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女神、村里的希望杨超越,在微博里晒出了这样一段话:“震惊!一百斤玉米才能买三斤猪肉,因为玉米才一块钱一斤。”一时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杨超越作为一个从“村里”一步步走出来的姑娘,对玉米价格的把握还是相当精准的。反之,很多城市里的上班族,他们不禁惊呼:粮食什么时候这么便宜了?
无情的事实是,不是现在粮食便宜,而是一直以来,粮食都很便宜。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得不说的历史
建国以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环伺,中国的发展环境异常恶劣。为了在险峻的斗争之中稳固根基,国家有识之士坚定了走工业化的道路。当时中国的经济可谓一穷二白,各项经济基础都非常薄弱。为了能迅速发展起一批轻重工业,加强国防力量、改善居民生活,我们毅然选择了“全力保障工业”的道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大家砸锅卖铁去炼钢、造汽车、造原子弹,奠定了建国初期的发展基础,换来了几十年稳定发展的和平环境。
事实雄辩得证明,这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也是一个需要勇气的选择。可以毫不夸张得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们,才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元勋。每一枚导弹、每一颗卫星的成功的发射,背后都有着他们默默耕耘的成果。但是,工业发展带来了城市繁荣,却并没有能及时反哺到农业。曾经一度有外媒报道称,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像像欧洲,农村越来越像非洲,这正是中国工农业发展差异化的显著表现。
世界工厂的奠基石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在国际化分工协作中,中国扮演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似乎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曾经有统计说,我们需要加工制造出一亿条裤子,才能赚回一架波音飞机的钱!更为惨痛的是,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无论在技术产业还是服务业,我们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如果想要赚钱,只能用人力和时间去换取微薄的红利。
位于产业链的下游,充其量只不过是发达国家的“打工仔”,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切成本压得低到不能再低。作为大宗商品基础的粮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物价的作用。低廉的粮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物价稳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准上。同时,低物价又带来了低价劳动力,在70年代,我们年平均收入仅有二三十美元,到了80年代,也仅有几十到几百美元。这是这种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为我们带来了三十年经济的的飞速发展,一举奠定了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的基础。
无助的“三农”
早在2002年的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就明确提出了三农问题。“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主要指的是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没有保障。2006年1月1日, 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意味着这一征收了几千年的税种,正式成为了历史。但是,农民的困顿并未因此得到根本改观。
首先是收入低。无论是网上热传的“一百斤玉米买三斤猪肉”、“三斤玉米换一瓶矿泉水”,还是“水比粮贵”的论断,都真实揭露了粮食价格的低贱。在单价很低的情况下,即使大丰收,收入也高不到哪里去。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田里小麦和玉米,一亩玉米地的产量已经能达到一千斤,玉米单价是每斤一元,那么一亩地种植玉米的收入是一千元。一亩小麦一年两熟,算下来行情和种玉米差不多。假设一户人家如果有四亩地,那么一年总收入4000元,此外还需要扣去种子、化肥、农药、收割等费用,真正进入腰包的就更是所剩无几了。
其次是保障差。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所有的资源都向城市聚集,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逐渐呈现人口空心化趋势,学校招收生源日渐困难,财政出现紧张,师资力量越来越弱,形成恶性循环,农村孩子因此很难接受到和城市一样质量的教育。医疗卫生同样存在问题,很多偏远穷困地区,依然依赖着没有执照的“赤脚医生”来看病,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社会保障的形势更为严峻,农村社保在退休金、医疗报销等方面,与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存在天壤之别,“农民”不被定义为一种职业,与“无业”没有本质的差别,农民在缺乏必要的保障体系下,“因老致贫、因病致贫”的概率大增。
再次是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单纯依靠种地的收入,农民是很难糊口的,很多处于劳动力年龄的农民,选择了去城市里打工。他们带着梦想来到城市,却发现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在城市里,他们受到了歧视。农民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被贴上很多不友好的标签。并且他们永远都只会是“异乡人”,任何上升的通道都已经被无情地关闭。你不能落户、不能买房、不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只能像浮萍一样漂在城市的光怪陆离中。他们从事着最卑微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情况时有发生,给农民工原本被割裂的伤口又撒了一把盐。
路在何方?
“农民”是中国一个庞大的群体,人数将近五亿五千万人,他们是伟大的,但无疑也是悲剧的。在革命战争时期,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坚定信念跟着党走,坚定信念为推翻“三座大山”奋斗终身,用人拉马驼支持着前线人民子弟兵。老一辈革命家都清楚“人民”的力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不可战胜的。建国后他们砸锅卖铁、不怕吃苦、抱定信念,换来中国伟大的建设成就。今天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人均GDP也突破10000美元大关,而农民却仍旧徘徊在原地。根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4000元,仅为城镇居民平均值的三分之一;人均消费支出10000元左右,也仅仅是城镇居民的一半不到。更可怕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并未被消弭,反而进一步拉大。
是时候让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来辐射到这个曾经做出巨大牺牲的群体。
从政策上来看,实现全民统一医保、取消歧视性政策是当务之急。把“种地”也当作一个普通的行业来看待,在本质上,他们与金融、教育、企事业单位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同样创造着价值,也是辛勤的劳动者,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他们也应当得到城市职工同等的权益,享受到每一个共和国公民应有的政治、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保障。
从经济来看,应大力扶植农业发展实现共赢。随着耕地面积日益被侵蚀,“精耕细作”是日后的趋势所在。在日本、以色列等耕地稀缺的国家,已经在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追求在更小的空间中产出更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物。在科技的介入下,指导农民科学种地,培育新的特色品种,提升经济利润。机械化的大规模种植、培育、收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单位面积成本投入,也有益于改善农民生活。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可以学习邻国日韩的做法,成立针对农民的行业协会,参与市场竞争合作,发挥集群优势,避免了农民作为“散户”的劣势,保障了农民的收入。
在社会道德层面,应加大对农民的正面报道。农业是国之根本,没有了农业,一切工业经济也只会是空中楼阁。只有坚持了农业的根本地位,才能保证国家的长盛不衰。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体,因此更加值得我们尊敬。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是“本业”,农民阶层在“士、农、工、商”的排序中,是高于远高于“末业”的匠人、商人等群体,享有了较高的地位。我们国家现在取得的成就,也是工人和农民用血汗换来的。农民的地位,我们再怎么拔高也不为过;相反的,一个“舍本逐末”、“重利轻义”社会,只会空有浮华,酿造了空洞、拜金、浮躁的风气,构建了年轻人歪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社会的一剂毒药。
农民用厚重的脊梁,带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这是唐朝一则关于当时“城里人”笑话,希望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这种残酷的笑话不要再上演,农人之苦会得到全社会的正视,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他们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关注“烂泥扶上墙”公众号,我们不迷路
一个国家要完成工业化,往往有两条路子。
一条是对外掠夺。
一条是对内“提取”!
这不是我说的,是温铁军教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