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1948年,国民党其实上上下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在一年后灰飞烟灭,我党也没有想到一年以后自己会风卷残云一样席卷全国,国民党经过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已经转入了重点防御阶段,那么他们在等什么呢?他们有长江以南1亿人口作为战争资源,又有大量的美援装备,掌握着全部的国家机器,正在南方编连百万新军,如果这百万新军进入内战战场,结局其实并未可知。
共产党这边,虽然正规军增加到100万人,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但是解放区面积大幅度较少,仅存很贫穷的解放区,经过2年战争的消耗,更是民生凋敝,很多村庄都不见鸡羊,战争潜力和资源受到严重的损害。
雄才大略的毛主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基本应对战略方针就是,关内解放军消耗和牵制,东北背靠苏联和朝鲜,进行土改和剿匪,发展经济和军工,然后林罗刘编连百万雄师,像发生无数次的历史一样,一路南进,解放全中国。如果基于这个战略的考虑 其实非常能够理解,毛主席为什么要在陕北坚持,刘邓为何跃进大别山,为何七月分兵,以在为何规划组建东南野战军了。
至于为何东南野战军未能成行,粟裕如何跟毛主席谏言,改变中央在全国的战略,我们暂且不表,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沟通和建议的典范,双方的电文都值得仔细研读。一言以蔽之,毛主席决定接受粟裕的建议,暂不渡江,留在江北大打仗,粟裕立下了包打五军的军令状。
由此,我们切入正题,简略叙述豫东战役的全过程
粟裕命令陈唐兵团佯动,吸引住驻扎徐州附近的邱清泉兵团追击,粟裕亲率率领1纵,4纵,6纵,南渡黄河,进入黄河,运河,陇海路所形成的三角非战之敌。结果邱兵团并未上钩,而是继续寻找粟裕所率主力,战场仍是焦灼状态,为打破僵局,粟裕命令陈唐兵团北上攻打开封,刚当上总统的蒋介石命令邱兵团,和区寿年兵团全力驰援,收复开封。全歼开封66师和保安旅后,3纵和8纵南撤通许地区。蒋又命令追歼残敌,急于立功的邱兵团命刘汝明占领开封后,并没有懈怠,而是往南追击陈唐兵团,尚在民权地区的区寿年兵团则稍显迟疑,两部拉开40公里间隙,粟裕令3纵,8纵,10纵阻击邱清泉兵团,1,4,6纵及中野11纵穿插分割包围区寿年兵团所属 75师,72师,分别于龙王店和铁佛寺。战事一开,交通便捷,重兵云集的中原站场顿时热闹非凡,周围的孙元良兵团,黄百韬兵团,胡琏兵团,张淦兵团,还有重建的74军都在严令下,驰援豫东,而此时,共党方面,陈赓攻打襄樊,许谭攻打兖州,苏北兵团攻打涟水,一时间遮天蔽日,战火纷飞。粟裕首先决定攻打75师,歼灭兵团部和75师大部,但是黄百韬已经突破中野11纵阵地,进攻到与72师非常近的帝丘店,粟裕决定以残阵监视被包围的72师,令1纵,4纵,6纵围攻黄百韬,黄百韬有覆灭之危,其烧毁文件,亲自驾着坦克冲锋,而此时胡琏已到太康地区,邱清泉已绕过阻击阵地,74军也就要达到站场,粟裕趁黄百韬惊魂未定之时,连夜撤出战场。因兵力已接近极限,有部分伤员和俘虏未能及时撤出。此次,豫东战役终于拉下帷幕。
此次,粟裕20万对抗敌25万精锐之师,伤亡4万余人,歼敌9万余人,攻克开封,同时收复重镇襄樊,兖州,涟水等,毛主席说最艰难的爬坡和山坳已经走过去了。豫东之后,济南,辽沈,淮海,平津,蒋介石的嫡系被消灭的干干净净,1948年的5月的豫东战役,结果到1949年的4月就开始百万雄师过大江了,由此天下已定。
国民党军队在此战役中的表现,我觉得我也是可圈可点的,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入流,战役初期邱清泉并没有上钩,被包围在龙湾店的整编75师,作为国军精锐,短时间修筑大量工事,在华野三个绝对主力纵队,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坚守的有声有色,给华野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同时另外的一个整编72师,是被华野全歼后重新组建的部队,在主力75师被围攻乃至歼灭的过程中,并没有丧失战斗意志,仍然积极的修筑工事,防守待援。救援方面,国民党一改之前救援不积极的弊端,黄百韬放弃救援兖州,跃进救援区寿年,胡琏更是舍弃辎重,快速驰援,邱清泉更是机智的选择绕过华野阻击部队正面。其战斗素养和士兵的素质更是超过共产党的部队,为啥豫东战役如此险象环生,跟战役中敌军的英勇表现是分不开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尊重对手,才更能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才智。
豫东战役知名度过低,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简单介绍几条,第一,验证了粟裕子养电的正确性;第二,极大的提升了战略纵深,国民党的部队也在战斗中成长和进步,豫东战役以后,国民党知道单个兵团,2个整编师以上的单位,已不是绝对安全,兵力需要进一步集中,进一步的失去了机动性;第三,对士气和信心的打击是致命的,国军方面救援不可谓不及时,坚守不可谓不拼命,结果呢?连救援的援兵都被包围,差点灰飞烟灭,连锁反应就是,济南战役的援军3个兵团不敢积极行动,淮海战役时的李弥兵团,孙元良,刘汝明和李延年兵团,救援的时候 都是胆战心惊,因为知道自己一个兵团 单独位于野外,是有被全歼的可能。
而粟裕也在战争中进步和成长,经过豫东一战,发现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就是经略中原,虽然可以三军忽集忽分,但是位于武汉和徐州二个指挥部的中间地带,易受二个战场的救援和夹击,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公路铁路都比较发达,敌军的救援速度非常之快。
第二,华野和中野联合指挥的问题,胡琏直至太康地区,才被华野发现,友军的阻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得力,而且两个野战军兵没有就战略达成统一意见,直到建国后还有扯不清的官司。
第三,战争规律越来越大,自己的兵力不足,需要掌握华野另外两个兵团,山东和苏北兵团。
而敏锐的粟裕发这些问题之后,都给到了完善的解决办法,并且通过自己的沟通和策略,实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打济南时恳请军委等待一段时间,掌握许谭兵团和苏北兵团,同时避开中原战场,选择徐州以东的水网密集地带,避开武汉白崇禧部,只面对徐州一个系统的敌人,同时建议成立总前委,并“懂事”的请刘陈邓统一指挥。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战争天才吧!
作为一个方面军的负责人主要是做决策,在众多决定因素中,需要选择出最关键的一个,需要在众多因素中寻找决定性的因素,并且快速做出决策,粟裕就非常明显的体现了这点能力,例如孟良崮战役,准确的看出来两个关键点,那就是张灵甫的重装备无法上山,李天霞未必会竭力救援。
回头来看豫东战役,拿下开封后,中野和华野内部觉得战果颇丰,可以选择撤退,但是粟裕认为开封一动满盘接活,转机刚刚开出现,现在还不足以形成转折点,还没有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程度,因此决定继续寻歼一路援敌,因为攻城3纵和8纵受损,就选择让其参与阻击,此时华野已经没有能力包围并歼灭邱兵团,果断选择而寻歼较弱的区寿年兵团,分割包围后,为快速解决战斗,决定先打强敌75师,而置弱敌72师不顾,因为粟裕认为强敌75师被消灭后,72师自会土崩瓦解。在各路援军即将到达战场的时候,置已有完备工事的72师不顾,反而进攻在运动中 快速赶赴战场的黄百韬兵团,为啥呢?理由有3,第一,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但是黄百韬是一只生力军,如果不处理好这个因素,后果将非常严重,第二,黄百韬正在快速行军过程中,没有工事,没有展开战斗队形,处于行军队列的状态;第三,此时的72师易遭受严重打击,只能防守,不敢出击,故指派战斗力最弱的中野11纵“监视”72师,而主力1纵4纵6纵则集中全力打黄百韬军团一个立足未稳,虽然这三个纵队都是精疲力尽,但是兵力上仍占有巨大优势,黄被歼灭2个团,情况非常危急,兵团司令黄百韬焚毁密码本和机密文件,负伤并且亲自驾驶坦克冲锋,国军士气大振,竟然发起了冲锋。粟裕心里明白,自己的部队也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已经失去了歼灭黄兵团的机会,果断在黄惊魂未定之时果断退出战场,这一系列的操作真的是眼花缭乱,令人出其不意,我们做为后人都觉得惊奇,觉得惊险,战争的中得每一个高级指战员又该作何感想呢?所以你能理解每一个被粟裕包围的敌方将领的心情了吗?你能理解陈老总为啥说 一定不让儿子当兵的感慨了吗?你能理解林彪为何说粟裕尽打神仙仗吗?你能理解为啥毛主席说自己也想不到粟裕能拿74师开刀吗?
豫东一战战场形势多变,战争样式丰富,双方都是神级发挥,意义重大,是解放战中非常重要的一战,且看双方统帅的评价,毛主席说,我们已经过爬山坳的阶段,最难的那段已经过去了,蒋介石在南京的总结会上说,此役之后,我们再不努力,就有失败之危!
个人觉得解放战争转折点一战非豫东战役莫属。
战争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粟裕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虽然建国后粟裕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站在整个历史中来看,一个有如此战功的纯粹战将能够有如此的后半生,已经非常幸运和难得了。
本人虽然一直喜欢军事,但是自不敢以军迷自称,但是自从喜欢和憧憬粟裕之后,一些感受和思考总是萦绕心间久不能释怀,故简述一二,聊表寸心,如有挂一漏万,望海涵。
分割线
感谢大家的捧场,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感觉不是很流畅,今天刚更新一篇文章,是关于豫东战役之前,粟裕建议修改中央战略的沟通的过程,添加在以下这个回答,对这个过程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历史上粟裕有哪些厉害之处? - 知乎 历史上粟裕有哪些厉害之处?
主席:粟裕啊,你过江去拉仇恨,把邱清泉和胡链引到江南去。
粟裕:我怕他们不跟我跑,我们还是试试把他们在江北干掉吧。
主席:这个嘛,给你八个月,干掉第五军,歼敌十万人。
八个月后
粟裕:主席,任务完成,为了歼灭第五军,我把蒋介石那20来个妨碍我计划的军都给灭了。
以前觉得解放战争打的真轻松,三年时间摧枯拉朽搞定。可是后来仔细研究才发现解放战争不轻松,可以说从转折到胜利快的让人猝不及防,超出了敌人的预料也超出了自己人的预料。想想47年发生的事情,刘邓挺进大别山时候的无奈,西北也是困难万分,华北对傅作义也打的非常不好,本来的非常出众从偏师打成主力的华野也连续吃了几个败仗,华野的主要胜仗本来都是依靠内线作战运动歼敌,虽然部队逐渐越打越强可是根据地越来越弱,结果为了适应当时形势分兵成四个兵团。全国也就东北开始有了点起色,其实这也符合当初定下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南边打的好是意外之喜,打的不顺是情理之中,只要争取到东北胜利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可是,当时来说实在不好说是东北先胜出还是关内先顶不住,主要是经济上的压力太大了。那时候关内的国军也没有想象中的好打,三大战役以及大进军的时候那样随随便便吃掉国军一个军甚至一个兵团的局面在47年简直难以想象。47年的一个胜仗歼敌有个几千到一万人就挺不错了。所以,评价豫东战役千万别拿看了三大战役那种荡气回肠的心态来看,也别把华野当时的思维和战果和之后比较。
可以说,之所以有后来淮海战役的胜利豫东战役功不可没。因为,成功验证了如果华野把部队集合起来对付国军重兵集团是可以成兵团建制消灭敌人的。而不是打之前认为对付一个整编师我们都需要好好谋划,集中两三个纵队去伺候,并且部队打完一仗就要休整不能连续作战。看看淮海战役的时候,华野敢在徐州东边围住黄兵团,同时抵挡邱李兵团,并且还要顺势断了邱李的后路,也就是说到了淮海华野具备了连续作战,并且敢同时吃掉国军三个主力兵团的勇气和决心。这种战斗双方人数差不多,华野算上那些地方部队也就15个步兵纵队加上特种兵36万人左右,邱李黄还有孙元良加起来也有40了。兵力没优势,也没太多取巧空间就是硬碰硬。这种勇气和底气除了东北那边提供的大量弹药,还有解放区的支持,也离不开豫东把国军的老底摸透了吧?
