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积极实践欧亚主义构想的情况下,俄国会考虑资助南方邻国的反政府组织,学派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乌一场仗,让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杜金在国内莫名其妙火了起来。一些网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都在传闻此人是什么“普京的智囊“"普京的大脑”。估计杜金自己知道了都得莫名其妙。

亚历山大·杜金全名亚历山大·格利耶维奇·杜金,1962年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苏联军事情报机构的军官(具体哪个机构杜金自己似乎也不知道,因为父母亲在他三岁时离了婚),母亲是个医生。他在79年曾经考入莫斯科航空学院,但没有毕业,后来通过函授拿到了另外一个学校的哲学硕士文凭。后来又先后攻读了两个博士,一个是社会学,一个是政治学。在大学时代杜金就开始接触政治,后来成为了所谓的“政治活动家”。

杜金在政治上参与了一系列政党活动,创建了欧亚党,在学术上提出了“第四政治”理论和“多极世界”理论,也有人将他的理论概括为“欧亚主义”。这一切都让杜金在俄罗斯具备比较高的社会知名度。高到什么程度呢?2009年,一个叫“开放空间”的网站搞了个投票,推选俄罗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四十位学者,总共4万多张选票,杜金的排位高达——36名。

说杜金是普京的“大脑”“智囊”,真心太抬高他了。此人很支持普京的外交政策,但从2008年俄格“8月战争“开始,就批评普京过于保守,认为应该兵发第比利斯。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可以想象这位大哥有什么表现:上窜下跳很活跃,然后痛斥普京没有兵发基辅。也因为这种激烈的言论,乌克兰和俄罗斯社会公众都对他非常讨厌。2014年,根据学校的情愿,莫斯科大学接触了他的国际关系系的系主任职务。那之后此人成为了无业游民。后来加入了某家小电视台当上了主编。现在应该还在那个电视台里混吧。

杜金和普京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就是真没啥关系。他一辈子只去过克里姆林宫一次,是在2012年,普京接见各界代表时,他作为学术界代表中的一员去的(记忆,未必准确,但他确实只去过一次克宫)。一位叫Юсси Бекман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研究者曾经写到过,他在2014年采访过杜金,杜金承认他并不认识普京。

另外,很多人传闻的杜金的《地缘政治基础》被列为俄罗斯军队的教科书,实际上那本书只是被列入了军校的参考书书单。俄罗斯的军校喜欢给自己的学员开具各种参考书名单,学员们看不看就只有天晓得了。杜金一共写了三十来本书,多数都翻译成了英文。最新一本应该是2019年写成的《政治柏拉图主义》(Political Platonism)。


————————————

上文是转发,有作者授权。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普金和杜金都是金,但是除此之外之间没啥关系”……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老杨答案捉个虫,杜金不是国际关系系,莫斯科大学没有国际关系系


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类三大系,世界政治系、全球化进程系、政治学系

国别区域两大拳头,外语系和亚非学院

五个二级单位杜金绝无可能当头头

亚非学院现院长马斯洛夫,是东方学世家潘佐夫的弟子

前院长现在是莫大的副校长

世界政治系一个西德罗夫一个斯卢茨基,哪个也不好惹

杜金是社会学系国际关系社会学教研室的主任,并不是系的


今年国际关系方向的(之前专业代码23.00.04现在变成5.5.4)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重组之后,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同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品,你细品

就像我之前说的,MGIMO和HSE的国关是四平八稳主义,选题四平八稳,研究方法四平八稳,结论四平八稳,而MSU这边多少是允许一些反常规结论出现-只要逻辑自洽就成。


user avatar   gen-aleksand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既然 @扬云飞 写了一点东西,那我也写一些吧。

本身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而俄联邦在后苏联时代显然光谱上就更靠右边。但尽管如此,欧亚党和杜金主义者也算不上什么主导力量。

杜金主义,或者说欧亚党的指导意识形态拆开来看,基本就是Pamyat里的俄罗斯传统主义,加上了民布主义,再加上古米廖夫乃至更早的欧亚主义者的欧亚主义地缘政治理念(讽刺的是,这种欧亚主义是流亡白俄的产物,可以说这种大缝合是肥肠“红白和解”了)。甚至杜金的民布主义还不是继承俄国本土民布“路标转换派”的,他是和西欧民布学的[1]

