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你们的‘美国梦’断送我们的未来”? ABC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第1页

  

user avatar   liu-xiang-xi-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在美国生活近20年的筒子。我个人比较同意楼上匿名那位朋友的结论:“原文作者有如此感受,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想做白人而不得。为什么想做白人?因为他觉得白人好。” 但是不太同意他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承认,ABC,尤其是ABC男性,是文化割裂和夹缝中最痛苦的一群人。

如果最赤裸裸的说,美国仍然是显性男权主导社会。这个在中国的朋友也许体会不到,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美国的税制和社会体系根本不是为双职工设计的,而是很大程度倾向于女性在家的(例如各级学校下午2点半下学,否则就要花很多钱去报各种课外班),美国仍然无法做到男女同工同酬,女性生产后没有法定产假(我就是FMLA执法人员,但是这法律仅限大型公司且有很多手段规避),公司完全可以合法说你生产后第二天来上班,否则滚蛋。(当然,公共形象咋样另说)等等,也许会颠覆一些朋友对于美国对于女权保护好的印象。 (嗯,Women's March 有穆斯林参与者打牌子公开支持童婚。。。我也是醉了)

那么这个和亚裔男有啥关系,在把女性作为整体压制在经济下层后,WASP男权的力量完全就是靠经济地位和身体进行博弈了。 在美国高管很倾向雇佣高大男性,白人最好,然后各级初高中里以橄榄球运动员而不是学习最好的为全校的天之骄子。(能骄到什么程度,俄亥俄某高中橄榄球队轮奸一女孩,全镇子,包括警察局替他们擦屁股,结果被捅出来

Rape charges against high school players divide football town of Steubenville, Ohio

) 并通过一套成型系统进行选择。(包括有控制力,打断他人,有理在声高,不遵守既定秩序的alpha male行为)而亚州文化培养过程中却恰恰认为这个是粗鲁的行为,并会进行惩罚。

这点赵小兰(前美国劳工部部长,交通部现部长)曾明确提到过:“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受传统的亚裔家庭教育,高声说话或抢答都被认为是很粗鲁的行为,且总是等着轮到你发言的机会。我记得在我第一个工作,我很耐心的等待我的发言机会,这机会却从没出现!人们总是打断别人说话!” 这很清楚的表达了一个亚裔传统文化女性在职场上的体会。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亚男,尤其是ABC的窘境: 他们大多数人会比白人身材矮小(相对比例),而他们的父母一方面提供着亚洲传统价值观(长幼尊卑,仁义礼智信,学校里必须学习好才能干其他的--典型例子,林叔豪)一方面却强烈表达了对来源国的割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经验对所在国某些事情不满,而导致对美国的强烈新皈依者心态,加上这些父母往往付出重大代价--留学的往往要付出人生最好的10-15年给美国只为了熬一个身份,有些人连父母去世都不敢回国探望,仅因绿卡排期,政庇血卡偷渡什么的就不说了),那么这种割裂必然导致ABC的矛盾。 他们既不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 (相比之下,白人反而有强烈的祖先认同,经常掰着指头说,我XXX曾祖母是日尔曼人,然后我XXX曾祖父是法兰克人,我名字来源是那国,然后我家徽是XXX,过个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后裔敢把芝加哥,波士顿的河用颜料涂成绿的。。。拉着全世界各地的人戴绿帽子。。。)同时受到WASP类型男权的严重排挤。

他们自认是美国人,但是行为定义权却不在自己手里。 自认是中国人,却由于父母刻意的剥离化(我刚来美国时见过刻意不让孩子接触中文的中国新移民,原话是,我不能让中文污染了我孩子学纯正英语的环境)导致自己完全没有文化基础。同时父母崇尚单打独斗,很多人还外斗外行,内斗内行。 根本不试图建立泛华人利益网进行互相支持。 (这点几乎是华人特性,一个人一条龙,仨人马上仨虫,互相拆台,而对美国情况比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美国各族裔内部都是非常裙带关系的,然后基于这个进行分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原文中的怨气是很典型的存在。那不是废话么。 你教我的东西在这个社会上全没用乃至劣势, 还不能保证我有维护底线利益的关系网。你父母倒是爽了躲进小楼成一统,我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ABC要不选择进一步割裂彻底去华人化,甚至是跪添WASP的奴性化(典型如华人那几个议员,拿着族裔利益做进身之阶)要不选择了自闭化,反正学好数理化,不缺饭碗,关门不闻窗外事,只盼娃能嫁白人就好。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代ABC是由于父母是特殊时代(1980-2000前后来美,出生年代1950年-1975年为主, 1980年全美华人43万,2015年全美华人430万-500万,我们说的ABC是非常具有时代背景的一群人)的特殊经验造成的特殊人群导致的情况。 这些人无论在中美实际上都对后代产生了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影响。 而新一代的父母(1975后)由于成长环境相对宽松,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比例大幅度加强,反而出现更多的综合性人才。(精通中英文,语言是工具,不是谋生限制,对中西文化均有了解并能结合自身性格和人生选择进行取舍)他们和他们子女面对上文情况,一方面很多人以非常正面的心态去承认不同,乃至明确指出不同的优势。 一方面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影响着美国社会。 最典型的例子是起中文名字的越来越多,David Wang 算啥? 在家长 story time给一群不同肤色的娃 讲讲我家骍逸的名字来源是几千年前的一本诗词(诗经,鲁风,有骍有骐,你猜出我娃祖籍了么 :-) ) ,然后看一群小孩觉得自己家家徽才百年单位是多么渺小是一种什么感受? :-)

