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俄罗斯)90年来是否都没有发展成型的轻工业?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meng-shan-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国家毛织品产量世界第一、棉布产量世界第一、鞋产量世界第一、砂糖产量世界第一,许多轻工业产品产量雄踞世界前列,每年向本国人民供应数亿升啤酒(产量世界第二)、葡萄酒、软饮料和以百万千万乃至亿计量的糖果点心、加工食品和罐头。还硬生生的把自己的人民喂成第一大奶制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冰淇淋消费国。

这个国家的轻工业能不能世界称雄先且不论,质量怎么样也先且不提,但凡有正常思维的人能说这个拿下N个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没有“成型的轻工业”吗?

这应该不管什么政治立场都扭曲不了的吧?

那为什么一说这个国家是苏联,有些人就要说他“没有轻工业”、“瘸腿走路”呢?

鉴于有些人先前吱歪“我看不懂俄语,所以你只能给我看中英文资料”,所以数据表格以中文翻译版本为主,也省的我去翻《На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за 70 лет--Юбилейны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Внешняя торговля СССР в 1986 году》和俄联邦统计局(Росстат)数据库了不是?

由于《苏联国民经济七十年》缺乏1985年苏联啤酒产量,于是我找来英国《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对照,可见1985年苏联啤酒生产量低于联邦德国,但高于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等传统啤酒制造大国,位居世界第二。而国家被颠覆后后苏/俄啤酒产量直接暴跌到二百分之一更是凸显了剧变在各行各业的可怖破坏力。

有意思的是英国《世界历史统计》的1983年苏联啤酒产量还比苏联《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同期数据还多点,按照某些人的说法这又算不算剑桥通共,为苏联搞虚假宣传?

附小知识几则:

1965年,打完二战20年的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冰淇淋消费大国,因其全部使用动物奶油和天然香料进行生产,质量较高口味极佳,因此每年欧美高级餐厅或酒店都要订购2000吨苏联冰淇淋。

1980年苏联产出了425.5万台相机,其中约40%用于出口,并凭借其优秀性能(美国人直接把基辅-4A吹成“世界最好的旁轴”)和高性价比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一批忠实客户(其中甚至包括毕加索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但到国家崩溃,临近解体时质量下降、款式跟不上世界潮流,兼之“新思维”导致相关工厂配套厂倒闭,故出口停止。

1980到1990年代初,苏联总计生产了2亿2千2百万只手表,也大量用于出口。

“没有轻工业”都能拿下数个轻工业生产品中产量的“世界第一”,那大清怎么没靠农村手工作坊干死英国蒸汽机大工厂呢?

如果说“没有成型轻工业”,如此之多轻工业产品的配料原料又从哪里来?

手掰罐头盖?脚搓啤酒瓶?

苏维埃法术变出纱线?手工作坊磨制镜片?

早年俄国内战的时候连一把大胡子的老农民都知道,没有城市、工厂和工业,农村连麻袋、灯油、砂糖和缝衣服用的针都没得用。现在偏有人黑着黑着,却一黑胜十粉,黑出了“没有轻工业”却能变出大批巨额“轻工业产品”的苏联魔法!

当然,有人要跟我掰扯“质量问题”的时候却不自知自己已经把题主的问题否定掉了——“您好歹承认我们苏联有土豆了不是?”

再者说,真掰扯掰扯质量问题,打脸的还不一定是谁呢——

夏季正如火如荼,实在是太热了。周末在海滨散步时,我决定犒劳下自己,给自己买些柠檬水。我透过商店窗户往里看,看到了一瓶瓶用外语标识的瓶子,而这些讨厌的外国汽水和广告现在早已是“家喻户晓”。
而我小时候就十分喜爱的“布拉蒂诺”橙味饮料或者“贝加尔湖”柠檬水却到处都没有卖的。
最后,我成功地购买到了原苏联名牌“公爵夫人”梨味汽水,我很幸运在年轻时(苏联时代)就可以喝到它。
但尝试了一下之后,我意识到它的味道与真正的苏联饮料有很大的不同。
甚至颜色和气味都不一样。将塑料瓶放在阳光下,我意识到自己所买的汽水里含有很多人工色素,标签上的成分证实了我的担忧。
在如今的人们五次三番地被迫接受“资产阶级再教育”之后,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人们开始怀念苏联那甜蜜的“水”,毕竟苏联汽水的成分是绝对天然的,对健康是有保障的。
我还记得一种令人愉悦的香气,带有柑橘,松针,草药的新鲜香气,没有被塑料容器所污染。当然,现代的俄罗斯同行们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

