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布局?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关于眼下所面临的局面: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这实际上是个对通缩的描述。


关于基调:

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也就是减少政策带来的波动,保持实质增长;

二,“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鼓励启动刺激。


接下来是七个重点,一个个来。

一,“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表述没有变化。但在今年实际执行里,总体高度偏向稳健。

强调“有效”,说明不仅仅要求防范风险的稳健,更要积极有为,主动干预调节市场,重视干预手段的收效。

不过还是为这个积极的方向上了一个限制,就是“严肃财经纪律”。积极应当是在政策效率上积极,而不是单纯的放开。


二,“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强调中小微企业。除了强调反垄断外,还提出了“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的细节,政策关注点更具体微观。


三,“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这里提到了供给侧改革、产业链效率、产业升级、房地产行业定位等方向。

内在意涵是强调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房地产等行业的要求是稳健,制造业的要求是提升,这是为政府投资的方向打下基调。


四,“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这里提到了“科技体制三年改革方案”,主要指的是针对产业短板的补齐,以及在国内形成科研市场应用转化的小循环。

这对国有科研机构提出了明显的加速落地要求。


五,“”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各项市场化改革措施。

“要素市场化配置”,主要涉及土地交易和户籍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专门强调资本要素的流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依然是国企的市场准入和体制改革,例如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资能增能减。

专门强调了电网和铁路。

对外方面强调制度型改革。“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意味着加速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制度化开放。


六,“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全国协调,乡村振兴,明确“城镇化”。


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普及化。

指出对生育政策的“落地见效”。


接下来是五个认识。

一,“把蛋糕做大做好”和“把蛋糕切好分好”;

二,认识资本的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加强监管引导,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两个毫不动摇;

三,把握初级产品供应保障,尤其农产品供给的自主权;

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五,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尊重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


专门强调六保六稳,尤其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即中小微企业。

强调各项政策对市场主体的到达。


最后总体强调如下: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科学精准防疫;

煤电油气运的保障,即供煤、供电、供油、供气、供暖和有关运输保障等;

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

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

冬奥会的要求是“简约、安全、精彩”。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议重新提到了坚持“房住不炒”,表明楼市调控基调并没有改变;重提房住不炒完全在意料之中,这个定位不太可能改变。长期来看,因为要发展科技创新,面向房地产的资源配置肯定会减少,不过合理需求还是会满足,前期过紧的调控政策有纠偏需要,调控缓和已经在行动了。


会议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而且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会议在微观政策方面提出,要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这是意指恒大事件,恒大事件造成的波动比较大,市场预期不是很稳定,处置机制预计会加强,在恒大处置上会更加积极一些。


对经济的评价提到了‘三重压力’,表明认识到了经济的下行压力、而且给予足够重视。以前强调的是跨周期调节,这次同时提到了跨周期和逆周期。

会议要求各部门担负起责任,表明2021年各地在稳增长方面不够担当,可能因为2021年增长目标定得太低,地方动力不足。预计2022年还是会设一个增长目标,在5%或以上。

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财政2022年会更积极,支出会前置,而且要发挥稳经济的主要作用。货币政策更多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增长的稳定,加大对小微、科技、绿色支持的同时,为财政政策提供配合。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局面还是挺清晰的。

对压力的定性是对主要矛盾的界定,是认识层面的问题,于是定义就有: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整体来讲,这个表述相当精确,需求不外乎就是外需和内需,虽然过去两年世界货币不断放水,但实际拉动效果都跑到资本市场了,线下市场的回报始终起不太来,所以整体需求端是不太乐观,就当下来看外贸增长是可预见的乏力,内需增长又受困于疫情和预期不太稳当,所以整体状况是不好的。

供给冲击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链,这块指的是全球产能恢复状况,疫情影响下产业供应效率还没有恢复,而另一部分则是价格,在供给受阻加之货币溢出效应的双重作用下,供给端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

从价格层面来讲,就是生产成本上升,但销量和销售价格都提不上去,自然就会带来窘境。

比起前两者的存在,预期转弱也很麻烦

在金融视角里,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就像去年疫情导致的美股熔断、A股开盘即跌停的状况般,假设大家都认为未来会变糟,那么反应到现实就会是更剧烈的,于是传导路径就变成了:

