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是否可以把「先挣一笔钱,然后再也不上班」作为人生规划? 第1页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性大约存在。

目前要想完全无脑的长期稳定获得的收益,一年3%应该是基本没问题的。

当然,实际上我们很容易获得比3%更高的收益,但要保证长期稳定无风险不操心的话,3%应该最靠谱,而这就意味着一个公式:

  • 400万存款=月入1万。
  • 800万存款=月入2万。
  • 2000万存款=月入5万。

由于拥有存款之后稳定吃利息,并不会限制你在哪个城市生活。所以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消费水平较低的城市,这样拥有1万~2万的稳定月收入就足够了。

因此,你的目标就是先赚它个400-800万。

难度?也不大,中两次彩票就行。


user avatar   wan-li-dao-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私有制下还有比这更靠谱的人生目标吗?

通过积累财富让自己实现自由,然后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才是摆脱了工具人地位的真正人生呀!毕竟私有制下的所有自由都有有标价的,只有出得起价钱才能买到。

至于很多答主分析财务自由是多么不靠谱,即便是攒下钱还是要面对货币贬值、资产贬值,还有各种经济灾难等着你。。。

但这些问题即便不以“不上班”为目标也还是要遇到的呀!如果以“不上班”为目标,还能攒下更多的钱,遇到问题时还能多一些应对手段。

即便是忙碌一辈子也只是在生命的一些阶段获得了自由,又怎么样呢?一天自由也是自由,也是摆脱了工具的地位,作为完整的人存在过!


user avatar   xiuqu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挣不到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


一、


就我自己的体验,读《毛选》之前会觉得这种人生规划很美好,很高级,简直就属于自由的人生,能把自己的人生这么规划,最后实现了的人,都是牛人。


读过《毛选》之后就不这么认为了,反而会觉得这个目标过于理想化,太虚,不符合实际。


读《矛盾论》的时候,其中介绍了两种宇宙观,第一种是形而上学观。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挣一笔钱,然后再也不上班,就是在孤立的看待一个人的人生,挣一笔钱很单一,谁的人生会是这么单一的人生?


首先我们会有父母,有自己的亲情联系,这个是如何也抹杀不掉的,挣钱的过程会跟自己的父母没有任何关系吗?


其次我们还会有同学,有朋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他们,他们也会给我们提供帮助,这就建立了联系,不可能丝毫的联系。


我们甚至还会结婚,会组建家庭,有了另一半,有了后代,这些都是跟自己建立了强纽带联系的人,我们的发展都会影响这些强纽带之间关系。比如孩子生病了,跟事业发展相冲突,怎么办?跟另一半吵架了,这个时候公司有重要的会议,吵架会不会影响到自己?


更别说我们在一座城市发展,跟城市的道路、树木、公园、医院、商场都会建立联系,在熟悉的区域生活和工作,就是跟周围的环境建立的纽带。有些人一旦从一线城市回到小县城,立马会觉得各种不舒服,很多不习惯,就是因为一线城市的联系影响到了现在。


静止的、单一的问题理论上很可行,但是实际上很难发生,大多都是与周围有着各种联系。



二、


我们再看唯物辩证法是怎么看待问题的: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内部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件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


这句话的解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联系的,不会是单独的。


比如这里,要先挣一笔钱,怎么挣?


如果要赚三百万,花五年,然后过一辈子,这里之前的联系可就多了。


先要在普通岗位好好干,打磨自己的业务能力,这里免不了跟同事之前要有合作要有支持,要跟领导搞好关系,业绩出众,人际关系还可以才有的下一步的涨工资和加薪,没有这个过程,6K的工资拿十年也达不到这样的目标。


升了职位,涨了薪水,就需要跟公司更多的人建立联系,因为岗位职责变了,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就行,还要管理和思考发展。


工作之外要吃喝玩乐,要摄影要游玩,要聚会要有爱好,这些都会涉及到跟周围人建立联系。我自己读《毛选》,专门建了公号来做一定的分享,就会有不少志同道合的人来这里聚集,这就是联系。参与了社会活动,就会产生不少的联系。