说到底还是和我之前在“1945年苏军能否登陆日本北海道”的问题下面讲的一样嘛,有些人就是被心中的仇恨和偏见蒙了脑子,我有什么办法?


1.关于此时苏联工业和消费品的特点和缺点,正好还有人[1]做出了个不错的总结:

轻重工业技术水平:
……但同时,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仍在一系列先进类型产品上落后于美国和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例如在现代生产性设备、仪表及电子设备、塑料、合成纤维、电力的生产上,在生产自动化和先进工艺革新应用的水平上。
所有这些也导致了我们在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上落后于美国。
生活水平与消费品:
苏联的交通收费标准比美国低5倍,生活服务费用平均要低2-3倍。纽约的地铁或公交车出行(一躺)要50美分,而在莫斯科——则为5戈比,男士理发对应为4美元和40戈比,电影票——对应为3-4美元和20-50戈比等等。此外在苏联1平方米居住面积的房租比美国大概低12倍。
在饮食热量(平均值)方面我们不仅不落后,甚至还超过了美国的平均水平(在苏联单人每天3200卡路里,在美国——2800卡路里)。
然而苏联在平常食用口粮(份粮)的质量构成上还落后于美国。口粮的很大部分热量来自于谷物和土豆中得到的碳水化合物。在美国碳水化合物而来热量占更小比重。在美国很大一部分比苏联大的热量比重是由脂肪和动物蛋白带来的。
1974年,苏联的人均肉类消费是美国水平的47%(58公斤和115公斤)。
而(苏联人均)牛奶和奶制品消费则超出美国21%。
苏联的人均鱼类消费超出美国3倍(16.1公斤和5.6公斤)。
同时我们还明显的在人均蛋消费(为美国水平的68%)、植物油消费(为美国水平的40%左右)和水果消费(为美国的45%)方面落后于美国。
1974年,在我们国家产出的日常用洗衣机为美国水平的53%,收音机——74%,冰箱——80%,电视——42%,其中(苏联产)电视中超过86%是黑白电视。
1950年-1972年,苏联长期使用消费品的产出增长了近16倍,而在美国实际为2.5倍。
按人均计算,1950-1970年,我们国家的物质福利消费增长了3倍。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结构有了实质改善。计算表明,我们国家的人均饮食主要食物消费20年增长了1.8-3.3倍。
由此面包类食物的消费降低了13%,土豆消费降低了近2倍。@kgb1986 翻译

2.多嘴暴论一句,虽然本题目下方有不少人以为苏联像美国一样“高端产业留下来,低端产业转出去”而认为东欧国家就是苏联版“中国制造”。显然他们对于经互会诸国乃至苏联本身的情况没有什么了解,而按照资本主义的这一套经济价值观念为标准,苏联在经互会内部搞的“分工合作”恐怕是“比较失败”的。再加上中苏决裂无法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苏联也就一直处于以两级一霸的地位和并不廉价与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还要大量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棉布、毛织品和皮鞋的尴尬境地……

在经互会内部,苏联本身处于比较矛盾的双重地位:对于东欧不发达的成员国来说,苏联充当了经济发达国家的角色,因为苏联也生产了不少尖端产品;对于东欧较发达的成员国来说,苏联又充当了原料供应国的角色,苏联还要从经互会国家进口大量机器设备,使苏联长期以来一直带有很强烈的发展中国家的色彩。
据匈《人民自由报》报道,匈向苏出口的68%是工业品,而匈牙利从苏进口的62%是原料和半成品。(苏联)从民德进口的也大多是先进设备。80年代以来,由于经互会内部的矛盾,以及这种于苏不利的商品交换结构对苏东贸易关系带来了不良影响:商品流通额下降了,在相互核算中不平衡增加了。