就像扬云飞提到的那样,1990年代末,杜金一度打算通过和日本合作瓜分当时处于极度不利处境之中的中国来“为俄罗斯地缘政治破局”,当然叶利钦并不像他那么天马行空,日本人对自己的实力也算有点数,所以这个计划也就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崛起直接流产了。杜金的态度再次转向希望中俄友好来保存他的“欧亚共同体”[2],虽然他的派系仍然不愿承认俄国已经远弱于南方邻国[3]

换句话说,杜金已经算是当下俄罗斯右翼和极右翼代表人物之中对华比较友好的了——甚至可能在平均线往上。像当初觉得他“引入离经叛道的思想”而把他赶走的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这位现在已经是俄罗斯民族统一党(RNU)[4]的首脑,也是俄罗斯街头光头党的主要头目、对在俄华人暴力活动的重要推手[5],他肆无忌惮的种族主义行为已经让他成为了普京的强力部门的主要打击对象。

甚至在普京政权的建制派里,“中国牌”也是一张致命的武器,罗戈津的祖国党在攻击俄共的时候就曾经指责对方“得到了南方邻国的支持”——当然我们知道这也是做做样子而已。无论久加诺夫还是罗戈津都不过是普京用来分走反对派选票的占位符罢了。这也是为什么微博和知乎上的亲西方自由派用自民党或祖国党来指责普京显得很可笑——真正和亚速营等右区成员对标的俄罗斯极右翼党派的名字恐怕连新闻都上不了,更别说随意组织成百上千武装分子招摇过市了。更何况久加诺夫自己也不是没搞“红褐联盟”[6]、往俄共的意识形态里掺传统主义和民族主义甚至反犹私货[7]


总而言之,俄国激进右翼的成分算是光怪陆离,杜金主义乃至整个欧亚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色彩;而普京政权的外交实在看不出什么“积极实践欧亚主义构想”。就像零伯爵君 @零之魔球 所做的评价那样,莫斯科与布鲁塞尔、华盛顿的对抗完全是“反应式外交VS无反应式外交”,五十步对一百步而已。[8]

当然“资助反政府组织和学派”的事情倒是时常发生。日里诺夫斯基的极右翼网络我之前就有介绍[9],拉罗奇和格拉济耶夫的密切来往[10]、杜金将弟子库帕利亚诺娃嫁给美国极右翼分子理查德·斯宾塞[1]等也都是此类活动的缩影。当然我并不觉得这些活动有什么用,这些极右翼组织无论怎么串连都很难改变它们的小众地位。更何况俄国人渗透南方邻国显然还要更加困难,明眼人不难看出,俄国没有那种国力和经济实力动摇它的这个邻国[11],更不要说对它造成威胁[12]——事实上,就像我之前和其他人的讨论所说的那样,这两个国家之间谁摆布谁恐怕还是问题呢[13]。很有趣的是,许多俄国的亲西方自由派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南方邻国”已经把普庭给脑控了,俄乌战争的责任都在南方邻国。类似的将俄乌战争归罪于某大国的白人至上仇恨情绪从东欧到北美都在泛滥,比如联合王国某媒体公开宣称“PLA电子战部队助俄侵乌”云云。


最后聊一点我自己的看法吧。

很多人把各国的激进右翼当做“缝合怪”、“小丑”和乐子看待。但我并非如此。我确实去读了他们的很多文章,并且试着去理解他们。比如说,我看过,乃至翻译过很多杜金的作品。我不得不承认,无论地缘政治抑或是意识形态方面,他确实算是有一定的思想水平,但还活在那个俄国是两极之一的时代,对塞里斯的崛起更是一无所知。我多次表明过我的态度,即我不会答应他既无理也没有实力后盾的要求——现有边境线、蒙古和中亚缓冲化是我的最低底线[14]

但在很多理论上我并不因人废言,而更倾向博采众长。我渴望一个泛亚细亚的认同,就像他渴求着一个“欧亚”认同;同样,我怨恨排斥他者、唯利是图、专横跋扈、双重标准、唯我独尊的那些欧美“现代自由主义者”,而他也是。甚至不只是他,对共同敌人的怨恨和感同身受的痛苦让我感觉和许多欧陆右翼、极右翼都越来越有共情感,并且感到彼此理论契合度越来越高。[14]

