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务院将来会不会继续进行大部制改革?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an-61-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会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前几年的机改直到现在都一大堆单位因此“消化不良”。。像市监和应急是最典型的两个,改了等于没改。

这种事情推动起来的主要问题从来就不是计划和设计上的问题,而是在实施过程中总是会偏差越来越大,如果一个政令能自上而下不偏不倚的执行,那就不叫政治了。。内部的阻力永远是最让人头疼的,典型的如发改委和组织部,机改的目的是为了分散这两个单位的权力,结果是越改越厉害,像地方上的发改委,机改把项目审计的权力移交给了审计局,但实际上由于发改委在重大项目立项上的话语权,且掌管项目稽查,在项目上仍然是一言堂的状态。再比如以前归属经信委的能源系统,也通过设置能源局的方式一并吃掉了,现在的发改委职能还涵盖了金融和社会事业,所以实际上权力是扩张而不是削减了。组织部也差不多,由于在地方党委推动工作不顺利的时候,组织部总是会充当“开山斧”的角色,就顺理成章的掌控了多项工作的实权,现在地方的组织部已经不仅仅限于管理党务和人事了,很多项目是要组织部点头的,例如“乡村振兴”有关的项目,因为很多地方的该项工作推进缓慢,交由组织部来牵头来压着其他单位干,组织部自然而然的就大权在握。。其原因无非是“没有任何一个手握重权的部门会自愿的放弃权力”,而这些强权部门由于自身在体制里的重要性,又会使得中枢不得不对其高度依赖,这种局面下想要削弱他们的权力可谓是难如登天。无法保证剧本和实际的一致性才是机改的症结所在。。由于实际执行中,任何一个计划都有概率朝着最烂的方向去执行,所以最顶层设计的时候不同于企业,企业会朝着最优秀的、收益最大方向去设计,而政府是会朝着结局最不坏的方向去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即便下面的层层出现偏差,执行出了最烂的结果,也不至于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殃及民生。。这是政府这类大组织和公司这类小组织逻辑上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这类问题上你去纠结设计上的问题根本就毫无意义,毕竟单从设计上来说,任何一个机改方案都是设计得理想极其丰满的。。如果计划得好,结果就好的话就不叫政治了。。如何摆平那帮耍滑头、搞变通,欺上瞒下又各自为营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烦的就是“不要学苏联”,苏联是你不想学就不学的?

现在不想学苏联,未来是不是列宁党也要抛弃了?

整个国家已经完全欧陆化了,权力运行有其客观规律,又不以少数几个文青的意志为转移。

集权是指央地层面,分地方的权,集中央的权。而不是在各大中央部委搞大合并最后制造出权力怪物出来。

别管是美国还是苏联,从内政来看,只要政府层级多到一定比例,同时从国际关系体系的权力集中水平来看,只要存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权力中心,那么政府的大部制改革一定是空话,只是臆想而已。就像有人吹美国的大部制改革,问题是美国情报机关并驾齐驱的问题解决了吗?情报、财政、金融、交运、国防、外交、能源是彻头彻尾的帝国部门,大部制只会事实上增强部门的独立性,增大其不可控风险,哪个脑筋正常的政治家会办这种事?苏联外交部和苏共中央国际部两个部门在苏联时期斗的火热,你看哪一任打算把它们合并变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当一个国家脱离了民族国家属性,变成帝国,也就是北大强世功老师所说的超大型政治体,那么它的政府就不是本国的政府,而是以它为中心的一整套国际体系的中央政府。吉尔平在1981年是这么说的:任何国际体系都向着普世帝国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也敢说,随着中国在东亚国际秩序中角色的变化,中央政府的部门只会更多而不会更少。帝国政府本质上是国际公共品的一种特殊形式,没有帝国政府怎么协调势力范围内各国的政策,一体化又从何谈起?

不信可以去看一下从15大开始的报告,表达是怎么变的?“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17大就是“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18大直接出来一个“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国家定位转变写的清清楚楚。

如今的制度设计是以民族国家身份为基准的,而不是以帝国身份为基准的,从国内角度来看当然要裁冗,但是如果从国际体系角度来看,目前的根本没有冗官冗员,而是各大帝国部门编制严重不足,而且都严重缺编。

所以本质上就是一个trade-off问题,如果想过美国那种日子,就必须先把帝国政府的架子搭起来,每个领域都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和对应的支持部门,那么就必须供养一堆对内政而言没有意义的群体;如果不想供应这些群体,就必须接受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地位。比如18年的CIDCA就是典型的专司国际公共品提供(策略)的新职能部门。

最后说一句,俄罗斯能搞мчс是分散内务部过大的权限,同时克服内务部不够专业的问题。而且设立мчс的初衷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救灾应急的一体化和专业化-没错,切尔诺贝利是一个直接因素,在苏联解体之前建立мчс的可行性研究就做完了。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集权高效?想多了,集权高效就应该一件事一个部门,才能提高对社会管理。

事情就这么多,以前是一件事一个部门管,想象中的大部制是把两件事放到一个部门管,也可能意味着提高部委权力,集与分是讲度的。

改开后的政府改革趋势就是大部制,和集权关系有限。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嫌编制太多,财政压力大甩包袱罢了。最早的大部制精简在建国初期开始了,别看着一个大部制名头就想到集权,只是顺应形势的意识形态宣传。

但经济发展意味着劳动分工越来越复杂,事情只多不少,基层公务员加班够多够累了,就这还能精简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市场化。