参考

  1. ^ В. М.古得罗夫(В. М. Кудров)是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莫斯科大学经济博士、教授,担任过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下属国际经济比较中心领导人。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凡是群众不要的劣质品大量生产、生产的越来越多、冲账面统计数字好看;凡是群众急需的优质品生产的越来越少;最后一边劣质品塞满仓库,一边消耗宝贵的硬通货外汇进口实际上自己能够生产的这些消费品。

名义上 苏联消费工业产量大部分也是世界第一。结果呢?

服装(成衣)、针织品(含花边)、皮鞋的进口比例,占苏联80年代中期年均国内销售的三分之一比例。

(1985年苏联人民一共购买了 1.5亿双国产皮鞋,和0.7亿双进口皮鞋)

不但成品,半成品如棉布苏联80年代中期每年进口4亿米,1985年与中国签订了五年期从中国进口合计14.5亿米棉布的长期协定。又分别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签订了数额更大的进口棉布的长期协定。

因为地图头乱搞经济,后来苏联无力支付货款所以这几个进口棉布的长期协定都半途而废了,相应的就是苏联国内商店大量缺货。

可笑的是,苏联名义上年产100+亿米棉布,蒋梦珊还在楼上尬吹这个苏联棉布产量世界第一。结果因为少进口2亿米棉布,就全国的商店全面缺货了。

就这,就这,就这?!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太师作为大大的理中客前来仗义直言。

首先,苏联的成就是非常伟大的,相对于之前的沙俄来说,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是有很大提高的。而且在苏联的发展过程中还遭受过二战那样的重创,战后在外部帮助很少的条件下短时期内就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了经济和民生。

苏联早期,一直面临着外国军事入侵的危险,准备好对德国的大规模战争,一直是苏联的国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然的选择,轻工业先天就不足。

到了赫鲁晓夫时期,大规模流血的政治斗争完全停止。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成了苏共的重要工作任务,包括平反冤案,解放被流放的少数民族和政治犯,大规模修建赫鲁晓夫住宅楼,垦荒运动,大种玉米等等。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民众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提高相当快。

这是事实,但是为什么人们就是有一种苏联轻工业落后的刻板印象呢?

除了生产以外,还有很少被人提到的流通分配问题。计划经济不仅仅是计划生产,同样还是计划分配。

绝大多数知乎众应该都没有经历过票证年代,在苏联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东西的。好东西首先供应苏共各级干部,做出海量精确计算的专家,为体制鼓吹的作协文联官员等等。一个人手里有了钱,可以买到什么东西,取决于他是什么行政级别。比如说那些苏联能够生产的好商品,要么出口换取外汇,要么供应国内各级干部,普通人即使存够了钱,也很难买到这种商品,而汪主席、曲婉婷之母那样级别的人就已经在特供商店里面实现了共产主义,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则可以随意挑选更加高档的商品。当然了,赫鲁晓夫“因为健康原因退休”以后,就没有资格享受原来的待遇了。

不同身份的人,分配天差地别,这是通过制度确立下来的。而不同地区的分配,比如列宁格勒分配多少个苹果,莫斯科分配多少个苹果,同样是海量专家精确计算的结果,你在列宁格勒排队买到了一大批紧俏商品带到莫斯科卖掉就是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的投机倒把行为。莫斯科还有一些出售高档商品的商店不接受卢布(我国当年也有),在苏联的购物体验甚至是差于非洲穷国的,你有钱买不到想要的商品。

这种体制实际上是当社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或者紧急状态时,集中社会资源,限制不必要的消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非正常措施,以美国的逆天国力,在二战中尚且要消费品凭票供应。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继续高度管制,只会因为管理者精力有限而造成低效率和浪费,以及民众普遍的反感和厌恶。