正如赵小兰在同一段话里说的“ (作为亚裔)我并不是鼓励各位应该(学习WASP)举止粗鲁,好的倾听技巧很重要,但是,以自信及适当的方式表达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掌握主导权。这是指主导你的项目及任务包括你的职业发展、而不等着他人来领导你。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社会有许多工作勤奋的人,他们十分忠诚可靠,技术上也优于他人。但是在职场发展并非如此简单明了。有许多特质和技术同样重要;如与同事相处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这些领导技巧也被称做软性领导,必须从中培养。这些技巧亦是由文化主导的。对许多亚太裔美人而言,即使移民数代,文化仍旧有相当的差距。”

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领导力并非只有WASP那一种。 WASP对亚裔的要求本身就是unAsian, 而只要做好自己,学会维护自身利益手段, 我们同样也在美国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希望新的一代能更自信的对父母说, thank you parents, your immigration provide me an opportunity in different angles to approach this world. :-)


user avatar   fanqiangda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天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写点东西,因为我正好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在reddit的azn社区上还follow up了两篇文章。不过这个周末正好赶上自己的移民批下来,小激动之余还要忙着给Ottawa寄护照和资料,就错过了

首先,ABC是个中国大陆人才喜欢用的词,本地出生的华人会管自己叫Chinese-American. 如果在加拿大,他们叫Chinese-Canadian, 在欧洲的叫Chinese-European, 如果在澳大利亚,叫Chinese-Australian, 以此类推

然后,我要说一下美国的ABC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美国ABC的构成和来源。

1. 二战前的华人移民

最早进入美国的华人来源于19世纪中期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加州修建铁路的时候引入了九千多名华人劳工。 当时的主要董事之一,老斯坦福(也是撇校创始人)力排众议,以强硬的态度实现了进口华工的提议。当然,这位大土豪并不是因为觉得那些快饿死的广东渔民可怜才让他们来加州的。当时美国各个行业,尤其是铁路,矿山行业的主要劳动力来自于爱尔兰的白人穷苦移民。但是这些爱尔兰人对于美国西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资本家的极力剥削并不能忍受很久,也并不甘心一辈子做苦力。因此,酗酒,停工,闹事屡见不鲜,生产事故频发。太平洋铁路在修建伊始也是主要雇佣爱尔兰白人。但爱尔兰工人的工作态度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导致铁路工程进度缓慢,资本家也不乐意给这帮爱尔兰穷鬼涨工资,于是他们就看中了中国东南沿海大量的穷苦农民和渔民。这就是华人进入美国的开端。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工期顺利推进,更多的资本家意识到华工比爱尔兰劳工更廉价,更顺从,更能忍受艰苦的环境,也不会酗酒闹事,大批华人进入加州,。简而言之,华工是高效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当时也没什么工会组织,华人的劳动权益根本不需要考虑,白人需要穿棉衣工作的地方,老板可以什么都不给华人,只要工期不影响,冻死几百个华人不算事。

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Asian-American的说法,只有Asian living in the States. 在本地白人的眼里,这些华工扎着辫子,面目可憎,不懂英语,不信基督。而在爱尔兰白人移民的眼里,华工简直就是天敌,两个族群在美国会直接构成竞争 ,而臭毛病一堆的爱尔兰酒鬼显然不如驯服廉价的华人受资本家青睐。于是爱尔兰白人开始了针对华人采取暴力行动,包括骚扰,袭击华人劳工驻地和工作现场,也包括有组织有预谋地针对华工聚居地进行屠杀。而在美国社会看来,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潮代是黄祸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当时的资本家极力要求扩大进口华工,但白人社区普遍把华人视作“degraded race”。当时的华工在美国白人眼里是未开化的野蛮人,扎着辫子,面目可憎,不信基督,还会带来传染病。大量的教堂也拒绝信教的华人进入,认为华人与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都不一样,是最低等的异类。

