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有“字”,这其实和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禁忌(或者说是一种原始巫术)有关。
在人类社会早期,几乎所有的种族都有过“呼名禁忌”。在原始人心中,人的名字是有魔力的,别人可以通过名字来对你诅咒或者进行其他巫术,因此对名字的使用,必须慎之又慎。——这个禁忌,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一书中有过论述。
这个禁忌虽然产生在远古的蒙昧时代,但它的遗存在我们今天还都能看得到。举个例子,你如果读网络小说,就会知道,在西方奇幻小说中有个基本设定,就是神、魔(包括魔鬼和恶魔)、龙的真名具有魔力,必须隐藏起来,如果真名被人得知,就可以通过真名来窃取他们的力量或杀死他们。
再比如,《封神演义》中张桂芳的“呼名落马术”,叫一声“黄飞虎不下马更待何时”,黄飞虎就bia ji一声掉下来。还有《西游记》中的金角大王,拿个紫金葫芦,叫一声“孙悟空”,孙悟空一答应就被吸进葫芦里。
直到清末,阿长给小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那美女蛇也是先叫书生的名字,书生答应后晚上才来吃他。
上述这一切,都是原始时期“呼名禁忌”的遗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真名,是有魔力的,是不能让人随意称呼的,否则很可能就会被人诅咒。
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之后,这种带有明显巫术特征的“呼名禁忌”,也被文明化,从“呼名不祥”变成了“呼名不敬”,但核心依旧没有变,就是不能让人直呼自己的名字。
对于神魔皇帝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我不让你叫就行了。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就很为难了。因为名字就是个人标识,就是用来让人叫的,现在却不能叫了,那怎么相互沟通?怎么进行社交?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人发明了“字”,“字”是真名的另一种表达(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是:一般情况下,字的含义总是和名相关的),但又不是真名,所以大家就可以愉快的用字来相互称呼了。——当然,字一般是成年后起的,至于没成年的儿童,咱们还有一个乳名。
同理,这也说明了现代为什么字消失了,因为进入现代社会后,“呼名禁忌”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字当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至于字的产生时代,那最迟西周就有了。
《禮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許嫁,笄而字。」——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成人禮),命字。在長輩和上級面前仍稱名。
《禮記·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禮記·正義》曰:「『幼名,冠字」者,名以名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爲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人若無名則無從區分,故而人一出生就會得到一個名。等到二十歲成年,已經可以為人父母了。若在子女面前仍被直呼其名,在小孩聽來就很不莊重,會令其生出不敬之心。所以,平輩之間,但以表字相稱——此乃有周一代的通儀。
今人雖不再用表字,卻不代表這種習慣就消亡了。比如用姓氏和職位稱人,而不直呼其名。好比你單位裡有個比你年輕資歷淺的跟你相處很好的同事,大號叫作劉藝卓,你平時在單位裡就叫他「藝卓」,但是在跟客戶開會時,你會說:「這位是我們負責運維的工程師劉藝卓。今後你們使用過程中不管是遇到什麼故障啊,或者有什麼疑問吶,都可以直接找『劉工』來解決。」
不光是在社會上,在家庭裡也是如此。即便在平輩之間,年長的可對年幼的呼名,年幼的則只能以「三嫂、姐夫」之類齒序相稱。當着孩子的面,夫妻之間也不會直呼其名——起碼自幼受過良好家教的人依舊如此。哪怕是「孩他媽、孩他爹」,本質上跟以字相呼並沒有什麼兩樣。你聽着粗俗,禮卻在其中。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