当然你们也可以说华盛顿和布鲁塞尔都没有错,都是我们这些“21世纪的人类公敌”的错。只要你们愿意把“自由之敌”开除人籍。事实就是这种“开除人籍”和披着“进步自民”外衣的变相种族歧视从未停止过,甚至愈演愈烈[15]。这种变相的种族歧视没有受到什么公开指责,反而得到了交口称赞,而我们却哪怕一丁点的民族主义都不能够拥有[16]。我只想问这公平吗?

总而言之,如果站在我们对立面的那些人学不会尊重我们,就别怪我们不尊重他们

参考

  1. ^ a b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951980
  2.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834621/answer/1245399074
  3.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7225556
  4. ^新纳粹政党,全球国社主义者联盟(WUNS)的俄国加盟店: https://en.jinzhao.wiki/wiki/Russian_National_Unity
  5. ^“俄罗斯人是东方边境的种族卫士”: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951980
  6.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09198/answer/2236693768
  7.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175539/answer/2140771154
  8. ^ https://www.zhihu.com/pin/1485737541202964480
  9.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109273/answer/1201016948
  10.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496220
  11. ^我这个想法乃至这个问题底下的回答都说得很清楚了: https://www.zhihu.com/pin/1490732556601040896
  12. ^ https://www.zhihu.com/pin/1491447887644606464
  13. ^ https://www.zhihu.com/pin/1488831064408297472
  14. ^ab懒得找了,要查成分的自己翻收藏夹: https://www.zhihu.com/collection/606158083
  15. ^ https://www.zhihu.com/pin/1488118196872200192
  16. ^ https://www.zhihu.com/pin/1488192221740986368

user avatar   wspy-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离完美的全能本还差几步?——华硕 天选3评测(i7+3070版)

天选系列从诞生至今,一直有着极高的讨论度和不错的销量。无论是二次元属性的天选姬,还是备受好评的「魔幻青」配色都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天选系列的前2代总有着特殊的引发讨论技巧:

1代面世时除了其首发AMD的4000系CPU之外,那块45%NTSC色域的144Hz屏幕也成功打破了「高刷屏都是好屏幕」的定律,QLC表面固态硬盘也是2020年华硕非常独家的特色;

2代改进了屏幕刷新率,换上了TLC固态,但性能释放沦为了2021年游戏本基石单位,不支持独显直连更是进一步奠定了其稳定的地位。

这些并没有妨碍天选系列不错的销量,也好在产品经理没有躺在销量数据和拥趸的支持之上,在这次的3代做出了不小的进步。

独显直连有了,性能释放好了,机身还更轻薄了,青天就有了!(x

购入渠道

这次的首发供货非常少,京东渠道出货不到1万台。我是从咸鱼加价400入手的。(可能是经历了去年,居然感觉加价400完全可以接受…)

配置一览

表格漏写了,机器网卡是Intel的AX201

对这样高功耗的i7-12700H、RTX 3070,同时还能有90Wh的电池,机身做到了2.05kg,重量控制非常好。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起到部分全能本的职能。

最遗憾的是不支持PD充电。

故外带时要带上1斤4两的240瓦适配器,出行重量骤增。

测试环境/跑分原则

室温保持在24.0°C~26.0°C之间(空调调温,没法做到恒温,望见谅)。

机器在控制台中有3个模式可以选「安静模式」、「性能模式」和「狂飙模式」,可用Fn+F5进行切换。

若无,测试均采用「增强模式」。

除了续航测试使用「集显输出」(iGPU)之外,其他测试均开启MUX的「独显直连」选项。

「独显直连」图形性能更好,「混合输出」续航更好。

所有跑分、帧数测试都会重复5次,每次跑完后静置5分钟再开始下一次,取最高分。

外观

英特尔版天选3的3070显卡只有「日蚀灰」配色可选,无魔幻青。黑色有个小缺点,就是手上的油容易沾染,看上去比较明显。幸好比较好擦。

A面有LOGO「TX」代表天选(和企鹅没啥关系),位于上部。

B面&屏幕素质

B面为一块2160*1440分辨率、165Hz刷新率的屏幕。没有采用16:10的屏幕稍有可惜,下巴2指宽。

屏幕来自京东方。

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色域容积142.7%sRGB、101.1%DCI P3;色域覆盖99.9%sRGB、98.9%DCI P3。