1868年,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签订了Burlingame Treaty, 作为对《天津条约》的修正案。当时美国试图树立和欧洲列强不同的形象,给予了中国最惠国待遇,也保证平等人道地对待进入美国的华工。但在美国内部,排华的情绪反而愈发高涨,美国国内的政客一边倒地反对华人入境。1882年,在排华情绪达到顶峰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终于出台了Chinese Exclusion Act,也就是最初的《排华法案》,宣布十年内禁止中国人移民,可以合法入境的中国人基本上只有留学生和外交官。随后这项法案进行扩大化,既不允许已经滞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把家人从中国带过来,也不允许已经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归化入籍。同时多个州都出台附带法案,禁止中国男性和白人女性结婚。1924年,美国进一步强化了排华法案,除了菲律宾以外的几乎所有亚裔移民都不允许和白人结婚,不允许拥有土地,不允许归化入籍。这种状况直到1940年代国民党政府在太平洋战场上和美国结盟才有所好转,但当时美国只是象征性解除了排华法案,每年允许100名中国人移民,实际上中国人并没有能力像欧洲人那样大规模移民美国。直到1960年代后期,美国移民政策进行了改革以后,对亚洲国家的移民限制几乎取消,才迎来了新的华人移民潮

2.战后到1980年代末的华人移民

战后到1970年代前期,由于PRC的建立和冷战,大陆华人移民基本不存在,这一时期能从中国移民的基本只有台湾和香港人。所以对于大陆人来说,这一时期是空白。1965年以前,美国移民法规定整个中国(包括台湾)每年能够领到105个移民签证。 这项法规基本上堵住了台湾人大规模移民美国的可能性。 到了1977年中美建交之后,美国把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分成三个独立地区计算配额,因此从这一时期到1980年代,台湾和香港移民数量急剧增加,而大陆移民数量依然基本没有。这一时期移民到美国的台湾和香港人在美国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台湾人和香港人社区,这也就是后来的大陆移民看到的老移民社会主要构成部分。

3. 1990年代到今天的合法移民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移民数量急剧增加,合法移民以留学生和技术人才为主,非法移民以低技术工人为主。从8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对人员外出有所松动之后,中国大陆向美国输出的留学生和技术人才急剧增加,这一趋势在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急剧腾飞尤为明显: 在2000年美国的中国大陆国际学生不到5万人,而2015年已经超过30万人。尽管依靠工作在美国完成移民程序对中国出生地的申请人来说极为漫长和煎熬,但大批的留学生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在美国安家立业。

4.1990年代到今天的非法移民

同一时期,中国大陆也输出了大量非法移民,主要以福建广东两地居多。由于美国并不会主动搜捕非法移民,加上一些地区对非法移民有着完善的庇护措施,这些非法移民在美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开银行账户,考驾照,经营生意。有人到了美国开小餐馆,有人去干技术活,比如修管道,厨房后台小工,洗车店的帮工等。有些城市,比如旧金山,对非法移民宽容到即使非法移民犯罪被捕,警察也不会主动向移民局透露非法移民的身份信息,而是处理完后直接让其继续流入美国社会。

美国ABC的来源,也就是这四类人的后代。那么,回归正题:

二战前的华人移民,在中美两国基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员。在当时的中国,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没有人愿意远渡重洋去“淘金”,而在美国,这些华人受到的待遇堪比解放前的黑奴。这些人的后代基本上已经全whitewash。 对这些人来说,中国血统和文化传承是他们的原罪。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就是因为中国人的身份而受尽了歧视,所以对他们来说,需要让自己显得white很重要,把自己和新来的亚洲移民区分开来是他们的本能。对这些猪仔的后代来说,亚洲,亚洲人,亚洲文化都是Unamerican 的累赘。讽刺的是,当年美国人歧视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华人不可能被同化,而这些猪仔的后代们用自己的whitewash完美地反击了这一点

家庭背景是战后到1980s末期的华人移民的abc们,基本都是台湾和香港裔。台湾因为传统文化保持得比较好,所以台湾移民家庭一般对待自己的abc小孩都会要求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很多台湾ABC拿着台美双重国籍,成长中还有机会经常往返台湾,有机会跟中国文化进行更多的connect,所以他们并没有完全遭到文化上的割裂。

而香港背景的ABC由于语言上的原因,一般在北美最多也只会保留粤语交流能力。加上英属香港常年的反共宣传,导致香港华人对大陆文化并不感冒。在语言上属于粤语族群,政治上属于反大陆势力,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ABC基本除了一点粤语跟中国毫无关系。

