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打仗好歹还能复盘,真的,纯属是卫大将军能力强。
你看看他外甥,霍去病打仗跟有卫星导航一样,溜溜哒哒就封狼居胥了(过程肯定不是我说的这么简单)。
你看看唐初的卫国公李靖,真是赢都不知道怎么赢的,你知道他厉害但你看他战报你看不出怎么打的。
综上所述,我不懂打仗,也不太懂他们,只能是基于我浅薄的知识说一说,贻误之处请见谅。
——————————————————
以下是李靖的。
武德三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时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轻骑至金州,遇蛮贼数万,屯聚山谷。庐江王瑗讨之,数为所败。靖与瑗设谋击之,多所克获。既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率众寇夔州,赵郡王孝恭与战,不利。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肇则,俘获五千余人。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孝恭从之,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士弘,铣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宜自泊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孝恭不从,留靖守营,率师与贼合战。孝恭果败,奔于南岸。贼舟大掠,人皆负重。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获其舟舰四百余艘,斩首及溺死将万人。孝恭遣靖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士弘既败,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孝恭以大军继进,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卒四千余人,更勒兵围铣城。明日,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时诸将咸请孝恭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且犬吠非其主,无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于汉祖也。今新定荆、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诏命检校荆州刺史,承制拜授。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授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十六年,辅公祏于丹阳反,诏孝恭为元帅、靖为副以讨之,李勣、任瑰、张镇州、黄君汉等七总管并受节度。师次舒州,公礻石遣将冯惠亮率舟师三万屯当涂,陈正通、徐绍宗领步骑二万屯青林山,仍于梁山连铁锁以断江路,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与惠亮为犄角之势。孝恭集诸将会议,皆云:“惠亮、正通并握强兵,为不战之计,城栅既固,卒不可攻。请直指丹阳,掩其巢穴,丹阳既破,惠亮自降。”孝恭欲从其议。靖曰:“公祏精锐,虽在水陆二军,然其自统之兵,亦皆劲勇。惠亮等城栅尚不可攻,公祏既保石头,岂应易拔?若我师至丹阳,留停旬月,进则公祏未平,退则惠亮为患,此便腹背受敌,恐非万全之计。惠亮、正通皆是百战余贼,必不惮于野战,止为公祏立计,令其持重,但欲不战,以老我师。今欲攻其城栅,乃是出其不意,灭贼之机,唯在此举。”孝恭然之。靖乃率黄君汉等先击惠亮,苦战破之,杀伤乃溺死者万余人,惠亮奔走。靖率轻兵先至丹阳,公祏大惧。先遣伪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以为引援,公祏拥兵东走,以趋游仙,至吴郡,与惠亮、正通并相次擒获,江南悉平。于是置东南道行台,拜靖行台兵部尚书,赐物千段、奴婢百口、马百匹。其年,行台废,又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丹阳连罹兵寇,百姓凋弊,靖镇抚之,吴、楚以安。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寻检校安州大都督。
太宗嗣位,拜刑部尚书,并录前后功,赐实封四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三年,转兵部尚书。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获隋齐王暕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送于京师,可汗仅以身遁。以功进封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焉。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朝谒,而潜怀犹豫。其年二月,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揣知其意,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督军疾进,师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俄而突利可汗来奔,遂复定襄、常安之地,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
很多看起来神乎其神的操作,本质上都是师心所往、并敌一向的结果。
卫青这个人道德很高尚。
这个人很踏实,为人本分。
比如说漠北之战。战役发起前,卫青接到的作战任务,是指挥一支主力,为霍去病打掩护、分匈奴兵。这种事换了李陵那一家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自命不凡的家伙,那得到汉武帝面前闹一闹。
但是卫青没有。
同时他的部下,是李广这种破坏汉文帝、周亚夫以来所培养的、汉景帝、程不识以来所坚守的汉军严整有序的军事传统、为人桀骜不驯、不堪大用、名过其实、持宠而娇、飞扬跋扈的世家子弟。到了战场上,李广心存怨望、徘徊不进,导致卫青以少兵临大敌。这种事别说换了李广这种心胸狭窄、持宠而娇、擅杀连喝醉了酒都知道奉公守法的霸陵尉的世家子弟,就算是按照失期当斩的军律,卫青都有充足的理由将李广处斩。
但是卫青没有。
卫青这个人,是无论公子王孙、还是平民子弟,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当然了,众所周知,公子王孙都很蠢,他们更喜欢李广这样的作派。
卫青这个人能力很强。
卫青很有胆色,颇有韬略。
比如说漠北之战。战斗爆发时,卫青面临的局势非常危险。
一开始,卫青的计划是自己亲身犯险、拖住匈奴主力,由号称飞将军、天下无双的名将李广负责迂回包抄。这是古代战争史战术粉丝圈里赫赫有名的“锤砧战术”。在这个战术里面,承受敌人主要伤害的是负责充当铁砧、执行阻击任务的正面,斩获敌军主要目标的是负责充当铁锤、执行突击任务的侧翼。我们知道,阻击任务是正面、是损失最大、斩获最少的任务,突击任务是侧面、是战功最大、损失最少的任务。这里面谁的油水最大是一目了然的。
可以说,卫青这一计划,良好满足了利欲熏心的世家子弟李广的政治需求。
孰料李广不懂军事。
有人就反对了,说:李广怎么不懂军事呢?李广特别懂军事。
哦,看来是我错了。原来李广特别懂军事。那这样说的话,既然李广懂军事,那就是说,李广故意摆出一副吃亏了的样子,在分配任务时和卫青争吵,就意味着他一开始就不打算执行关键的铁锤任务。
有人说,你又瞎说了,李广怎么就故意不执行迂回包抄的任务了?他不是……
哎?你先等等。你说的没错啊,李广确实没执行迂回包抄的任务啊。卫青在漠北和匈奴决战,李广在漠南徘徊不进。
有人说,李广不是故意的。
呵呵,你亲眼看见了?