sRGB基准下,色准并不理想。有条件的话最好自行校色。

屏幕最高亮度为310尼特,边缘仅250尼特左右,在同定位&同价位游戏本里明显偏低。


C面键盘布局

键盘布局方面,风格延续上一代,WASD采用了反色设计。方向键半高。空格左半部分的突出被取消。数字小键盘相对完整,Delete和小键盘切换按键被做到了一起,对我来说需要适应。键盘手感回弹偏软。

最大可开合角度如图。

机器有运输模式,不插电无法直接开机。

CPU:i7-12700H(90W)

之前已经测过了,而这也不会是最后一台,应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时间内很熟悉很主流的CPU。

15轮R20:稳定分6622

除了开头2次之外,之后基本稳定在6620分左右,取后5轮中位数6622。

观察功耗可以发现,第一次较高,第二次逐步下降到100W,第三次出现波动,第四次开始比较平稳,打包功耗90W,IA大约83W,符合跑分曲线。

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频率,橙线小核频率)

R23跑分:多核16619,单核1803

功耗表现如图(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橙线小核)

显卡:RTX 3070(140W)

RTX 3070是我心目中笔记本最值得选购的旗舰级显卡,处于一个性能与价格的甜区。

跑分

TimeSpy图形分 10261分

FSE图形分:13134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6637

游戏表现实测

网游

测了DOTA2、CSGO和《彩虹六号·围攻》3款网游在1440P和1080P下的表现。

DOTA2:全最高特效,比赛编号6040722034,完美世界视角。

CSGO:开多核渲染,其他全部最低,创意工坊BenchMark。

彩虹六号围攻:全最高档,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网游部分的1080P和1440P分辨率下,帧数基本非常接近。可以任意按照自己喜好开高。

单机游戏

对比上面的网游,单机中,1440P和1080P分辨率下,帧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帧数和清晰度不可得兼。

续航测试

机器电池为90Wh。

把机器切换至核显输出,系统为「均衡模式」,中心亮度150尼特,开WIFI,关蓝牙,PC Mark 8的Conventional测试,办公场景下的中高负载,成绩比较接近实际使用。

实测续航为5小时15分,Conventional 3.0 Score为3572分。

还好买了个延时相机,现在拍续航方便多了,不再担心错过

烤机/散热测试

室温在25°C附近。

单烤CPU

使用AIDA64中的Stress FPU单烤CPU。

20分钟后,CPU功耗为90W,温度为87°C,大核3.6GHz,小核2.9GHz。

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小插曲:单烤CPU期间,桌面突然变成一片白…我寻思又不是海涛,给我看一片纯白干甚…之后在任务管理器启动Explorer才恢复正常。

单烤期间功耗如图。

前期会冲到115W左右,前3分钟会保持在约100W(中间有过瞬间掉下去),之后稳定在90W。


单烤显卡

使用Furmark 1.10.6(比较老的版本了,只不过我之前电脑都用这个烤的,所以暂时还没换新版本)。

关抗锯齿、1920*1080、勾选Burn-in和X Burn-in。

20分钟后,GPU温度75.8°C,功耗139.5W,频率1260MHz。

除了偶尔掉到过125W左右,其他时间基本全程在140W左右。

双烤

同时进行上面2项测试。数据取20-30分钟的平均值。

CPU功耗48W,温度为82°C,大核频率2.54GHz,小核频率2.29GHz。

GPU功耗115W,温度78.1°C,频率837MHz。

CPU功耗、GPU功耗与总功耗如图。

从110秒左右开始区域稳定,达到CPU 48W加上GPU 115W的功耗水平。

测试时电脑和分贝仪有固定位置,大概是在这个位置关系,比较接近人耳所听到的噪音,可能会比其他测试者的数据低一些。

烤机全程最高为52.3分贝,总体还算可以接受的水平。

此时键盘表面温度如图。

腕托为室温,WASD区域仅30°C附近比较低,键盘最热的区域在上部,键帽最高温在F8按钮名为48.4°C。中间有一个倒三角区域相对偏热,其他的地方温度都不算很高。