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经济变差——消费投资更谨慎——需求收缩——经济更差

于是就成了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预期管理。

在主要矛盾被辨识之后,后续给出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则是“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于是具体的方法论便有:

一、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这个点在细节,突出的点在精确、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是兜底行为,财政的方向不外乎就是拉动投资,创造需求,这就是为了解决需求收缩,于是就有“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简单来说就是继续大基建,但这里还强调了一个精度。

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隐性债务。

这就说财政方面从原先的整体效率进发要过度现在的细节性考虑,同样是财政支出拉动,现在不仅要求要投出投金,而要求对投资出来的资金和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中间损耗的同时杜绝类似独山的状况。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这是对放水提出的新要求。

二、微观政策要继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理解这块先要明确概念,市场主体指的就是企业,于是这块就有“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加强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块大家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最近网约车平台出现的生机一般,这就是反垄断给市场带来的活力。

然后还提到了“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这基本就是针对大型企业和某些地方国企打的补丁了,毕竟这种拖欠和逃废债行为一个是容易造成造成区域性风险,另一个则是造成信用危机。

三、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这块提到了供给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其实重点还是解决“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这两个问题,比如说对恶意利用期货涨价的供给端进行限制,而在这个后续提到了传统产业升级,也就是新经济。

接下来这块应该是大家最关注的。

在房地产方面,房住不炒依旧被拿来重申的同时强调了对租房市场的建设,具体则是“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对市场来言,这预示着在大环境不发生大变化的状况下,房地产市场的后续走向是趋稳的。

不会有大暴涨,但同时也意味着不会有大暴跌。

但值得一点的是,在看待这种消息的时候,那些没有被提及的更需要注意。

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房地产税试点这个大事件并没有提及。

结合着因地施策来看,后续房地产税的实施可能会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说房地产税试点并不是重点。

又或者说这里还存在一定分歧。

四、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这里指的是两点,一个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另一个是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然后去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

结合着卡脖子科技来看,这是未来从理论基础科研转向应用类科研的表现,但具体措施不太明显,主要还是看科技体制的改革方案。

五、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这块信息量很大,一个是要素市场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也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直接融资),然后则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部分引入资本,部分改为国有),

接下来就是对外开放(主要是金融开放)和一带一路。

六、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这块乍看上去和往年没什么不同,无非就是区域重大战略开发这套,这其实在今年这块是多了几个关键性因素的:

一个是乡村振兴,另一个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

乡村振兴一是区域发展,二是共同富裕,三则对应着“适度的超前基建”,是目前投资资金流入的好去处,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应着的则是土地财政等。

可能在精细财政管理要求下,乡村振兴会是下一步基建投资的方向。

七、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

这块核心其实就是三个,一个是就业问题(职校分流),另一个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涉及医改、企业社保)、第三个则是新的生育政策。

这块的逻辑其实对应着的就是各种社会改革。

而逻辑则是“普惠”性质的“开源”和“节流”,对就业问题,做职校分流,一个是对生产力进行开源,另一个是对企业的节流,而养老保险则是两步走,一方面查社保换增量,一方面谈医改降成本,最后生育政策则是换增量。

不管医改还是社保严格,增加收入、节约成本是未来的大趋势....

而在基本的七条措施之外,认知上的补丁其实是更重要的。

一、对共同富裕的解读。

在共同富裕出来之后,其实关于这方面的解读是很多的,就本次的定性来说,给的方向依旧则是:

首先要做大蛋糕,然后再分蛋糕。

这其实也是对现在社会矛盾的一个总结,在发展和分配的倾向上,就目前来看,我们还要走的是发展,而分配则只是更加注重。

用形象的话来讲,资本家不是用来吊路灯的,而是用来创造价值的。

第二、对资本的定性。

过往社会中对资本的定性问题较多而且整体是偏负面的,尤其是涉及到民间和国有以及外资这块则更是更是如此,所以这次对这些资本进行了划分。

不管任何资本,都要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发挥他们的积极机制作用,然后两个强调结束这个资本的讨论。

资本不是坏事,要继续引进。

第三、对资源的定性。

这次在认识中多了一个“正确认识和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倡导的是节约优先”,这其实也是我们国家作为“加工国”的现状。

在供应链受阻和原材料价值的双重影响下,我们处在产业链中游的代价是很大的。

所以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开产能力,一方面则要简约,最后则是提及了农业产业的重要性,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对应着的就是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

