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的中国人喜欢吃(而且能够买得到)动物的内脏、头部和筋?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yi-dian-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人有处理动物内脏的烹饪技术。

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吃内脏是很low的事情,题主一问,就跳出来说国外也吃内脏。很遗憾,在吃上,老外拧在一块儿,再加无限次平方也摸不着中国人的脚后跟。在内脏的烹饪上也一样。

就好像老外不吃淡水鱼一样,老外也不太吃内脏。不是老外多文明或者多富裕,而是老外那点三脚猫的烹饪技术,根本不会做内脏。

老外有什么烹饪技术?无非是煎烤凉拌。顶破天抹点酱,或者煮个粥,没了。你让老外去处理淡水鱼?处理内脏?他们一没有那样的智慧,二没有那样的技术。

烹饪这项技术,需要对食材和佐料以及烹饪手法,火候,有着深刻地认识才行。

寡淡的白菜,要怎么做才能好吃?这里面就需要你去理解白菜这个食材的特点。白菜叶,无论炒还是炖都可以,白菜心,一点麻汁,一点酸甜可口的酱汁,只凉拌就很可口。那白菜帮呢?请看这道菜。把难吃的食材,做出让人惊艳的味道,这就是智慧,就是对烹饪的深刻理解。

淡水鱼也一样。老外不知道怎么处理淡水鱼。

这道菜我亲自做过。在此之前我想不通淡水鱼肉怎么能做丸子。直到我看到了刮鱼蓉的视频。淡水鱼不是刺多吗?那我就把肉和刺分离开来。这,就是烹饪的智慧。还有烤鱼,酸菜鱼,剁椒鱼头,等等。甚至鲫鱼,刺又多,又长不大,没多少肉,那我用来炖汤,不吃你的肉,只吃你的味儿,把你当调料来用。这世上没有处理不好的食材,只有还没找到烹饪方法的人。

小龙虾的段子已经人尽皆知了。为什么在国外泛滥的小龙虾,到了我们这里生生被吃成了保护动物?因为我们找到了烹饪它的方法。这些年,国外泛滥的亚洲鲤鱼,大闸蟹,包括兔子等等,哪一个在我们这里不是人间美味?在烹饪上,老外实在是不够看。

说回内脏。首先我还是强调,这世上没有low的食材,只有不会处理食材的人。

白菜够low了,却同样可以让你高攀不起。

人类对饭食的唯一要求就是美味,好吃,食材没有高低贵贱,看怎么处理而已。一破蜗牛,因为是法餐就多么高大上?我酱爆田螺表示不服。别看我low,吃起来照样停不下口。

中国人,是这世上最善于研究的人。那些内脏,头,筋,我们不舍得扔掉,因为我们知道生活的艰难。但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食材low就low着吃。我们有着世上最丰富多样的烹饪技法,使得任何食材到了我们手里都可以焕发光彩。我们的厨师们,用他们的智慧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针对不同食材的菜谱,使得我们可以在不浪费每一点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享受到各种各样的美味。

我个人是不喜欢吃猪肺的,觉得那东西很脏,那种软趴趴的口感也让人很不舒服。但就是有人能把猪肺做得香脆可口。

像鸭肠这么边角料又脏的东西,我们都不舍得扔掉,都要找到利用的方法,我不认为这很low,这种善于利用万物的智慧和勤俭节约的品格,我非常为之自豪。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我们为什么一直人口昌盛?哪怕因为战乱人口减少,也能短时间再涨回来。我认为,跟我们这种善于利用边角料的智慧和精神是分不开的。能够利用手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这,就是生存技能。

试想,那些不会,或者懒得利用身边这些边角料的民族,他们相对于我们,必然更容易食物匮乏,所以他们人口没有我们多,同时,当他们食物短缺时,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把身边这些能吃的东西利用起来,而是去劫掠其他人来果腹。我们则不然,当我们食物匮乏时,我们是用智慧和勤俭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这几千年来,老外也没学会处理淡水鱼和下水,难道老外没有饥荒?不,只是他们一没有处理这些东西的智慧,二没有处理这些东西的思维逻辑(没吃的就抢别人)。我们则不然,不同于抢劫别人,我们首先从自身找解决办法,向自然要饭吃。我们把身边能吃的东西都拿来利用起来。我们会吃榆钱,吃地瓜秧,吃书皮,吃嫩芽,吃昆虫,吃蛇鼠,等等等等各种能帮自己生存下来的东西。这让我们可以度过艰难,也免于劫掠别人。这听起来让人很恻隐,但这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坚强生命力的来源之一,那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的馈赠。

现在看起来,下水也不是那么low了不是吗?



我们中国菜的源头是蒸煮。有关这一点推荐一个我的其他回答。

下水,无论是头也好,内脏也好,都需要预先处理。比如肠子要清洗,猪头,羊头,牛头需要去毛。你让连淡水鱼都懒得处理的老外去处理这些东西?那老外会说

处理完了,就需要烹饪了。你会发现,大部分下水,都需要煮。因为无论是肠子还是肚子,无论是心肝肺,还是头和筋,都不同于肉的口感,而且带有特殊的气味。只有通过煮才能把肠子,肚子,筋等这些食材变得软烂,同时只有煮才能让佐料的味道深入下水之中,让他们焕发出独特的口感。而老外是不会炖煮的。他们只会简单地煎烤和生拌。同时,他们也不会酱或者卤这种可以让滋味深入食材的方法。他们只会抹酱或者撒盐这些把滋味留在食材外部的低级烹饪手法。所以,老外不会做下水,他们也就不会吃下水。

这道爆炒腰花是鲁菜的名菜。考验的就是厨师的刀工或者火候。刀工不好,食材处理不好,就会骚气。火候掌握不好,无论老一点还是生一点都不好吃。只有处理干净,恰到好处,才能做出一份好吃的爆炒腰花。做肘子,做排骨,那不叫本事,能把这么骚气的食材做成人间美味才叫能耐。

许多菜,做起来很简单,但食材处理却很麻烦。比如上面的鱼丸。煮只需要几分钟,但做鱼蓉,上劲儿,可能需要一上午。而下水的制作,都需要很长的预处理时间。你让老外去花这个功夫处理食材?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这碗鸭血粉丝汤,鸭血滑嫩,鸭胗爽脆,鸭肝软糯,再加上鲜美的老汤和粉丝,吃完满满地幸福感。low吗?只需要十几块钱而已。好吃吗?是真好吃。然而这么一碗鸭血粉丝汤,熬汤可能要几小时,鸭血,鸭胗的制作也很肥功夫。

这世上的饭菜,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好不好吃,而不是low不low。我们中国人确实吃下水比较多,那是因为我们有能把下水制作城珍馐佳肴的烹饪技术。老外是不太吃下水,那不是因为他们多文明,只是因为他们不会做而已。不信,你给他一碗肥肠面,看他吃完还要不要?