首先,对于非黄埔出身的黄伯韬而言,豫东战役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之战,黄伯韬是杂牌出身,朝里没人,又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就必须赢得委座的信任和倚重,作为一介武夫,黄伯韬知道自己的价值,唯有在战场上拼死作战,方能体现自己的利用价值,从而得到围委座的青睐。内战爆发后,黄伯韬东挡西杀,大仗恶仗都打,苦劳功劳全有,终于在1948年7月走上了他军旅生涯的巅峰,在南京召开的豫东会战军事检讨会上,刚刚在两个月前就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委座亲手将青天白日勋章戴在黄伯韬的胸前,以表彰他在黄泛区大捷(豫东战役)中击败粟裕的赫赫战功。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太祖也向华东野战军前指发来贺电,称刚刚结束的睢杞战役(还是豫东)是华野继攻克开封后取得的又一个重大胜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呓语以迎头痛击。
这就很尴尬了,太祖和委座,居然都认为自己打赢了,打仗又不是过家家,你好我好,大家好,总得分个输赢。下面聊聊豫东战役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1948年7月1日这一天,是黄伯韬人生飞起的时候,也是粟裕军事生涯中最刺激的时刻之一。
打了半个月的豫东战役终于到了高潮部分。深得太祖真传的粟裕,在出其不意攻取开封,全歼整编66师(陈诚系部队)之后,没有按预定的计划去攻击邱清泉兵团,而是命令原本担负阻击任务的华野1、4、6纵队转守为攻,向国军反攻开封的各路大军中作战积极性最差、战斗力也最差的区寿年兵团发起猛攻。
老区这人经历颇为特别,老区也是广东老表,蔡廷锴的外甥,粤军的正朔,南昌起义时随叶挺、蔡廷锴起事,任蔡廷锴第10师营长,团长,后又随蔡叛逃,而此时粟裕才是南昌起义军中的班长。老区随蔡回到粤军,沉浮了一段时间,1931年,任第19路军78师师长,后参加福建事变,事变失败后,所部第78师被胡宗南吃掉,老区又跑德国学了几天军事,后来到桂系任职,先后任176师师长,48军军长,因为跟李品仙弄不到一起,加上被盖上通共的罪名,所以被保送到陆大镀金去了(校长惯用保送陆大上学,剥夺杂牌将校的兵权,黄伯韬也受过这待遇),镀金结束,老区也彻底赋闲了,在大后方形同软禁,只能虚职度日,每天跟叶挺打打麻将,老区跟叶军长也是难兄难弟一对,抗战结束后,老区这个跟粤军和桂军都有很深关系的人,在粤桂双方实力派的保荐下,先出任第6绥靖区副司令官,后委座以6绥区为主,加上整编第72师和原归属邱兵团的下辖整编75师、新编21旅,改编为第七兵团,在兵团司令的人选问题上,考虑到保定三期的周碞(6绥区司令官)老迈多病,委座鬼使神差启用了时年46岁的区寿年出任第7兵团司令官(比黄伯韬兵团还早),我估计作为资深反蒋人士的老区自己也没有想明白。老区没有自己的基干,所以新组建的区寿年兵团也是拼凑成的,其中整编第72师(原刘湘川军一部),在泰蒙战役被重创的后重建的军(师长被俘,师直,两个旅被全歼,仅一个旅逃脱),整编第75师是抗战前五省联军浙军一部改编,新编21旅是原邱兵团独立旅改编,所部两个整编师和一个新编旅,战斗力都比较薄弱。
这中间有个段子,据说邱清泉率整五军准备收复被共军攻占的开封,走着走着发现,麾下的整编75师与新21旅丢了,邱疯子一下子不知所措,急忙派人去找。还没等找到这两支部队,邱疯子接到命令,原来这两支部队归区寿年指挥了,与整编72师组成了第七兵团。邱疯子更懵圈了,心想我是军长,属下部队被调走我怎么不知道,老表挖墙脚挖到我邱清泉这了,邱疯子刚想发飙,去找老区玩命,结果底下人悄悄说,兵是委座调走的,一下子让邱疯子一个屁都不敢放了。原来是校长经常越级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校长想要组建一个新兵团,与邱清泉部互为犄角,寻找中原共军主力决战。他认为军情紧急,就没跟邱清泉说,直接一个电话打给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告诉他归区寿年指挥了。沈澄年接到电话,也没向邱清泉汇报,因为他觉得这事邱清泉一定早就知道了。就这样,校长再一次用瞎指挥,让前线部队陷入混乱。看来校长除了喜欢送装备,还喜欢送人头,打助攻,十足的称职辅助。
老区的第七兵团编成后和邱疯子的整编第五军都是从偏东南的方向,向西北方向的开封推进的,两兵团之间的距离并不很宽(后来的黄百韬兵团也是在商丘下车的)。国军的作战计划,是以正南方向开来的胡琏整十八军、西方的刘汝明部队 、孙元良部队,与邱清泉、区寿年兵团一起,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态势,逼迫华野主力在开封以南决战(北边是黄河)。
动作最快的当然是得到严令的邱清泉所部,邱疯子本来就憋着一口气,又自恃是嫡系主力,不屑于老区为伍,所以跑得极快。华野6月24日放弃开封,邱疯子28日就率兵进了城,一边给南京“报捷”一边继续掉头南下追击华野3纵和8纵,同时将开封守备交给了刘汝明第四绥靖区的部队。而实际上,粟裕已经制定了“二次打援”的作战计划,即在运动中寻歼敌数路援军中的一路,而目标的首选,就是战斗力并不很强的区寿年兵团。
作为粤系资深反蒋人士出身的区寿年,自然对效忠委座不感兴趣,在战场上首先考虑的是保存实力,这种心态使他无意和邱清泉去抢收复开封的头功,而且第七兵团所属的整72师是川军系统,整75师虽然名义上是中央军,其实也是从浙军改编而来的“嫡系中的杂牌”,再加上这位非嫡系的区司令官,整个兵团从上到下都没有邱清泉那么积极。区寿年性格多疑且自诩聪明,他判断华野不经大的战斗就放弃开封肯定有所图谋,贸然跟着邱清泉瞎混肯定要倒霉。同时,区寿年也压根没打算和邱清泉商量配合的事,而且区也不知道共军主力在哪。
此时,在老区看来,华野在豫东战区拥兵多达六七个纵队,如此示弱迅速放弃开封,肯定“要下一盘大棋”,攻击目标没准就是邱疯子的整五军,那可是华野和中野的宿敌,粟裕一定会借此机会吃掉他,所以现在的邱疯子那就是“灾星”,谁靠近他谁找死,不如离他远一点。于是借口华野有“进击平汉路的征兆”,第七兵团在到达睢县和杞县地区后,就不继续伴随邱兵团南进,反而停下来构筑工事转入休整和防御,任由邱清泉孤军深入,两个兵团一个兼程急进,一个踌躇不前,一下子拉开了40多公里的距离。
区即是弱敌,又跟国军主力拉开较大距离,天时地利人和,让谨遵太祖先打弱敌真髓的粟裕抓住了战机,6月27日黄昏,华野1纵、4纵、6纵组成的突击集团由叶飞统一指挥,迅即向区兵团杀来,区寿年兵团就这样被华野主力分割包围在龙王店和铁佛寺。也就是说,如果老区不是自作聪明,始终能够伴随邱清泉兵团行动的话,两者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10到20公里,其间任何一个兵团遭到华野攻击,另外一个都可以进行有效增援。按照两个兵团的战斗力来说,也肯定应该是邱清泉伸把手拉拉区寿年,然而老区的小算盘,却最终断送了第七兵团,也使邱疯子的救援举步维艰,中间整整90里呢。
此战,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共军第一次包围国军一个完整的兵团级野战部队。在失陷第一个省城(开封)以后,国民党又面临损失一个完整兵团的危险。
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被兵力、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对手包围,老区不论怎样挣扎都是徒劳的。激战至7月1日中午,华野已将整编75师所属第6旅及新编第21旅全歼。就在区寿年兵团即将覆灭之际,一桩突如其来的敌情令粟裕大吃一惊,黄伯韬打过来了!
黄伯韬加入豫东战场完全是意外,这来自于委座习惯性的朝令夕改。自华野主力南渡黄河之后,国军各路人马均向河南集结。如此一来,只有一个整编12军(直辖下辖整编12师一个师,原东北军,1.2万人左右)驻扎的津浦线重镇兖州顿时孤立。鉴于徐州和济南都缺乏增援兖州的野战兵力,所以许世友的山东兵团便大胆地扫清兖州外围,毫无顾虑地做着攻城准备。
作为济南的战略支撑点,兖州一旦失守,济南必将岌岌可危。为此,蒋介石不惜从邱清泉兵团的序列中将黄伯韬的整编25师抽出来去援救兖州。委座此时真的是无兵可用了,主力部队有限,单纯依靠整编第12军这样的杂牌,缺兵少将,坚守兖州是靠不住的。所以在国军中英勇善战,不惜士兵性命的黄师长,是委座当下的最好选择之一,自然也要委以重任。
就在黄伯韬向兖州开进的途中,委座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委座经常性的举棋不定),他把第三快速纵队(伞兵20个队为主)和交警第二总队划归黄伯韬指挥,再次组建一个新的兵团,调头向睢县、杞县方向冲去,要把区寿年兵团从战场中心救出来。在豫东和兖州两个战场的得失之间,蒋介石选择了豫东。他宁可放弃兖州,都不能眼看着中原战场发生坍塌式的溃败,也不能坐视嫡系兵团被全歼。结果整编12军部,整编12师师部及直属部队,111旅全部,112旅1个团,独立旅2个团,被全歼,整编军长兼整编师长霍守义,副师长熊仁荣被俘,杂牌军东北军再一次被抛弃。
一年前在孟良崮战役中由于因为救援张师长失败,被指责救援不利,差点丢了性命的黄伯韬,这一回表现的更为卖力,一股一洗前耻的劲头,在连续突破了华野两广纵队的阻击后,于7月1日抵达距离区寿年被困的龙王店只有10里的帝丘店。黄伯韬这记凶狠的回马枪,让粟裕猝不及防,不得不对战场形势作出重新判断。眼下,区寿年兵团司令部和整编75师还在拼死抵抗,整编72师还基本完好无损,黄伯韬又杀到了近在咫尺的地方。在整个战场的外围,胡琏、孙元良、张轸三个兵团正在步步逼近,承担阻击任务的中原野战军究竟能不能堵住敌军,谁也没有把握。
按照共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传统,换了101,此时就该撤回解放区休整了。但粟裕不甘心把嘴里的肥肉吐出来,他决心以一搏三——既要彻底吃掉已成残军的区寿年,又要歼灭来势汹汹的黄伯韬,还要重创原定计划中的作战对象邱清泉。这才是一锅名副其实的夹生饭。
人在大喜大悲时最容易失去理智。原本绝望的区寿年在听到援军的隆隆炮声后不由得大喜过望,组织全部兵力反击。脱离了坚固工事的依托,国军野战能力不强的弱点被无限放大,这么好的机会,粟裕自然不会放过。他部署华野第1、4、6纵队,中野第11纵队由叶飞指挥,围歼区寿年兵团。华野第3、8、10纵队与两广纵队在杞县以西阻击整五军,中野第9纵队阻击郑州方向的敌援军,华野部队在顶住反扑后发起总攻。6月26日,西柏坡也发来电报,对粟裕的安排表示赞赏,作出指示:“在此情形下,粟陈(士榘)张(震)部署在睢杞、通许一线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七十二、七十五师当然更好,否则能歼灭七十五师也是很好的,敌指挥官中区寿年和我军作战较少经验”。当然,老区对此一无所知,还在观望和犹豫。
6月27日,当老区发现共军正将其包围时,决定在睢县西北的龙王店、陈小楼一带固守待援。至28日晚,共军已经将区寿年兵团各部分割包围在龙王店、杨拐、陈小楼、铁佛寺等地。28日晚至7月1日早上,共军各部队血战三天三夜,将榆厢铺、杨拐、陈小楼的敌人全部消灭。至此,新21旅、整75师大部已被歼灭,只剩兵团部以及整75师少部被围困在龙王点,整72师被围在铁佛寺。
此时西边的邱清泉距离龙王店不过10公里,东边黄伯韬率领整编25师与伞兵第三快速纵队距铁佛寺也仅10公里,区寿年已经可以和援军呼叫炮火,此时就是后来接任黄伯韬任整编25师师长的时任副师长陈士章说的,整编25师和整编72师,相隔二十里,炮火相连,但是始终冲不破的窘境。很多人吹嘘的国军内战战绩最强的黄伯韬和他的整编25师,此时已经是寸步难行。
此时龙王店内的国军可谓惶惶不可终日,整75师师长沈澄年已经慌乱不堪,他主张堵塞南门,防止共军攻破城门,其部属高仕仁却反对,因为龙王店的城门中只有南门方便战车进出,南门一堵,战车就很难突围。他建议,不把南门堵死,在城外设置鹿砦、铁丝网,城门上哨兵发现敌军攻城,战车就开出去扫射,以发挥战车的火力、机动优势,但被拒绝。沈澄年甚至还命令把战车开到城墙上,居高临下当移动炮台用(国军开战车上城墙的老传统),高仕仁无奈只好服从命令。但城墙很窄,战车上去后基本动弹不得(还是那话,只要胡说八道的人不尴尬,那么尴尬的人就是你)。
7月1日晚,共军对龙王店发起攻击,1纵攻南门,4纵攻西门,6纵18师攻东门。晚8时开始,共军炮兵猛轰一小时。随后,3路大军一起猛攻。南门共军遭遇国军战车射击(日式小战车),战车大灯一开,城墙前几百米亮如白昼,不过英勇无敌的解放军根本不放在眼里,轻松将国军战车击退,并很快突破南门防线,此时城墙上动不了的战车成了共军战利品(可以很负责的说,让战车上城墙的国军指挥官,都是共军的内奸,你是为了让解放军完好的俘获战车吧)。攻东门的6纵18师同样很快突破城墙。7月2日凌晨3时,共军突入城内,全歼歼了老区的兵团司令部及第16旅的1个团。
老区与参谋长林曦祥乘坐战车仓皇逃跑(没有都上城墙,给区司令官还留了一辆),老区原打算趁着东门共军正与残余国军混战夺路而逃。解放军很多战士都没见过战车,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6纵18师52团8连一名叫印永鑫的排长一个箭步追上去,跨步登上战车,战车手转动炮塔将印永鑫扫倒在地上。印永鑫爬起来又追上战车,这次他骑在战车炮管上,任凭炮塔怎么转动就是不下去。战车的机枪不时开几枪,印永鑫举着手榴弹在机枪射击孔前晃了晃,大喊“缴枪不杀!投降不投降,不投降炸死你们。”
很快战车停下,舱盖打开,出来一个佩戴着中将军衔的人,此人正是老区。随后林曦祥与战车车组的乘员也相继爬了出来。老区怕被打死,摘下金戒指、掏出美金送给印永鑫,被印永鑫严词拒绝。印永鑫说我们不要俘虏的财产,但将老区的左轮手枪卸下,作为他的战利品。战后,印永鑫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获颁人民英雄奖章一枚(单枪匹马俘获战车1辆,中将司令官1人,少将兵团参谋长1人)。因为在南昌起义时,区寿年曾在起义军中任过营长,作为曾经的战友和老长官,自然得到了粟裕的礼遇。此时老区总算是放下包袱,还直言不讳地批评粟裕说:“打仗要见好就收,不要胃口太大。”颇有古名将之风的粟裕耐心听取了区寿年的意见,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求教手下败将李左车的典故。说到这扯个闲篇,老区的结局不差,蹲了两年功德林就放出来,回到广州,还当了民革委员,广州政协常委,1957年病死,算是善终,而且死在最好的时候了。对了,前国足门将区楚良就是老区的孙子,参加了2002年世界杯,还是广东足球70年十大杰出球星。