1980s末期及以后的大陆移民家庭背景的ABC们,情况则比较复杂。

在大陆经济腾飞以前,也就是2000年以前,中美差距极大。而当时能去美国留学的,除少数幸运儿,基本都是学习优异的高级人才,也有很多是早年经受过文革苦难,等了很多年才能重新参加高考上大学的1950-1960后。这些人在那个年代很可能根本没有想到中国经济有后来的大起飞。对他们来说,留在美国是风险最低的选择,再也不用担心中国来一场政治风暴,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未来像自己一样因为国家的封闭和贫穷而遭受苦难。 所以对他们来说,美国的确是天堂。

而且那个年代出来的大陆人要比今天穷得多,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在美国生存,他们甚至没有大陆移民的社区来建立自己的圈子。至于英语不好,种族歧视,文化障碍,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事。他们这一代人从小在大跃进和文革中长大,在农村的生产队里插水稻,打谷子,没准还要看到自己长辈在镇上接受批斗。美国的种种障碍对他们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甚至可以在美国靠自己努力几年就变成中产阶级。他们在中国的记忆都是苦难,他们也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会有机会跟中国有密切的联系。对这些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一个优秀的美国人。而在缺少大陆人社区的环境下,这些父母也并没有仔细想过“美国人”的定义,只是认为美国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他们的孩子就应该怎么做。那很自然,美国社会上最优秀的几乎都是白人,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应当学习白人。如果是男孩,就应当模仿白人男孩,如果是女孩,就应该多跟白人男孩玩。用今天的眼光看起来,这是一种很没有自尊的做法,但那个年代的大陆移民有他们自己的局限性,并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看待他们。

而1980s以后趁着中国解除封锁到美国的非法移民们,他们的子女处境还要糟。

这些非法移民在美国的生活是不稳定的,既没有合法的身份可以找体面工作,也没有办法上学接受再教育提高自己,还要操心如何转换成合法身份。很多非法移民最早来美国的目的就是一边黑下来一边打工给家里寄钱补贴家用。这样家庭出身的ABC自然不会见识到中国好的一面。想象一下,孩子从小在非法移民的小餐馆后厨长大,没有人关心他的学习和体育,没有人教他怎么跟老外相处,也没人关心他在学校是不是受欺负了。孩子从小见到的跟中国有关的东西要么是肮脏的中餐馆后厨要么是老爹去别人家修下水道带回来的一身泥。这样的家庭出来的ABC怎么可能对中国有好感。再加上这些家庭一般也没有条件让孩子去很好的学校,而越差的学校种族歧视越严重。所有负面因素综合在一起,非法移民家庭出身的ABC很容易变成self-hatred,对自己种族和中国抱有强烈的负面情绪。他们甚至会故意歧视那些新来的亚洲移民同学,显示自己American的一面。

在2000年及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发展,到美国的大陆移民素质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中美之间逐渐在缩小的差距也有所认识。相比前面几批华人移民父母,2000年后的这一批新移民整体而言是美国华人中素质最高,经济条件最好,也是跟中国大陆关系最为密切的族群。这些移民在当了父母之后,对中国的认同感依然很强,并且会试图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经常带孩子回国感受中国文化,加强中文的训练。并且由于父母自己在国内的经济条件也都不错,小孩也会对中国有比较正面的印象。这些都对树立新一代ABC的族群认同感,自信和自我认同有很大的帮助。这些ABC和前面提到的几种差别都很大,对身为亚洲人的self-hatred和盲目的white worship比其他背景的ABC少得多。

那么我们回到 Armorusa的这篇文章,以及他之后的followup,通过他透露的信息,不难看到他可以被归属的类别;

按照他已经读完大学并且工作数年来推算,他的父母应该是1980末期到大陆经济腾飞以前这段时间内移民美国的。他能去ivy,说明家里重视教育也有能力支持他,因此父母作为早年移民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抱怨父母并不理解他作为ABC的痛苦,但他不明白他父母遭受的苦难比他大得多。对他父母那个年纪的人来说,自己的孩子光是生在美国就是无比的幸运。相比他的父母,他成长的环境没有动乱,没有饥荒,没有贫穷,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正常工作,可以自由自在去世界各地旅行。至于剩下他指出的各种问题,例如白人比他们努力的少但收获得多,或者去date女孩不受其他族裔待见这些,对他父母来说根本不算问题。 他说的这些,按他父母的标准纯属“First world problem”

作者认为中国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带到美国去,认为这样会切断他们和中国的联系。他没有意识到,现在新一代的中国移民已经不是他父母那个年代的人了,那种强行在家只说英语的华人移民家庭早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新一代的High Chinese既有经济能力也有意愿让孩子保持Chinese heritage. 虽然如何完美的解决双语和文化认同对华人父母来说还是个大难题,但至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跟国内的亲朋好友的关系也比老一代华人移民紧密的多。这些跟作者自我感受到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而且随着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越来越发达,加上华人族群的数量增加,以后在北美想找到合适的Chinese immersion方法并不是不可能。