其实烹饪真的是一项很高深的技术,这一点很多人忽略了。我们每天都吃饭,做饭,烹饪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觉得烹饪很稀松平常。但我觉得,烹饪技术,是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文化输出的存在。在这上面,我们真的是掌握了绝对的制高点,而且真的可以睥睨世界。

题主可能觉得吃下水很low,包括很多人也会这么觉得,但这正是我们烹饪技术独步世界的强大证据。

别说下水了,哪怕是鸡,这种最平常的食材,也是老外经常吃的食材,我们有烧鸡,扒鸡,有熏鸡,有炒鸡,有风干鸡,有叫花鸡,有人参气锅鸡,有小鸡炖蘑菇,有香酥童子鸡,有口水鸡,有椰子鸡等等等等。这还只是整鸡。连鸡架和鸡胗我们都能拿出来单独做道菜,更不用说翅膀,鸡腿和胸脯肉了。另外还有把鸡与其他食材一起加工的菜就更数不胜数了。老外怎么吃鸡?炸鸡,烤鸡。鸡胸脯,鸡腿,鸡翅,没了。

我们连最难做的下水都能做成人间美味,在这些通用食材上吊打世界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为什么我们的烹饪技术这么厉害?

因为烹饪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我推荐的回答里也说了。我们的烹饪主流是蒸煮,而要蒸煮,是离不开锅,釜,鼎等烹饪器材的。要有这些器材,你就必须会制作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包括刀也对生产力有需求。在古代,我们无论陶瓷还是金属冶炼都领先世界。先进的生产力推进了烹饪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形成了蒸煮为枝干,煎炒烹炸等技法为枝叶的烹饪大树。

我为什么敢说我们的烹饪技术独步世界?因为我们的生产力领先了世界几千年,再加上我们农业文明的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天性,造就了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西方人吃个饭都得用刀叉,什么时候刀叉才普及到大众的?什么时候铁锅普及到大众的?没有这些多样的炊具,怎么发展烹饪技术。其他落后的民族就更不用说了。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长久且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的国家和民族,如东亚各国,如欧洲各国,食材通常会比较丰富。

典型特征即普遍食用动物内脏,且可以做得很好吃。

原因之一即,经历过多次完整的大波动周期,经历过灾荒,见识过兴衰。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文明,通常都比较成熟,有韧性,懂得事物动态发展的必然,不轻易定性所谓的历史、制度、价值、文明之终结,不容易给人类带来大灾祸。

这样的国家和文明,相对更适合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路人,增大我们突破大过滤器的可能性,让我们有更大的可能,能相对安全地度过光明被点亮前,最黑暗的时期。

所以,今晚来碗儿卤煮火烧呗。


user avatar   lifeng-63-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内脏不仅好吃,还富含营养,作为一名医生,负责任的跟大家说:平时可以多吃一点内脏。

人类更加适合肉食,这是几百万年以来自然选择的结果。

我们熟知的以谷物为热量主要来源的农业文明最多只有1万年左右的时间,在此之前的几十甚至几百万年的时间里,肉食是人类祖先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如此长时间的肉食经历造就了人类对肉食的适应。

在人体的生理结构上,起码有2个方面更加接近食肉动物:

其一、肠道

小肠和身高的比值越高,越适合吃素,反之,则适合吃肉。多数食草动物这一比值在9倍左右,食肉动物为2-6倍,而人类是多少?5倍左右。

人类小肠相对食草动物较短,较短的小肠自然适合食肉。从这个指标看,人类更加接近食肉动物。食草动物通常有非常发达的盲肠(位于小肠末端),这可以更加充分地消化膳食纤维。而人类在长期的食肉历程中,无需太多的膳食纤维,因此盲肠已经退化。

其二、胃的数量和胃酸PH值

人类胃液平时的PH值在2以下,进食之后也很难达到食草动物的4的标准。典型的食草动物通常有多个胃,但人类只有一个胃。要知道强大的胃酸是为肉食的摄入准备的,而素食则无需太强的胃酸。由于肉食更好消化,自然一个胃就够了。

既然人类的食性更加接近食肉动物,那我们看看食肉动物是怎样做的:

  • 狮王在猎杀斑马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其腹部右上侧-那就是斑马的肝脏。
  • 在不太饥饿的情况下,狮王吃完肝脏之后往往再吃其它内脏如肾脏、心脏和肺等,把肉留给雌狮和小狮子。
  • 狼群在捕获大型动物之后,狼王也是先挑内脏吃。

这就是动物的智慧。

对动物内脏中胆固醇的担忧是无稽之谈

动物内脏一度也被许多人当做美食,但近50年来受到脂肪假说的影响而对其望而却步。

多吃胆固醇食物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血胆固醇升高会导致血管硬化、冠心病的风险增加,这就是脂肪假说中心观点之一。

但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这一学说存在巨大的谬误:很多严重心脏病患者胆固醇却很低,已有动脉斑块的心脏病患者,有的胆固醇高,有的胆固醇低。一句话,胆固醇的高低与心脏病无关。

事实上,胆固醇还是人体组织细胞不可或缺的物质,它是所有动物细胞形成的必要成分,维生素D、性激素的合成也离不开胆固醇作为原料。

大脑是人体器官中胆固醇含量最为丰富的器官,但是大脑仅仅占据身体重量的2%,假如胆固醇这么糟糕,为何有这么多的胆固醇跑到大脑去?

另一方面,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食物中的胆固醇与血胆固醇含量无关,自身合成是身体中胆固醇最为重要的来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比较多,身体自身合成的就比较少,反之,身体合成的胆固醇会明显增加。

动物内脏的营养密度远远高于蔬菜、水果

事实上,动物内脏完全可以看作是高营养密度的食物!何为营养密度?简单说就是食物中微量营养素和氨基酸的浓度,它可以理解为食物的营养丰富程度。

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家马特·拉隆德博士使用平均营养密度分数给日常食物打分,结果是动物内脏以21.3分位居榜首,远远高于牛肉4.3分的水平,更是高于蔬菜(生)3.8分的水平!