虽然老区好言相劝,但是粟裕自有主张,他只留中野11纵监视整72师,自己带着最强的主力1、4、6纵和两广纵队迅速东移,对黄伯韬兵团实施包围。这倒不是说粟裕胃口太大,而是双方部队已经犬牙交错,谁也没有轻松退场的选择。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所以粟裕选择以攻代守,即便不能全歼对手,也要打掉敌军的机动追击能力,为最终撤出战场提供空间。
本来是去解救他人,却陷入到重围之中,这也让黄伯韬一个小角色的,成为了整个战争舞台的头号主角,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心想崭露头角的黄司令官,也刚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黄又使出来他的杀手锏(黄司令官只有这一招),亲率战车,高呼中华民国万岁率队反冲锋,其悍勇程度在国军高级将领(一群弱鸡)中首屈一指,当然黄司令官,不惜的是士兵的性命,挣得是自己的功名,至于黄司令官为什么敢整,我已经专文说了多次,就不啰嗦的。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已经在酷暑季节连续作战18天的华野部队减员严重且极度疲劳,面对黄伯韬的二杆子打法陷入苦战之中。
激战至6日凌晨,华野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歼灭了黄伯韬的三个团,黄兵团剩余部队被压缩到帝丘店镇,也基本丧失了机动能力,此战员额2.7万人的整编25师,伤亡近万人,各级军官伤亡近半数,而此前在苏中战役和苏北战役,整编第25师在黄伯韬师长千古不变的猛冲猛打下,已经损失了约六千人;至此,黄师长的所谓无敌整25师已经损失了近六成力量,到了徐蚌战前,已经沦落到靠吃掉九绥区收编的伪军游杂部队补充部队缺额的地步,这就是某些地摊文学吹嘘的黄师长力拔山兮气盖世,全压五大主力乎无敌哉的恢弘战绩。
然而,战局再次发生重大转变。在蒋介石杀气腾腾的督战手令逼迫下,豫东战场真正的男主角,被跑龙套的黄伯韬抢了风头的邱疯子此时被委座逼急了,早在1948年7月1日,在得知区寿年兵团被围,危在旦夕之际邱清泉仍迟迟不动,蒋公给邱清泉下达手令,要求其立即全力救援。全令如下:
最急。第五军邱军长。 据报弟今日只派第二百旅与八十三师向东进攻,而仍留主力在西面未参加向东增援作战,故桃林岗、许村仍难攻克,无任骇异。 当此革命战争同生死共存亡之际,对沈师长等切勿稍存意气【手稿原为“成见”,后涂改】,更不可报复前嫌,免致为“匪”各个击破,同归于尽。除此之外,并无理由以近在十公里友军之危急而不用全力增援,竟留主力专待不可知之“匪”二、三、六纵队之来攻。此不惟浪费兵力,而且徒耗时间、坐失良机、孤立待亡而已。殊所不解。以弟平日之用兵与气魄,当不致大错致此,或为传说之误乎? 希即全力东进,击破当面之“匪”,达成解围任务,勿误。 何如?盼立复。 中正手启
次日临晨,区兵团覆灭,区寿年、沈澄年被俘。区寿年在被俘后也表示,邱、沈不和是邱救援不力重要原因:
国民党军的各部队都是只求自保,作战中很少攻击;没有攻击当然就没有胜利可言了。比如这次当我在龙王庙被国时,我曾五次命令离我十五里的铁佛寺七十二师全力出击,但他们一步也不动。而在部队间又互有矛盾,作战时不能协同一致。这次邱清泉兵团不能东援,主要原因当然是由于解放军强有力的阻击,但我认为邱和沈澄年之间的矛盾也很有影响。我这次能当上兵团司令,也是与邱、沈的矛盾有关的。在鲁西南作战时,邱曾呈报统帅部说沈不服从命令,“擅自脱离战场”。两人从此就不能相容。六月下旬,为了解开封之围,统帅部就很仓促的命我来组成这个兵团。但我到职不过两天,其他僚属和直属各兵团都还留在商邱进行编制中,我和我的所属将领也还没有一一见过面,就突遭解放军包围了。
据徐永昌日记记载,何应钦对邱“观望不进,徒事自保”也相当不满:
7月6日日记:
敬之(按:何应钦字)述共“匪”退出开封即寻攻区寿年兵团,既击溃七十五师及二十一旅,以至俘区,此时第五军、七十二师踌躇不能援救。“匪”遂转攻黄百韬兵团(二十五师及快支队),已被围激战五昼夜矣。黄兵团如再损失,则津浦危而京师震动矣。一座惊惧。
7月7日日记
酒会晤敬之。渠见人辄道喜,谓:“黄泛区由危至极转为胜利。黄百韬二十五师等殊死抵抗难得,空军大轰炸帮助尤大。七十五师及二十一旅之卒被击溃,邱清泉第五军仅距三十华里,三日未动。固然亦有小敌阻扰,但其观望不进,徒事自保,尚有何说!”
此时,被校长和何老师骂惨的邱疯子,决心冒一次险,他绕过华野正面阻击阵地从右侧实施迂回,一举突入华野纵深,让正在围攻黄伯韬的三个纵队腹背受敌。面对愈加险恶的局势,粟裕不得不于6日命令部队在晚间撤出战斗,向睢县以北和鲁西南转移。这一锅夹生饭,粟裕终究还是没能完全吃下去。而已经烧毁文件准备为党国尽忠的黄伯韬绝处逢生。战斗的胜负取决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这一次,黄伯韬坚持住了,在此要特别感谢邱司令官,可以说没有邱司令官的神来之笔,黄司令官可能撑不到徐蚌会战,早早在豫东就折了,还就没了后时地摊写手吹嘘的无敌战绩了。
现在问题来了,这一仗究竟谁赚谁亏?一开始,共军在神将粟裕的精妙指挥下,乘委座不备偷袭得手先下一城(开封),随后利用委座急于收复开封的心理,避其锋芒(邱疯子),捡了软柿子(老区),在粟裕企图扩大战果时,结果遇到了二杆子黄司令官猛冲猛打,加之参战的解放军各部连续作战,兵力损失较大,战力不支,结果铩羽而归,最终被黄伯韬和邱疯子捡了漏。
和同一时期取得全胜的兖州战役和襄樊战役相比,豫东战役调动了华野最精华的力量,集中20多万兵力打残了对手一个兵团,打伤了一个兵团,付出了伤亡三万余人的重大代价,特别是丢弃了大批俘虏和伤员,性价比似乎不高,难怪国军要大肆庆祝所谓黄泛区大捷。
但跳出豫东一地,放眼中原战场,这场战役的意义并不在于歼灭了多少国军,而是在于打出了许多第一,第一次攻占了省会城市,第一次全歼了一个兵团建制,第一次打破了中原战场的僵局。中原战场形成僵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军依托铁路干线固守城市,让不擅长攻坚战的共军难以下手。为了打破僵局,粟裕带领南线最强的野战兵团主动钻进黄河与铁路之间,这相当于把自己装进了一个纵深140公里的口袋里。为了寻求歼灭战机会,粟裕下了一步十分凶险的险棋。
身处险地的粟裕吸引了大批国军主力,于是,最东端的兖州和最西端的襄樊都暴露出来。襄樊和兖州这两个要点拿下,即便粟裕无功而返,豫东战役也算赚了,更何况粟裕的主力兵团在付出代价的同时,战术上也创造了解放战争的歼敌记录(9万余人),这足以让国军理解一个事实,单个兵团行动再也不安全了。
豫东战役之后,国军往往要用3到5个军组成1个兵团才敢野战,而且不肯离开交通线和坚固据点,也没有发动战役进攻的勇气,这等于把广阔的战场机动权拱手让给了对手。三大战役还未开始,共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作为淮海战役的预演,豫东战役才是真正拉开了内战大决战的序幕。
早在三大战役前的1948年8月,毛泽东就说过这样的话——“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既然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那么三大战役其实就是走下坡路,越走越轻松。
现在问题来了,在解放战争中,真正属于走“山的坳子”的是那个阶段呢?
是1948年8月前的这几个月。
为啥1948年8月之后,就过了“山的坳子”这个最难熬的阶段呢?
因为豫东战役。
这是一场至今依旧争议很大的战役,也是一场被远远低估其深远意义的战役。
我甚至认为,这场战役才是解放战争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这场充满曲折与悬念,比电影大片还要精彩的战役。
1 1947年解放区非常不利的态势
1947年初,通过1946年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相当的胜利,虽然自身承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其战略意图基本达成,解放区被极度压缩,解放军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1947年各个解放区的战略态势都非常不利。
1947年解放区(来源:新浪网)
在东北,解放区被分割成南满、北满两个互不相连的根据地。北满还好一点,多少还有一些战略纵深;南满则只有4个县的地盘,如果没有朝鲜这个后路,也许国民党军队的一次进攻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在华北,因为张家口失守,中共不仅丢失了通过外蒙与苏俄联系的通道,而且晋察冀根据地被从中切开,割裂成数块,国民党军队随时可以以张家口为基地向晋察冀根据地腹地发动攻势,形势极为不利。
在华中,因为两淮丢失,华中野战军不仅失去了收入颇丰的税源,而且整个苏北根据地全面沦陷,华中野战军被迫与山野联合,依靠山东解放区以及东北的物资支援,虽然还保持着相当的实力,但是战略纵深已经大大缩小。
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因为张凤集战役失利,丢掉了鲁西南所有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变成了晋冀豫根据地,解放区少了很大一块。
在陕北边区,西野被西安胡宗南、西北两马、山西阎锡山团团围住,即无战略纵深,而且陕北地瘠民穷,西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虽然国民党政权在军事态势上非常有利,但是后方宋子文的骚操作爆发经济危机,前线又因为占领大片地区后而颇感兵力不足,继续发动全面进攻不论是财政还是军力都不现实,只能收紧拳头瞄准一两个重要方向出击。
对于重点攻击方向的问题,蒋介石的设想是——
中共在关内有三个重要根据地,即以延安为政治根据地,以沂蒙山区为军事根据地,以胶东为交通供应根据地。
按照这个设想,蒋介石在陕北集中了胡宗南23万军队,在山东集中了45万大军发起对这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 关内解放区的经济形势
国民党组织重点进攻,中共当然要考虑反击。
而反击最好的方向就是国民党防御的弱点——“哑铃”的中间。
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呢,给他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他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扮演刀子角色的就是刘邓的中野,捅刀子的行动就是刘邓率领中野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被称为解放军从战略防守转入战略进攻的起点,为了策应中野,1947年7月华野也分出了一半兵力转入解放区外线作战。
在传统的历史书里,对于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分析基本停留在军事层面。
其实,解放军在1947年中旬之后的反攻更多是出于经济层面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前面说过,在解放战争爆发一年之后,虽然我军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队,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丢掉了大片的解放区。
以关内战场为例。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当时相对比较富庶的解放区主要有三块——晋冀鲁豫,山东和苏北三大解放区。
但是到了1947年中后期,苏北解放区基本丢失,晋冀鲁豫变成了晋冀豫,山东又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地区,鲁中南反复拉锯,胶东一度丢失,山东解放区经济受到极大破坏。
所以,在1947年7月,关内解放区其实面临这样的一个局面——
解放区面积大幅度缩水;解放区经济规模大幅度下降;同时还要养兵百万作战(当时华野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就超过60万,加上中野、华北野与地方部队,军队人数远远超过100万),解放区经济已经不堪重负。
在1947年8月胶东解放区沦陷之后,华野迎来了最黑暗的时期——
最富庶的山东解放区却出现了粮食征不上来,货币大规模贬值,前方民工逃亡严重,后方民工家属因为缺乏劳动力吃不饱饭等问题,解放区经济接近崩溃。
解放区与国统区货币发行指数、物价指数以及货币购买力(来源:知乎)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1947年9月的解放区物价相比1940年涨了346倍,当然同期国统区物价上涨更多,达到2023倍。
但是,国统区毕竟地域广阔,而且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也就是说,如果国民党调整出台有力的经济措施,国统区还有相当的动员潜力。
而当时的解放区则是箱子底子都快要刮干净了,当时中野刘伯承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山东的水都快喝光了!