另外,这台机器用瓶盖垫高机身之后,双烤成绩上除了CPU和GPU的频率稍微提高,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致,可能是原本已经有4个出风口充分散热的关系,底壳基本不出风。


拆机

拆机不难,机器底面除了右下角的螺丝之外的11颗螺丝全部拧下。

注意拆的时候右下角一颗螺丝是和后盖一体的,无法取下,但一定一定也要拧松。

先从这个螺丝周围开始撬开,右边撬开之后就比较方便可以拆下了。

机器为双风扇、五热管、四出风口的散热设计。贴纸下面有硬盘和内存。

内存

我这台机器内存是三星的,跑分如图。读写都在56GB/s左右,延迟102.3ns偏高(DDR5目前的通病)

硬盘

硬盘为美光的3400,大文件读写的跑分如图。

ASSSD的10GB读写跑分如图。

CrystalDiskMark的32GB读写跑分如图。

硬盘初始状态没有分盘,全部在一个C盘下,还剩余396GB(图为393是因为我装了测试软件)

机器总结部分

优点

1.机身轻

一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机器总体的重量比以往任何一台15.6寸的3070游戏本都要明显轻,这种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在这样的机身重量下,双烤成绩弱于部分更重、更大的游戏本,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游戏表现达到主流水准

双烤47+115不算特别出色,但已经完全不拉跨了。相比于上一代天选2的3070,那这一代进步非常明显。

游戏的表现也都达到了主流水平。除了个别像2077这样优化不好的游戏,或者像《全战·三国》这样同屏单位多的游戏,其他大部分单机游戏都能1440p开预设的高档位拿到60帧以上,这个成绩是很令人满意的。

3.散热和隔热还行

键盘的键帽温度热区在中间,基本避开了WASD部分,而且腕托很凉快。

同时,噪音比想象中要小很多,也不是特别吵的那种,使用体验是OK的。

缺点

1.屏幕素质有待提高

当价格来到五位数的时候,我认为屏幕最高亮度至少也得有350尼特吧…310尼特真的有点拿不出手了,这点真的不得行啊。

机器的其他硬件已经都没啥问题了,硬盘、内存都没缩,网卡也是AX201,但就是这个屏幕给了个300尼特屏…淦…

同时,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在色彩管理上基本没花心思和力气,非常放任。

2.不支持PD充电

这点其实是我感觉特别难受,要是这台机器支持PD,那我就不出二手留下自用了。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明明ROG是支持PD的,而且之后会发售的天选Air也是支持PD的,天选3不支持PD完全是有意而为之的选择,真的感觉很不爽…

这样一来,机身轻的优势完全被不支持PD给削了一大部分。

左:65W GaN;中:100W GaN;右:天选3适配器

我要是出趟门,你猜我更愿意带这三个充电器里左边这两个,还是右边这个?

尤其对我这种有紫米20充电宝的,我就更希望会支持PD了,这样找不到插头还能用充电宝应急。

3.i7+3070版目前只有一个配色

不是很清楚为啥机器没有天选3经典的「魔幻青」配色。倒不是我多喜欢这个颜值,只是黑色真的容易看起来脏。

而且锐龙版3070也有,怎么这Intel版的3070就没这个颜色了…很奇怪。

缺货,需要加价

这个没啥好说的,英特尔版京东放货7000台,锐龙版甚至不到5000台…目前需要加价购买。

购买建议

总得来说,天选3是天选最均衡的一代,这次测试的3070版表现也远超个人的预期。

由于个人原因经常在多个城市之间来往,手头的17.3寸笔记本多有不便,今年也一直在考虑换一台笔记本。天选3差一点就成了我的落脚处,可惜最终由于屏幕不够亮、不支持PD两个主要原因,算是擦肩而过了…

总得来说,如果你对天选系列的外观垂涎已久,那天选3就是目前最值得购买的一代。

如果你需要当一个便携的全能本来用,那记得要把适配器重量也考虑在内。

如果上面提到的2个问题你不在意,又需要换一台12代的新3070游戏本,那目前天选3的3070版是值得考虑的。


至于上面提的2个主要缺点,大家多吐槽吐槽,按照天选以往每年的进步来看,说不定天选4就会更好。


这台机器,原价10299,我10700入手,按惯例一般是自刀300。

不过这台机器涨价买,而我无论如何都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二手价高于首发价,会有点良心不安,因此折价500,按10200出。