动物内脏的营养之全可以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以维生素C为例,相信人们马上想到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获取,但实际上动物内脏就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维生素C

下面的一个故事非常能说明问题:

上世纪30年代,韦斯特医生在寻访加拿大西北部一个印第安原住民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在当地漫长的冬季,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严重不足,许多移居此地的白人殖民者非常容易患上一种维生素C缺乏的坏血酸病,但当地的印第安人却从来不得这个病,看上去同样的饮食为何白人易得坏血酸病?韦斯特医生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向当地部落长老请教,韦斯特医生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每次捕获到驼鹿之后,当地印第安人会把肾脏上方脂肪之中的两个球(就是肾上腺)切下分而食之,同时,他们还会分食驼鹿的第二个胃的胃壁。

无疑,印第安原住民们并不知道营养学,他们仅仅是凭经验这么做。但这样的举措恰恰让他们补充到了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维生素C不仅仅在新鲜的蔬菜、水果之中,动物肾上腺和胃都会分泌维生素C

看看下表我们就会明白,与动物内脏相比,蔬菜和水果提供的维生素可以说是小儿科。

再看看内脏提供给我们其它的重要营养元素:

1、丰富的蛋白质

动物内脏里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营养结构与人类营养结构比较吻合,其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更加接近人体蛋白质结构和数量

可以这么认为,食用动物内脏是我们获得蛋白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2、高微量元素

动物内脏之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非常高,这是任何素食都无法比拟的,比如铁、锌、铜、锰、镁、钙、硒。毫不夸张地说,动物内脏是微量元素的宝藏

还需要指出的是,动物内脏非常容易为人体所消化吸收,它具有快速补充营养的特点,这个特点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尤其重要!

食用动物内脏的注意点

动物内脏参与了身体的消化代谢,比如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肾脏是人体排毒器官,肠道是人体的排污工厂,动物养殖过程之中摄入的饲料、抗生素等都需要经过这些器官,动物内脏会不会成为毒素的聚集地?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肝、肾、肠等是帮助身体清除毒素的器官,但它们的运作方式是过滤毒素而不是储存毒素。因此,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动物内脏即使有一些残留,其水平也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以说利远远大于弊

当然,对于动物内脏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选择经过动物检疫的合格产品,不吃变质或者不新鲜的动物内脏;
  2. 购买后建议将内脏切成小块再放在容器中彻底清洗;
  3. 是否需要煮熟这需要看看动物内脏来源。

假如搞不清,最好加工时间长一点,温度高一点,这样会对内脏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造成不利影响,但可以减少寄生虫的威胁。只要我们注意维生素C和B族的额外补充,应该无碍。

总之,动物内脏配合适当的蔬菜和坚果,完全不必担心微量元素的缺乏。反倒是那些以谷物为主食的人,由于植酸、草酸等反营养素的存在,非常容易导致矿物质元素的缺乏。

另一方面,动物内脏的胆固醇也不应是人们担心的重点,当我们吃的内脏胆固醇比较多时,我们的身体会非常智慧地减少自身胆固醇的合成。

身体其实是一个很神奇的物体。

而关于健康的一切问题,都是基于对癌症的恐惧,法国医生施莱伯曾说,试图舍弃纯技术的方法来治疗癌症,是完全不理智的,同时,光靠纯技术,而忽略用我们身体自然防御力来抵制肿瘤,这也是完全不理智的,利用身体自然的防御机能,我们可以预防癌症,或者可以增强癌症治疗的效果。

我是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李医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探讨一下,喜欢的话点个赞吧!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是穷,其次是饿。

中国实在是太穷了,有动物的内脏,头部和筋骨可吃的年代还是难得的盛世光景,多数情况下是连树皮都没得吃,只能吃土,所以,中国人分外珍惜食物,但凡有点边边角角的都不放过,充分利用,充分食用。外国人这不吃,那不吃的,你以为他们真的是不懂吃,不会吃,装矜持扮高贵吗?

那是因为他们没饿到那份上。

你让他们三天不吃饭,他们个个都是贝爷。

食物充足的环境下,人就会开始变得挑食,一头牛杀了,就只要那么一小块牛排,其他的都扔了,反正多的是牛,吃完了明天再杀。而在食物贫乏的地方,杀一头猪就是一年的营养来源,好保存的都悬挂在梁上做成腊肉,不容易保存的猪大肠猪肺之类的内脏就得先想办法吃了,这些食物无法用正常的烹饪方法做好吃,就得想法子弄的可口一点,天长日久,就进化出了许多美食技术,中国人的会做好吃的本事,不是因为食物种类丰富,恰恰是因为实在没啥吃的,而发明出了那么多可吃的。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一次大饥荒,都能诞生一两味新兴食材,二三道新式菜肴。


user avatar   zhanghui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嘛,原因我觉得很简单(更新了一点东西,在最下面,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流口水)

主要就是因为生产方式的不同,中国超大规模畜牧业尚处于较为不发达的阶段,而欧美一部分发达国家则在快速冷链物流完成以前就开始了大规模畜牧业和屠宰业。

大规模以前,要求一头牲畜物尽其用,因为运输成本较高,一次要尽可能赚回来。

同时收零散牲口也比较麻烦。

至于内脏和筋,是很多人说的什么”中国人以前太穷,大家还没习惯不吃这些“。

我跟你们说,这种说法十有八九是瞎扯卵子个蛋蛋(只能说有一点点道理,但很少,而且绝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

为什么我会说这是虾扯蛋?

原因非常简单——欧美人原来吃下水的办法有很多,后来肉价虽然降低了,但是依然吃下水(欧洲在二战后,美国在一战后发生转变)。

可是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下水实际上在城市里迅速消失了(这个还没找到准确数据,但是根据一些老外早期的口述等内容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下水贵了,美国在一战前都是吃下水的,当然鸡巴也吃,而且很多人喜欢吃,在美国各色地方还残留着下水做菜的地方,但都离产地不远)。

原因恐怕非常简单——在快速冷链物流普及以前,大规模生产和屠宰工厂对于下水的储存和运输是很困难的。

下水和边角料变成可以出售的食材较为困难,需要较多人工,更关键的是下水腐败速度远远超过肉。

肉类如果在常温条件下干净的处理好,即便12小时不冷冻也没有问题,而下水特别是内脏很难处理,一般会在6小时左右发生腐败且进展极快并更快产生毒素(各个器官不同)。

而就拿一战后的运力来说好了,纽约周边的屠宰场难道能在6小时内处理完毕并把东西卖出去?显然不可能,连肉都要大规模用咸肉或者熏肉来防腐(远一些的基本都是熏肉和咸肉),很显然肉类的快速运输已经是极限了。而靠的很近的养殖户,在下水变贵以前肯定已经被并购成为了大型养殖场,这个时候再单独开辟一条下水处理线很显然完全不划算,所以只能规模较小且只能在城市周边小范围销售。