要有联系,就会有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不会单纯的只有一个变量。


之前钱赚的多赚的快,消费肯定会有一定的档次,比如开豪车,住大房子,喜欢逛大商场,买包买衣服买手机都挑贵的。


那么以后怎么办?不赚钱了,生活水平肯定会下降,靠理财收益生活肯定要比之前的水平下降不少,能忍得过去吗?再想想那个从一线回去小县城的道理。


赚一笔钱后再不上班,之前的朋友、同事,之前的消费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年轻的时候偏偏选择了再也不上班,那变化太大,从奢侈转到艰苦奋斗,那很难坚持,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赚一笔钱和环境和人,跟再也不上班的人和环境,根本就是两码事。而且因为赚钱多的时候是高水平的体验,再不上班的赚的钱可能没多少。


能看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懂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影响,才算掌握了毛选中的一种智慧。


三、


符合事物内部联系的人生规划,应该是先赚一笔钱,最后发了大财的逻辑h恶结果。


因为先通过第一笔钱,掌握了事物内部的规则,再把规则规律用于现实,能发展的机会就更多,成功的时候更大,发展的更好。


越成功,跟这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而掌握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对跟这个世界建立联系更为关键。



专门建了一个读毛选的号,里面有更多的思考和总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号“崔丁读毛选”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需要以下几个能力,可以看看评估自己有戏没有。

1

先挣钱,然后不上班。意味着在社会平均水平视角看,你需要利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入。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60岁退休,如果希望50岁退休,那就要少10年;40岁退休,要少20年。

问题在于,希望用更少的时间挣更多钱这种事情吧,随着你给自己定目标的时间越早,难度至少是指数级增加的。

没有两把刷子,挣够工资提前退休是比较难的。

可以找一下各行各业工资情况,看看都什么人能拿到什么工资+奖金,算算自己能啥时候退休。

我身边见过这么几类普通人(非奇才、非靠家里)实现提前退休收入的情况。

  • 遇到了百里挑一的生意机会,一把赚到了钱;
  • 贵人相助,比普通人提早完成了早期工作经验和渠道积累;
  • 撞大运,比如拆迁了、遇到某个行业超高景气周期、投资遇到大牛市且提前收手

2

看看自己要花什么钱,花多少钱。

财富自由是一个弹性特别大的话题,有的人现金资产500万就够了,有些人1个亿都不够,取决于自己消费欲望有多强。

  • 大项支出——房子、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尽量算得准一些。
  • 小项支出——不好估计,但是得给自己每年做个预算。(车、旅游、衣食娱乐)

如果确认自己没那个本事提前赚到足够的钱,就要从降低自己生活质量入手。

之前网上有一个挺火的理念,就是夫妻两个人在有房子的前提下,赚到100万之后靠银行理财维持收入,然后家里一切都是低消费——孩子早期自己教育,家里不买任何不必要的商品,杜绝绝大部分有溢价的东西。

别说,我还真有朋友动心了,给家里来了个断舍离。

一个月就受不了了,毕竟时不时看到电商广告、心情不好想吃大餐,是太底层的需求了,靠银行理财那点钱她真受不了。

所以这种模式的核心问题除了算账,还要有抵抗消费主义的心里建设——这反而是更难的。

3

关于投资。

如果说上班挣钱积累很多,有无数私人银行的顾问能够提供一个不错的回报率、跑赢通货膨胀的方案。

最简单的,如果有1个亿。

那么直接做美、欧、日、中四个地区的股、债、地产(买不起房子可以reits一类)、黄金配置。这个组合如果归零,那可能地球已经没了。

如果积累不多,没办法找到更专业的产品,又或者说每年的投资回报正好踩到了消费支出那条线,就比较尴尬了。比如手里有个400万,但是每个月又要花1万。

  • 交给别人打理就要冒风险;
  • 自己做,学习成本很高。

想起提前退休,挣钱的能力就刷掉了一拨人;控制消费和欲望的能力又刷掉一拨人;投资能力继续刷掉一拨人。

虽然这三个维度不是完全互斥吧,但是算下来,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以上,供参考


user avatar   guidaog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的钱,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速度在贬值?


这个结果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快。


很多人可能会用粮食价格或者肉类价格作为参考,但其实这是不科学,而且片面的。


因为作为对比,手机、电脑的价格就是在下降,80年代的手机,又贵又简单,现在一千块的手机,都能吊打当年的产品。


房价的增长,则是另一个极端。


财富的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指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中国M2的增长率,平均在每年21%左右,1993年的时候,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6.67%[1]


而当时的存款利率也超过了13%的年化收益[2]


按广义货币21%的年增长率,如果是十年的话,就是(1+0.21)的十次方,大概是6.5倍。


二十年呢,就是6.5的平方,大概42倍。


30年呢,大约就是6.5的三次方,大概是275倍


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在三十年前占广义货币的万分之一,那么30年后,他的财富就只占整个广义货币的275万分之一,相当于只剩下3.64‰,其他的99.6%都蒸发了。


所以,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努力存钱,会让你翻身吗?当然不会。


当货币发行的增速超过20%的时候,勤劳节俭只会让你的财富越来越贬值。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当年国统区印了大量的货币,导致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保值呢?