还有就是农业令人发指的低效率。

苏联解体以来,也就波罗的海三国稍好些,其他国家都停滞不前,乌克兰还陷入内战分裂,就这个样子,肉类、小麦、玉米都已经超过了苏联最高记录,而且化肥施用量减少了近80%,也不用供养三百万摸鱼大军来监督农民劳动,农忙时节也不用发动工人学生义务劳动。

当然了,苏联解体是史无前例的战略自杀行为。

80年代苏联最急迫的问题在于军备竞赛占用了太多的资源,高度管制下严重的浪费和低效率,需要的是减少军费和对外援助,军工生产转民用,放松管制,激活民间的商业潜能,但是戈地图就是选择了解体,后面的叶利钦就是选择了要人命的休克疗法改革。

到了21世纪,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轻工业(除了食品工业)都在中国制造的冲击下破产或者奄奄一息,更没辙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斗民族羞于绣花。

几年前我去莫斯科出差的时候,连青叶子菜都吃不到,当地人说这个季节蔬菜都是从土耳其进口,贵得要死,大哥,你就将就点吧。

种菜种花都很麻烦,知乎上绝大多数是农村出身的,应该知道。何况绣花的轻工业?

再者,轻工业都是民生物资,老百姓多麻烦啊一会投诉裤裆开线,一会投诉内裤掉色,啰嗦死了,不如搞炸弹来劲,反正炸不响也没几个人活得回来投诉,所以,苏联就消失了。


user avatar   ta-shi-nuo-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确实是越来越懒,本来想打字的,直接上图吧

这就是苏联自己定义的轻工业所有产业了,其他的可能在中国被归为轻工业的门类(如食品)在苏联是有自己单独的大类的,这里贴张图意思意思


结论:支持 @蒋梦珊 答主的结论,苏联有成型且门类齐全的轻工业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发展轻工业能提高老白姓的生活水平。二、轻工业和重工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很大程度上重叠。三、重工业对军事很重要。不多说了...... 很多情况下只是想分析经济,但是不知道说到啥程度会有麻烦。


user avatar   fan-xing-si-chen-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冷战的最大失败就是把中国赶到美国那边。如果苏联把大量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中国,那么苏联还能再支持20年不到。

冷战后期,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大力推行产业转移,扶持了大批经济上的仆从国,从这些国家吸血。同时把中国拉拢到美国的经济体系中,才撑过冷战。


user avatar   pao-diao-de-melk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点放在前面:

1.发展工业是非常需要劳动力的,工业越发展,工业门类就会越多,所需要的劳动力也会越多。

2.苏东国家一共三亿多人口,对外又被西方封锁,不足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支撑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实际上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来做支撑。

比如现在我面前的这个塑料餐盒

现在随便一个小作坊就能生产出来,但是这个小作坊需要得东西有:

模具,塑料粒子,加热装置

这就需要两三家小工厂来服务了。

生产模具的工厂需要有车床,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产业坐后盾了

更别说采矿,炼钢,石油开采,化工着一系列工作了。

所以说,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是非常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做支撑的。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期,人类还不能制造太复杂的产品,工业门类也不是很多,最复杂的工业品就是火车和轮船,所以只需要很少的人口就能够支撑庞大的工业体系。

于是,这个时期荷兰比利时这样几百万的小国都能在海外争夺殖民地,英法这样几千万的工业国就是巨头。

但是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后,更复杂的工业设备被造了出来,比如战列舰和飞机,就需要更多的工业门类和更多的人口。

于是荷兰比利时这样几百万人口的国家走下了历史舞台,法国和英国维持自己的霸权也越来越难,苏联美国这些人口亿级的国家迅速崛起。

在1939年的时候,苏联人口达到了1.6亿,美国1.3亿,德国加上奥地利和捷克的德意志族人口超过8000万。而此时的英国人口只有4400万,法国只有4100万。

于是英国和法国只能加紧剥削殖民地,不过随着19世纪末全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殖民地的管理成本越来越高,收益却越来越低。