换句话说,货源因为资本和城市扩张而断掉了。

恐怕不是没人想吃,也不是吃的人太少,而仅仅是因为不得不用肉代替,因为对于大多数城区来说内脏大约是用正常价格不能买到了(除非你打算买臭的)。

也就是说欧美在冷链物流普及以前就直接进入了大规模养殖时代,这个时候下水还不如直接变成饲料喂回去长肉,肉统一出去卖掉来的赚钱——尽管下水内脏的单价可能提高了,但是肉类的批次却大得多,那个时候肉类还是没有今天那么大量的,所以说绝对不会供大于求。

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必要去搞下水这种吃力不讨好,技术上风险也很高的事情。

甚至到了后来经济大萧条时期还出现了为了便宜而搞出来的午餐肉。

有人提到了吃肝脏,别的不吃正好表明了腐败速度和物流之间的关系——肝脏是简单处理后腐败相当慢的内脏,肠子和肾脏则是最快的,心脏的话由于肉质问题会做成热狗(至今还在用,实际上当今的热狗也是实用边角料,心脏等等制成,所以只能说欧美人现在不吃直接单一食材的边角料而已

肝脏几乎已经是那个年代物流的极限了,甚至需要就近搞养殖场,很显然成本高得多——so,肝反而成为了一种高价产品(这些肝脏是谁吃的呢?什么需求推高了价格呢?这些需求者原本只吃肝脏吗?

我们还可以从侧面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那就是难道都是”欧美人“不吃内脏?还是说只要冰箱和冷链物流变得便宜了才出现大规模养殖的,就会保持吃内脏传统吗?

显然是,可以看一下东欧大部分国家,他们吃内脏明显就多得多,欧洲南部也是。

而他们脱离”物质匮乏的年代“比中国也要长了,为什么他们还在吃各种较为丰富的肉类和内脏,甚至可以说蔬菜种类也要多一些呢?

其实,多样化的蔬菜种类和吃不吃下水,应该是有很强烈的相关性的(没有统计数据,不过各位去过比较多的童鞋应该是有直观感受的)。

这不是因为不好吃,而是因为生产和物流的缘故,如果说大型企业控制了物流渠道的话,那么当然希望能单一化产品——10种蔬菜一个人每天吃二两,变成2种蔬菜你也只能一种吃1斤,因为这是刚性需求。

这个时候当然要品种单一化,而且尽可能种植成本较低生长迅速的作物,比如说生菜。要么就是保质期很长同时可以有多种用途的作物(可以控制供应,大型公司可以有保鲜库)比如土豆和玉米。

而水果的话,则尽可能也是保质期长或者产量大的,比方说前者就是苹果苹果苹果,后者就是葡萄葡萄葡萄香蕉香蕉香蕉。

(美国为了准备好各个节日的苹果派,甚至会把苹果储存一年之久,降温除氧即可,成本很低)

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食物种类的紧缩,人类对食物的看法主要是习惯,这使得人换代以后就会忘掉那些吃不到的东西。

很显然,在经历过食物种类匮乏的时期后,人类本身也就只能选择较少的食物类别和大致口味了。后来重新再”教育市场“很显然在食品领域是馊主意。

更好的主意是往食物里面想办法加入更多的糖,更多的盐和更多的脂肪同时让人不觉得腻歪的配比方法。

谁能往单位重量下加入更多的糖,更多的盐和更多的脂肪,同时还不让人感觉明显,那么就等于获取了先机(实际上中餐什么甜压咸之类的也是这一目的)。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中国人更喜欢吃内脏,并非由于”匮乏的记忆“,恐怕仅仅是由于中国目前都还没有全国化纯粹的大规模化养殖,还有很多散户+基础建设在大城市较好的时代才开始肉类充裕+重工业到达相当程度才开始搞吃的(这意味着更多的冷库)。

结果就是,中国面临的下水腐烂问题远不如欧美那个年代来得严重,而吃下水的习惯并没有因为食物种类的匮乏而被抹去。

所以中国人得以留下了多样化食用动物各个部分的习惯,而且会一直吃下去(一直)。


换句话说,如果说中国因为”匮乏“而导致的吃下水是因为经历过的富裕的时代太短的话,那么就无法解释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在30年左右(尤其是美国)就从100%完全吃下水(他们那会儿连胰脏都吃,还叫“甜面包”)变成了基本不吃下水(应是非常陡峭的直线下滑)而中国城市肉类充裕至今已经超过了30年,但是下水消费不降反增(当然比不上肉类,但是并没有下滑)。


难道是因为中国人特别念旧?或者说中国城里人来自于乡下的太多?

前者肯定是无稽之谈,而后者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

但其实没有任何道理,因为在1910到1955年期间(欧美发达的一起算,美国的话是1920年到二战后基本不吃下水了),欧美国家的农民迁入城市规模也很大,如果仅仅是农村人把口味习惯带到了城内的话,那么欧美也不会出现下水大幅下滑的情况。


可以这么说,即便我们用最粗鄙的感受,我们也无法得出”农村人进城导致中国人吃下水”的这一结论。


换句话来说,我的结论是

欧美发达国家(仅仅是一部分发达国家)不吃下水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原生工业化国家,这个时候需求和运输是不匹配的

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消费总量获得更大的资本利润率,降低刚需消费产品的种类是很好的方法。

其结果就是食物种类的匮乏,首当其冲的就是运输不便种植周期长的蔬菜,以及各种下水。


而中国的话,则是由于先行建设了道路系统和重工业铺垫,使得运输和储存能力能够跟上需要,市场消费多样化类型得以保留,使得经营下水依旧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所以保留了下来。


那些早年欧美人不是不想吃下水,纯粹是因为没办法吃到,后来则不得以淡忘了,后面又不可能继续习惯(甚至商业机构也不不需要习惯,重新有商家发展下水食物也毫无意义,根本赶不上日新月异的食品工业,你看看你食品包装后面的配料表就知道了,所以欧美人消费下水的主要方式还是装成是肉类,也就万物皆可装热狗)。



so

所以我想问一下,到底哪个算是匮乏的记忆呢?


是欧美人的种类匮乏?还是中国人曾经的总量匮乏?

