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人会觉得二维东西是立体的? 第1页

  

user avatar   gua-niu-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live

3D显示技术漫谈

中我曾经讲过,广义的“立体感”其实非常容易产生,简单总结如下:

1、双目视觉。这点是大家最熟悉的,因为随着3D电影和VR技术的普及,“双眼视差会产生立体视觉”已经成为了常识性的存在。

2、像随眼动。这点与督工

@马前卒

所写的内容相关。一个立体的物体,我们围着它转动的时候,自然应该看到不同角度的图像与眼睛位置匹配。有些显示屏(例如Amazon的Fire Phone)做了眼球追踪,可以实现这种效果,还蛮有趣。(但也就是有趣罢了,没什么卵用。)

3、空间遮挡、光影关系、透视关系(近大远小)等。这些都是日常经验得出的“立体感”。最简版本的就如同下图:

问大家上图是什么,大多数人会回答这是个立方体,很少有人回答这是三个平行四边形。现实的三维世界通过投影到视网膜上的二维图像被我们所感知,因此我们也能够从二维的图像脑补出三维的结构。这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二维图形产生立体感的来源。

总而言之一句话,脑子是个好东西。

前文中,我之所以说“广义的立体感”,是因为若是以现实世界中物体的真实感为衡量标准,其实上述的第三点中,真实感并不强烈,不会产生那种“就像在眼前似乎一把就能抓住”的强烈而真实的立体感。

因此单张二维图像能否产生这样强烈的立体感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第一次得知这种方法,是在一本前苏联的科普读物上。当时我正在读中学,看完了这个章节后,迅速找来照片验证,效果拔群。这本书就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所写的《趣味物理学》,其中有一章叫做“很多人还不会看照片”。

别莱利曼写道,其实看照片的时候,不应该用双眼,而应该用单眼。当把照片放在合适的位置的时候,单眼就能够看到非常强烈的立体感,仿佛照片中的景物就在眼前。这个所谓“合适的位置”,其实就是指照片中物体对人眼的张角等于拍摄时物体对相机的张角。由于手机相机视场角往往比人眼视场角大,所以大家可以拿出手机做个试验:拍摄一个桌上的物体,然后将手机放在你的眼前(距离舒服就好,比如不近视或者戴眼镜就放在25cm明视距离附近,近视的话就放的近一点),然后手动放大这张照片,直到调整到合适的张角,会出现强烈的立体感。

大家可以Have a try。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有腿,实际上腿对空间感的作用比眼睛更重要。通过自主运动,人才能把二维投影的变化和三维坐标转换对应在一起。如果天生腿断了,手也没力气爬,甚至脖子都动不了,就不会有立体感。

之前有人做过实验(略残酷)。在一个很大的盒子内养两只猫,从刚刚能移动的状态养起。其中一只猫可以自主移动,身上固定着一套轻巧的连杆(不妨碍运动);另一只猫不能自主移动,只能根据连杆传导过来的位置被动移动,始终处于和另一只猫对称的位置。这意味着两只猫的看到的景象总的来说完全一致,区别只在于自己是否能控制运动。

图文无关……

事实证明,被动移动的猫没有空间感,虽然被放下来之后也有运动能力,但完全不能判断距离(过了视觉神经发育期);那只主动运动的猫则完全正常。可见动物的空间感不仅来自于眼睛,更来自于自身移动。实际上,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视觉可言的,他(她)完全不懂如何处理视网膜上的投影信号。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他也只能把特定的图案(如人脸,尤其是妈妈的脸)和某些行为(如喂奶)对应起来。但对他来说,妈妈的脸经常发生大小变化,并没有远近变化的概念。只有在婴儿学会翻身和坐起后,他才能用眼球和手配合跟踪一个运动的物体,才有空间三维视觉。即人类的空间感也来自自身的运动。给一棵树装上眼睛并不能让它获得视觉。

  • 补充1:其实对于儿童来说,视觉图像的“正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意义,尤其是在小范围内。更何况视网膜上的图像相对外界空间来说本来就是“反”的。如果强行把人看到的视觉图像反过来,只要这个人还能运动,他也能在几个星期内重建三维空间感。



三岁孩子的“倒视”现象

父母们是否遇到这样的“怪事”:孩子已经两三岁了,可他却倒着拿玩具,倒着看连环画。做父母的为此担心孩子的眼睛异常。


说它怪,并不怪。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为“倒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3岁左右的幼儿。


眼睛就象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聚焦后,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底片)上形成一个倒像。这种倒像传导到大脑,经综合分析,倒像就被纠正成正立像了。因此,我们平时所观察和感觉到的各种外界景象都是正立的倒像。可见,人视觉中的正立像是大脑的一种适应性功能。但是,由于3岁以下的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还未成熟,缺乏完善的综合分析能力,当他拿起书本观看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印象反而是正立的,所以这些孩子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倒着看书。不过,倒视的持续时间很短,大多数小儿常未引起父母的注意。随着大脑功能的完善,倒视现象就自然而然消失了。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每个幼儿倒视持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但是经过父母正确引导和纠正,倒视持续的时间可以缩短一些。一般来说,幼儿倒视需要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时间还会长一些。


为了使孩子更快地渡过倒视阶段,父母可以在这一阶段多给孩子讲解画片内容,多让孩子搭积木,玩直立动物,使孩子尽快树立直立概念。


有没有办法证明倒视原本就是正常生理现象呢?有。


美国心理学家斯卓登曾经戴了一副类似照相机作用的特制眼镜,于是,他看到的一切都倒了过来。可是,大约4天后,他看到的景物又都是正立的了。 原来,他大脑已适应了这种倒过来的图像。 可当他摘下副特制眼镜,他眼前的图像又变成倒置的了。再经过一段时间,才恢复了正常视觉。


  • 补充2 :非洲的俾格米人一辈子在丛林中生活,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几乎都看不到十几米之外的东西(被植物挡住了)。所以,他们虽然有三维视觉,但一旦进入尺度大于几十米的空间,就无法为物体进行三维定位了。草原这样的开阔地貌对他们冲击尤其大。俾格米人虽然个头矮小,但基因和其他人种的区别微乎其微,有很多俾格米人和其他人种的混血案例,可见这不是基因问题,就是视觉神经信号是否与运动相关联的问题。


  • 补充3:@圜丘城主提醒了我,这本质上还是鸽子为什么这么大的问题……

user avatar   Krang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很多电影的镜头当中都有娃娃兵的存在,国庆大片湄公河行动亦是如此,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国有可能会培养娃娃兵吗?并且目的与用途是什么?


  

相关话题

  牛是否可以当做宠物?需要多少饲养成本? 
  超理论坛是个怎样的论坛? 
  如何看待安徽发现一批次国产鸡腿外包装阳性?目前情况怎么样? 
  在透过网纱看东西的时候,为什么移动着看透明度更高? 
  胖子有罪吗?胖就该被人瞧不起吗? 
  为什么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却没被评上院士? 
  让一千克的物体从太空丢下,利用重力做功掉在地球的平地上,会造成多大的冲击力? 
  高架桥桥墩很大,但真正与桥面接触的部位却很小。这是为什么? 
  鱼类的心脏重量和全身重量之比很小,远不如哺乳动物,它们是如何保证全身氧气和血液供应的? 
  为什么说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进行)?例如水在0℃以下就变成冰了,冰是固态,而蒸发是指液态变为? 

前一个讨论
既然人类只能看到很小范围夜空,银河系的形状是如何确定的?
下一个讨论
一个人喝酒的时候看什么比较应景且下酒?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