3 全局的博弈
站在全国的层面,1947年解放军也不是没有机会。
当时东北解放军形势就很好,在启动轰轰烈烈的土改之后,东野已经在广大的农村站稳了脚跟,并且越打越强。
东北国民党军队已经逐渐收缩到少数大城市,勉强能维持几条主要交通线的畅通。
也就是说,再给1—2年的时间,东野是有可能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一举囊括东北全境的。
届时,东野再入关南下参战,整个北方地区的军事形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在山东与华北战事僵持,东北战事日趋不利的形势下,国民党也准备在整个江南地区进行总动员——
如果未来1—2年内,国民党政府能够在国统区编练150—200万军队,未来即使东野南下,国共鹿死谁手也充满悬念。
所以,站在全局博弈的层面,从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淮海战役前,国共双方其实就是一个争取时间的博弈——
是东野率先在东北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入关参战;还是国民党率先在江南国统区编练出150—200万军队,从而在华北地区取得压倒性军事优势?
站在这个层面上,中野与华野部分主力从1947年7月开始转入国统区外线作战就是一种必然。
这一方面是减轻解放区经济压力,就粮于敌;
另一方面也是尽可能的破坏国统区的经济潜力,降低国统区的动员效率。
但是,1947年中野与华野转入外线攻击后效果却很不好。
脱离根据地后,解放军后勤补充、伤病安置都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其运动能力也大幅度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外线作战中,由于缺乏民众基础,解放军的情报优势基本丧失,国军可以轻易掌握解放军的动向,从而让外线作战的解放军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形势。
中野在大别山转战4个月,12万大军锐减为7万,重武器全部丢光;
华野叶飞兵团与陈唐兵团转入外线鲁南与鲁西南作战之后连战连败,损失惨重。
按:华野在1947年7月分兵之后,外线作战不利,留在解放区内线的陈粟兵团作战也很不顺利,不但在南麻、临朐战役连战连败,还在8月之后丢掉了胶东解放区。
内外线作战的失利让中共中央一度对华野的不满到了极点,1947年9月22日中央明确命令,取消华野番号,将华野大部分兵力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只有华野许谭兵团才受华东局领导。
华野被取消番号是华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中央调整华野建制,才为后来豫东战役中山东许谭兵团与粟裕兵团配合不协调埋下伏笔。
其实,我个人认为,1947年华野内外线作战不利主要原因还是山东解放区经济在残酷的战争拉锯下已经濒临崩溃,已经无法给解放军提供有力的支持。
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为了进一步挖掘解放区的动员潜力,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土地复查为名推动各个解放区进行二次土改。
其实,在《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之前山东解放区已经主动推动了二次土改,二次土改是最彻底的土地改革——在此之前,解放区只是执行比较温和的“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将地主部分土地分配给贫农。
1947年10月之后的二次土改则是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不但地主与富农土地和农村财产要全部平分,中农土地也要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
这次土地改革将根据地农业经济的潜力挖掘到极限,有了这波土改释放的红利才让1948年后中野与华野逐渐恢复元气,才有了1948年下半年中共发起大决战的物质基础,才有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中野与华野在鲁南与中原地区外线作战效果不好,1948年3月毛泽东从全局出发,决定让粟裕率领华野3个纵队渡江南下,深入国统区作战。
其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这只10万人的大军能破坏江南国统区的经济潜力,延缓国民党在江南国统区的动员效率,为东野入关争取时间。
但是粟裕深思熟虑之后却上书中央,希望暂不渡江,华野集中兵力配合中野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仗更为有利。
几番沟通与交流之后,中央勉强同意了粟裕的意见,但是也让粟裕立下了军令状——
在未来6个月内歼灭中原地区国民党最精锐的整编第5军为核心的6—12个整编旅。
当时中原战场国民党军队一共是57个整编旅,而这57个整编旅还很不好打。
1948年3月之后,国民党在中原战场执行“重点防御”策略,具体部署为——
普通(或者较弱)的部队守卫城市要点,精锐部队作为机动力量担任维护交通线以及救援城市要点的救火队。
其中,30个整编旅守备重点城市,另外27个整编旅加上4个摩托化快速纵队,组成4个机动兵团往来支援。
4个机动兵团组成如下:
——控制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点邱清泉兵团(以整编第5军为核心)。
——控制平汉铁路南段和大别山的胡琏兵团(以整编18军为核心)。
——控制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点的孙元良兵团。
——坐镇南阳的张轸兵团。
值得一提的是,在豫东战役之前,解放军攻击中型城市都非常吃力。
西北野战军全军突入关中,占领宝鸡,在胡宗南与马家军夹击下差点全军覆灭;东野三战四平,遇到国民党守将陈明仁撒豆成兵,最后也含恨败北。
中原战场地处平原,国民党普通部队收缩在城市据点内,摆出结硬寨、打呆仗的架势。
而精锐部队依托津浦铁路(京沪铁路江北段)、平汉铁路(京广铁路江北段),陇海铁路构成的交通网可以做到调动迅捷,来去如风。
这样的局面无论是城市攻坚还是野战中硬吃国民党机动部队,都是非常棘手的难题。
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态势图
粟裕在华野被取消番号,所属部队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之后,还说服中央放弃渡江南下的战略,并且立下军令状,要在6个月左右时间内大量歼灭中原地区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为了支持粟裕在中原地区打歼灭战,中央军委也给了粟裕很大的支持,包括:
——“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粟裕全权指挥1、3、4、6、8及11纵之作战。”(这是1948年5月21日中央给陈、粟复电电文)
——命令中野、华野山东兵团在战役上配合粟裕作战
以上就是豫东战役前的战争态势。
按:国民党整编旅是一个师的建制,人数大致有1万人左右,整编师是军级单位,人数从2—3万不等;解放军纵队属于军级单位,兵力从2—3万不等。
4 围歼邱清泉兵团出现变数
经过精心策划,粟裕拿出一个围歼邱清泉兵团的计划。
首先是调刚刚打完宛西战役的陈唐兵团(3、8纵)从河南南部地区北上,吸引驻在鲁西南的邱兵团南下;
然后粟裕亲率华野外线兵团(1、4、6、特种兵纵队与两广纵队)在中野11纵配合下南渡黄河,渡河后,外线兵团与陈唐兵团进行南北对进,合围邱清泉兵团于豫东至鲁西南地区并将其歼灭。
同时,令苏北兵团对陇海路东段进行破袭和反攻,让山东兵团进攻津浦路中段地区,这两个兵团的任务就是——
尽可能地吸引中原地区国民党的机动兵力,减轻华野围歼邱兵团的负担;
请中野刘邓大军在豫中阻击胡琏、张轸等主力兵团北上。
粟裕设想的围歼邱兵团计划图
5月下旬,豫东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陈士榘率领的3、8两个纵队由河南省南部向东北前进,途经许昌市,8纵只花了一天的功夫就全歼守敌国军独立二十一旅,然后,陈唐兵团继续北进。
果然,驻鲁西南的邱兵团闻讯后,即率所部南下阻击,鲁西南地区就剩下刘汝明的四绥靖区部队独自驻守。
6月1日,粟裕率华野外线兵团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的荷泽地区,刘汝明急令各部队向中心据点收缩,同时急报国防部。
蒋介石即令邱兵团率部回援,同时再急调山东、徐州等地的国军增援鲁西南,企图围歼华野外线兵团。
粟裕设想的南北夹击,合围邱清泉兵团的计划一开始就遭遇了挫折。
因为掌握主要交通线的国民党军队调动迅速,华野还没开始攻击,国民党军队在鲁西南已经云集十个整编师。
而华野在鲁西南地区只有1、4、6、中野11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主要是炮兵部队)共计4个半纵队,再加上刚从渤海区调来的两广纵队(只有几千人),总体实力只有国军的一半,要想围歼任何一支国军都非常困难。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粟裕亲率的华野外线兵团在鲁西南吸引了中原地区大部分的国民党机动兵力,让其它交通线上的城市据点变得孤立起来。
于是,在中原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开始变得异常活跃,其中有三只部队开始威胁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三个城市要点。
一个许世友的山东兵团(3个纵队)包围了兖州;
一个是中野3个纵队逼近襄樊;
一个是粟裕直接命令的陈唐兵团佯攻开封。
三路解放军攻击国民党三个城市要点,国民党手忙脚乱组织部队救援,粟裕就静静得等着国民党各路人马调动救援中露出破绽。
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如同足球场上的明星球员吸引了对手太多的队员来围追堵截,这就为队友(其它解放军部队)穿插渗透创造了机会。
队友的穿插跑动会扯动对手的防线,这又为明星球员创造了一锤定音的机会。
豫东战役前期国共对峙示意图
5 佯攻开封变真打
1948年6月16日晚,陈唐兵团完成了对开封的包围,抢占了开封城东护城大堤。
解放军如此之快就围住了开封,大出国军的意料。
更为麻烦的是,三路解放军同时围攻兖州、开封、襄樊这三个城市要点——解放军多点开花,国民党方面立刻就感到机动兵力严重不足。
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虽然总兵力有57个整编旅,但是能拉出来野战的精锐只有5军、18军、整编25师等少数部队。
绝大多数部队呆在乌龟壳城市里守卫没问题,拉出来野战就是一个渣,无奈之下,蒋介石作出了这样的决策——
调动黄百韬25整编师去救援兖州;
襄樊暂时无兵可派只能自求多福;
集中大部分机动兵力去救援开封,毕竟开封属于河南省会,开封如果丢掉,政治影响太坏。
不过,因为在此之前解放军进攻国民党军队驻守的重型城市非常吃力,所以,蒋介石对开封的防守非常有信心。
他对顾称:“开封没有援军也能坚守10天,共军这样不顾一切地强攻,伤亡必大,不要多,再有两天,就难以支持下去了。”
根据蒋的指示,国防部很快拿出了以开封为核心围歼华野外线兵团的计划——
集中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区寿年兵团、胡琏兵团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救援开封。
计划特别强调:“要注意多部开进不可过早,亦不可过迟,过早则敌遁,过迟则开封有失!”
国民党国防部作战计划居然要求救援“不可过早”,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开封守卫信心十足。
既然国民党军队不肯积极救援开封,陈唐兵团佯攻开封就只能变为真打。
虽然过去解放军攻击中型城市非常吃力,但是,这一次陈唐兵团攻击开封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原因很简单,在攻击开封前中共地下党就拿到非常详细的开封城防图,并且在1948年5月将这份至关重要的城防图交给华野。
中共地下党拿到国民党绝密的开封城防图!
大家一定开始脑补地下党红色特工打入开封国民党高层通过机智勇敢的行动最后获取了这份绝密情报。
然而,真实的历史过程简直就是一部荒诞剧。
开封是国民党省党部所在地,这个国民党省党部下属有一个文化服务社,文化服务社印刷部承印国民党党政机关、军事单位各种报表文册。
1948年5月,这个文化服务社接到一个印刷任务——承印“绝密”的开封城防图。
对!你没看错,国民党开封城防司令部竟然把绝密的军事文件交给一个国民党文化部门去印刷!
这个开封城防图详细标注了全城工事布局,各级指挥所、子母堡位置、火力配备、大炮、机枪阵地的部署,有图有文字,非常详细而清晰。
恰好,在文化服务社有一个地下党人员名叫王一沙,所以,王一沙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这份城防图,转手就送给华野司令部。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甚至有点枯燥乏味。
为什么说国民党政权到了1948年已经有了末日气象?
原因就是各级官员把生死攸关的工作当做儿戏。
一份足以决定开封命运的绝密情报竟然毫无保密意识,大大咧咧交给印刷厂去印刷,这样的政权怎能不败?