答案就是,越稀缺的东西,越不能生产出来的东西,越保值。


那些无法继续增加的艺术品,就是一例。


因为那些艺术品从古至今,就只有那么一份,毕竟古代那些艺术家,即使你撬开他们的棺材板,他们也无法给你再画一幅了。


当然前提是你要能分辨真假,否则还是只能当韭菜。


当然,现在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已经越来越低了,这几年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明中国的钱保值能力越来越好。


但是以后的情况,谁能说得清呢?


所以,是否可以把「先挣一笔钱,然后再也不上班」作为人生规划?


我建议慎重,如果需要,也最好是把资产投入到固定保值的资产,这样在可能无法预料的货币超发机制下,才可能不会被收割。


当然,如果你随时都有挣到一大笔钱的能力,那怎么操作都无所谓,没钱了去挣一笔就行了。

参考

  1. ^ http://www.100ppi.com/mac/world_zt---ZT26.html
  2. ^ http://www.morgantiger.com/daikuangongju/yh_lndkll.html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我不是个铺张的人么,所以我在钱包比较厚实的年景里,想过类似的问题。

我就琢磨,自个的花销不是很奢靡,整体来说日子过的很素,买买书买买游戏,天天抽烟不假,规格可以下调,10块钱一包的也能入口,然后小酒偶尔喝也不是太频,无效社交尽可以砍掉,连应酬钱份子钱都省了。

那么依照手里边的存性,加上把房子租出去的租金,我是能做到过个中等生活的,甚至能有时间满足我终极夙愿,云游四海醉卧沙场马革裹尸什么的。

但我没这么做,我还是在磕工作恰钱。

因为我发现,纸币,它就是个骗局,就是个抽着驴不断拉磨的鞭子。

纸币这个东西,从诞生内天起,有个隐藏属性,就是可以作为资本拥有者收割存款拥有者的工具存在的。

因为它会贬值,而且贬的很没规律,币值再稳定的货币,别摊上大事,摊上大事就完犊子,你看看现在大鹅的物价涨幅,就能略知一二。

如果说纸币价值恒定,其实以现在的科技和网络,完全可以把纸币都废了,直接回到货币挂钩贵金属的时代。

这个怎么说呢?

你看啊,当年纸币发行,打的旗号之一就是金银携带不便,导致贸易流通犯难,所以纸币是更体贴的商业小帮手。

可现在不一样了,能电子支付,如果说现在会到金银流通的年代,各国直接把群众电子钱包里边的钱,换成该群众拥有多少克黄金白银不就得了?

我买一双鞋,现在扣我微信支付里头1000块钱,如果换成上边说的场景,扣的就是大概其2克黄金的拥有量。

意思完全一样,也没有非得我揣着金元宝出门买鞋的不便。

如果是这样,可以靠存钱,不,应该说是存金银,来规划余生。因为金银在地球存储量固定,不存在纸币的贬值,不存在纸币的超发。

那么也就可以确定,我20岁时候一克金子能换一车大米,我到60岁时候一克金子还是换一车大米。

我就可以很量化的把赚多少钱之后退隐江湖的计划,给安排妥当了。

而实际看见的是,没有一种纸币的发行方,在纸币电子化以后,在金银也可以数字化以后,直接废除纸币,而把存款直接跟不会有价值剧烈波动金银挂钩。

这就是因为,资本的实质拥有方,仍然在掌控着这个世界价值衡量的话语权。

因此,靠上班你存下来多少钱,只要这钱还是拿纸做的,那就不管它是卢布美刀还是法郎,它的本质都是泡泡。

你觉得手里有100w欧元,按照当前物价可以把余生过的很好,你辞职了,去度假了,还没等回来,看报纸写欧盟碎了,欧元凉了,那对不起,您回家还是得接着搬砖。

除非你拥有的是实质的资源,比如你家有一矿山,你可以根据储矿量,来预估是不是真的可以提前退休。

因为矿的本质和金银一样,是恒定价值的,纸币贬值矿价涨,纸币升值矿价降,不管是涨还是降,你都发现一斤矿石固定能换一车大米,价值比率是守恒的。

这就可以安然隐退了。

因此说,只要这个星球的资本时控方存在,则纸币的价值只是当前价值,决定不了纸币的未来,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

