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6年上半年有幸参加过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参会的报告,厅长同志高屋建瓴,强调过两点内容:一方面,一个中期的时间段(15年-20年),在苏中苏北各个地级市保证一所大学,苏南的苏州和无锡至少是一所211+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同时将徐州建成区域教育中心,高教资源覆盖周边省份;另一方面,未来5到10年,将南京的一些高校资源适当迁往苏中苏南等地区。
现在这个节点独立学院转设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临近国家给的限定日期,省内大量独立学院转设,短期内找的地级市来接盘难度很大,和公办职高合并已经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早两三年时间转设,个别独立学院的出路能好不少。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无锡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苏州城市学院,这俩算是独立学院出路最好的两个,民办变公办,留在苏州无锡,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大,还能继续使用母校资源,名字也较为整洁干净,保留了未来进一步升级为大学的可能性。
相反南大金陵和东南成贤这俩独立学院的top选手,目前看处境不太理想。南大金陵本来原定搬往宜兴,后来引发金陵师生不满,再后来到了19年消息改为搬到苏州招生,再到20年的消息是南大金陵停止本科招生,确定在转设之后就并无此校,苏州校区的学生招生按照南大的标准来毕业拿的是南大毕业证,即南大金陵没有了;至于东南成贤,目前还没有定数,18年据说徐州市政府欲接手,后续没有下文,至于成贤这块地,东南大概率是要接手的,东南的中大医院就办在龙王山旁,医院建设规格高规模大,这块地大概率是东南用来发展医学院的,东南的出路目前一流传是搬到扬州和高职合并,二是留在南京由江北新区接手,三是直接停办,个人觉得留在江北新区可能性不大,江北新区目前地比较紧张,除非搬到六合去,而且区办大学属实罕见,大概率去扬州或者停办。这两所高校挺可惜的,属于独立学院的佼佼者,如果早几年考虑转设,大概率出路会好不少。
目前江苏地级市里部分还是缺少高教资源的,泰州和宿迁属于的公办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泰州数量上较为充足,南师大泰州学院、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泰州学院,但是三个学院力量单薄,短期内想升级为大学还是比较困难,而且泰州的产业结构目前尚不需要一所大学;
宿迁学院2020年刚刚成为省属高校,短期办大学根本不可能;
其他淮安和盐城目前有均有两所公办的本科,淮安工学院已有一个硕士点,淮安师范目前尚无硕士点,曾经传闻想合并升级为江苏交通大学,其实淮安如果真的想筹建江苏交通大学,接手东南成贤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接手东南成贤转设公办,再和东南要个研究院,借助东南在轨道交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实力,完成相关专业的快速构建,实现江苏交通大学构建的设想;
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师范两所院校中,盐城工学院已有硕士点,未来想要更多的硕士点估计还是要借助南京的高教实力;此外就是上述两个城市想要大学的话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合并抑或是升级不可以去农林或者去师范,如果带上两所师范学院升级大学,则能节约不少精力,但未来大学命名会受限制不少;若不带上师范学院,自身能力又不够。所以换个思路,引进南京的高教资源或许也是一条路;
连云港刚刚升级了江苏海洋大学,后续的高教的动作无非就是围绕医药产业修修补补,短期内不会有大动作;
徐州的话,作为隐形淮海省份,徐州的高教资源还是不差的,一所矿大,江苏师大和徐州医科大,未来的工作重点无非就是徐州工程学院升级为徐州大学相关事宜,其实个人觉得徐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再办一所江苏交通大学也无可厚非(淮安人莫怪);
扬州和南通放一块说,扬大目前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目前已经满足扬州经济发展对高教资源的需求,办第二所本科院校的欲望不大,但不排除接受独立学院的状况;南通而言,一方面,南通这几年经济发展这几年有目共睹,未来更是长三角耀眼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南通人口流出严重,老龄化加深,接手独立学院满足经济发展之余还能增添新鲜人口,所以我个人觉得南通应该接手一两所独立学院,之前兰州大学在南通办了个基地,后来一系列原因迁走了,南通目前在高教资源方面还是稀缺的,作为一个快破万亿的城市,南通境内就一所本科大学,两所民办学院,高教实力不匹配其经济地位;
镇江和常州的不缺乏高教资源,后续工作也就是围绕民办学院的转设抑或是合并为本科职业学院;
无锡是闷声大发财的典型,当年江南学院悄无声息的吃掉无锡轻工大学,现在南信大滨江转设为无锡学院也就两三年时间,南信大还附送了一个研究生院,为其后续升级大学提供了基础,当别的独立学院还在思考何去何从的时候,无锡学院已经考虑升级为大学的事项,而且以无锡市的财政收入和产业状况,再多一所本科学院也无可厚非;
最后就是苏州,亲儿子苏大论文刷的飞起,各种国际排行榜吊打一堆985;四个养子,人大苏州校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中科大学苏州国际校区(尚未落地)也能撑门面;二儿子苏科大16年就从学院升级为大学,最近刚刚喜得三子苏州城市学院,未来大概率还要添个千金苏州音乐学院。下属县市不甘落后,常熟理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昆山理工学院,还有昆山杜克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两个中外合办大学的佼佼者。总的来说,苏州秉承一个原则,有钱好办事。
最后,独立学院转换是国家早几年前就已经下发的通知,虽说涉及多方利益纠葛,但是倘若早几年谋求出路,主动和母校、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沟通,探讨出合理的出路方案,为学院谋求一个不错的出路,至少比现在面临取消的现状强。
部分独立学院的领导和教师群体以自身利益为重,不愿意离开所在城市、所在职位,有着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甚至不惜发动学生在网络进行所谓的护校运动。
独立学院的出路无非就是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如果转为民办,后续又不能继续沿用母校的名字,缺少了母校冠名的民办独立学院含金量又有几何;转为公办当然是独立学院最好的出路,留在原城市最好,例如苏大城市学院,不能留那么去经济状况良好或者财政支持充足的地级市也是不错的选择(无锡学院),省内很多地区还是有高教资源缺口的,再次之和职高大专合并;最后就是停止办学,无休止的拖延,能留一天是一天,不积极寻求出路,拖到国家一个限定日期下来,领导回母校继续任职,年纪大的教师反正也快退休,并不在乎;年轻的教师要重新写简历,学生们青春记忆里的母校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