按:以上记载来源于《开封文史资料》第8辑文章,王一沙《实话开封城防图》
有了这份城防图,陈唐兵团攻击开封就能有的放矢。
这份城防图想定的解放军主力攻击方向是开封北门,于是北门方向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御重点,大部分火炮与重武器都部署在这个方向。
所以,陈唐兵团攻击开封恰恰就不去攻击北门,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发起攻击,让国民党在北门部署的重武器成为摆设。
6月17日,陈唐兵团发起攻击, 战至18日黄昏,在蒋介石口中“没有援军也能坚守10天”的开封守军仅仅打了一天,东西南三个方向城关守军措不及防下已经损失过半,主力向城内收缩。
而这时,国民党外围援军还遵循国防部“开进不可过早”的命令慢腾腾地才刚刚出发。
6 乱纷纷的中原战场
开封守军吃紧,围绕开封外围的攻防战也变得激烈。
下面,简单讲一下国共双方为了救援(阻击)开封的兵力部署——
鲁西南邱清泉兵团(5、70、83共计3个整编师)、刘汝明第四绥靖区部队与新组建的区寿良兵团(72、75两个整编师)西进救援开封,华野外线兵团拉出3个纵队阻击这一路援军;
郑州孙元良兵团(有3个整编旅)向东攻击,这一路是中野9纵负责阻援;
驻扎南阳的吴绍周兵团,加上信阳方向的胡琏兵团,合力向北运动,救援开封,中野的1、3纵会同华野10纵负责阻击这路援军。
豫东战役6月17日态势图
简而言之,围绕开封这个要点,华野、中野与国民党机动兵团犬牙交错,攻坚的攻坚,打援的打援,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都打成一锅粥。
6月22日,陈唐兵团攻克开封,歼敌约3万余,缴获大批装备,豫东第一阶段战役大获全胜。
开封战役虽然胜利,但是对下一步计划,华野外线兵团高层争议很大。
当时增援开封的国军除了南线的胡琏兵团距离尚远外,主要是有三大块——
一是从郑州由西向东来援的孙元良兵团整四十七军;
二是鲁西南地区来援的邱兵团和刘汝明四绥靖区部队;
三是从民权经睢杞两县来增援的区兵团。
区兵团与邱兵团和刘的绥靖区部队都是从东方来的,可把邱、区、刘视为一块。
孙元良兵团从郑州来,中野9纵一个纵队阻击它,它就停滞不前——
这说明孙兵团实力不强,是一支弱旅(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兵团在陈官庄突围,被八纵及一些地方武装联合就消灭掉了。可见其战斗力之低)。
如果华野瞄准孙元良兵团,这个兵团是唯一的一支由西边过来的国军,相对较孤立,也是一支相对较弱的兵团,歼灭他一个整编师及至全兵团,都是相对容易的。
所以,华野较多人支持去打孙兵团。
这个方案可望获得刘邓中野的配合,把握较大,吃掉孙兵团,郑州也举垂手可得。
而粟裕的方案却相反,他的计划是放弃开封南下,引诱邱、区、刘跟踪南下,伺机歼敌一部。
这个方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邱、区、刘3个兵团十几万人,实力很强,如果粘在一起,经历连番恶战的华野外线兵团根本啃不动,如果打成胶着,我军自己也有很大危险,毕竟身处国统区,国民党调兵方便快捷。
在粟裕坚持下,华野外线兵团最后按照南下方案执行。
解放军攻克开封,对国民党内部的影响极大。
过去解放军从未攻克过一个省会城市,这一次开封丢失,河南籍议员在国会大吵大闹,刚刚“当选”为总统的蒋介石在政治压力下只能严令各路援军去收复开封。
接到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各路援军反应不一样。
邱清泉兵团最积极。
6月26日,陈唐兵团撤出开封,27日邱清泉兵团与刘汝明就占领开封,然后刘汝明就缩在开封不动,邱兵团继续南下去追击陈唐兵团,而区寿良兵团在进抵睢杞地区后,却磨磨唧唧不肯继续前进,这样邱清泉兵团与区寿年兵团拉开一个40公里的空挡。
粟裕终于等到了对手露出了破绽。
6月27日,粟裕命令陈唐兵团占领杞县王堌集一线阻击邱兵团,集中华野外线兵团主力对区寿年兵团进行合围。
至29日晨,将区寿年兵团的兵团部及整编第75师、新编第21旅分割包围于龙王店,将整编第72师包围于铁佛寺地区。
按照粟裕的设想,围歼区寿年这样才组建的杂牌军部队应该比较好打,而且按照国军“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传统其余国民党军队也不大可能积极增援。
但是,这一次恰恰就错了,华野合围区寿年兵团如同捅了一个超级马蜂窝。
豫东战役6月27日态势图
7 区寿年被围 国军拼命增援
区兵团被围,邱清泉、胡琏都急红了眼——这里有一个特殊原因。
区寿年兵团官方名称是“第7兵团”。
豫东战役爆发前,国民党高层已经意识到战争的决战阶段即将到来,以往的小兵团编制(2个整编师左右)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
所以,已经决定把杂牌性质的区兵团撤销,将区部合并到邱清泉或胡链的兵团中,组成一个4个整编师的大兵团。
但是把区部给邱还是胡,蒋介石还没拿定主意。
现在区兵团被围,邱清泉、胡链立刻拼命增援,大有谁先救出区兵团就归谁的意思。
29日晚,华野突击集团以一部兵力监视整编第72师,以主力攻占龙王店外围各村落,经两昼夜激战,于7月1日午后,歼灭新编第21旅及整编第75师第6旅。
正在华野准备围歼区兵团剩余部队时,战场风云变幻。
7月1日,黄百韬兵团突然杀到睢杞战场!
华野遇到了大麻烦!
本来对国军可能的增援,华野早有预案。
中野在淮阳拖住胡琏,以3纵、8纵、10纵全部,两广纵队,4纵的十师,陈唐兵团的直属部队炮兵团,特纵部分炮兵——
差不多粟裕手上一半的部队去阻击邱清泉,以中野九纵阻击孙元良兵团,由于孙兵团实力弱,9纵还分兵一部袭扰开封,让刘汝明不敢去增援区兵团。
什么都算到了,偏偏漏算了一个黄百韬。
8 意外的变数
前面说过,黄百韬的25师被派去救援兖州。
按照粟裕设想,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应该能缠住黄百韬,但是许兵团却把主力放在济南方向,在面对黄百韬方向只留下了少量的阻击部队。
在区兵团被合围之后,陈诚与杜聿明各自力挺胡链与邱清泉当7兵团司令官,双方相持不下,让第三方觉得可以当渔翁,所以,黄百韬的老长官顾祝同提出让黄也竞争“7兵团司令长官”,蒋介石一高兴就答应了。
于是黄百韬星夜南下,在会合第二交警总队与第三快速纵队后组成一个黄兵团,迅速投入到睢杞战场。
华野根本没料到黄兵团会参战,正所谓“准备的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
7月1日黄兵团兵不血刃就推进到帝丘店。而帝丘店距离区兵团总部龙王店,72师驻守的铁佛寺仅十五六华里。
这时候的邱清泉兵团也已经推进到了龙王店、铁佛寺以西20公里的过庄、张阁一带。
也就是说,包围圈中区兵团的大炮如果向东打,可以直接掩护黄百韬进攻,如果向西打,又可以与邱清泉兵团的炮火连成一片。
仗打到这个份上,对于粟裕而言,已经结结实实变成一锅夹生饭!
这时的态势对粟裕十分不利。
内有区兵团还未解决,外有黄兵团、邱兵团已经赶到,如果打成胶着,胡链、孙元良、甚至刘汝明都可能赶到战场对华野合围,华野外线兵团有被全歼的危险。
这时候,转机出现了。
转机源于区寿年的盲动。
黄百韬突然杀到,与区兵团炮火相连,区寿年志得意满地认为粟裕已经陷入绝境,只能选择撤退。
为了抢功,7月1日晚,被合围的区兵团实力最强的75整编师选择冲出守卫的村落展开反攻,这个举措正中粟裕下怀,华野各部以攻对攻,激战至2日凌晨,歼灭区兵团兵团部和整编第75师师部,俘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及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
区寿年(左)和沈澄年(右)(来源:新浪网)
区兵团大部被歼灭,只剩下一个较弱的72师,现在华野其实可以选择撤退了,但是粟裕在关键时刻却作出一个意外的决策。
9 粟裕的豪赌
打掉区兵团之后,华野与国民党军队态势依然是犬牙交错。
如果这个时候华野选择撤退,邱、黄兵团都配备有可以快速机动的快速纵队,如果邱黄兵团乘势追击,华野很难从容脱离战场,最后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反复权衡之下,粟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决定豪赌一把!
粟裕留下最弱的中野11纵监视整72师,从阻击邱清泉兵团的3、8纵中抽调8纵主力,会合1、4、6纵和两广纵队迅速东移,准备一举吃掉黄百韬兵团。
华野发布命令,号召全军克服疲劳、不怕牺牲、顽强战斗,不仅要全歼区兵团,还要痛击邱清泉兵团,消灭黄百韬兵团,夺取豫东战役的全面胜利。
经历开封攻坚战、围歼区兵团等连番恶战,华野部队已经疲惫不堪。
黄百韬兵团实力并不强,只有两个整编旅,1个快速纵队(2个团),一个交警2总队(1个团)总兵力不过3万余人,华野却要抽调5个纵队近10万人去围歼,为此甚至不惜摊薄阻击邱清泉兵团的部队,粟裕手里没有留一兵一卒的预备队。
老实说,粟裕不仅是将兵力使用到极限,也是作出一场惊天豪赌——
如果黄百韬不计得失地与解放军对攻,如果整72师在解围之后大举反击(中野11纵因为阻击黄兵团损失惨重,其中33旅被撤销番号,很难挡住72师的全力进攻);
如果邱清泉兵团不顾一切地趁虚杀入侧翼……战场的天平将在顷刻间逆转,华野将面临最惨重的失败!
但是粟裕依然决定豪赌一把!
他赌的就是国民党军队战术呆板,赌的是国民党将领私心太重,赌的是国民党将领在关键时刻以保存自身实力为第一要务。
然后,粟裕赌对了。
粟裕指挥作战(来源:新浪网)
72师静静呆在铁佛寺没有任何出击迹象;
被华野优势兵力围攻的黄百韬兵团慌乱之下只顾着收缩防守;
邱清泉兵团下辖5军、83师、70师,但是在前期只投入了5军与83师攻击,70师一直按兵不动。
这里有一个特殊原因。
原本整编75师属于邱兵团建制,但是75师师长沈澄年与邱清泉有矛盾,一直闹着要分家,最后就被国民党国防部调给区寿年,与72师组建了区寿年兵团。
区寿年兵团被合围之后,邱清泉幸灾乐祸,扬言要让沈澄年吃点苦头,所以,面对华野的阻击部队,邱兵团前期只派出2/3的部队进攻,不肯尽全力。
7月3日华野发动全面攻势,歼灭快速纵队大部,重创整编25师,一时黄兵团形势岌岌可危。
换国民党一般部队可能也就崩溃了,但黄百韬确实是国军一员悍将。
7月4日晨,黄将25师特务营和108旅的2个营拼凑成一个团,在4辆坦克掩护下,亲自带队向田花园攻击,创造了国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唯一战例。
面对绝对优势的解放军,他的部队伤亡重大,团长李景春重伤倒地,黄本人也受伤,仍死战不退,站在坦克上高呼口号。
部队受其激励,拼死猛冲猛打,一举攻占田花园并乘胜夺回4、5个村庄,黄兵团逆袭遏制了华野进攻势头,给华野造成重大伤亡,稳定了阵线。
当时华野连续作战18天,部队长期坚持作战极为疲劳,而且睢杞地区暑期干旱无雨,连喝水都出现困难,在黄百韬逆袭之后,解放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7月5日,邱清泉得到区兵团大部被歼,连沈澄年也被抓了俘虏之后,才知道自己前期玩大了。
在蒋介石严令之下,邱清泉终于放出了70师,绕开华野兵力已经摊得很薄的阻击阵地,迂回到围攻黄兵团的解放军后方。
7月6日,70师在华野主力背后突然发动猛烈进攻。
华野腹背受敌,麻烦大了。
7月6日,华野抽调兵力反击,勉强遏制了70师的攻势。
但是这个时候,从徐州出发增援的74师(孟良崮战役后重建)即将赶到睢杞战场,胡琏的18军也距离睢杞战场只有1天的距离,这个时候精疲力尽的华野是无法继续打下去了。
7月6日,华野连夜全线撤退,因为黄兵团被重创,其下辖的快速纵队被歼灭大部,所以黄兵团已经丧失追击能力,只有邱清泉兵团发起追击,连战疲惫之下,华野后勤部门被邱兵团抓住,有近万民工与伤员成为邱兵团俘虏。
10 豫东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意志
豫东战役我军取得歼敌近9万的胜利(其中国军正规部队5万),但是自身伤亡被俘不下5万,这还不包括外线配合作战中野的伤亡。
虽然代价很大,但是豫东战役总体而言也是我军与国军主力会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其战果包括攻克河南省会城市开封(其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对区兵团给予歼灭性打击,重创黄兵团,战役目的基本实现。
在豫东战役最紧张的时候,国民党徐州剿总已经开始装运行李,如果战役失败,国民党只有提前撤退到江南地区,也就没有后来的淮海战役,解放战争就是另一种进程。
不过因为黄百韬拼死逆袭以及邱清泉迂回攻击才让国军在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反败为胜,据此黄百韬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豫东战役时国军虽然在最后关头侥幸没有输,但是代价过于惨重——
区兵团大部被歼,黄兵团被重创,邱兵团伤亡惨重,还搭上一个开封,获得的战果不过重创华野外线兵团。
解放军在根据地大力支援下,损失很容易弥补。而国民党因为窘迫的财政,让一线部队的损失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充。
解放开封(来源:新浪网)
战争的博弈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对点、线、面的争夺。
1946年—1947年,国军对解放区的进攻,其基本策略可以总结为:占据点(大城市),打通线,恢复面。
全面进攻失败后,到了1947年下半年开始,国军转入防御态势,其基本策略调整为: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
如果国军能有效执行这个策略,国军就能稳定军事形势,甚至还有获胜的希望。
执行这个策略最成功的例子当属日军。
日本派遣军其兵力最高峰时期也不过百万,却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兵力严重不足,但是在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的策略下,不管是正面数百万国军,还是敌后八路军都被压制得无法动弹。
其核心就是“确保线”——
战争中谁能掌握主要交通线,谁就能更迅捷的调动兵力,在关键战场形成局部优势击败对手。
在豫东战役之前,国民党这套“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还算比较成功,中野潜力跃进大别山,华野7月分兵出击外线,都无法打破战争的僵局。
但是国民党这套策略却在豫东战役之后全面破产。
豫东战役实际上是国军拼死一搏——
以放弃救援“线”(兖州)甚至预期未来还要放弃重要的“点”(济南)为代价,最大程度集中兵力企图吃掉华野外线兵团。
结果却是,再次丢掉一个“点”(开封),丢掉一个兵团(区寿年),一个兵团被重创(黄兵团),只是让半个华野受伤而已,距离歼灭华野还差得很远。
线保不住,点守不住,华野外线兵团在最虚弱的时候也吃不住——战争还有什么希望?