你哪只眼睛看见的?
漠北漠南你分不清楚吗?
你迷路了,你应该在漠南找路,还是应该在漠北找路?
举个例子,你们两支军队配合作战,敌人在黄河以北,然后你在黄河以南迷路了,于是没有过河。你觉得,这个所谓迷路,说得过去吗?
你就是迷路,也应该找得到黄河,也应该在黄河以北迷路。
尽管当时的大漠现在的戈壁并不像黄河一样清楚,但是那么广大的戈壁地带,你错过一个戈壁滩可以理解,你错过两个戈壁滩可以理解,你就没过戈壁滩,这就不可理解了。
你在漠南迷路?
你直接说你没去不就得了。
实际上如果进一步分析的话,卫青的处境极为险恶。从战局上看,卫青需要同时解决匈奴单于、两次越过大漠这三个危机,然后,就会遇到在漠南养精蓄锐、敌我难明的李广。如果李广没有异心还好办,如果李广要做当年擅杀霸陵尉之事呢?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李敢为什么就敢直接刺杀卫青?想想当时世家贵族是什么样的舆论氛围。舆论氛围不代表他们真的这么想,但是代表他们希望采取这样的立场以促成某种结果。那么即便李广与卫青统率的汉军之间真的发生什么不好说的事情,他们的立场也会决定处理方向的。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漠北决战的意义会受到什么样的折损呢?匈奴会看到什么样的机会呢?这一切对中华不利的可能性,都因为卫青的全胜而消弥于无形。可以说,卫青打赢的不是一场战争。卫青立下的功劳,不仅仅是战场上击败了匈奴,而是远超想象。
对于卫青来说,他遇到的情况,说得稍微单纯一点,就是负责迂回的友军没有来。
这样,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卫青与匈奴单于亲率的主力大军遭遇了。
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呢?
如果换做别的世家子弟,例如李广,估计就会采取龟缩防守的姿态,以圆阵防御了。但是卫青不同。
卫青以武刚车环绕为营的方式建立防御核心,同时出动骑兵,展开展现,与匈奴展开了对攻。
研究古代战术的军事圈经常讲一件事,就是战线。双方的战线都会尽量延伸,力争绕过对方形成侧翼的迂回包抄。
李广大概是不懂军事的。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选择了结成圆阵固守。结成圆阵固守是一种常规的防御做法。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在强弱较为悬殊的情况下,历史记载说匈奴军是李广的很多倍,这样做就只不过是等死。骑兵战术上,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大概有两个,一个是采取集中一点或者几点突击的方式突围,一个是选择良好地形下马作战。
至于卫青的情况,史书好像没有讲他遭遇了多少匈奴军。这一个奇异的空白,导致我们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想过,由于李广徘徊不进,卫青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局面。
在战斗过程中,匈奴军久战不下。匈奴自己也对汉军主力十分恐惧。然后风沙大起,匈奴不免产生了担忧。而卫青就抓住这样的机会,大举出击。匈奴以为汉军主力倾巢而出,匈奴单于直接吓跑了。
史书在记载时不但没有告诉我们卫青是在劣势情况下以少胜多的,反而在这个时候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卫青以多打少的假象——而且,史书并没有说卫青真的以多打少,是我们误以为卫青以多打少——书上是这样说的: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你琢磨琢磨这个写法。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
所以,不是史书“说”卫青以多打少,是匈奴单于“以为”卫青以多打少。
如果你误以为,史书说卫青是以多打少,那是你读书不仔细,不是史书在骗你。
一个非常巧妙的免责手法。
可以,这很CNN,普利策新闻奖怎么也得拿一个。
但是他既然这样写了,而且还特意隐去了兵力对比,那么实际情况就一定是卫青以少打多。
就好像美国舆论说中国或者俄罗斯搞了屠杀,杀了几百人。那么实际情况一定是美国方面进行了屠杀、而不是中俄进行了屠杀。因为在话语权完全被他们掌控的情况下,紧着他们污蔑,随便他们扯淡,他们也只敢吹到几百人,说明中俄一定没有做这样的事。
对于美国的事情,向来都是这样计算的:如果有一万个人在网络上说美国好,我按照一个人说没过好计算,并且这个人有至少一半的可能不在大陆;如果美国说别人一万个不好,那么我就会谨慎的假设这个人至少有一千个好处,最多可能有一个瑕疵。所以,看到美国只敢说几百个,那肯定是没影儿的事儿。