通过把能够自负盈亏的政府业务市场化或外包,变成国企,编制自然就空了出来可以合并重组,那么多临时工和借调又不是假的。


user avatar   gaarm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反对大部制改革。我所在的人社部门已经是大部制改革的成果了,然而几大块之间,仲裁、劳动监察、社保、就业、甚至职介存档等等业务部门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联动,甚至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大部制改革寄希望于单位主要领导能够从中斡旋居中协调,然而因为各口都有上级部门出台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有些还是全国通行的法律,所以就导致单位主要领导想要从中斡旋根本不可能。各口出台的规章制度必然是从本部门的利益和视角出发,对某一领域的事务进行规范,而不会考虑到其他业务口的方便与否,因此在基层就会导致各个业务口都拿着各自的“尚方宝剑”在会议上唇枪舌战,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

所以,一味地推动大部制改革,其实完全是把政府部门瘫痪掉,是一个毒计!依我看,梳理各部门的主要业务,抓住业务形态,将关联度高的业务汇总至一个部门,并保障以充足的人员和经费,才是真正将行政效率提高的方法。


user avatar   pu-gong-ying-73-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只会有小调整,不会再有大调整。

因为目前的部门结构,基本已经趋于完善。

除了民委、民政、退军,三个部门少些内设机构,其他部门都非常充实了。

类似于外交、商务、发改、财政、工信、自然资源,等,已经是超级大部了。

(2)

不是部门越大越好。

一般来说,一个部门,下面5-7个支援的司级单位(比如,办公厅、财务司、人事司、国际司);

10个-20个业务司局,是最完美的,这也是目前大部分的结构。

(3)未来可能的合并

目前来看,最有可能被取消、被合并的,有两个,邮政局、文物局。

邮政业务,基本也就是2-3个业务司,就能解决的问题,并入交通运输部,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还可以统筹大运输、大物流。

文物系统,也是2-3个业务司就能解决。剩下的,可以参考原地质部的事业机构组建了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事业编)。同样的,可以设置单独的国家考古总队,文物总院即可。

(4)

包括2018年的合并,我们可以看到,基本是把小局,缩编为2-3个司,挤入大部的。

比如测绘局,缩编2个业务司;海洋局,缩编为3个业务司。外国专家局,缩编为2个业务司。

比如侨务办,缩编2个业务局;宗教局,缩编为2个业务局。

包括之前的大部制结果,国家语委,留在教育部的尾巴,就是2个业务司;核安全局,留在生态环境部的,就是3个业务司。

(5)

剩下的部门里,很难在进行这样的缩编。

能源局也好,粮食与物资储备局也罢;林业和草原局也好,药监局也罢,都是有着好几个业务司的。

另外,这些部门,通常也有着非常强的行业独立性,不是合并在一起就能解决问题的。

(6)

在内政领域,甚至有些部门,可能要退出大部制才行。

比如当年的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就合并不成功。

目前来看,司法行政+法制+法治的结构,似乎不如一分为二的好。

虽然,法国、美国都是这样搞。但国情不同啊。

在中国,司法行政属于政法系统之一,而立法,是需要协调各行政单位的,这样搞,等于是拆了XX院的权力。

(7)

当然,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事务处理的实际需求,内政领域的大部门,也会进行小调整。

但是,主流是设置【加挂牌子/保留牌子】的非独立行政部门为主,而不是设置独立的行政机构。

2018年后,新成立的3个机构里,只有疾控局是独立行政机构,乡村振兴局,反垄断局,都是非独立的行政机构,都是留在原大部制内,下辖若干个业务司局。

——乡村振兴局,是把原农业部的两个司局,外加扶贫办缩编而来的两个业务司局,统筹起来,至于人事、财务、法规、等支援单位,统一由农业农村部管理。

——反垄断局,也不过是把原反垄断局一分为三,在加上反价格与反不正当竞争司而已。

类似这种的加挂牌子,只保留若干业务司局留存在大部制内的形式,会是未来大部制的一个小趋势(也不会再有太大调整)。

(8)

基本上,18年的改革,已经是把能摸着过河的石头(内政领域)都摸完了(无论是参照美国内政部的自然资源部;参照美国国土安全部、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应急管理部,等等)。

除了宣传,情报,对外帝国事务等敏感领域。

所以,不要说什么要持续改革。

从1998—2018,20年内的5轮改革,要改的、能改的都基本改了(除了上面提出的两个小局),基本结构已经趋于完善了。

当基本结构趋于完善时,就很难再有大变动,比如美国的部门设置,上一次还是911之后搞得国土安全部。

(9)

未来可能新设的机构,当然会有。主要是侧重于国际方面,简而言之,就是为帝国蜕变而做准备。

2018的国际合作发展署,是一个好的兆头。

类似于国际开发署、国际传媒署、海外利益保卫局、离岸金融事务局,等等,都是可以畅想的。

(10)

真正还有调整空间的领域,大部分都是大家不太关注的地方,比如宣传系统、情治系统,以及各部门下的各类事业单位的合并重组、各级群团组织的合并重组,等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其他答案,3年前的事情现在翻出来。

“聚众******罪”都能洗,我是没想到的。反而对维护**的横加指责。




  

相关话题

  俄罗斯天然气开始断供,乌克兰粮食寻找出口,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评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俄驻华大使飙中文力挺中国,如何理解他这段发言?释放了什么信号? 
  现代社会的国家是否也会有封建王朝的周期性? 
  如何看待清朝领土贡献论? 
  为什么说「弗洛伊德之死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改变」?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中国崛起对世界有什么好处? 
  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有什么好书推荐吗? 
  如何评价白云先生的新文章《被资本击沉的大明王朝》? 
  假如美国倒台,世界格局将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今天是国家宪法日,我们的生活离「宪法」有多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范九利成为新一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