豫东战役之前,每次战败,国民党将领都可以找出一长串理由,比如地形不熟,后勤不继,情报不准,友军不给力等等。
在豫东战役中,这些条件几乎都不成立。
国民党军依托铁路线,调动便捷,后勤保证也没有问题;豫东地区地形开阔,空中侦察完全可以准确把握解放军动向,就算是各路友军相互配合也算是齐心协力。
区兵团被合围之后,其他所有国民党部队都在拼命地救援——
黄百韬亲自登上坦克率部冲击,邱清泉迂回攻击(前期保留70师略有瑕疵),南面的胡琏丢弃辎重火炮,亲自带前锋2个团千里救援。
所以,豫东战役国民党将领简直都找不到一个推脱的理由,结果在中原主战场徐州剿总几乎出动全部机动兵力对阵半个华野+半个中野部队仅仅获得一个惨烈的“没有输”而已。
下次如果华野与中野全师再来,国民党高级将领已经没人敢于想象能获取胜利了。
这样的结果如何不能让国军上下意志消沉,战意全无。
11 豫东战役的后续
豫东战役之后,许世友率领山东兵团夺取兖州,彻底切断津浦铁路,然后华野合围济南,粟裕亲率华野外线兵团准备打援。
当时徐州剿总虽然还有17个整编旅的野战部队,却战意消沉,不敢去救援济南,眼睁睁地看着济南被华野攻克,10余万大军灰飞烟灭,连王耀武也被抓了俘虏。
与此同时,从大别山转战出来缺兵少粮的中野连续攻克襄樊、郑州以及一些中小城市,不但歼敌颇多,而且通过缴获壮大了自己——
1948年3月从大别山出来时只剩不到7万人的中野到了1948年9月淮海战役爆发前已经恢复到12万大军。
面对中野与华野的攻势,国民党全线溃败,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豫东战役之后,毛泽东才说这样的话——
“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豫东战役是粟裕大将战争经历中最紧张最难熬的一仗,在这场战役中也将粟裕在复杂严峻战场局面下运筹帷幄机变百出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林彪后来评价豫东战役是“粟裕尽打神仙仗”,刘伯承评价是“我也不敢打这一仗”。
所以,豫东战役之后,中央军委恢复了粟裕对华野全军的指挥权,并且将豫东战役配合不力的山东兵团司令员调离,然后就迎来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豫东战役是是一场被低估的战役。它事实上是解放战争真正的转折点。
围绕豫东战役的评价常常出现两级分化,有人说它战果显赫,有人说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
单单从数字上来看,豫东战役虽然歼灭敌人九万,但自身伤亡4万,华野三个主力纵队都残了,可谓是我军少有的巨大损失。所以很多人对此耿耿于怀
但战争,永远不能只看数字。这就和刘邓跃进大别山一样,虽然整个中野都因为跃进大别山而损失巨大,以至于最后连一个黄维都拿不下来。但你不能说跃进大别山是失败的。
豫东战役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解放战争中,国军必将失败,我军必将胜利。
对国军来说,他们意识到就算是不在解放区,就算是平原地形,就算是他们一直追求的主力会战,就算国军积极配合,就算国军在局部战场也有兵力优势,他们也打不过我军。
对我军来说,中央意识到,就算是外线作战,就算面临两个剿总的压力,就算是手中只有华野的一半,就算中野和许卖了队友,粟裕也能够打赢。
至此以后,中央相信了我军已经有了在江北和国军正面决战的实力,也相信了粟裕的眼界和能力。而国军将领,则在这一战中彻底丧失了信心,开始保存实力,不动如山,最终一个个覆灭。
而后数个月光景,国军就损失了所有本钱。
这就像打dota,前期我们劣势巨大,一号位林总在东北刷钱发育,其他几路也没法对线,中间只能靠打gank换一些对方的酱油,根本不敢和对面开团。但在这个过程中,线上也放弃了,自己家野区也都被对方占领了,发育的空间也快没了。所以只能让二号位刘邓入侵对方野区大别山干扰,和对方换人头。好歹缓和了一段时间,但这么下去也没办法取得胜利。二号位经济崩溃,一号位还不能出山,这个时候中央想让三号位陈粟也到对方野区发育骚扰,试试看能不能打开局面。但在这个时候,三号位居然带着酱油越塔和对面开了一个小团。二号位和酱油断对面TP失败了,三号位和酱油2v3,结果居然推了塔,带走了对面二号位和一个酱油。虽然损失了己方酱油,自己也被打残回家泡泉水,但是断了对面的节奏,也发现事实上我们可以和对面打正面团了,在这之后几波团战打赢,一鼓作气推上了对面高地。你能说那个小团战,我们打的不好吗?
军史大拿都回答了差不多了,我从其他几个角度来回答一二吧。家乡是当年的现场省会开封,服役了二十多年的老部队前身是华野一纵。开封这座多灾多难的古城,比不了帝都北京,没有享受到和平解放的待遇,二打开封,是实实在在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豫东战役,不可谓不惨烈,至今开封城墙上还残存着当年的弹洞,几乎所有的古迹都在战争中毁于一旦。在主攻方向,开封城墙生生被炮火削去了一半高度,所有的城门包括鼓楼都毁于炮火。除了解放军攻城的炮火,国民党空军还对城市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据奶奶回忆,当时一家老小都钻在八仙桌做成的“土坦克”下面,听着震天动地的炮火。
现今的开封城墙,可以看到墙体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接缝,这就是当年开封战役主攻方向南城墙,墙体被直接打塌了一半,上半截是本世纪初重新修葺的,下半截是老城墙本体,还能清晰地看见弹孔
而我的老部队华野一纵,在豫东战场上也填进去大量年轻的生命,位于睢县的睢杞战役纪念馆,长眠着许多老部队的烈士,而且多是班长排长这样的基层骨干,他们牺牲时大多二十出头,青春之时却成永恒。
愿和平永驻,战争不再。
前言(2022、4、18)
关于历史,你确定你的历史打开方式正确,
还是你读到的历史是别人选择性的喂食,是别人给你端的一碗心灵鸡汤。
首先,35岁之前,我认为湖南第一老师厉害,现在快40 了,才知道粟是真的厉害,
三年游击,他连电台都没有,国共合作,他通过别人嘴里说,共被国民党兼并,,就这只言片语,他就能判断出国共关系,这种只有政治大家的预判能力有几个人能做到,
在通过扮演国军剿共部队,确认国共合作,这个谍战大师,情报大师级的微操能力有几个人能做到;
合作不等于兼并,要保持自身独立性,这种政治大家兼军事大家的远见性有几个人能做到;
临行时,还坑了——说这个是开玩笑,当地国民党一批枪,要知道当时还防着当地国民党,借这个机会反扑,因为契约精神这个东西,当地国民党会不会遵守谁也说不清楚,这个能够在复杂情况下,灵活处理各种情况的战术大师有几个人能做到;
把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单独拿出来,在那个关键时间节点,
同时兼具政治大家,谍战大师,情报大师,军事大家,战术大师的,身份的人,
不要说党内有几个人能做到,就是国民党哪里,有几个人能做到,在放眼到全世界,二战的那一批人,有几个人能做到,
其被历史低估,只是被政治打压的结果,你看粟的历史,他一直告诉你,即使是身处逆流,以自身的判断体系,解决如何当下独立生存,和如何独立发展的问题,
记住独立这个字很难的,那前十大里面,真让他们完全独立了,暴露与老蒋核心区的重点打击,重点照顾范围,有几个人能活下来。
你要想真的读历史,从历史中能学到东西,读粟,而独粟一帜,
当然你如果你的历史只是是用来吹牛,妆点自己的门面,以显示自己渊博的,历史随便你解读,
我读历史,不是为了吹牛,而是为了可以用在当下,努力把它当下史。
不是为了吹牛,而是为了提取里面的有用信息流,和他们的认知体系,变成自己的认知体系的一部分,
更不是被别人选择性喂食,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了解的才是历史。
历史是用来学习,是实用性手册,
王健林说,多学历史,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睿智,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学习了历史后,还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对于别人的有选择性喂食,而深信不疑。
所以,只有自身本身就睿智,有思辨能力的人,有剖析深度,有还原能力的人,去翻来历史书,读历史才能使自己变得更睿智。
而你自身不具备信息甄别能力,你读的历史,不过是历史版本的心灵鸡汤。
是以,你自己真的肚里有东西,社会阅历沉淀,在去读历史,否则,你走到哪里,都是别人眼中的韭菜,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如果你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不要看我写的东西,那只能造成你的思维混乱,而本身自己无知去笑话别人无知,
我不敢说我的东西绝对正确,但是我的视角一定是以接近历史的真实视角,同时兼具各种有数据支撑,人性支撑,各种利益集团利益支撑来展开的视角,
是以生存为目的,是以把历史变成当下史为目的而展开的一种剖析历史,而获得一种自我成长。
引子(补更与2022、1、12)
今天刷到这样一个消息:
常胜将军——粟裕战役指挥艺术展”在东部战区首展。
而这是国内首次以粟裕将军指挥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展览。
而这是事件其实是释放了一个信号,随着历史的沉淀,评定某个人历史功绩的政治资历部分,越来越弱,
参考与历史上唐的军事大牛,李靖,在唐初其的历史位置,或者叫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位置,其排名第八,
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其成为唐代第一人,并最终和韩信并肩,成为我们近两两千年的两大军神。
而沧海一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人历史位置的评定,政治部分因素,越来越弱,而随着,而“国内首次以粟裕将军指挥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展览”这个信号的出现,
代表着,沧海一粟正式开启了,其历史位置还原的上升通道,而且我大胆推测,其军事历史位置,将最终和韩信和李靖并肩而行的位置。
加更(2022、1、14)
关于某些杠精问题的一些回复,
先说真正的大牛野司级,有三种指挥状态,
第一种,大金字塔,聚合模式,野司——兵团——军——师,各级电台全程积极参与;
第二种,蜘蛛网模式 ️ ️,野司级对军、师级暂时性的垂直⊥指挥,兵团级电台静默;
第三种是,裂变小金字塔型,野司级直接下放权利到兵团级,给与其机动专行的权利,,野司级电台静默;
其中第一种,是小型战役和战斗的通常打法,
第二种是,布大势,布大局,
要布局全局或局部地区的决战性的大战役时,野司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蜘蛛网 ️ ️ ️,直接垂直⊥指挥各军师,
第三种是,对手盘要跑,抢的是时间差,时间窗口,大金子塔聚合型和蜘蛛网型会出现阶段性失效,直接裂变成小金字塔型,进行有效追击,来捕捉这个时间差,
而能做到这三种指挥都玩的好的,以各种大战役的真实数据为参考基准,就林和沧海一粟两个人。
然后说杠精提出的问题,先引用这个杠精的问题,
☞☞☞☞☞
问题一,
豫东战役,西兵团参战兵力多达25万以上,连同冀鲁豫军区部队、豫皖苏军区部队、中野9纵共达30万兵力,携带炮弹近30万发(比淮海战役开战时华野40余万兵力携带的炮弹更多),对阵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兵力7.5万)、区寿年兵团(兵力5万)、黄百韬兵团(兵力3.5万),郑州孙元良整47军(兵力4万)被中野9纵牵制阻击,菏泽刘汝明第四绥区(兵力4万,与西兵团未接触)与商丘周喦第六绥区(兵力3万,未参战)龟缩不出,开封整66师师部率一个旅正规军兵力1万+非正规军兵力2万余,经过20多天作战,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兵力约6万、非正规军2万余,西兵团兵力由28.6万下降到18.56万。
这样的史实,你了解吗?[思考]
问题二,
抗战胜利后,人民军队第一次攻占省会城市是占领张家口,第一次歼灭兵团级国民党正规军是邯郸战役,第一次俘虏兵团级国民党军将领是邯郸战役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首次在敌军重兵集团围困中重创国民党军兵团是宜川-瓦子街战役歼灭整编第29军(歼敌正规军3.2万余,豫东战役黄百韬兵团损失8000多)![思考]
另外,豫东战役解放军参战兵力比国民党军参战兵力多,并没有被围困,仅仅是被尾追![思考]
问题三,
你不就是在拍脑门嘛,无论是军事常识还是历史常识都要依据资料,而不是想象,懂吗!