第四、则是系统性风险。

讲真,就目前来看系统性风险其实约等于房地产风险,然后套着就是金融体系,所以这块的防范更多地就是处理这块。

比如前段时间恒大的没钱还,以及各种企业破产被国资接盘的状况,都是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应有之意。

在防范系统性风险阶段要求下,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第五,则是碳中和定义。

其实关于这块定义则是很有意义的,“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其实说白了就是对目前的能源状况打补丁。

从长期来看,发展绿色能源的碳中和是大趋势,但从短期来看,发展清洁能源不能成为能源供给的的阻碍,而就目前来看,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传统能源被炒的很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就显得很重要了。

这即是是传统能源的退出机会,也是新能源阶段性变化的信号。

带着逻辑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最醒目的点应该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这可能预示着基建周期的又一次到来。

而就目前状况来看,这个周期收益的方向应该还是投资。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看智库的蓝皮书吧:

蓝皮书里面建议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以上,而今年可能是8%;

“稳定”这个词在4700字的声明中出现了 25 次;

新词汇三重压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会议还要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会议重申需要遏制新的地方负载债,但也承诺加快财政支出,允许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并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上面都是官方解读,可能2022年一个新好消息(暂时)是:

美国人可能会减免一部分关税,根据 11 月 15 日 20 多个行业协会致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戴 和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的一封信,自贸易战301启动开始以来,美国进口商已支付了1100亿美元,美国大众正在为关税买单!美国人可能正在考虑减免一部分301关税。

实际上 医疗部分已经开始了: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USTR) 将 81 种与 COVID 相关的医疗保健产品从适用于中国的 301 条关税中排除的时间再延长六个月。

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关税)排除申请单,大部分是机电产品,理由五花八门:

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made by china。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这么多朋友的邀请....那么分享一些我自己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心得吧...

首先呢,在我们国家的经济规划版图里面,五年规划是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之上的。实际上如果你去看每年的任务,他会有很多微调,但更多是相似处,意味着你有些时候可以做一些合并同类项的工作。

比方说,稳中求进这四个字,从2012年开始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如果回溯历史,他第一次出现应该是在1996-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可以推测的是,这四个字的含义某种意义上,就是面对下行的经济增速而做出的主论调

“明年总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做到稳中求进”

这是1996年的论调

从2012年开始,稳中求进基本上贯彻了这8年来所有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便在2016-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北京也没有觉得情况有太好,这很正常,一方面2015年的经济大顶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当时的供给侧改革与总需求的不达预期是密不可分的

2013: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

2014: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15: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16: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17: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18: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2019: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

2020: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21: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2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所以从历史沿革,无论是上溯到1996-1997的外部环境扰动,还是追踪2013年以来的表述,2022年依然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然后努力维持一个合理增速的大背景。

那么稳中求进,具体一点,指什么呢?如果说在五年计划的框架下每年用经济工作会议做更细化的分支,每年经济工作会议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面的具体项目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有六个任务经常出现在2012-2020年

1,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要准确定位经济体制 (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方向。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发展实体经济

3,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

4,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

5,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6,对外开放或者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这六个任务,经常被认为是“稳中求进”的一个具体表述


那么我们看看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每年有多少个任务,在这个归类下,每年又有多少其他的任务

某种程度上,这有点像是FIDIC合同里面的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

2013年,6个任务中有4个是稳中求进,其他2个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妥推进城镇化

2014年,6个任务中有3个,其他3个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控制债务风险,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5年,5个任务中有3个,其他两个是: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6年,5个任务中有5个,全部是专有表述,实际上2015年年底,在过去十年里面,最像一个Mid Cycle Adjustment: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17年,4个任务中严格点算有3个,只有一个不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8年,8个任务里面有4个,其他4个分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7个任务里面有3个,其他4个分别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20年,6个任务里面有4个,其他2个分别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2021年,8个任务里面有2个,其他6个分别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在我们看2022年的任务之前,我们思考一下,一个简单逻辑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不是需要逆周期,逻辑是来说,如果一切在运行轨道上,就不需要单独再提出足够多的专有任务。按照原先的思路做就好了,当然,五年计划里面,前几年搞什么,后几年搞什么可以商量