匮乏还是由于资源不足造成的,而人类资源是永远不足的,所以任何的习惯,都可以叫做“匮乏的记忆”,只是不同状况的记忆而已。


匮乏的记忆本身涉及面是很大的,是有很强烈的时代性的。

这往往和生产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考虑问题周密点总没有坏处滴,不要什么都扯到匮乏啊,穷啊,好像这就是个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实际上这是一种很蠢的作法。


哦对了,评论区说到了放血这一点,很多发达国家杀猪杀鸡不放血。

表面上有些人说人道(其实一点也不,那些猪电死以前就被夹板几乎夹瘪了)

其实是省钱。

原来他们杀猪杀鸡是放血的,这样好吃的多,而且增加了常温保质期。

可是后来有冷库了,同时肉类已经被少数大公司掌握了,你们爱吃不吃。

于是就不放血了,直接送冷库冰着卖

然后就尽量吃油炸的就行,趁热吃没味道,冷了你自己看着办.....

人家也想吃放血了的.....当然那就得出更高价格了。


另外评论区里有说“中国如果以后人工贵了,猪大肠200一碗自然就消失了”这个对不对呢?

我觉得很多人可能是这么想的。

其实这是不对的

在技术可以达到的情况下,资本扩张带来的成本上涨是有限度的,所以说定位200.

那么很显然,猪大肠会变得和鹅肝一样,成为奢侈品,但不仅不会消失反而可能成为一种高档消费。

西方早发达的国家之所以只吃肝,是因为别的实在是做不到,那不是200来个猪大肠,而是需要2万来个猪大肠。

而考虑到运输问题,在纽约市中心办公区的有钱人,按照那年代的技术水平(连直升机都没有),那就只能就近租个办公室,再请一批人养个十头猪了,这样依赖2万一碗都不够,起码要20万美金。

这样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不要说主流人群,是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群(已经可以造成断代)的承受能力了,这个时候才会发生断层导致饮食习惯丢失。


所以中国以后人工贵了,下水价格是会上涨,甚至涨的很快(现在就是,你去吃夫妻肺片的价格是超过肉的,好吃的甚至超过同类肉的两倍以上)

但这个时候市场需求一直会保持,技术上达的到,这就使得商家经营下水一直是有利可图的。


也就是说,最多会变成这样

“发工资了!大家一起去吃牛百叶吧!”

“哇噻哇噻!好棒哦!澳洲龙虾配牛百叶,爽歪歪!”


这样牛百叶不仅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因为单价提高导致毛利润提高,制作方式反而更加精进。

而且说实在的,你们可以想一想,牛百叶实际上挺好看的,只要稍加处理,可以在餐桌上制作一盘白垩纪的蕨类植物森林呢~然后用鱼豆腐雕一个恐龙当高档儿童餐,肯定不错。点缀几个西兰花做成的大树,还不是美滋滋?

还可以做成窗帘款,透过牛百叶窗帘吃菜,拿出菜时候的酱汁儿直接黏在牛百叶上,吃一口菜吃一块牛百叶,那还不是爽歪歪?


只要技术达标就能价格一直在承受范围内,人工成本上涨是有限的,不会和技术限制一样变成死的。


甚至我可以这么说,由于内脏器官的形制多样,研究之后对于摆盘和调节食物口感是有极大帮助的。

换句话说,中国内脏逐渐高价化以后,非但不会造成损失,反而可能因为加工的精进而变成另一种普及,同时因为高端化可以产生大量不同的口味变体(承担的了风险)。

这个时候中国内脏甚至可能会像国外开始蔓延,重新教育了海外市场,就和日本寿司生吃鱼一样,原来美国人是很不习惯的,但正是因为寿司的中高端属性和潜力+可以多变的口味(这要求有足够的毛利润试错),所以欧美人接受了寿司——当然也包含了国力的增长。那年头美国也把日本当作威胁。那么中国说不定就成这样了:来自恐怖红色帝国的邪恶美食,连耶稣都惧怕的食物,但是太法克好吃了。


中国料理虽然有很多高档的,但是由于高档料理中国人都消费不够,根本拿不到外国去,因为这对厨师技艺要求实在太高,境外小店无法拿这个试错。

而国内一旦形成了更好的内脏制作产业链条,其技能会简单化并降低外国中餐馆的学习成本,使之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试错,最终教育了市场。


不管你信不信,这可能带来一种奇特的情况。

日本就是寿司——原来被欧美人觉得奇怪,后来接受并喜爱,沙拉生菜啥都往里面加。

中国就是内脏——现在被欧美人觉得中国人什么都吃,后来就会蘸着芝麻酱,弄个大蒜就咖啡,一口口开心的吃起来。


不是我忽悠你们,看美国人早餐口感,我感觉美国人他娘的以后会把下水当作早餐的一部分——这帮洋鬼子啥事儿都能干得出来……以后吃到巧克力牛百叶脆片请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人生

(顺带说一下,我吃过低温升华的牛百叶干,还是蘸沙拉酱吃的,老好吃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

1:世界各国(应该说各个文化)也许饮食丰富程度不同(比方说爱斯基摩人就很单一),但是都有很长的饮食历史。人要吃饭,吃饭就有烹饪,大家都会想出花花肠子来。就连没什么调料和蔬菜的爱斯基摩人,海豹都有七八种吃法,鲸鱼还要分十几个部位和十几个做法,野酸梅也有好几种作法。

换句话来说,不能单一的用一句“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来解答一切问题,这就好像弄什么都用素质和匮乏来解答一样,这是不对的。

中国饮食也有很强的断代,而我们现在常吃的菜肴,很多也和原来大不一样甚至是原来完全没有的做法。

所以说不要用什么博大精深来解答一切问题,因为以前有的可能会没有,就好像原来欧美人吃内脏的习惯一样,它是可以消失的。

每个文化集体在饮食方面都是丰富的,所以在讨论以前吃现在为什么不吃,或者现在为什么还在吃这个问题上,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参考意义并不大。


2:匮乏在得到填补以后,实际上发展后往往会在另一个时期表现为另一种富足。这不仅仅体现在饮食上,在别的方面也是一样。

我就举个最近的例子好了,电脑游戏。

中国由于版权保护和收入问题上,使得中国在单机游戏大规模发展的时候没赶上头班车,早期的中国单机大作都失败了,成功的也只是很小规模的。

所以中国在单机游戏时代就断代了,而点卡式网游也被道具付费的打败了,这是大体还是因为人均收入问题(同时收入影响的电脑配置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结果就是中国玩家享受的富有(同时也有些毛病)和欧美发达国家都就很有区别。

你能说进去玩,玩了好玩以后再买道具好?还是一直点卡但公平好呢?其实这是没谱的事儿。

免费玩家是付费玩家的NPC,但是双方实际上都得到了游戏乐趣。那么是不是比点卡的要好呢?