等我视频做完就会放上海鲜二手平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蹲一下。


user avatar   wang-shao-78-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离完美的全能本还差几步?——华硕 天选3评测(i7+3070版)

天选系列从诞生至今,一直有着极高的讨论度和不错的销量。无论是二次元属性的天选姬,还是备受好评的「魔幻青」配色都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天选系列的前2代总有着特殊的引发讨论技巧:

1代面世时除了其首发AMD的4000系CPU之外,那块45%NTSC色域的144Hz屏幕也成功打破了「高刷屏都是好屏幕」的定律,QLC表面固态硬盘也是2020年华硕非常独家的特色;

2代改进了屏幕刷新率,换上了TLC固态,但性能释放沦为了2021年游戏本基石单位,不支持独显直连更是进一步奠定了其稳定的地位。

这些并没有妨碍天选系列不错的销量,也好在产品经理没有躺在销量数据和拥趸的支持之上,在这次的3代做出了不小的进步。

独显直连有了,性能释放好了,机身还更轻薄了,青天就有了!(x

购入渠道

这次的首发供货非常少,京东渠道出货不到1万台。我是从咸鱼加价400入手的。(可能是经历了去年,居然感觉加价400完全可以接受…)

配置一览

表格漏写了,机器网卡是Intel的AX201

对这样高功耗的i7-12700H、RTX 3070,同时还能有90Wh的电池,机身做到了2.05kg,重量控制非常好。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起到部分全能本的职能。

最遗憾的是不支持PD充电。

故外带时要带上1斤4两的240瓦适配器,出行重量骤增。

测试环境/跑分原则

室温保持在24.0°C~26.0°C之间(空调调温,没法做到恒温,望见谅)。

机器在控制台中有3个模式可以选「安静模式」、「性能模式」和「狂飙模式」,可用Fn+F5进行切换。

若无,测试均采用「增强模式」。

除了续航测试使用「集显输出」(iGPU)之外,其他测试均开启MUX的「独显直连」选项。

「独显直连」图形性能更好,「混合输出」续航更好。

所有跑分、帧数测试都会重复5次,每次跑完后静置5分钟再开始下一次,取最高分。

外观

英特尔版天选3的3070显卡只有「日蚀灰」配色可选,无魔幻青。黑色有个小缺点,就是手上的油容易沾染,看上去比较明显。幸好比较好擦。

A面有LOGO「TX」代表天选(和企鹅没啥关系),位于上部。

B面&屏幕素质

B面为一块2160*1440分辨率、165Hz刷新率的屏幕。没有采用16:10的屏幕稍有可惜,下巴2指宽。

屏幕来自京东方。

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色域容积142.7%sRGB、101.1%DCI P3;色域覆盖99.9%sRGB、98.9%DCI P3。

sRGB基准下,色准并不理想。有条件的话最好自行校色。

屏幕最高亮度为310尼特,边缘仅250尼特左右,在同定位&同价位游戏本里明显偏低。


C面键盘布局

键盘布局方面,风格延续上一代,WASD采用了反色设计。方向键半高。空格左半部分的突出被取消。数字小键盘相对完整,Delete和小键盘切换按键被做到了一起,对我来说需要适应。键盘手感回弹偏软。

最大可开合角度如图。

机器有运输模式,不插电无法直接开机。

CPU:i7-12700H(90W)

之前已经测过了,而这也不会是最后一台,应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时间内很熟悉很主流的CPU。

15轮R20:稳定分6622

除了开头2次之外,之后基本稳定在6620分左右,取后5轮中位数6622。

观察功耗可以发现,第一次较高,第二次逐步下降到100W,第三次出现波动,第四次开始比较平稳,打包功耗90W,IA大约83W,符合跑分曲线。

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频率,橙线小核频率)

R23跑分:多核16619,单核1803

功耗表现如图(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橙线小核)

显卡:RTX 3070(140W)