所以在过去这几年里面,经济增速比较快的2013,2017,专有表述都比较少,2015是危机前没有完全反应过来,2020年是2018年12月M1见底之后想不到后面还有一个疫情。

反而是,经济比较底部,或者预期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会提出很多新的工作任务,求变,求新,2016年,2021年从逻辑上来说,都是两个逆周期的年份。当然2021年有很多疫情的干扰。

有了这个认知,我们来看看2022年的表述

你会发现异常有趣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属于稳中求进六策略之一)

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这同样是)

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

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政策落地,但单独点名了科技,算一半吧)

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这个其实也是)

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这个不是,但这个是2016年之后的常客)

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这个也是)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很有趣的背离了,如果说2016年,2021年,国家提出了大量新的政策,新的方案,为什么在大家都觉得需要继续逆周期的时候,2022年的很多表述,只是在细则里面提出了微调,而没有提出太多新的任务。


一个最有可能的解释,就出现在会议通告的后半部分,对于2021年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微调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有可能北京觉得该有的逆周期政策去年都已经全出来了,当时大家觉得疫情2021年有可能结束,没想到有拖延一年,那么今年本质上并不会提出太多新的工作思路,而是把2021年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延续和深化。

当然今年的任务中特意把财政和货币放在了第一条,有一种可能就是认为这是2021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是有可以改进的部分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强化战略科技和今年的四条任务基本符合。剩下的有一些有了成绩,有一些还没有完全达成,有一些达成了但方法需要修改

就我自己而言,2022年的经济工作,应该是把2021年的设想中,一些还没达成的目标继续做完,这可能是为什么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里面大部分都是“稳中求进”的“通用条款”表达

最后安利一下自己的公众号 - “培风客”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稳健而有为的周期,正在来临


壹:稳住


经济会议召开了,核心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稳”。

确实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形容。

现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处于黎明前的不黑暗,或者说是美利坚的帝国余辉时期。

黎明之前,却不黑暗,是因为:2020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同比增长2.3%。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大关,折合成美元来算的话,中国将成为近一二百年以来,经济总量达到美国70%以上的唯一的国家。

有一种“问鼎中原”就差临门一脚的感觉。

但是客观来说,也要看见美国综合依旧强大,而中国现在无法投射全世界和平力量的,我们还是需要今天的国际秩序的,我们是现有秩序的相对受益者,当然也是西方霸权的受害者。

这就好像西安事变,为什么不杀蒋介石一样,因为蒋介石死了,国民党马上就开始内斗争权利,最后影响全民族抗日大局。

今天的中美关系也一样,为什么我们官方会说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反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

你看中东就是典型,美国势力出去以后,中东经济开始恢复,这是好事。但是土耳其马上开始见缝插针,搞反华、反俄、反伊的联盟。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美国退出了,是反华势力把当地占山为王了,这并不是我们想看见的。

所以我们追求的并不是苏联式的推翻现有国际秩序,而是推动现有国际秩序符合全世界现实情况,让西方霸权瓦解软着陆,或者你可以理解为美国逐渐性的烂下去,然后有序的形成世界多极化的局面。

新国际秩序和旧霸权,要有序交替,砸盘其实不利的是我们。

目前,美国11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了0.8%,同比上涨6.8%,达到198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目前大多数美国人见过的最高通胀率。

美国能源价格仅11月就上涨了3.5%。

其中汽油在过去一年中就飙升了58.1%。

综合过去12个月内,美国的天然气和能源价格上涨了近60%。

食品方面,黄毛鸡从去年一只12.99美元涨到16.99美元,活鲫鱼从去年不到5美元一磅(约0.45公斤)涨到6.99美元。

牛肉6月份的时候每磅价格大约12美元(约合每公斤166元人民币),但10月份已经涨到了每磅16.97美元(约合每公斤237元人民币)。

美国里脊肉6月份之前的价格应该在每磅3美元左右(约合每公斤43元人民币) ,十月份已经涨到了每磅5.68美元(约合每公斤81元人民币)。

就算过去美国人均高,物价起点低,但是按照这种速度涨下去,也是非常可怕的。

这确实是一个窗口期,目前的美国内部焦头烂额。

苏联在这个时候,往往已经飘了,但是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所以就算“美国国内真的开始流行美国崩溃论”了,我们依旧要意识到,相比美国怎么怎么样?我们自己更重要。