总之,不同的匮乏在生产力达到的情况下,就会有不同的富足。

而这个时候原来的富足可能会导致今日的匮乏(消费种类不足实际上会限制行业内的消费总量,这对于经济和就业是不利的)。

所以说,如果说中国人喜欢吃内脏是因为“中国人没把匮乏忘记掉”,那么欧美人不吃岂不就是他们现在处于匮乏中了?

这很显然是说不通的。

面前要说的话,欧美处于消费匮乏状态?好像也不太说得通。

同理,淘宝和易趣在开店政策上的不同,阿里巴巴如何打败易趣的,这也是很好的例子。

so,我倾向于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匮乏的记忆”,反倒是欧美人不吃下水更接近于“匮乏的记忆”。

因为中国是在完备的情况下增长的,没有经历过迫不得已没法吃的年代,而是直接从吃不起到吃得起——而所有国家都是从吃不起到吃得起的,所以说根本不能叫匮乏的记忆。

而欧美率先发达的国家,则是经历过了吃不起,吃得起最方便的,吃得起不方便的但是忘了的阶段——这中间有个非典型断层,这很显然就是匮乏带来的。

当然,这就说明,与其说是匮乏的记忆,不如说是结构性匮乏下的损失,是一种遗产。


(另外,针对很多还是没明白的,我着重说一下)

不吃内脏的不叫西方国家,甚至不叫发达国家

而是1900年至1940年期间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这之后快速发展的国家,则可以保留吃内脏的传统而且一直保留,在那段时期里工业化的国家,只能保留少数吃内脏或者不保留的习惯,而且和城市化速度有关(越快保留得越少)。

大家可以看下面一些人的回答 @Karolus Sericus

英国有猪血肠,把猪血混在香肠里。也有羊杂碎(苏格兰)。法国吃鹅肝这个就不说什么了。不过除了鹅肝,人家也吃鸡肝。马赛人还啃猪蹄子。德国人吃猪的脾脏。比利时人吃肾脏。意大利人心肝肺什么都吃,还做成酱料。甚至还吃猪睾丸。(林檎,啊...)希腊人和土鸡什么下水都吃。古罗马人把整只整只的耗子(睡鼠)腌了之后大口大口吃。日本人烧鸟什么下水都吃。我不清楚吃不吃下水能够证明什么,反正我看见旧大陆的稍微有点做菜水平的国家都吃下水。

你看,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还在吃内脏的那一时期完成全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他们吃的都是不易腐坏的内脏

猪血煮了还是灌肠的,不容易腐坏——很符合工党没上台前的日不落帝国。

法国完成的也比较早,鹅肝,很好,不太容易坏,你看还有鸡肝。

啃猪蹄子么……只有少数国家不啃,大多数国家还是啃的,和腐烂和贫富没什么关系。

脾脏只要放干净,即便是新鲜生的,也相对容易保存(如果晒的话马上变干,放个50年应该没什么问题)

比利时的话就奇葩了,当然那会儿比利时的城市化率还是比较低,生产分散的——其实美国在一战前也广泛如此。很显然,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靠近新鲜动物的文化不爱吃肾脏的。

实际上比利时直到最近三十年才城市化人口(远离农业的)比例才很高。

意大利的话那会儿也没有工业化,战后很快全面工业化,现在就什么都吃。

希腊人同理,现在希腊虽然是经济危机了,但你能说他生活差?

至于古罗马么……这个……还是说说土鸡吧……


其实说白了,美帝吃下水比例比较低,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国的“大农民”“大政客”“大财阀”的特点。

当然美国为什么形成这三大也有很多的历史原因了,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历史较短而且在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土地剩余量很大的缘故。

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我个人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不太好,看过的东西也比较少,英语水平比较渣。

so,对于这样比较杂乱同时还很有历史特点+和工业化相关的时候……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 @马前卒 了。


——————duang——————更新分割线——————

我们来聊一聊研究方法吧,我个人的话因为在美国档案馆之类的不知道怎么查,而且我英文水平不好,所以只是偶有翻阅一些存档的报纸。

如果你们有渠道的话,可以翻阅一下,那年头广告他娘的都可以放头版的,当然也有专门的广告版(甚至还有和《法制晚报》一样的一页八卦三页广告那样的,甚至他娘的还有纯广告的,我估摸着这东西和我们今天的超市自己印刷的宣传单差不多,只不过当年店比较小同时印刷也没那么方便,所以大家合伙上报)。

什么药品啊,低价信息啊,当年也是有的。由于那年头企业的数据记录的比较少,所以报纸上的商品信息是个很好的了解日常生活的渠道。

我看了的十几份在纽约或者周边发行的小报(那些报社现在基本都没了),分别在1900年到1940年间(当然没看懂,不过低价广告还是看得懂的),我们可以发现在1910年代嗖的一下内脏广告消失大半,连餐馆的广告里面也基本只有肉类菜了,到20年代以后更是看不着了。

我想这和1910年代纽约周围的畜牧业以及屠宰场的大规模并购有一定关系(报纸上有),措辞有点像我们现在搞暴力拆迁的口气……而那时候屠宰场的大规模并购的原因,实际上我认为很可能是因为美国在1906年通过了《肉类检查法》(同年也制定了《面包法》,大城市的面包房也进行了大规模并购)

也就是说有了检测标准。很显然这个检测标准(我当前还没查到具体的,推测)是被当时的大财阀控制的,制定应该是对他们并购是有利的。

小型屠宰场或私人屠宰很难达标,或者说被“举报”,就和现在举报“消防安全隐患”是一样的。毕竟这玩意儿查查肯定有什么地方出问题(更何况当年的检测手段他娘的没几个)。

有渠道的童鞋可以多翻阅一下,搞个统计,我觉得情况应该就很明显了

着重1905年到1920年这段时间就可以了,这个应该能把开头研究出来。

而且在你们看得过程中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当年美国的大农民真是屌霸一方,虽然赚的钱可能不如搞石油和煤矿的来的屌,但是他娘的他们人多不好欺负,还特别爱玩枪……总之当年的大农民,你们理解成德州红脖子还加了BUFF覆盖美国各大农业产区的状态……那可真心不是苦哈哈的中国农民。