反动派的谎言都是类似的。按照同样的情况推断,卫青应该是遭遇了匈奴主力,并且很有可能在李广两部不在的情况下,只掌握两万左右的骑兵。最低大概在一万到一万五左右,最高不超过三万。而他面临的匈奴主力,应该在十万规模。因为卫青斩首数高达一万九千。在匈奴军最后是崩溃逃走的情况下来说,这很可能意味着相当于斩首数数倍的杀伤。匈奴军的兵力数量应该远高于损失。所以无论怎么计算,匈奴单于亲率的主力大军,应当是十万规模。但是我们目前不掌握这个数字。所以我们只能说,卫青面对的是远多于他的匈奴主力。
有人说,卫青还有很多步兵。这个问题不是这样说的。我们要清楚,在骑兵会战里,步兵的作用主要是防御,用于攻击的是很少的。而且,汉军的步兵应当更多集中在辎重部队里,骑兵应该主要集中在前军——也就是没来的那支部队里。
所以如果卫青带领五万骑兵出塞,那么漠北决战时,他统率的骑兵数量,上限应该限制在一半左右,也就是两万五。极值大约是三万。
考虑到一人多马、以及部分步兵可以上马作战的可能性,那么卫青有可能掌握了两万五的骑兵部队,以及万人规模的“临时骑兵”。
这基本上是卫青可能掌握的全部骑兵了。
典型的敌强我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就已经乱了。
卫青丝毫不乱。
他首先选择发挥步兵优势建立防御基础。然后依托防御,利用有限的骑兵展开反击。并且在反击时充分利用自己的机动力量,确保战局可控。
特别是卫青抓住了风沙大起的天气条件,果断拿出压箱底的骑兵部队,绕过两翼,在李广所部没有及时赶到执行迂回袭击任务的情况下,卫青用有限的骑兵仍旧做出了绕过敌军两翼迂回袭击的战术行动。
由于兵力实在不足,卫青只斩获了一万九千的首级,仅从战果上看,卫青的战果和霍去病斩首七万的成绩相比起来黯然失色。
但是从战斗过程上来说,卫青以大约霍去病一半的战力,面对应当远强于左贤王的匈奴单于,在击溃战不利于获得战果的情况下,打出了相当于霍去病四分之一的战果,真的不愧是名将。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卫青在进行决策时的心态丝毫没有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
现实中,如果你附近有一个影响力非常大、决策非常差的人,在你进行决策时不断提出各种错误意见,并且坚持各种错误意见,很容易诱导你做出一个奇怪的布局。
比如说,你一开始打算做点炒面条,反对者说喝点汤比较好。于是你提议买点萝卜炖汤,然后收到的反馈是这玩意儿排气。最后蒸的米饭:既不扛饿,也不补水。我听到别人吐槽这件事情时,第一时间就告诉他,既然这样,那你就全部抛弃对方给出的建议,然后回到一开始,从头想一想,你为什么打算做这样的事情,然后无视干扰、独立决策。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筑室道谋,就是讲的这种干扰情况。现实中的干扰要远比所谓筑室道谋可怕,也远比筑室道谋更加隐蔽。
卫青一开始的安排是,在这场双方数十万人的大会战中,自己亲率步兵主力正面牵制匈奴主力,以名将统率骑兵主力迂回攻击,所谓“命一上将将骑兵之锐以击侧后,大将军身率步卒之众以当单于”。一个很典型的锤砧战术。但是实际发生的情况是锤子没来,最后卫青劈开铁砧现做了把锤子将敌人砸了。
卫青打仗其实不奇怪。
他只是不受干扰。
分析敌情就专心分析敌情,手里有多少本钱就用多少本钱。总之,一切为了打赢。
至于说名利这种东西,打赢了,就有了。
争?
像李广那样吗?
你在分配任务、评功摆好的时候争不过,不是因为你不知道争气,而是你在平时没有在该争的地方争。
平时训练中不争,偷懒耍滑;到了战时分配任务,争也不给。
你在外面丢面子,就是你平时不争气的报应。
卫青之所以能够在危险局面下找出正确的应对策略,就是因为他始终在踏实做事。
倘若在友军失期不至的时候,卫青勃然大怒,大骂李广拖了后腿,这对汉军的军心士气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倘若在友军失期不至的时候,卫青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命令部队闷头死守,然后自己换上一身便装跑出去大半天不见人,谁也找不到,这对汉军的军心士气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倘若在得知友军无法及时到来的时候,卫青惶恐不安,将自己所有的兵力都轻率地派了出去,然后带着几个亲兵骑上马跑了,这对汉军的军心士气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不是卫青打仗奇怪,而是他打的仗是一锅夹生饭,并且,卫青居然有把夹生饭做熟的本事!
卫青心志坚定,做事踏实,而且智商在线,这是他以少胜多的关键所在。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