某种意义上,作者,还有那些支持他的ABC显得很势力和虚伪 。这些人小的时候自己也不愿意学中文,觉得家里做中餐,说中文是很shameful的表现。有些人还会把矛头指向1.5代中国移民同学,认为正是这些Asian from Asia让他们这些Asian America难堪。有1.5代的移民说过自己当初移民美国,跟自己同一个姓的堂兄弟们都不带他玩,看到他就像灾星一样避开。直到这些ABC上了大学,进入社会,才意识到自己不跟中国connect起来就毫无身份认同感。还有些人是觉得在白人社会工作不顺心,想去香港新加坡上海找找机会,才开始重新建立起所谓“Chinese heritage”的意识。 这些ABC如果真的找了white girl,都恨不得要炫耀到全世界都知道,因为他们心底里还是认为白人比自己优越,如果科技发达到能让他们自己变成白人,估计十个里面有十一个都会这么干。

实际上,阻碍中国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Chinese American。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却没种去争夺自己的权益。然后当新移民来到美国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比白人还要恶劣。一群中文水准基本属于文盲的Chinese American,居然嘲笑Native Chinese的行为举止,因为别人有着Chinese lifestyle,讲着Chinese language. Yet they cannot even speak their own language. The only language they are good at is a language created and spoken by white.

在我看来,如果作者,还有这些跟着叫嚷的ABC真的痛苦得不能自拔的话,他们完全可以花个几十万美金去找IVF机构,选好白人的egg donor,身高头发眼睛任你选择,等生下一打小hybrid。以后他们的后代,以及他们后代的后代就是带着Asian last name的白人了。这样不仅连date 白人女友的麻烦省了, 运气好也许一打孩子中还能出个NFL的明星, 带回国小孩没准还能受到华天那样的待遇。当然,如果没这个种挑战social normal,或者嫌贵,那就deal with it.


user avatar   liao-xia-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很多移民西方国家的中国人来说,融入好像是一个逃不过去的话题。但是好像很少有人意识到,对于美国这种移民国家,所谓“融入”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好的选项

中国作为事实上的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国家(对,所有的少数民族实际上都被同化成了汉族)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对于少数族裔该如何在主流社会取得地位完全没有头绪,以为能和当地人共用完全一致的生活方式才算融入。很多来美第一代移民也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第一代移民的身份已经无法和当地人共享一样的生活方式,才坚定地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融入当地社会,想要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美国梦。

然而美国社会的运作方式并不是你出生在这儿,英语作为母语就能融入所谓的当地文化的。美国的其他少数族裔,比如非洲裔和拉丁裔,也根本没有彻底的融入所谓的白人主流社会,而是将自己的文化体系带进了美国社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化圈,再加上基于种族形成的社交圈和互利原则,最终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再对所谓美国主流文化进行反哺。这样的例子多到数不完:美国如今的流行音乐文化实际上完全来自于黑人音乐;美国有90%都是黑人的大学(Howard University);爱尔兰人有自己的圣帕特里克节;犹太人有自己的光明街逾越节……等等。

每一个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的民族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土到底是哪里,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华人来了之后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香蕉人?

的确,少数族裔现在在美国的发展状况仍然令人痛心,美国的种族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被解决过。我们上面举例出来的各个少数民族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的不公和压力。但是为什么华人作为所谓“模范”少数族裔仍然社会地位低下?我们以为的,可以帮助我们融入主流社会的办法-努力学习出人头地,成为中产,过上物质上的中产生活,遵纪守法,重视下一代教育,对下一代进行文化隔离—已经被证明并不成功。

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所谓“融入”方式,让我们实现了事实上的自我隔离——我们在美国的第二代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东方教育,然而却接受着纯正的中式价值观灌输,家长与此同时却在向孩子表达让他们脱离母文化的意愿——尽管我们用东方式的教育方法把你养大,然而我们一点都不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东方人,你的想法和思维模式最好和我们天差地别,这样你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这种矛盾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在逼迫孩子成为一个自己无法成为的人。一个从小被矛盾的价值观教大的小孩,会在成人进入社会之后面对巨大的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几乎没办法在一个本来就有深刻种族观念的社会立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听说连一句中文都不会的abc到处寻根。父母根本没有给过的文化教育和身份认同,总有一天要通过某种方式实现。这种教育观更可怕的地方在于,父母等于向孩子主动灌输了无形的自我否认和歧视:你本身作为亚洲人,只有更像主流文化语境下的白人,才是好的。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对自己会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最后说一下在学校被欺负的问题。知乎上的各位大喊黑命贵,以为现在黑人已经可以利用政治正确占据道德高地来为自己占便宜。然而我不知道各位在美华人有没有考虑过,黑人是怎么做到现在这样高举道德大旗给自己争取利益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仍然会随意被人歧视欺负,而没有人会因为歧视我们是政治不正确而感到害怕?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融入”所谓主流社会,为什么我们任人欺负的形象如此根深蒂固的留在了主流社会的刻板印象里?