我们想一想,如果真的是肉类代替了内脏的话,最能吃肉的其实就是美国的这帮农民而不是城里人啊!因为在农产品丰富性和数量上,美国农民在那个时期远比城市里人富有啊

那么为什么城市里的消失了,而美国一些农村和较远的市郊为什么还保留着吃下水的习惯呢?如果说是因为肉类代替的话,他们应该比城市人更加不吃啊。

而他们是因为后来变穷了才不吃的吗?应该不是,因为技术传承没有断代,烤肝烤腰子,心脏切块腌制撸串(这好像是欧洲待过来的吃法)都是很古老的传统技术,这种技术得以传承明显说明了中间没有断代(而且那些老人都还在,也是一直在吃的)。

当然,我也发现在一个地区富有以后,的确会有一部分下水大家都不太吃了,主要是各类腺体和眼睛。

腺体的话(比如胸腺)因为实际上也没太好吃,有点甜呼呼的,粉中带韧,不过处理得不好会有一股子说不清楚的怪味。

总之那玩意儿没啥好吃的,肉做的甜木渣面包。

眼睛不吃的话,我觉得和人的本能有关系,人类真心对眼睛本能就有敏感,抗拒感比较强。而且眼睛实际上不太好料理,玻璃体要是漏在菜里有一股子很奇怪的味道。所以说即便是还在吃眼睛的地方,眼睛也往往是相对单独做的,以汤或者烤为主。

当然眼睛本身除了脆脆的以外,实质上不大好入味,入味了以后么又感觉黏糊不够脆。

而且眼睛一个动物就两个,而且体积占比么也不是很大一个,所以说真心很难有吃的必要……

不过也是有人吃的,记得我同事就是觉得吃牛眼能够炒股特牛逼(吃牛眼看牛股的科学依据在哪儿?你买一支股票就稀烂一家公司),嘎嘣一下咬碎眼睛,里面的玻璃体“咵叉”一下给旁边的我来了个颜射(我有一句MMP现在就要讲)。


so,所以饮食习惯的话,大体还是要有一定的人群基数的,在动物身上占比不能是少的微乎其微的。

即便是美国吃内脏的时代,那“甜面包”一般也只有猎户才会吃(存疑,不过看过一些书上是这么说的)。当然以我个人的经验,野生动物的“甜面包”(我这儿说胰腺)的确是要比家养的好吃不少,味儿浓,不过估计不少人受不了。

野猪的胸腺味道也是不错,烤烤干,弄得又粉又有点韧,搞上两块香喷喷的火烤野猪皮,再来一杯伏特加,搞两根大葱蘸黄酱混着吃,吃起来嘴里那声音就是一个“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吃的不要太开心。

要是能再来两片刚腌好烤香的猪鼻子肉,那就更甭提了,直接拿酒对瓶子吹都行啊。

哦对了,美国原来老农也是吃猪头肉的,虽然我英文差听不懂太多,不过那吃法和我们的也是差不多,都是腌制过或者熏一下。不过美国人似乎从以前开始就不爱吃猪耳朵(我没见到猪耳朵的菜的任何信息),他们似乎“自古以来”不怎么爱吃软骨这种太硬的脆脆的东西,似乎不喜欢牙齿摩擦的感觉。

这就好像美国人就算是农民,吃肋排的时候很多人不会和中国人一样啃干净,不是因为中国人穷,而是我们真的觉得肋骨那最靠近骨头的那一圈肉(骨膜)很好吃,而美国人经常不吃那一层肉,只是把肋间肉给吃了。

实际上在国内吃糖醋排骨的时候,外面的肉吃掉了,但是有时候因为骨头和肉烧的挺松,所以骨膜直接和骨头脱离了,这个时候美国人照样吃那个骨膜。

我强烈怀疑美国人有牙不碰骨的习惯,因为他们吃鸡翅膀经常不吃骨头中间的那一小块肉,还有吃鸡腿的时候一定想直接把肉撕下来(尽管这样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掉还难看),反正坚决牙不碰骨。

这也是蛮奇怪的,而且英国人好像也有这个毛病(除了吃鳗鱼的时候,在英国的童鞋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其实英国和美国人,尤其是美国东海岸的人吃肉与其说是牙齿铲下来,不如说是咬开然后嘬下来),不知道美国人是不是和英国人学的某种怪异的“优雅”?腐国人民奇志多,哪怕哪天看到他们鳗鱼塞腚眼儿吃我也不会惊讶。

还有,英国坚果饼我一直总觉的经常做的像个什么东西,中国也有……直到我后来冒死吃了一口五仁月饼……嗯……好像是这个味儿……就是没那么甜。

至于德国人的话就没这毛病。

所以我倒是有个想法,那就是英国就餐礼仪里面为什么能诞生出嚼东西一定要闭着嘴巴(还挺严格),我想这是有群众基础的——你不闭着嘴巴怎么嘬肉么!(当然后来大家都有条件搞全套餐具吃大块肉了的时候,这个习惯可能就在原来大多数时候只能吃大块的鸡肉的时候遗留下来了,而且现在他们平时吃肋排和鸡腿也手抓的)

指不定英国人口交技术普遍挺好就是搁这儿练出来的?

我TM怎么这种问题都能开车(自己吐槽最为致命)?

你说我咋看出来的?

没咋看出来,因为没事的时候总喜欢看漂亮妹子,后来发现英国和美国妹子吃肉时候嘴唇的动作和中国人吃肉大不一样,特别是咬下去的时候。

当然我这里的建议是看的时候……表情不要太猥琐。


关于下水等东西,欧洲这一块我不是很熟,但是美国原住民和一些农村做下水的水平一点儿都不差。

这里我要安利一下原住民切诺基族的炖菜,种类丰富而且十分入味,层次挺牛逼。特别是那乌龟汤(也包括乌龟的杂碎)甚为好吃(别的我真心认不出是啥玩意儿,乌龟汤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看你运气了……话说那东西是乌龟吧?肯定很大只,因为可以吃撑)。在美国的童鞋可以去一趟他们的保留地,价格也不贵,交通也方便。

另外他们也是吃牲口的下水的,味道不错,而且异味压的挺好。

去的时候稍微和对方对上号,不要自顾自嗨起来,他们看起来凶巴巴的(不过实际上很友善)。

其实切诺基人的做下水的方法应该和美国人原本的吃法很类似,只是美国人吃的时候不会家那么多本土的香料。

反正大烟山估摸着在米国长期生活的童鞋肯定是去过,切诺基人应该算是靠近北卡那一边。


总之饮食习惯这事儿涉及到很多很多的变量,我只是说了一点假设,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而已。


妈的这种问题也能……

我没救了。


——————————

本着非商业,无盈利,毫不利己的中特帝主义精神,推荐公众号一枚,内容真实深邃,极具开放式中式昭和风格。

他就是生产力与守序邪恶的代表人——曹丰泽!