也即是说,只要你存款是以纸币衡量的,你就得一直上班,因为你根本猜不准你银行里边存的内1000w养老钱,明天是不是只能换一块肥皂。

因此,我觉悟了,所谓有钱人,也只不过是内头稍微壮硕一点的,磨坊里的驴,他的钱价值上下波动,像极了一条鞭子节奏缓急不定的抽在他屁股蛋子上。

他不能停,今天停,兴许明天就挨饿。

人常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资源是恒产,但纸币不是,所以对于赚钱的人而言,只要你赚的钱仍然只用币面数字衡量,你就得保持劳动能力,一直赚下去,直到天地凋零。

错非是

你玩命攒钱,攒够了数,买了加勒比海上一个岛,这岛上有椰子树,有野猪还有有淡水。

那么你才有资本退隐岛上,过一个与世无争的,24k纯淡出的生活。

当然了,这还得建立在海盗不临幸此岛,战争时候炮弹不击沉此岛的前提下……

看眼前的情况是

比如80年代有个万元户,按照当时猪肉3毛钱的物价算,他已经可以退休了。

但活到今天,他发现芭比Q了,他内一万块钱存款连生猪都买不来几口,完全不能撑到他寿终正寝。

这就是所谓存够钱养老的幻觉所在。

但如果他当年投资的是房子呢,也许他内一万块钱兑换的房产,到了今天能给他家三辈人养老的。

因此

如果说你没有占有资源,那么你打算存够了钱养老的另一条路子就得是:

你有牛掰的投资眼光。

你可以把现有的钱,买定你判断未来一定会升值的商品,然后指望着这些商品的溢价来给你养老。

这属于你跟未来坐在一张赌桌上博弈,你要赢了,未来定不负你。

你要押错了,未来抬屁股就走,也就是说你现在就赔光,没未来了。

因此说

要么你用赚到的养老钱换恒产,要么你用养老的钱赌趋势,才有可能摆脱纸币束缚达到不上班的目的。

否则还是老实干活吧,这是99.99%的人的——宿命。

哦对了,话题说岔了,其实这问题一句话就能解答:

纸币的尿性咱也看到了,所以你打算靠工作,赚到一笔哪怕就当前物价看来,能退隐的钱,都有难度。

因为随着存款增多,你的欲望蹿的一定比存款快,这事咱见多了,相信我。


user avatar   qi-ding-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这次的抗疫整体就不说了。

单说舆论宣传阵地,表现就十分奇怪。

你说上海宣传管理不严,百花齐放,但它又能做到评论区精准清零。

你说上海舆论管制,有口难言,又隔三差五会有“内部录音”、“内部截图”之类的传遍全网。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不管是严控舆论,还是彻底放开。

在现在这个非常时期,我都不反对。

前者短期内有助于加速结束疫情,后者长期看有助于形成一个好的舆论氛围。

但是,现在这种“上面收紧下面混乱”的舆论现状,就是典型的两边不讨好。

既造成了恐慌气氛,又助长了谣言的诞生。

这种整体上的矛盾和混乱,就是这次上海整体抗疫形势的一个侧写。

至于各种“乱象”,都只不过是这种整体上的矛盾和混乱下的细节表现而已。


user avatar   henry-58-66-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哪个品牌的牙膏广告,

牙膏都是挤满整个牙刷刷头的~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不允许吗?




  

相关话题

  生活不是怕吃苦,而是没方向? 
  有哪些小说看完之后感觉自己度过了一生? 
  大龄男考法硕做律师可行吗? 
  什么事情让你崩溃过? 
  35岁的抑郁症废人胖子,在国企荒废10年,几乎没朋友,今后我的路该怎么走(2017年7月最后更新)? 
  如何看待,“反抗命运,也是命运的一部分。”? 
  有没有「看完就像过了一生」的书籍? 
  你有什么想要做的却总是被老天爷阻止的吗? 
  21岁,图书馆管理员做了快2年,工资特别低,做得也不开心,该辞职么?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对未来感到惶恐的?因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八九千预算买华为的笔记本还是买苹果的笔记本?
下一个讨论
小米集团发布 202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和数据?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