RTX 3070是我心目中笔记本最值得选购的旗舰级显卡,处于一个性能与价格的甜区。

跑分

TimeSpy图形分 10261分

FSE图形分:13134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6637

游戏表现实测

网游

测了DOTA2、CSGO和《彩虹六号·围攻》3款网游在1440P和1080P下的表现。

DOTA2:全最高特效,比赛编号6040722034,完美世界视角。

CSGO:开多核渲染,其他全部最低,创意工坊BenchMark。

彩虹六号围攻:全最高档,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网游部分的1080P和1440P分辨率下,帧数基本非常接近。可以任意按照自己喜好开高。

单机游戏

对比上面的网游,单机中,1440P和1080P分辨率下,帧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帧数和清晰度不可得兼。

续航测试

机器电池为90Wh。

把机器切换至核显输出,系统为「均衡模式」,中心亮度150尼特,开WIFI,关蓝牙,PC Mark 8的Conventional测试,办公场景下的中高负载,成绩比较接近实际使用。

实测续航为5小时15分,Conventional 3.0 Score为3572分。

还好买了个延时相机,现在拍续航方便多了,不再担心错过

烤机/散热测试

室温在25°C附近。

单烤CPU

使用AIDA64中的Stress FPU单烤CPU。

20分钟后,CPU功耗为90W,温度为87°C,大核3.6GHz,小核2.9GHz。

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小插曲:单烤CPU期间,桌面突然变成一片白…我寻思又不是海涛,给我看一片纯白干甚…之后在任务管理器启动Explorer才恢复正常。

单烤期间功耗如图。

前期会冲到115W左右,前3分钟会保持在约100W(中间有过瞬间掉下去),之后稳定在90W。


单烤显卡

使用Furmark 1.10.6(比较老的版本了,只不过我之前电脑都用这个烤的,所以暂时还没换新版本)。

关抗锯齿、1920*1080、勾选Burn-in和X Burn-in。

20分钟后,GPU温度75.8°C,功耗139.5W,频率1260MHz。

除了偶尔掉到过125W左右,其他时间基本全程在140W左右。

双烤

同时进行上面2项测试。数据取20-30分钟的平均值。

CPU功耗48W,温度为82°C,大核频率2.54GHz,小核频率2.29GHz。

GPU功耗115W,温度78.1°C,频率837MHz。

CPU功耗、GPU功耗与总功耗如图。

从110秒左右开始区域稳定,达到CPU 48W加上GPU 115W的功耗水平。

测试时电脑和分贝仪有固定位置,大概是在这个位置关系,比较接近人耳所听到的噪音,可能会比其他测试者的数据低一些。

烤机全程最高为52.3分贝,总体还算可以接受的水平。

此时键盘表面温度如图。

腕托为室温,WASD区域仅30°C附近比较低,键盘最热的区域在上部,键帽最高温在F8按钮名为48.4°C。中间有一个倒三角区域相对偏热,其他的地方温度都不算很高。

另外,这台机器用瓶盖垫高机身之后,双烤成绩上除了CPU和GPU的频率稍微提高,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致,可能是原本已经有4个出风口充分散热的关系,底壳基本不出风。


拆机

拆机不难,机器底面除了右下角的螺丝之外的11颗螺丝全部拧下。

注意拆的时候右下角一颗螺丝是和后盖一体的,无法取下,但一定一定也要拧松。

先从这个螺丝周围开始撬开,右边撬开之后就比较方便可以拆下了。

机器为双风扇、五热管、四出风口的散热设计。贴纸下面有硬盘和内存。

内存

我这台机器内存是三星的,跑分如图。读写都在56GB/s左右,延迟102.3ns偏高(DDR5目前的通病)

硬盘

硬盘为美光的3400,大文件读写的跑分如图。

ASSSD的10GB读写跑分如图。

CrystalDiskMark的32GB读写跑分如图。

硬盘初始状态没有分盘,全部在一个C盘下,还剩余396GB(图为393是因为我装了测试软件)

机器总结部分

优点

1.机身轻

一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机器总体的重量比以往任何一台15.6寸的3070游戏本都要明显轻,这种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在这样的机身重量下,双烤成绩弱于部分更重、更大的游戏本,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游戏表现达到主流水准