我们稳住了自己的问题,笑道最后的就是一个更公平的国际新秩序。


贰:会议的关键点


这次经济会议开头说的很明确:

首先说:

会议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

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我们打了一个疫情的漂亮战,经济开局良好,但是问题就是买的需求不足,但是卖方的越来越多,加上人口已经见顶,对未来的预期也不够强了。

所以要进行一个综合的稳定周期开始。

相关的具体措施就是:

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其中2020年,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20万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搞好中小企业,对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都有重要作用。

这个其实和今年11月份国务院发的“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有联动,当时就说:

要落实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等税收优惠政策。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按规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研究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确保政策红利落地。

简单来说就是放水养鱼,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这三个可以一起看,越是经济增长放缓,越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升级铺好路,把财政调配好,面对市场财政政策要积极,不同周期不同用力。

但是财政现在也需要注意安全,所以需要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估计会严厉打击这方面的问题,不要指望有什么投机的机会,很明显是要严控社会风险。

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这个要和北交所成立,还有前面的减税降费、基础设施投资联系起来看,低上市门槛的北交所就是给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成立的,然后减税降费、基础设施投资,都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

可以这么说,在这个需要稳的周期,中小企业正在越来越被重视。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炒房时代结束的继续强调,炒房客不要做梦了。

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这个其实也是去年了提出来了,现在是进一步强调。去年科技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

准备要加强技术科学研究,不是有好几个国外顶级科学家都来中国发展了吗?其实和这个有关系,我们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大了。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大白话意思就是,之前是排队等审批,现在是符合条件就可以上市,改成注册制后,上市公司就会增加,利好科技企业融资。

其次就是,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其实还是很弱的,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并不是对标的国内市场,而是对标全球金融市场。

合法合规的做大金融市场,确实是中国的重大需求,应该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以后可能东南亚、非洲、中东、印度很多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帮忙一下。

不过该严厉打击的继续严厉打击,打击野蛮生长,是为了服务于文明发展。

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这个很多人可能看不懂,怎么突然说到这些企业?不是说这些重大民生领域国家不把关了,而是现在是转型期,不是粗放高增长时期了,这些领域过去享受高增长的时候,不是完全跟上了市场发展的积极需求,有点佛系。

现在要动起来,适度的“卷”一下,把活力刺激一下,不能说你也躺平啊,当然这样说可能夸张了,就是说不要认为在国企就是岁月静好,也要和祖国一起奋斗。

一个典型的例子:11月的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人民日报发文报道。

不要在搞这种躺着赚钱了,人民日报都点名批评了,现在我们要升级、我们要发展,你们也要提升效率。

预示着可能会引进一部分非国企的力量进来盘活市场,刺激一下,具体会怎样引进各个领域来刺激,有待观察,但是可以算一个民间的机会。

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不强迫生三胎,但是我个人建议一下,有条件的可以试试,这是令人心动的感觉。至于积极应对国家老龄化,其实和前面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也有关系。

搞好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积极投资发展中国家,这样我们手里盈余的钱多了,养老金的压力也就变小了,可以充沛的支付转移。

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搞好东方的资本市场,就是某南亚大国工作越努力,某东方大国的老人退休金就越坚挺。对,我说的就是日本,日本海外投资几乎再造了一个日本。

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举个粗糙一点的例子,但是比较容易明白:有一头奶牛,我们没打算把它下火锅一顿吃了,而是要好好的栽培它,而它吃的好,长的好了以后,也要把身体里面的牛奶给贡献出来,让养牛的大家补充营养。

做大蛋糕,分蛋糕,两不误。

只是过去有些人以为,不会分蛋糕,这可能是误会。种果树不是为了一直种,而是种的同时有果子吃。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

三个联合起来看,逐步退出、以煤为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必须综合考虑,注意这些关键词。

再联系到11月17日的会议,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这可能意味着,清洁能源与煤炭之间要互补的中期时代来临,至于这个互补会持续多久,相互占比多久,需要长期观察,但是互补地位已经确认了。

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12月6日,全新巨无霸诞生,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物流领域“国家队”的成立终于落槌。

其实这个最大的意义是对外的,对跨境物流业务影响较大,利于跨境物流的布局与发展。

中国物流集团拥有铁路专用线120条,运营的干线班列横跨亚欧大陆;另外还有期货交割仓库42座,拥有土地面积2426万平方米、库房495万平方米、料场356万平方米,整合社会公路货运车辆近300万辆,经营网点遍布国内30个省(市、区)及海外五大洲。