这是因为在美国的亚裔社会从来没有真正抱团在一起发声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力量。这个现象的来源,除了东方文化相比于拉丁文化和非洲文化更难和西方文明融合之外,很大一部分上是因为亚裔内部的分裂,亚裔自我认同感的低下,以及对西方文化莫名其妙的崇拜感相关。一个自我否定,内部斗争的团体,又怎能做到联合起来一起为自己的权益不计代价的争取?我们眼中的黑人权益团体可能颠倒黑白,为了实现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不择手段,无视自己内部的问题,令人不齿。那我们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除了选了一个极右翼的总统上台之外,又做了什么?如果说亚裔内部的分裂还可能是因为亚洲文化圈本身的极度多元而导致难以团结在一起,那如今全美的500万华人自己难道做不到团结起来搞点大新闻?我很好奇想要“融入”当地文化的各位华人,口口声声教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融入当地社会,自己却在最应该表现出融入态度的政治生活中一窍不通且毫无作为。最有趣的例子当属加州SCA5法案的事例中,华人的权益被华人民主党议员损害,最后华人却把全部责任推到民主党的联邦政府头上。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上好大学,那就要在关键议题上团结起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从地方选举开始,选出真正代表自己权益的议员替自己发声,而不是被背叛了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说得更难听一点,如果我们能建立出一套自己政治正确,那又何苦在这边受着白人和非裔的夹板气?一个无论从智识上还是能力上都不逊于他人的民族,却因为自己的迷茫而不得不面对不公。在这个所谓平权运动大行其道的美国,我们不去利用这个气候给自己发声,反而希望自己能躲在白人荫下捡一点肉吃,甚至把自己同有色人种割裂开来,我实在无法理解是要有多强的奴性和根深蒂固的对其他种族的歧视,才能做出这种选择。

我的这番言论可能对于努力维护亚裔权益的各位人士有所不尊重,然而我们必须得承认,相比其他族裔,我们在内部团结和一致对外争取权益这件事情上做的远远不够。

说了这么多,其实概括起来无非以下两点:建立好族群内的文化认同,团结一心对外发声。想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和歧视,先从建立好自己的自信心开始。如果我最终选择长居美国,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会写出题主列出来的这种文章,因为这说明我的孩子的身份认同一塌糊涂。


我希望在美国的华人终有一天会利用好自己已经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再用我们的方式去影响所谓的主流社会,而不是一味追求成为白人社会的二等公民。我们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科技界和商界人士,那么是不是应该致力于用自己的力量培养出更多的政治家,艺术家?希望我们这一代在美华人,能够用新的思路彻底打破美国社会的竹子天花板。


------

小透明写个答案快两百赞我也是惊了……谢谢点赞的大家

评论里表示华人自古如此难以改变的各位——没有别的意思,但是就是因为我们总这么想,才更加难以改变吧。

希望大家能对自己群体有清醒认识的同时,更多地思考该如何在现状的基础上做出积极的改变。


user avatar   xiao-wang-63-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这个问题,我先说一段个人经历,再讲理论。

去年底,我二年级的儿子“闯祸了”。他课间跟几个同学在操场上玩,其中有一位同学是刚从其他州转学来的越南裔小孩。

玩着玩着,一个欺生的白人小男孩就跑过来对新同学说:“You look so ugly—你好丑。”

我家老二:“He’s covered with mirrors, you know?—他全身覆盖着镜子,知道吧?”意思是你看到的那个丑陋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白人小孩:“I heard that Asians name their babies by throwing empty beer cans down the stairs, and the first three sounds the can makes will be the baby’s name—like kong-king-pong, ching-kong-dong. 我听说亚洲人给孩子起名字的方法是往楼梯上丢一个空啤酒罐,这个罐子滚下楼发出的前三声响就是孩子的名字,比如哐当当、丁咚咚。”说完哈哈大笑。

我儿子冲那个孩子嚷:“Do you know what your name is in Chinese? It is 发-克-油!”

于是,那个小孩就冲我儿子的眼睛打了一拳,我儿子又眯着眼狠狠踢了他一脚。这俩孩子就和父母一起,被请进了校长办公室。校长和班主任给他们讲了道理就放他们走了。

白人孩子的父母看起来谦和有礼,但考虑到他们儿子的言行,我并不十分确定他们的谦和是真是假。

我儿子在校长室始终一言不发,捂着一个冰袋,表情十分倔强。当我把他带回家之后,他一进门就扑在我怀里大哭。我告诉他:你是一个勇敢正义的孩子,就算他们说你做错了,爸爸妈妈也认为你做的对!

