尚书右丞,自太中大夫、礼部尚书。”(6)纲辖。《宋宰辅》卷12,九月丁亥:“粹中尚书右丞制曰:“特进纲辖之崇。”(7)丞弼。尚书省左、右丞别称。《宋宰辅》卷11,建中靖国元年六月戊午:“范纯礼尚书右丞。制曰:‘朕简拔俊良,擢居丞弼。’”详参“尚书省左丞”条。


大致如此,希望能有所裨益




  

相关话题

  看历史,读到崖山海战时,总是很心痛,怎么办? 
  宋朝和明朝的知识分子地位有着怎样的差异? 
  范文程是名相范仲淹的后人,扎起猪尾辫投降满清算不算辱没祖先? 
  南宋与金在中原 谁的支持度高?为什么? 
  刘宋武帝文帝和赵宋太祖太宗相比如何? 
  南宋怎么做才能抵御住蒙古的入侵? 
  如果汉朝和宋朝打一架,谁赢得几率大一些? 
  在冷兵器时代,幽云十六州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明明是宋朝赢了,为什么还要给契丹缴纳岁币呢? 
  为何北宋靖康之变时,统治阶级表现得如此无耻没骨气? 

前一个讨论
北京调整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账户资金将实现专款专用,这将带来哪些变化?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曾经曝光虐猫者的反虐猫志愿者,现在疑被虐猫团伙曝光?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