刚通车的老挝铁路,其股东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项目物资代理公司,之前央视搞买遍亚非好物的节目,都是和这有关系的。

这是一个综合的庞然大物,就是为了服务一带一路这个大项目,一带一路绝不是口号,而是一直在实实在在推进的。

以后物流ok以后,就是中国人买遍全球时代来临。

虽然现在也能买遍全球,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买遍全球三天内到货,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叁:结语


这是一个初步的分析,以后会跟进分析看的。

但是信号很明显:

首先强化经济整体的毛细血管,这是稳住就业的关键,也是我们科技创新的关键,很多政策都在往这方面倾斜。

其次就是,在暂时的存量时代,要提升好“部分领域”的效率,比如官媒点名电信服务问题,把很多细节搞好,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盈余。

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一带一路稳步推进,该做的事情积极去做,争取在这个美国卡壳的关键时期,全面打好基础,把他以后把握不住的事情,帮忙给把握住了。

一个稳健而有为的周期,正在来临。

文章来源 公众号: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替格局不大的群众们问一句:房地产税还收不收了?还该不该买房?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月8日-10日召开了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大家回顾一下去年的这个会议说了什么和今年发生了什么,就明白了。

2020年12月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了2021年的八大任务,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的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于是大家看到2021年互联网和资本遭到重锤,大佬们被锤得亲妈都不认识了。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这个会的原因。

解读之前,咱们先来纠个偏。

我在多个位置看到如下类似的解读:本次会议对风险只字未提,等等。

这个显然是错的。

翻开新华社报道(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阅)就可以看到,会议谈及风险共8次。

虽说口径较之前温和,但咱不能瞪眼当瞎子,愣说人家没有。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突出的就是对宏观形势有了“三重压力”的判断——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

为此,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

目标既定,政策基调就跟着定下来了。

关于政策措施,要是光看今年的措辞,未必能看出来中央的用心;不过对比着看,上峰用心一下子就出来了。

下图是财联社准备的最近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对比图,请大家仔细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1、本次会议的货币政策强调了流动性要合理充裕,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这跟去年“流动性要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社融规模增速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形成了鲜明反差。

结合刚刚完成的全面降准,未来我们完全可以对宽松资金面有一个强烈的预期,再次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

站在股市的角度来看,至少一二季度的投资风险系数较低。

2、财政政策强调要保持支出强度。

此次会议中,“稳增长”成为高频关键词。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到“六稳,六保”,并强调“财政”与“货币”协调联动。

宏观政策转向宽松已经明晰。

可以预见,2022年的财政赤字安排甚至有可能会再次提高(2020年是3.6%,2021年降为3.2%,警戒线是3%),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会迎来一波高潮。

3、对于人人都关心的房地产,虽然这次会议仍然提到了“房住不炒”,但同时也强调了要“满足购房者的合理购房需求”。

显然,相较这一年来对房地产的高压态度,本次表态有所松动。

至于投资者对房地产的态度,我在“房地产税落地,是加剧分化还是共同富裕?”有所阐述,这里不赘述了。4、资本监管常态化。2020年是监管大年。

经过一年的梳理,互联网和资本的监管模式基本形成,未来政府将围绕反垄断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监管制度,引导互联网抑恶扬善,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但从会议措辞来看,数字经济也被列入重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CCTV对社区团购一改批评态度,而是进行了正面评价。

美团终于受到表扬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6287373428891648

这意味着互联网压力最大的阶段即将过去。

明年只要互联网寡头们别作,能够把经营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上,而不是放在对个人隐私的变现和垄断谋利上,互联网就会触底反弹。

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ships222-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科兴工作了三年,在这个被cctv称为“深圳加班第一楼”的鬼地方,焦虑、愤怒与烦躁每一天都裹挟着我的情绪,让我变得特别暴躁和压抑,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心理状态已处于崩溃的边缘,还好我的家庭与生活比较稳定,没成为压倒我的最后一跟稻草,而毛星云大神,在这待了6年半!!

