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是为了降息。
用0.25%的加息想阻挡8%的通货膨胀?
万事俱备,此时不加息更待何时?至于影响,美国自从全球金融霸权的建立以后,往往可以把成本转移出去,这点加息未必对自己金融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但资本流出国可能就要一片哀嚎了。金融市场预期很重要,喊了几年的狼来了,到现在狼真的来了,虽然是个小狼,但说谁都敢保证后边有没有大狼来,市场必然是早做打算。此外,欧洲钱如果不够了,大概率还要来亚洲搞搞事,加息配合文攻武赫的加速资本回流,也要早做防御!
25个基点,也就是利息增加了0.25%,说难听点,够干啥?就这都在全世界搅风搅雨了,美国是有多心虚啊?一年六次,是多少?上次美国大通胀,美国又加息到了多少?差不多的通胀水平,两位数的利率才压的下去。
说到底,金融是虚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阿妹你看可以“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用金融玩死小国家,他们也不敢吭声,但现在小体量国家不够吃,对大国,还是要看生产、制造和拳头的。
如果70年代没有中美和解,西方实质上扩展了近10亿接受过教育的工业人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后神仙也救不回来。没有苏联解体那顿饕餮盛宴,美国90年代的财政也不会那么健康。
美国现在天天玩数字游戏,只管拱火,但全世界到处挑衅他,也不见真动手收拾谁,一管洗衣粉就敢去灭一国的霸主竟然也讲究起战略腚力了。
不过这坏种没胆子剿匪(中俄),但借剿匪之名敛财的胆子,还是有,而且很大。鹅城两大家族(欧洲、日韩盟友)要遭殃了。
25个基点更多是象征性的、试探性的,要靠加息解决问题,起码到3%-5%,年底六次加完也不一定够。当然还可以把全世界的水搅浑,让别处都不安全,资本保本都难,都得去美国,为了避险,负利率都行。所以加息很多时候是一个信号,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手段:加一次息,乌克兰都危了,今年还得再加五次。
接下来他们还会搅风搅雨,外面还会有腥风血雨,我们扎好篱笆,筑好堤坝,保持定力,且看他表演,该出手时就出手。
加息是从去年中期开始就在一步步计划着的事情。而三月份这个节点,是在去年十二月份的FOMC会议上确定并传达给市场的。并且,在三月二号鲍威尔关于俄乌问题的听证会上,他就已经明确表达了这次会加息25个基点,算是提前泄露了短期政策,但保留了长期加息轨迹的悬念。
对外只能说通胀,因为美联储法定的职责是维护物价稳定就充分就业,不可以明着说维护资产价格。现在美联储对于高通胀问题的解决办法,确实只能依靠加息来抑制消费与劳动力市场需求。
虽然不可明着说维护或者戳破资产价格,但是美联储历史上确实很多操作都和资产价格相关。只不过这次,美联储希望可以将资产价格拉到一个相对健康的估值上,减少投机资金在股市里空转,为日后财政收缩作准备,毕竟party不能一直开,美国不能一直以债养债,那样会动摇美国的根基。关于这个话题可以参考下面列出的几个文章。
上周Bill Nelson,这个固收量化狗们应该很熟悉的大佬,也是美联储的退役老炮,写了一篇文章预测今天的情况。他主要提到的一点就是,今天的25个基点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但是未来路径如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援引1994年2月份的加息情况做对比。当时美联储也是在两年后第一次加息,正纠结是否需要超过25个基点。格林斯潘认为,如果一次性加息超过25个基点,可能会对股市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所以建议先从25个开始试水,然后再逐步加速。而之后美联储的政策也像他所说的那样,经历了25-25-50-50-75-25的轨迹。
回到今天,会议结果刚发布的时候,投资者对于长期利率的猜测确实受到了一定冲击,比如和利率走势最相关的两年期国债在会议开始后突然跳跃十几个基点站上2%,最终报收1.95%,说明利率走势还是要比投资者预期的收紧一些,但不是很出乎意料,按照25个基点的正常加息幅度,投资者的预期只增加了0.5次加息。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对于加息的态度仍然偏保守,宁愿相信美联储会因各种原因放缓加息步伐,也不愿意相信美联储以及美国有充分的理由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比如俄乌开战后,中长期利率迅速下跌,投资界广泛讨论美联储是否应该为了避免硬着陆而放弃加息,直到鲍威尔听证会提前放出会议内容才终止了幻想。这是去年底到今年初很多投资者血亏的本质原因。Fed Put已成为上世纪的事。大势面前,牟利也要有节制。
目前的美股位置经历了几次调整,已经接近了估值的安全区。这些估值调整的因素包括:
在俄乌危机之前,我曾认为美联储还想继续做空资产价格,用一两次紧缩冲击进一步调整估值。但是俄乌战争开始之后,目前美联储可能更倾向于用一个更为温和的态度来处理资产泡沫的问题。从汇市表现来看,开战后欧元与英镑已下跌了3%,而三月份开始日元与人民币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引流资金的目的已初步达成。所以目前的估值安全区间其实相较二月初已经抬高了一些。
但因为美联储为之后的加息路径仍留有很大的悬念,资产价格仍然可能会经历几个月的波动,直到加息、通胀、与缩表这三大估值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降低后,才可能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俄乌开战后,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关于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讨论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几乎看不到关于缩表的任何讨论,在本次会议的声明和答记者问中也很少看到缩表的影子。似乎缩表这个一月份的绝对主角,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我认为目前缩表其实被留作了一个应对未来突发事件的备用工具。缩表的动机中,解决过多流动性对于金融系统和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占了大部分,且美联储对这部分的政策效果更有控制力;而缩表对于长期利率的影响,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不可控的市场因素。当前资产价值因为其他因素回归合理区间的时候,稍微隐藏缩表工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外,最近的美债波动率增高,流动性问题在缩表预期抬头的时候开始显现,因此不排除美联储刻意回避缩表问题以争取时间寻找解决办法,避免缩表时美债市场再次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关于加息的合理性可先看我最近写的东西:
比上个月普遍认为的加息50bp要好一些。
关于至少加25bp这事情,市场早就price_in了。没一把加50bp,市场表现还不错。
基本没变的预期是市场和官员普遍认为年内加息6次,还有观点认为要到7次。
历史上加息周期第一次过后到第二次资本市场反应是比较强烈的,后面就会比较快的price-in。不会傻到均匀下跌,而是前面大、后面小,实际上去年底到现在美股下跌,已经在预期加息路径了。
现在比较重要的2个事情。
一是第一次和第二次过后,压制通胀效果到底如何。3月份应该是没法看的,俄乌冲突冲击比较大,如果实在没法看,鲍威尔提到需要的话要更快加息。
另外一件事情,是缩表。从历史上看缩表对资产杀伤力更大,特别是新兴市场资产。这会引发程度更大的美元回流,鲍威尔提到最快5月。
但这事情也不能被吓怕了,毕竟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另外一头挂着美国经济,太快太猛经济基本面受不了。
所以理性观察通胀和经济数据(失业率,非农就业),再看看美联储嘴上说的能否落地就好。
新兴市场资产、中概股,肯定需要证明自己能扛过加息缩表路径清晰后的那个时间点才可以。(记住不是执行落地,而是市场对路径预期已经明晰)
包括中概股在内整个科技板块,最近1~2个月都要承压,跟踪美联储的会议,观察对加息缩表的表述和美国通胀与就业很重要。
以上,供参考
根据历史经验,
5%以上的通胀,需要5%以上的基准利率才能控制得住。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前期错过了殖民掠夺,后期在分蛋糕战争中站错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