双烤47+115不算特别出色,但已经完全不拉跨了。相比于上一代天选2的3070,那这一代进步非常明显。

游戏的表现也都达到了主流水平。除了个别像2077这样优化不好的游戏,或者像《全战·三国》这样同屏单位多的游戏,其他大部分单机游戏都能1440p开预设的高档位拿到60帧以上,这个成绩是很令人满意的。

3.散热和隔热还行

键盘的键帽温度热区在中间,基本避开了WASD部分,而且腕托很凉快。

同时,噪音比想象中要小很多,也不是特别吵的那种,使用体验是OK的。

缺点

1.屏幕素质有待提高

当价格来到五位数的时候,我认为屏幕最高亮度至少也得有350尼特吧…310尼特真的有点拿不出手了,这点真的不得行啊。

机器的其他硬件已经都没啥问题了,硬盘、内存都没缩,网卡也是AX201,但就是这个屏幕给了个300尼特屏…淦…

同时,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在色彩管理上基本没花心思和力气,非常放任。

2.不支持PD充电

这点其实是我感觉特别难受,要是这台机器支持PD,那我就不出二手留下自用了。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明明ROG是支持PD的,而且之后会发售的天选Air也是支持PD的,天选3不支持PD完全是有意而为之的选择,真的感觉很不爽…

这样一来,机身轻的优势完全被不支持PD给削了一大部分。

左:65W GaN;中:100W GaN;右:天选3适配器

我要是出趟门,你猜我更愿意带这三个充电器里左边这两个,还是右边这个?

尤其对我这种有紫米20充电宝的,我就更希望会支持PD了,这样找不到插头还能用充电宝应急。

3.i7+3070版目前只有一个配色

不是很清楚为啥机器没有天选3经典的「魔幻青」配色。倒不是我多喜欢这个颜值,只是黑色真的容易看起来脏。

而且锐龙版3070也有,怎么这Intel版的3070就没这个颜色了…很奇怪。

缺货,需要加价

这个没啥好说的,英特尔版京东放货7000台,锐龙版甚至不到5000台…目前需要加价购买。

购买建议

总得来说,天选3是天选最均衡的一代,这次测试的3070版表现也远超个人的预期。

由于个人原因经常在多个城市之间来往,手头的17.3寸笔记本多有不便,今年也一直在考虑换一台笔记本。天选3差一点就成了我的落脚处,可惜最终由于屏幕不够亮、不支持PD两个主要原因,算是擦肩而过了…

总得来说,如果你对天选系列的外观垂涎已久,那天选3就是目前最值得购买的一代。

如果你需要当一个便携的全能本来用,那记得要把适配器重量也考虑在内。

如果上面提到的2个问题你不在意,又需要换一台12代的新3070游戏本,那目前天选3的3070版是值得考虑的。


至于上面提的2个主要缺点,大家多吐槽吐槽,按照天选以往每年的进步来看,说不定天选4就会更好。


这台机器,原价10299,我10700入手,按惯例一般是自刀300。

不过这台机器涨价买,而我无论如何都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二手价高于首发价,会有点良心不安,因此折价500,按10200出。

等我视频做完就会放上海鲜二手平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蹲一下。




  

相关话题

  普京因接触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已进行自我隔离,具体情况如何?俄罗斯目前疫情形势如何?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质问西方「承诺 13 天了支援在哪?」,俄乌局势可能会如何发展? 
  为何俄罗斯不扶植基瓦等乌克兰亲俄派政客组建乌克兰临时政权对抗泽连斯基政权? 
  请问日本现在再来一次同时面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的全面战争,胜率如何? 
  俄罗斯海军会进口中国的水面舰艇吗? 
  为什么俄罗斯封锁了有关苏联的部分情报? 
  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会不会是俄罗斯和美国暗地达成的合意? 
  如何评价“俄罗斯一架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进场降落时坠毁”(2018.3.6)? 
  如何客观看待俄国内战当中的死伤? 
  如何看待普京任命前克里米亚检察长娜塔莉娅-波克隆斯卡娅为驻佛得角大使一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部分人怀疑乌克兰布查镇街是乌克兰方面“尸体摆拍”栽赃俄军的行为?
下一个讨论
乌克兰或俄罗斯会以什么方式取得最终胜利?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