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题主的遭遇表示同情,确实是浪费了一部分宝贵的青春,被同龄人拉开了差距!我非常赞同题主重新打起精神,想要迎头赶上的想法,但是是不是要通过考研这个途径,我个人认为是有待商榷的!我建议题主先把下面几个问题想清楚后,再做决定!
题主28岁,本科生考研的就21-22岁;
题主虽然没结婚,但父母估计年龄也大了,本科生毫无牵挂,家长给生活费,一身轻松;
本科生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都是刚学过,还新鲜着,题主毕业多年知识能不能捡起来都是未知数。
对比来对比去,在试卷一样的前提下,题主要跟比自己小七八岁的年轻人争夺名额,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能脱颖而出,努力只是一方面,学习能力的确是决定性因素。能不能考上,还请题主权衡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
上一节我们说了考研的难度,综合分析,如果题主不辞职考研的话,甚至辞职专心备考的话,一次性也很难考上985和211,考上普通一二本是大概率事件。那考上二本的研究生值不值得上呢?我个人觉得要看你要应聘公司的档次,对于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公司 ,二本的硕士有的时候可能还没有985/211的本科生有优势,所以建议考一本院校,冲一下双一流!
考上研了才是过了第一关,读不下来,拿不到学位证那就相当于没考上。一般一本和二本硕士毕业的毕业条件不是很严格,但怎么的也得有1-2篇小论文,3万字以上的大论文。不管做什么项目,题主要评估一下自己能不能发小论文?3万字大论文能不能写的有逻辑?这些都直接决定你能不能把这个硕士读下来的关键因素。
什么是最差的结果?就是读完研反而收入倒退了,反而找不到现在的工作了。虽然有些危言从听,但是题要考虑的是,读完研你就31、32岁了,再投简历找工作,这个年龄的劣势你必须要考虑。再加上这几年研究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很多25、26的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那题主又有什么把握一定能找到工作呢?
1.不要轻易辞职考研,建议先跳个槽,换份工作试一试,看看收入和上升空间是否有改变,实在没办法再走读研这条路。
2.建议读在职研,不要全日制,降低风险,反正都有硕士证,证上也没啥区别。当今环境下,还是建议不要轻易辞职!
3.跟导师进行充分沟通,降低导师对你的预期,争取研究生水过!
4.做决定前一定要把前四点充分考虑清楚,利大于弊再去做,毕竟很多破釜沉舟最后真的都失败了,历史上可能就项羽那么一次成功了。切记不要低估了环境而高估了自己!
祝题主一切顺利!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专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们下个回答再见!
统计局工作人员也不过是公务员,没有受到过经济训练,所以他仅仅是给予统计,但是并没有解释能力。他所说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普遍通用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具体的说是每小时经济产出(output per hour worked)。
我们可以对比下这两个概念,统计局声称的“全员劳动生产生产率”是生产总增加值除以就业人口,意思为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普遍所用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小时产出,所以实际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应该除以平均工时。由于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大概是2200小时,美国则为1750小时,所以实际上他的统计数据还要高估了,所以这个值应该为6%左右。由于我国处于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赡养比例较低,就业人口比例依旧高于平均水平。我国现在约有7.75亿人就业,而美国只有1.5亿人就业;同时我国就业人口工作时间都更长,分母更大的情况下分子就更小,所以实际上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领先国家(美国)要比经济水平相对更低。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普遍估计韩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仅为美国的50.2%,日本则为65.4%。西班牙本身经济水平和韩国相近,但是工作时间远远少于韩国,实际上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韩国,而根据OECD的估计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则为美国的74.5%。
即使如此,这个数据很明显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理由有两个:
一个可靠的方式是使用尽可能接近现价的不变价计算单位,并且使用购买力计算,例如OECD本身选择的是constant prices 2010 and PPPs。考虑到这两点我们做估算的话,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衡量现在大约美国的25%,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可靠应该略高于美国的20%。所以,普遍的估计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略微高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20%,一个比较精确的说法应该是21%。
从某种意义上,即使是21%的数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大大高于现在已经测算的规模,在过去5年中国就已经更改了3次统计测量方式,每一次都提高了经济规模。即使如此,潜在的经济规模依旧存在,所以经济水平的低估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被低估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官方声称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远高估了,因为中国政府高估了自己经济增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