科兴附近在建地铁,路况极其之差,70%的人通勤一般都会选择开车或者公交,那就必然要经过深圳最堵的公路——北环大道,在科兴上班的人,没有哪一个是谈北环大道而不色变的,在高峰期,100米的距离你甚至要耗上半个小时。

如果你此时正在公交上,那么恭喜你,你将迎来整整半个小时的身体+精神上的双重摧残礼包。

开往科兴的公交,没有一辆不是爆满的,抢不到座位的人会被挤的连一个正常的站姿都没有,全身特别是双腿酸痛到没有知觉。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存有侥幸心理,点开打卡软件妄图软件能出个小bug远程打卡,但看到的永远都是绿色的不在打卡范围的图标,然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迟到。

如果你是驾车,也别太高兴,虽然是坐着的,但是驾驶人的精神必须非常集中,你要时刻关注路面状况,以不到半米的车距紧跟前车,不然就是成片的喇叭问候,当然你还要忍受如同蚂蚁行军一般的行人,他们缓慢而毫无缝隙的穿过人行道,直到路口的灯红了又绿绿了又红,好不容易来到停车场,还得排队,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而且痛苦。

这还没完,还有电梯排队等着你,在这里5楼以下的办公人员宁可爬楼梯,都不会考虑坐电梯,像我这样高层办公的就惨了,情况好一点的等个一趟,差一点的三趟也是有的。关于这一点,外面小哥们都表示感同身受,我听到过无数次“订单配送超时”,见过无数次外卖小哥和公司前台相互怒怼,也听过无数次的外卖小哥的咒骂“xxx,就不该接科兴的单子”!!

一天的美好心情本身就会因为早起而湮没,再加上各种拥挤,各种疲惫,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怒火攻心,而这还只是开始!!

中午买饭,楼下的快餐店哪个不是人山人海,小女当家门前早已经站满了5排人,大弗兰的服务员永远都是“稍低,前面还有xx位”,想和同事吃点好的吧,辣可可的等位牌上显示前面还有30桌,你还需再等1个小时,蛙来哒更可气,直接不接待了,只得去吃68块钱8跟竹荪的地锅鸡,救命啊!

一般情况下,晚上六点下班的都是英雄,倒不是他们敢于撼动“深圳加班第一楼”的权威性,而且敢于挑战与千军万马的争夺,你们见过一个公交明明已经没有位置了,却被一些人以体重和速度硬生生的撞开一点空间的嘛?来科兴,你可以天天见到,别看一些女孩子成天一副娇弱的样子就被迷惑,她们在抢公交位置的时候,宛如战神附体,充分的利用了自己身材娇小的优势,能在车门的位置以完全不合理的姿势站下10几个,如果下雨的话,那情况可能更糟,我曾经在那个站台等了足足一个小时,之后就再也不敢准时下班了。

打车就更离谱了,6点到7点,10点到11点这两个时间段如果你成功打到车,那可以说是欧皇附体,你可以尝试去买彩票了,排位100多简直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而且别以为上车了就能很快到家,比公交还要堵,而且堵车的时间是算钱的!


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上班,光是在通勤和吃饭方面,就堪称是地狱级难度,更不要说卷死人的工作了,“没时间”是这里的代言词,到什么地步呢?你们遇到过上厕所的时候,听到隔壁间在doi的情况嘛?三年来我至少遇到过5-6次,他们连开房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抽个空在厕所解决,可歌可泣又可悲可叹。

就在这周情况下,工作、家庭、生活、爱情顺风顺水的话还能再坚持坚持,一旦出现奖金绩效被砍,父母身体出现状况,爱情分崩离析这些问题,真的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平衡好自己的健康与工作,实在不行了哪怕是离职不干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 7 年前一半?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哪些行为是在中国不犯法而在美国犯法的? 
  对于这场南海闹剧的仲裁结果大家怎么看? 
  怎么看待美国大军进驻韩国? 
  如果黄河的航运价值和珠江一样,那么山东省的经济会不会超过广东省呢? 
  如何看待《彼岸之花——台湾经济的真相》一文? 
  如何评价现在反资潮流? 
  小孩参加冬令营打碎博物馆展品,博物馆方称展品买时花了 20 多万元,如何从法律角度分析责任承担问题? 
  合肥与沈阳两大省会,究竟哪家强?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失业的人真的很多吗?他们都去哪里了?
下一个讨论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称元宇宙会造成人口风险,还会造成科技停滞,你认可他的观点吗?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