(孩子班主任寒假前的email和两个孩子的照片)

我认同本问题下一位匿名答主的结论:原文作者有如此感受,(觉得二代华裔的人生被他们的父母毁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想做白人而做不得。他为什么想做白人?因为他觉得白人好。

下面是理论:

首先,他为什么觉得白人好?

原文父母那一代移民,几乎都是倾家荡产来到美国、准备过“好日子”的。

那时信息传播方式落后,他们所了解的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只是“住洋楼、开小车”之类的道听途说。这对穷了一百多年、住泥房坐牛车的中国人当然散发着无穷的吸引力。

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倾其所有、千辛万苦移民到美国,也希望过上美国人的好日子。

但真正来到之后才发现,别说“住洋楼、开小车”,就连去菜场买菜都得掂量掂量口袋里有没有足够的硬币。真正过着“住小楼、开小车”生活的,只有身边的白人。

于是,“变得像白人一样”,就成了那一代移民的梦想。

可是,这个梦想对身无特长、英语不过硬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他们此时不得不秉承“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就交给儿辈、孙辈去实现”的中国传统育儿理念,语重心长教育晚辈说:儿啊,你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努力向白人看齐啊!

这些儿孙辈为实现这个理想所受的挫折无疑是残酷的。然而更残酷的是,他们在家也无法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因为父母不允许他们失败,而且如原文中所说,他们与父母的语言已经脱节,无法再进行情感交流。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只发生在华人身上。

我婆婆的姥姥姥爷是意大利移民,只会说意大利语,但她们的女儿——我婆婆的妈妈——半句意大利语也不会,因为她的父母不允许她说意大利语,只让她说英语、按美式礼仪和习惯生活。

这个女孩上八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路上被一个“纯美国”小孩推到水沟里去了。她浑身湿透的回家向父母倾诉,但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去找学校或那个孩子的父母理论,反而把自己的女儿狠狠训斥了一顿。

我婆婆说,这是她妈妈童年时代最悲伤的记忆。



但是,这些问题在今天的移民身上已经明显减弱了。



新一代移民的面貌已今非昔比,他们或是某领域的精英,或是家境殷实的投资移民(当然,倾家荡产来美国图蓝天白云的也有,但已经不能代表移民的总体面貌了)。

先进快速的信息传播已让大众获得了关于西方/美国更客观的信息,帮人们做出更理智的移民决定,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对新国家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后,移民们真正到了美国后,却惊讶的发现:艾玛,我在中国的一套房产可以买美国的两套别墅?什么?我的白人同事居然买不起?

艾玛,我的白人邻居竟然没上过大学?什么?因为付不起学费?

咦?这个身强体健的白人怎么在街边乞讨?什么?有精神问题不适合劳动?精神你麻痹!你就是个废物!



在这种情况下,老一辈“向白人看齐”的思想就被送上了断头台。对自己的文化更自信、身份更认同的新移民不再怕“被人歧视”,反而会产生逆向歧视:

你们这种既没学历又没资产又患懒癌晚期的人,有什么资格歧视我?老子不歧视你们就不错了。



所以,老一代移民子女的遭遇,新一代移民的子女虽说也会遇到,但程度大为减轻。现在的移民父母发愁的不再是孩子怎么学好英语了,而是怎么学好汉语;不再是“住洋楼、开小车”,而是去哪里找更好的钢琴老师,怎么进入藤校。



总之,现在的亚裔后代,已经不是以前的亚裔后代了。

我儿子这一批亚裔少年已经可以达到适龄的自我认同,而不以同龄白人的利益和行为尊了。试想他们再下一代的华人,必定会比之前的任何一代华裔都站的更高。



当然,我说的这些,只适用于甘心过平民百姓日子的移民。如果你想在政治上有大作为,比如想谋州长、议员之类的职务,那还需要几代移民进一步的努力。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在此不提。