所以,英法的殖民帝国的灭亡已经成为定局,无非是亡于谁之手而已。

但是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更复杂的工业品被生产了出来,亿人级的国家人口也不够用了,于是美国和苏联都开始搞了自己的“经济全球化”。

美国这边搞的就是著名的WTO,苏联那边就是经济互助委员会。

但是WTO的覆盖人口有9亿,经济互助委员会覆盖的人口只有3亿。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苏联势力无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建立起一个完成的工业体系,注定只能瘸腿走路。

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优先发展重工业维护国家安全无疑是唯一的选择。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期,西方国家还没有完全消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苏联在冷战中取得一定优势,国内的生活水平也还可以。但是随着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消化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经济迅速增长,苏联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问题也随之暴露。

不过后面的故事已经与本题无关了。

在此我们可以展望,下一个世界霸主一定是一个十亿级人口的国家。

没错,这个国家就是印度(狗头保命)

…………分割线…………

突然发现问题是俄罗斯,后面的故事还真没讲完,等攒够二十个赞再更


user avatar   hui-sheng-6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互相道歉”、“此事了结”,“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这话是从学弟口中说出的,那还勉强可以理解,毕竟是学弟大度。

你一个始作俑者,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谁和你互相道歉?书包碰一下和网暴的伤害程度是一样的?按理来说,谁造成更深的伤害,谁就该道更深的歉,别用什么互相道歉来糊弄过去。

还有此事了结,你生事的时候怎么不想着此事了结?现在一看事情对己不利,就想了结了?

还有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谁跟你大家?

还是那句话,谁造成的伤害更深,谁就该道更深的歉。


user avatar   yang-hua-41-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没想到这么多人赞,正好今天新图解禁了,更新一下,再统一回答一些问题

这是新图,这次时间紧,用了不到一个月,品质要求比之前高所以还挺累的,而且试了一下手绘鱼眼透视

然后回答一些问题

关于为什么我可以有这么宽松的时间,其一是项目组给的时间本来就挺多的,其二是我又跟他们说我要时间充裕一些的活,so

关于我为什么一天只工作三四个小时,因为我不想把时间都放在工作图上,我还想画自己的练习来更快进步,也还想享受生活,而且我本身身体不太好,也想养一养

关于我一天三四个小时够不够吃饭,够吧,一个月一张图也勉强过五位数了,而且我是北京本地人,省去租房的钱,不仅够吃饭,还够买点乐高玩玩

以下原答案

—————————————————————

别人不知道,说我自己吧,我一般一张商业插图,单人的画二十几天,多人的画一个月,每天画三四个小时,品质如下





我属于越画越慢,现在一个月都要打不住了,主要是为了提高品质

至于你问怎么提升速度,答案很简单,画的更准,不来回改,速度就提升了

但是这是靠练习精度和水平得到的能力,不是单纯想着提升速度可以达成的

还有一点就是提升速度会让你进入舒适区,而进入舒适区会妨碍探索和进步的速度,所以不建议新人太在意速度,对于画师来说水平才是关键,速度只是挣钱的时候锦上添花而已

垃圾生产的再快也还是垃圾,金子淘十年也还是金子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欧美国家抹黑苏联历史? 
  为什么同样是中央集权制,沙俄那么武德充沛,打得游牧民族集体仆街,大明费拉不堪到被后金入关? 
  如何看待俄罗斯正式对乌克兰宣战? 
  俄乌之战,如果俄罗斯输了,会有什么后果?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喵大人? 
  站在2021年看,未来50年内,俄罗斯还能翻盘吗? 
  为什么俄帝不怕核战, 而美帝却那么怕? 
  如何看待拜登称「普京已作出开战决定」,美英加澳日韩等敦促公民离开乌克兰?乌克兰局势会如何发展? 
  苏联解体之后有哪些有趣的变化? 
  为什么俄罗斯不进攻利沃夫彻底切断乌克兰外援? 

前一个讨论
继法国尼斯恐袭后,奥地利维也纳发生枪击事件已致 7 死,恐怖主义在欧洲是否已呈抬头趋势?
下一个讨论
为啥有很多人歧视汉服文化圈?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