由于他作为真牛逼,所以特此有公众号,大家一定要关注一下,免得以后看不到了!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内脏还行,就是胆固醇太高。我是真不喜欢吃头。


user avatar   flamans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些答主的逻辑还都是,所有吃内脏的都是穷B,都是没素质。中国吃内脏的多,说明中国穷且没素质。我只吃肉,不吃内脏,我是高富帅,白富美。

在中国嘲讽一番吃内脏重口,那阁下到了英国看他们吃Haggis,到了阿拉斯加看他们吃海豹腌海燕,阁下是要捧他们,还是继续嘲讽呢?

既然题主本来就是要钓鱼,我就先鱼一下吧。

——————————分割————————————

正经回答。

中国以前的确穷,食物不够。准确的说,世界各个国家都曾经食物不够过。所以各个国家基本上都吃过内脏,也有很多国家继续保持吃内脏的习惯。而之所以现在中国人还在吃内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人能把内脏做的比肉还好吃!

外国基本不吃内脏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内脏的腥味较重。西餐的料理没有放血,没有焯水除血沫,没有葱姜料酒去腥。相比之下,百里香迷迭香黑胡椒柠檬汁的去腥能力相对捉急。很多留学生都公开表示,国外的鱼很多做的奇腥无比。鱼都搞不定,让他们做腰花吃腰子,这不是开玩笑么。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很多人意识中认为内脏是不可食用的。

相反,在中国,九转大肠,猪头肉,老爆三,火爆腰花,作的好吃的不得了。大部分人都还是会接受的。有人不吃,我表示遗憾,你们少体验了太多美食。有人不吃,还装逼,我表示滑稽。

PS:关于阿拉斯加海豹腌海燕,我倒是想看看他们是会伪心或真心地捧臭脚,最后捏着鼻子吃了,还是会继续不看气氛的嘲讽,最后被推冰窟窿里做成冰棍。


user avatar   gui-zhou-la-r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实质性影响,不过是政治上互相呕气而已。其实英国佬也不是真要收留港独们,就凭一万港币一张的申请表,从中就看得出:英国所谓的“收政治难民”不过是一场作秀而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们国内那些无脑支持自由人权的票仓们一个交代,傻子才会真无偿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表现,以及我国政府做出的不同反应来看:英国更像是口头反华,但身体很诚实;土澳就是真一根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比如在华为上,英国就是反反复复,至今都没把话说死。在香港问题上,也只是头口声援,没一分钱和一个特工的出钱出力。更没有像土澳那样傻不拉几的在世卫带头要调查中国新冠疫情,反而与中国一起力挺世卫的权威。而且在汇丰事件后,伦敦金融城像没事人似的,继续展开各项与中国金融合作业务。总之,英国就是各种摇摆,看着反华气势很高的样子,但最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以英国的外交能力,是不会出懂王式的失心疯与土澳般的无脑跟。我认为中英之间以后还会嘴炮不断,但最后该怎么做买卖还会怎么做买卖。毕竟英国是个信封“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利益”的势利眼,和谁过不去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嘛。


user avatar   ape-2-do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不算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炫富吧。

我上班第三年的时候,父母在老家买了房子,房子在他们名下,所以公积金贷款什么的也没我事,我爹当时还在忙工作(房子装好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他提前退休了),我妈基本上一个人包揽了监督装修的事情,正赶上天津的天气热的跟蒸笼一样,那段时间她很辛苦,但是最后房子装的很漂亮,用我亲戚们的话说,富丽堂皇,跟宫殿似的,其实没那么夸张,但是看着很大气就是了。

然后自然而然就到了该置办家具和家电的时候了。我爹我妈在家装风格这一块的品味惊人的一致,都是点名要装新中式,而我的话肯定就是现代极简甚至工业风了。我们一家三口在家居城看上了一套很不错的实木家具,林林总总下来要了小十万,老两口咬咬牙,买了!

买家电的时候犯了难。其实我当时的意思是直接在网上订了,送上门还负责安装,不是挺好?结果老两口异口同声,说家电不看看实物、量量尺寸怎么行,肯定得去国美或者苏宁瞧瞧。左右是没事做,也便去了,正赶上店里做活动(其实一年到头都在做活动吧喂),两人也是一顿挑,洗衣机,电视,空调2悬挂1立式,还有些啥我都记不清了。

结果到了结账的时候,我爹的卡余额不足了!大概是因为买实木家具的时候有点没兜住,卡里只剩下了不到八千块钱,刚够单买一个电视的。可是大热天的,又是下午三四点钟了,谁也不高兴再去跑一趟银行。

这时候我就拿着我刚申请还没多久的信用卡站了出来,申请了临时提额,潇洒了刷了总价两万七的家电钱。回家之后我妈问我,你这样刷卡会不会搞得之后生活费太紧张?回头给你把钱打过去吧,我说不用,工作之后我也没有每个月往家里打钱,这种时候能派上用场感觉也很不错,可以说是养儿千日用儿一时了。据说后来我爹我妈经常拿这个事情跟亲戚朋友炫耀。

(圈子原因,家里一众亲戚都不算宽裕,也难怪我家那个装修能被评价为富丽堂皇)

最后要说一句,有点后悔没买索尼的电视,创维的用了这几年,现在拖影很厉害。




     

相关话题

  什么时候世界各地对中国人的偏见会消失?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各方面都应该是世界第一? 
  如何看待政协委员建议「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 
  越南为什么是咖啡第二大生产国? 
  为什么被儒教顺民思想侵浊几千年的中国人一直有反叛精神,而由众多小国凑成的印度人却成了顺民? 
  贵州一扶贫项目 862 万打水漂,暴露了哪些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就只剩下了国内和国外这两个国家? 
  为什么中国从外国进口大豆,不收购国内大豆? 
  刚毕业的大学生想通过帮农民卖农产品来争取创业投资为何这么难? 
  为什么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不喝水,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 

前一个讨论
男朋友家里只有20万存款,我该和他结婚吗?
下一个讨论
怎么才能劝狗肉店老板不卖狗肉?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