在三大战役前夕,那时间节点,国民党由小兵团往大兵团演化,
胡链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为何那么多人,就是一种演化的历史路劲,而由小兵团到大兵团的演化的过程,正是对手盘反思的结果,
沧海一粟也是在对手盘这种反思和思考辩过程的吃了亏了,只是沧海一粟的打法转变的比较快罢了,
而刘的宛东为何没打好,因为人家国民党也不傻,任何历史不要高估自己,真实得历史很残酷。
而其实同时期,我方和国民党一样,也是在往大兵团演化,只是我方还能做到多胜少败,
像孟良崮,和豫东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双方的组织体化程度,配合程度更高,更有效率,更有协调性,都是重兵主力集团在对碰,
所以,客观上双方都认为,决战才成熟了,这才催生出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大家可以把豫东战役看做是一场要三大决战战役之前,双方各种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承压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各种实盘调试数据得大试盘,
双方都有信心打大决战,
而你那个战役,物理空间上的纵身空间太小,人数上数量级不够,质量上双方几乎没有重兵主力集团参与。
双方不能有效收集,其能否承载大决战的各种真实测试数据,
双方都心里打鼓,是不可能出现大决战。而大决战乃是双方命运方向之决战,双方肯定都很谨慎的,而任何的大决战,都会提前进行等重量级,数量级,质量级测试的,而非,拍脑门决定的;
而从人性角度上来讲,从心里学角度上来讲,
正因为双方否觉得是自己胜了,都基本拿到了符合自己预期的大决战的真实测试数据,所以双方都跃跃欲试,都想,都有意愿打大决战,
回答二,
关于邯郸战役,被其认为是开创了灭对手盘兵团级战役先河,
明确此杠精,不是缺军事常识,而是承认不承认军事常识,历史变革的问题,
常识就是规则,不承认规则,那这个就搞笑了。
国民党大兵团,小兵团之分,
说这个之前,先说我们,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建制中的兵团,
一野,约7万/兵团;二野,9万/兵团;
三野,约14万/兵团;四野,15—20万/兵团,
四大野战军的兵团数量没有像国军那样差太离谱,相对平均。说明我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凝聚能力都是比较厉害,
而对手盘国军方面有22个兵团,其中最大的汤恩伯兵团,人数超20万,但74师被灭后,树倒猢狲散;
而那些小兵团:李良荣22兵团,不到2万,郭汝瑰23兵团、陈克非20兵团、罗广文15兵团,只有三四万,等同于我们一个军,无战斗力可言,起义和投诚是他们必然归属;
真正能称之为国军重兵主力集团那些,其都是以主力王牌为基石打底部的兵团。若邱疯子的第2兵团、黄百韬的第7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胡链的第12兵团,这些骄傲兵悍将才是老蒋真正的家当,他们的力量才是和我们血拼的资本,才是决定老蒋的命运方向的。
反过来,在我们看来是顽敌,是需要血拼才能拿掉的对手。
在来看那个杠精说的邯郸战役,
1945年10月,国军11战区司令马法五(兼40军军长)、高树勋(兼8军军长)率领第30、第40军及新8军与我们摩擦,打出的邯郸战役,
这战役被此杠精说成首灭对手盘一个兵团,说明此杠精连兵团这个概念都没有,不要说大小兵团之分了,他不是缺军事常识,是根本军事不懂,历史不懂,规则不懂。
我敬重刘帅,但是如果刘帅的粉丝,连对手盘的运行的的基础逻辑都没搞清楚,就吹那是首次吞对手盘一个兵团,那不仅仅是在侮辱自己,也是在侮辱刘帅的智商,
不尊敬对手,视频战争为儿戏,人家小诸葛不把杠精按在地上摩擦,把谁谁按在地上摩擦,
建议多学点知识,多读点历史,多读点军事常识,别侮辱刘帅智商。
☜☜☜☜☜
正文 第一季
说豫东战役之前,首先要提及最高层的六个月的暂不过江的这个大前提,其中的这六个月是根据对手盘的反应时间差,最高层能挤出、计算出的极限位置的允许自由试错的时间窗口,来捕捉到南线战场的变量因素。
以豫东战役为重要的时间和空间节点,其落地成盒,代表着沧海一粟暂不过江的正式落地,更代表着同步于北线战场的,南线战场正式开辟形成。
此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首次实现南北战场双开,同步进行,客观上加速了全国统一进程。
但若豫东战役在最高层,能够挤出来的这六个月的极限试错时间没有落地,则基本代表着,单独开辟南线战场的失败,那统一历史进度表的时间要翻倍的,甚至更有可能历史将改写。
而南北战场双开,大唐军神李靖就曾经提出过,无奈:
1、大唐军神李靖一不是李唐嫡系;
2、李唐主力军团都布局在北方战场,和王世充和窦建德在洛阳附近玩,大唐暂时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南下,开辟更大视角的南方战场;
如果两者都具备,李靖是有机会南北战场双开的,
大唐军神李靖
而大唐军神李靖和沧海一粟有三个共同之处:
1、都是身处南线战场;
2、都提出了南线战场上,平敌的战略设计方案;
3、都是以军事副统帅之位置,实际掌管整个南线战场的军事指挥体系主导权;
不过,沧海一粟比李靖更幸运,他历史首次得到了南北战线双开的机会。
不过,沧海一粟比李靖更幸运,他历史首次得到了南北战线双开的机会。
而副统帅的背后:
一)、很深的政治博弈;
二)、别人压不住的炫目的才华;
三)、只有他才能掌控此战场的节奏韵律;
正文 第二季 关于精神世界,
☞☞☞ ☞☞☞ ☞☞☞
看到一个帖子,例举了很多豫东伤亡,其实我想说,这些后台数据,最高层肯定知道,,而最高层的政治段位和军事段位都是大牛,他们不可能看不懂这些数据,更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数据代表什么。
他们更是深知,如果不打残黄百韬,把他的精神世界打怕,粟就想抽离战场,他不可能不尾随而来,在加一个邱清泉,粟很难抽身。
至于一直想打邱清泉,军令状在粟头上祭着呢?打不好,那可能要上军事法庭,粟能没有压力吗?换谁上去都有压力,都以搞点邱清泉为第一目标的。
因为教员说了,目的搞掉邱清泉,其他的都是附属品,教员本意是要粟复制孟良崮,在搞他一个野战主力,完全打开局面。
教员这边牛,老蒋那边智商也在线,不可能站在哪里等你捉,人家也要改变策略的,邱那是打过岛国倭寇的牛人、猛人;
你不是攻对攻,硬碰碰的血拼,你根本就打不下来。
真正的战略大决战,双方的精锐部队都是高素质,意志强悍、坚定的军事集团,那就是双方一个团,往里面填,往里面砸人的。
都是超级高手,你知道的、你懂的、你能想到的牌,对手盘手里的牌也是一样的,都是明牌,你根本就玩不出花里胡哨的东西,
而精神世界的这些东西,最高层当然清楚。
不要在侮辱对手盘的智商,能做到军级别,兵团级老大的人,哪个不是人精,高智商。
☞☞☞
真正的决定命运大会战,就是双方硬碰硬,攻对攻的,你不忍心,怕伤亡,那只能说你不适合带兵。
仁不带兵,义不掌财,
这不是冷血,而是你一仁爱,就打下下去了,一旦被邱清泉这样对手盘悍将(疯子)咬住,到时候不要说你自己难以抽身,就是整个队伍都撤不下来,那就不是战局失败了,那就直接是全军覆没;
双方短兵相接,犬牙交错,你脱的了身吗?
这个是其一;
在说其二,刘帅关于宛东战役的问题,战争打到你说的刘帅要求粟撤那段,刘帅看粟裕打的是心惊肉跳,
以刘帅的性格,他怕把老底都赔光类,所以他撤了,那个战役就变成这样宛东战役,粟裕没撤,那个战役就变成了豫东战役。
如果粟当时撤了,那就是刘帅而非粟了,
因为情绪的传导是相互的,你精神世界心惊肉跳,快顶不住的时候,对手盘也快顶不住了。
而在这里,粟的精神世界强大于刘帅,
刘帅不敢打了,同样的黄百韬也不敢打了,黄百韬和刘帅的精神世界的量级是一个级别的,粟此时这在打一把,把黄百韬的精神世界给打趴下,几乎打崩溃了,黄精神世界无力再战,黄就没有追击粟的勇气了。
而黄的精神世界一旦趴下,即意味着其的精神世界出现缺口,被打穿;
粟可以自由出入其的精神世界,投射到现实的物理空间里,那就是黄的阵地由粟自由出入,打到这里,粟才真正在精神空间和物理空间这两个层面有了迂回,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可以撤退了;
而邱的精神世界和粟是一个级别的,是越打越狂,越打越上头的那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疯子,你很难打趴下他的精神世界,而只能找到机会以优势兵力,一个团一个团往里面填,血拼掉他。
至于为何传说,邱在淮海战场上,真正疯了,精神世界崩溃,在于他守护的信仰崩溃了,他接受不了他用命守护的信仰,被粟打灭掉了,一个人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精神世界的归属,那他面临的肯定是崩溃,即使是疯子、狂人。
而多数人所谓的疯子、狂人背后,肯定有他守护的精神信仰,只是看你的洞察力能不能看到罢了。
从这点上看,真正的决定命运的大会战,打的就是双方的精神信仰,这样的狠角色,刘帅的性格层面相对于粟,其太冷静、谨慎了,其是不具备的,不可能成为那种血拼到底的人,是以他驾驭不了这种精神世界的比拼的;
而这种玩精神世界对抗、同时更需要策略、战术无缝衔接的狠角色,只能是粟,
因为刘帅的性格决定了,其很难站在大会战的最前方,于是中野为辅,化华野为主的,谁是主角的位置就定了;
这是其二;
其三,你说豫东战役代价很大,并列举图,但是宛东战役同样代价很大,但是被历史隐藏了、这属于历史常规操作,玩历史、玩政治的都懂,而真正到底伤亡多少这些后台数据、最高层能看到,伤亡数字骗上面,还真不可能,因为党支部建在连上,这个操作你要看懂了,就知道这个操作有很多意义所在,包括地方部队直接掌握在最高层手里面,如果你能看懂这一点,数据问题你就想通了。
至于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最高层最后选华野为主角,而不是中野,那只能说明中野的宛东战役这个答案同样代价不小,但是战略预期,根本不如豫东战役答案;
与是济南开始,粟在中原和南线战场上领衔主演;淮海之粟横扫南线开始上演;
☜☜☜ ☜☜☜ ☜☜☜
而在豫东战役之前还有一个历史背景,
中野和华野,谁主谁辅的问题,历史,没有谁天生就是历史主角,除非你背景特别深厚,更要叠加自身才气过人;
也没谁天生就是配角的命,所以最高层采取内部赛马机制;
中野和华野都为做中原战场的主角,奋力拼搏,针对这个历史课题,中野给出的历史答案是宛东战役,而华野给出的历史答案是豫东战役,因宛东战役没有实现歼灭国军张轸兵团的战略任务,切自身伤亡不小;
而华野给出了:首次攻克省会城市;
首次歼灭国军正兵团;
首次俘获兵团级司令;
首次在老蒋国军重兵集团的围困下,依然打残一个国军重兵军团——黄百韬;
首次在国军野战精锐军团围剿下,却能抽身而退的豫东战役;
虽伤亡不小,但是伤亡代价这个东西,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大型战场的底部,或是开辟南线战场、北线战场这种超大型战场的底部部分的勾勒、开辟,一定是最难的。因为你面对的必然是对手盘的素质和组织密度最高的骄兵悍将;
也就是说你懂的东西,对手盘也懂,你能想到的,对手盘都能想到,基本双方都是明牌。那些花里胡哨的战术都用不上,那是双方一个团一个团往里面填,比拼的就是双方基本盘得战斗意志,集体意志,而这个底部,就是用鲜血、用人——血拼出来的。
取巧?攻对攻,血拼出来的底部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1208801155842048所以豫东战役对比宛东战役这个答案后,中野华野谁是主角,谁站C位呼之欲出。
正文 第三季 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的预演,
☞☞☞
下面是我整理的别人的文章关于豫东战役的历史意义,与前因后果。
不过以我自己视角重新进行整理,并且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
部分引用与《解放战争不为人知真正的转折点》这篇文章,
原作者:花猫哥哥713
原出处:今日头条,
原文章:《解放战争不为人知真正的转折点》,
原文链接: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58619089027255,
☞☞☞
一、老蒋的战争动员潜力,
1947年解放区物价相比1940年涨了346倍,当然同期国统区物价上涨更多,达到2023倍。
但,老蒋基本盘比解放区大太多,综合成本平摊后,战争成本稀释,还有释放更大程度上战略动员潜力的可能性。
而解放区则是,山东的水都快喝光了!
