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员工角度来说一下,我猜测接下来大概率还有裁员、优化和架构调整。
互联网同仁可能还记得,快手国际化事业部,在今年年初已经爆出过一轮裁员。而如今时隔2个月,就爆出了负责人离职。
这对快手国际化团队的员工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在我看来,快手的国际化事业部,和字节的 Ohayoo 是有些相同之处的:
对互联网人来说,在这个相对生存难度比较高的2022年,想要保证自己能在一个岗位上稳定的输出一段时间,需要的条件包括:
大厂的创新业务,比小厂的核心业务还高危;
过去这么多年来,在大厂,无论是张一鸣还是王兴,讲的都是不设边界,围绕核心。只要核心业务能讲故事,能赚钱,就能养得活创新业务。
但2021年开始这条路走不通了。
从信心(政策)层面来说,鼓励企业「突出主业,回归本业」是如今的主旋律。如果大厂专注的创新业务,又在市场上遭遇一些负面行情信息,那么大厂也容易打退堂鼓。
从耐心(挣钱)角度来说,核心业务能讲的故事,不多了,快手在短视频领域始终和抖音有差距,即便是抖音这样的短视频王者,围绕在抖音业务周边的抖音电商和抖音广告(商业化)都有裁员调整的现象。核心业务都过得不如意,哪有余粮养创新业务呢?
去年,Ohayoo 就是典型案例,离职前的 Ohayoo 负责人徐培翔的理念是做大生态平台,短期不要利润;但这个观点却没有得到字节其他同仁的认可。Ohayoo业务一年的流水达到几十亿,但算上广告开销和人力成本,整体下来依旧是亏本的。字节商业化负责人去年开会时,公司更是强调不要流水要利润。
既没有信心,也没有耐心,创新团队的生存空间是很有限的。我们打工人都知道,要做一个项目,可能是小半年的时间才有成效,但如果公司没信心没耐心,最后的结果就是反复换方向换人,业务也没做成,员工也没有成长,双输,
如果最后像大力教育,橙心优选这样来一波裁员……真的就输麻了。
对于有些工作经验的互联网人,在这个年头,宁可去中小厂有稳定现金流的核心业务,也不要去大厂心血来潮的创新业务……
今天看到知友 @许大狗 分享ta自己的亲身经历:
领导裁员打低分的一个原因就是:
(尽管)创新性项目连着两个,都因为业务调整取消了,(但)我要为结果买单。
业务团队领导离职,可能就是裁员的征兆
无论是外企、还是民企,如果你的顶头上司来回调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
因为每个领导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风格,我们做下属都都需要适应,即便我们天生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啥领导咱都能适应,但是……适应总需要花时间吧。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也有耳闻的职场规则:
如果公司要对业务做大的调整(裁员),负责人不接受,那负责人就会是第一个被调整的。
作为业务负责人,手下都是自己招来的,让自己动手干脏活把重要的手下全部清退,太难了。所以负责人自己离职,或者挂一个闲职,脏活由新上任的负责人来动手。
我在之前的回答里,提过一个案例:
高管被调任其他岗位,团队立马被拆掉,汇报给新的领导,很多事情做得都像在劝退。
这种新老板上任后,动手把手下一个个换掉,全部换成自己旧部的玩法,在互联网行业是传统艺德。
我倒也不是说互联网的管理者作风有问题,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太急功近利——我要成果,现在就要——那么,对于新上任的领导来说,与其和现有下属磨合,不如全部换成自己人来得方便。
打工人还是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一下,很多时候,企业裁员是有征兆的,对于在公司内部的员工来说,睁大双眼,你一定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希望大家能够不要只专注于手头上的细节工作,要善于观察公司的变化,善于观察市场的趋势,别到船沉了,才意识到自己还没穿好救生衣。
关于公司裁员征兆,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旧文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