user avatar   fen-se-tian-kong-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移民澳大利亚十几年的移民想谈一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看后感觉只能说有些人确实是这样,但并不是所有在国外的华人都是这样,家庭教育很重要。另外还想补充,不是只有华人移民有时会有这样的自卑感,接触一些从其他国家移民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是从欧洲国家移民的人。所以认为有这种自卑想法的不是只有华人,而是存在于个体当中。 虽说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不同的国家,不过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移民国家,不过很多人认为澳洲的种族歧视要比美国更为严重。 首先,作者的种族认同有问题。在澳洲,问到别人从哪里来,都会如实的说具体的国家,苏格兰会说苏格兰,英格兰会说英格兰,然后会说来到澳洲很久了,很少会说自己是澳洲人,不过确实有这样的,他会解释说他的祖先很早来到这里,祖先已经混血太多,都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了。如果一些入籍后的华人说自己是澳洲人,确实是感觉有些可笑,不过我相信那不是因为种族歧视。在澳洲幼儿园教育中比较明确规定,孩子要知道自己是谁,其中包括自己的种族,这样才会在未来的成长中不产生疑惑,健康地成长。我们是中国人,印度人,意大利人,希腊人,等等,我们组成了澳大利亚人。作者作为华人的后代连中文都说不好,由此可见,家庭的教育到底有多缺失,父母有多不负责,才没有教孩子中文,这样扭曲的心态,能够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呢?在澳洲,是非常鼓励保留自己种族的语言的。 其次,作者认为美国歧视很厉害,别的地方就没有歧视。这是大错特错。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歧视。很多人认为西方民主国家没有歧视,工作不靠关系,不用走路子,这是认知的错误。在澳洲找工作,人们基本上只招认识的,并且并不认为这是托关系走后门,而是认为我认识他,和他相处过,这个人值得信赖,相处很好,对工作有利,我为什么要找不认识,不知道是否可以信赖的人做这份工作呢?所以如果这种基本认知没有,就会总有受挫的感觉,好像还是种族歧视。认清社会的不公平,会对自己为人处事有很大的好处。另外,在澳洲的公司中,一般都是鼓励,很少听见批评,你就会认为自己很好,这是绝对的错误。曾经恰巧听到关于一个人是否可以晋升的电话才茅塞顿开。有了一个空缺,大家都认为那位同事很有能力,可是领导不批准,为什么呢,竟然是因为她自己工作后,所用的工具没有打扫得足够干净,这是很小的细节,我虽然感觉到了,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且领导认为她自己不能够认识到,这就是她的习惯,别人提醒也没有用,所以是不会说出来的。所以说,家庭习惯很重要。 最后想说的是作者所说的融入白人的社会,其实白人的社会也是分圈子,而不是所有的白人都是一个圈子,白人的圈子根本不存在。在生活中也是看到生活相对富裕的白人对于生活贫苦的白种人也会是另外一种态度。中国的文化和世界上别的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不过有礼貌,有教养在大部分文化都是相通的。好好学习中国文化会很有益处。曾经看到国外论坛有华人问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文化,别人谁又能够了解你呢。

总之,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在国外受到的重视也是越来越多,在国外的华人生活没有这么可怕,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自己的文化是什么。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整个华裔群体没有地位。

美国没有国王,开国那批人,也不是现在说了算的那批。

地位是自己争出来的。如果华裔控制了美国的金钱和暴力,那就是华裔的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观。

如果华裔资本控制华尔街,控制好莱坞,控制互联网,控制军工,控制石油。社会价值观自然就转成华裔主流,其他族群要适应华裔的价值观。

类似中国企业雇佣外国员工,懂中国的规律才能赚中国的钱。

做不到,就只能适应别人了。不幸的是你的生理特征一眼就被看出来,而且还不符合人家喜欢的标准。你再普遍不抱团,再普遍内斗,地位自然高不起来。

华裔靠在美国的提升地位很难,中国资本能发展起来,能渗入美国乃至世界每个角落,华裔的地位自然就会起来,你因为黄面孔和中国价值观能或者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多的暴力保护,地位自然就有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回答过相关问题(如何评价摩拜单车获得超六亿美元的e轮融资,共享单车未来在谁手中,是否胜负已定? - 知乎),针对摩拜完成E轮融资做了如下猜测,其中OFO马上完成新一轮以及国际化等地域拓展的部分,和OFO今天放出的信息基本一致。不过,竞争还很残酷,发言中提到的盈利部分可信度堪忧。这个阶段,那么多投资人完成了各类共享单车的投资项目,不要考虑盈利,还会先考虑如何整合上规模吧。


…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更多回答请看何明科




  

相关话题

  为什么我听到「阿三、小日本、棒子心里会不舒服? 
  如何评价加州尔湾(橙县)华人于当地时间19日自发组织武装卫队的行为? 
  如何看待费城地铁内华裔中学生遭遇辱骂殴打,华裔女生劝阻遭围殴,而身旁的数位华裔男学生却不敢挺身而出? 
  如何看待美国取消香港居民「抽绿卡」资格? 
  如何看待 Facebook 首席 AI 科学家 Yann LeCun 被群骂? 
  如何看待跪杀黑人弗洛伊德的前白人警官保释出狱? 
  如何看待华裔警员梁彼得误杀非裔青年格雷一案被判所有罪名成立? 
  如何看待「印度人口十亿是牲口,只有一亿是人」的观点? 
  如果让你的孩子以后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你愿意吗? 
  新加坡人和台湾人怎么看对方? 

前一个讨论
编程到底难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剑侠情缘3能够吸引如此多的玩家进行同人创作?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