☞☞☞
二、破坏老蒋的基本盘,降低其的战争动员效率,
当大背景出现,一个方向东野取胜入关,
另一个方向,老蒋在训练出200左右的万军队,就可以打破华中和中原等地区的力量平衡,则取胜天平⚖️会向老蒋倾斜?
在这个背景上,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七月分兵就出现了,这样既能减轻解放区压力,更能破坏老蒋基本盘的系统运转、动员能力,。
但是老蒋又不是傻子,人家系统里面也有明白人,这些都是明牌,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被小诸葛白崇禧按在地上摩擦,差点就没命了,华野也被人家暴揍。
☞☞☞
三、二次土改,释放经济红利,
只讲军事原因,不在政治和经济上找原因,这本身就是对事物体系认知步深刻;
1947年华野,被暴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是山东根本地经济连续超频满负荷极限运行,已经快休克,其已经无力支撑华野的军事行动。
最高层有玩经济的高手,当然深知这一点,为更大程度上、挖掘根据地的经济潜力,推出根植于基本盘之上的二次土改,二次土改将根据地的农耕经济红利挖掘到极限,其红利红利让中野与华野满血复活。
☞☞☞
四、粟裕试错——暂不渡江,
最高层要求华野再次破坏老蒋的基本盘,此时粟与最高层产生分歧,暂不过江——这个是单独开辟南线战场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
粟斗胆直陈,暂不渡江,最高层,多次政治博弈间,教员同意暂不过江;
而粟裕试错——是嘴高层依据根据地的经济潜力,而计算出来的时间力量真空期的窗口——六个月,这个是粟能够进行天马行空试错,最高层能够释放、挖掘到极限位置的时间红利,
目的,在未来6个月内歼灭中原地区国民党最精锐的整编第5军为核心,
为沧海一粟能够在中原地区最大程度、没有羁绊,天马行空的释放他军事潜力:
1、最高层了给与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这个粟独立的指挥权;
2、更有中野、华野山东兵团在战役上配合,这个对周边力量的支配权;
☞☞☞
五、围歼邱清泉的变数,
当豫东战役拉开帷幕,老蒋那边也有高手,
粟裕设想的南北夹击,合围邱清泉兵团的计划被老蒋识破,老蒋介石令邱回援,再令他地的国军多股力量,围歼华野外线兵团。
☞☞☞
六、换个角度看问题,粟亲率的华野外线兵团,吸引了中原绝大多少的老蒋机动兵力,让其它交通线上据点的守护力量变得异常薄弱。
粟华野外线兵团,作为老蒋各种力量,聚焦、群殴的存在点,除掉了队友身边的的队友穿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度;
于是出现:
许兵团围兖州,中野下襄樊,陈唐攻开封。
老蒋手忙脚乱的救援,粟耐心的等着破绽、对手盘犯错误。
而其中开封作为省会级城市,其政治影响力是最大的,老蒋救援不积极,于是选择开封作为突破口,
兖州、开封、襄樊多点开花,老蒋感到机动兵力根本不够。无奈之下,老蒋做出艰难的决定:放弃襄樊,黄百韬援兖州,大部分机动兵力援开封。即邱清泉、孙元良、区寿年、胡琏四方救援开封,但同时强调:多部开进不可过早。
既然老蒋救援不积极,佯攻就只变为真打。
这次陈唐有把握拿下开封,因为手里有开封城防图,或者叫作弊神器,有了这个作弊神器,陈唐开挂攻克开封,豫东第一阶段胜。
而这时,开封援军还在路上晃悠;
开封胜后,对于下一步,华野外线兵团高层有两个方向:
一、吃掉弱旅孙元良;
二、诱邱、区南下,吞掉其中一个,
这个方案不不确定性在于,邱、区紧密相连,若打成胶着,我方自己反而有危险,但是沧海一声粟有自身考量,军令状还在头上悬着呢?好不容易把邱这条大鱼调动出来了,还不趁机看看能不能搞他一次,粟决定吞掉邱、区中一个,
而始终让邱保持在在自己的视线内,是粟的压力与性格做出的必然选择。
☞☞☞
七、灭区,粟动了别人嘴里的奶酪,
开封丢失,老蒋背负了很大的政治压力,令各路援军收复开封。而援军中邱清泉最积极,区寿良却晃悠不前,这样邱与区就出现一个40公里的物理空间距离。
机会终于来了,
粟命令陈唐阻击邱兵,华野外线揍区,正常情况下,区应该比较容易解决。 但是,这一次恰恰就是不正常情况,华野灭区,却吸引各方彪悍力量纷纷加入战场,因为粟动了别人嘴里的奶酪。
区被围,邱清泉、胡琏都急了,
因为豫东战役爆发前,老蒋已意识到战争的决战即将到来,区这样的小兵团结构,已不能适应与战争形式的形势的发展需要了。 所以,区将合并与邱清泉或胡链,但是区最后归属,老蒋还没定。
现在围区,那就是动了邱清泉、胡链嘴里的奶酪,人家能不和你拼命吗。
☞☞☞
八、意外的变数——黄百韬,
正在华野准备全歼区时,黄百韬突然过来凑热闹,粟遇到了大麻烦,本以为许世友是能够拖住,去救援兖州黄百韬,但是许对面对黄百韬只用了少量部队。
区被围后,顾祝同也想让黄百韬争区,老蒋答应了。于是黄百韬马不停蹄的加入豫东战场。
黄百韬加入豫东战场,华野整个都是懵逼的,
“准备的一桌饭,居然来了三桌客人”!
当黄百韬推进到帝丘店,这里距区总部铁佛寺仅十几华里,这时候的邱清泉也已到了距区总部西方20公里的地方。
也即,包围圈中区,其的火力覆盖范围,东可黄百韬进攻,西可与邱清构建成火力矩阵。仗打到这个时候,对于粟裕而言,搞不好自己就变成了三明治中间的那一层。
内区未决,外有黄、邱,如果自己难以抽身,退不出来,胡链、孙元良,一拥而上,形成闭环,华野外线兵团就可能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了。
☞☞☞
九、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对手盘犯错了,
——区寿年盼天,盼地,盼星星,终于听到了救兵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呼吸,能不激动吗,激动就容易冲动,冲动就容易盲动。
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那根救命的大稻草,明明就在眼前,只手可得,却抓不住。
黄百韬与区的炮火的作战半径、物理空间上的交叉,让区产生粟已陷绝境,只能撤的错觉;于是区开始反攻,不论从当时危险的大环境看,还是从粟喜欢一杠见影的前期的操盘手法看,还是粟本部的当兵素质看,快速解决问题,才能腾出双手和时间、经历来@下一步。
于是华野各部与区硬碰硬,看谁的单兵作战能力更强,谁的集体意志更彪悍,其结果不出意料的区部除72师外,被团灭。
☞☞☞
十、于是粟来到了下一步,
如何抽身问题,其将兵力使用到极限,完成一场惊天豪赌,
反复计算,精确补位,以攻代守,打出自己能够抽身离去的的自由的活动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
粟留中野监视72师,以1、4、6、8和黄百韬硬碰硬,来重新定义自己能够自由活动的物理空间。
粟命令,全军不怕疲劳、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痛击邱清泉,消灭黄百韬兵团,
此次,沧海一粟将兵力运转,推至到了到极限位置,也是作出一场惊天豪赌, 若邱清泉拼命杀入,……战场胜负的方向,将顷刻间逆转,华野退下来损失肯定会很大。
☞☞☞
十一、当邱清泉成为影响战争方向的最大变数,
粟裕玩了把大的,他赌,赌的是国民党派系分歧严重,赌的是邱清泉狂傲的性格,更赌的无利不起早的人性,现阶段最重要的变数邱清泉他不会为黄百韬拼命,毕竟黄百韬又不是邱清的嘴里的奶酪。
然后,粟比老蒋更善于调动变数邱清泉;
粟裕指挥作战
而在解援区时,邱清泉前期只出场2/3的力量,还捏着1/3,
当华野重创黄25师时,黄岌岌可危,但黄百韬确实是能打,亲自带队冲锋,国军唯此一人,这样的军队,战斗力绝对不会太差。黄本人更是受伤也不下火线,逆袭遏制了华野进攻态势,黄百韬的大形式不在恶化,止跌,反弹开始拐头向上;
当华野连番恶战后,已经极为疲劳,实际已强弩之末,更具腹背受敌;
但此时沧海一粟的战略预期已经达到了,已经把曾经不可一世的黄百韬的精神空间打趴下,更是打的其瑟瑟发抖,粟此时已经重新定义出自己在豫东战场上,能够自由进退的物理空间,更是构建出能够自由出入黄百韬精神世界的精神空间。
于是华野连夜全线撤退,邱清泉追击,华野后勤部门被邱抓住,成为俘虏。
☞☞☞
十二、豫东战役是双方能够动员,挖掘到极限位置的力量得博弈,
更是全面而无限临界与,战争博弈的本质的另一个视角,——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对点、线、面的争夺,
豫东歼敌近9万,自身伤亡不下5万(此计算括外线配合的中野)代价很大,
但是豫东战役是我军与老蒋主力的一次大会战,
攻克开封,代表着我们具备了攻克省会级城市的能力,对区兵团给予歼灭性打击,重创黄兵团,则预示着暂不过江的正式落地成盒,暂被去掉,变成不过江,
此处,如果唐军神李靖如果能够看到这个结果,一定会欣慰的笑了,曾经是他梦寐以求的南北战场,同步双开,在粟身上实现了,而这个过程实现落地,用时1400多年。
看到未来的大唐军神李靖
而豫东战役后,华野在根据地支援下,迅速恢复元气。而国民党因财政,一线有战斗力的部队,很难及时恢复。
☞☞☞
十三、战争的本质,可以认为是对点、线、面的争夺,
1947年,当老蒋转入战略防御,其基本策略:据点,确保线,压制面。
如果国军能有执行力,战斗力,效执行这个策略,是存在获胜的希望。但是国军那糟糕的战斗力与打折的执行力,
执行此战略牛逼的,是岛国倭寇。
因岛国倭寇的强悍的战斗力和和不拖泥带水的执行力,其虽兵力不足,但是在据点,确保线,压制面的战略下,国军、我军都很难翻身。
豫东战役之前,每次战败,国军高蹦都以为失败是可以列表:地形不熟,后勤无法保障,情报不准,友军坑害…… 但豫东,这些障碍都消失了,一个都没有出现,
国军机动能力保障,豫东地形开阔、地形熟悉,友军都是打了鸡血。,一群超级高手围殴粟,愣是邱清泉打出一个熊猫眼,黄百韬被半废,区寿年被报销了,而沧海一粟却在国军这群超级高手群殴中几乎是全身而退,国军们是反应不过来,还在凌乱中。
☞☞☞
十四、豫东,最高层恢复了沧海一粟,粟对华野全军的指挥权,并且将豫东战役配合不力的山东兵团司令员调离,
则代表着,在最高层面上,正式的技术性确认开辟的南线战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所以,豫东后,教员才说这样的话—— “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豫东战役是粟裕大将战争经历中最紧张最难熬的一仗,在这场战役中,沧海一粟在复杂严峻战场局面下,如蜘蛛网 ️般的运筹帷幄,和精确补位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林彪后来评价豫东战役是“粟裕尽打神仙仗”,刘伯承评价是“我也不敢打这一仗”。
所以,豫东战役之后,最后高层恢复了粟裕对华野全军的指挥权,但同时又给于山东兵团某司令,在济南战役前线一个主导战场的机会,也给与该司令一定的试错空间和时间,实质上基本就考验一个执行力,因为该方案最高层已经首肯了;
而每一次谁是一场战役的现场主导者,其背后都是一场政治博弈,只是这种政治博弈老蒋那边太过于明显罢了;
而谁知主导济南战役的该司令仗着自己是天子门生,直接修改了济南战役整个蓝图,连最高层肯定的方案都敢否定;更为关键是该司令直接自行修改方案后,主导出的那个战役结果,根本没有达到最高层的预期。
应该说最高层给了该司令露脸的机会了,结果让最高层丢了面子和里子,这个时候最高层有点老脸挂不住了;
经过这一轮试错,最高的那几个人,终于达成内部共识——真正能扛南线战场主帅大任,只有沧海一粟;
而华东军区第一人,作为玩政治的,深知最高的那几个人达成了这种共识,
于是接下来将豫东战役配合不力,更是在济南战役放飞自我的山东兵团司令员调离,或者叫做调出指挥体系中心,换成陈士渠;然后就铺垫,沧海一粟缓缓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