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明朝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制造出化肥。
如果穿越回古代怎么制造化肥?
一般看小说喜欢看种田文,但是总是觉得种田文里面的粮食产量太高了,所以总是在脑补如果要是在古代能制造化肥的话就好了,一定能提高产量,解决很多问题(毕竟那时候造反的基本都跟吃不上饭有关)。但是怎么制造化肥就好头疼了,我能隐约想起来中学时化学课上说过制造尿素来着,但是原材料和反应条件在古代真的能做到吗?如果按照明朝的科技水平制造化肥,大概可以制造出什么化肥呢
农作物生长过程最重要、最需要补充、补充量最大的3种生长元素是:氮、磷、钾
以技术含量最低的过磷酸钙为例,含磷矿石储量不小,生产工艺也简单:2Ca5F(PO4)3+7H2SO4+3H2O=3Ca(H2PO4)2·H2O+7CaSO4+2HF
但每生产一吨过磷酸钙就需发烟硫酸一吨,这东西在农业社会是不可能大量生产的。
钾肥的生产流程也很简单,青海部分盐湖含钾量较高可直接提供氯化钾,但要作化肥使用也还需脂肪胺浮选,分离钠钙镁,提纯;之后没有公路、铁路也运不出来。当然草木灰也是钾肥,但是其来源和供应量都是相当有限的。
最关键还是氮肥。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元素都无法替代的。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每年有大量的物质(即收获物)被带离系统。虽然其中大部分都可以从土壤、空气、肥水中得到补充,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前氮、磷、钾却补充很困难,尤其是既不能从成土母质中获得补充、又极易流失挥发的氮。空气中虽然有大量的氮气,但是氮气分子中由于含有氮-氮三键,化学性质特别稳定,不能被植物吸收,绝大多数植物只能吸收氮的化合物。
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氮输入的形式只有3种:施肥+农田生物固氮+雷电固氮。而在工业革命以前,在“合成氨工艺”发明以前,施肥的氮的最终来源也只能是“雷电固氮+生物固氮”。所有施用的含氮肥料:各种肥饼和酒糟、糖渣、豆渣、油渣等,其实际只是农田的氮输出的极小一部分的返还,农田的其余绝大多数氮输出都被消费或挥发或流失了。
合成氨工艺的化学反应式为:N2+3H2=2NH3
但是,这个反应只有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进行。现在常用的高压法的反应压力为70~100Mpa,早期使用的低压法也需达到10Mpa。1平方米的面积上承受1牛顿压力时压强为1帕斯卡[1Pa=1N/(M×M)]。1公斤力=9.8牛顿。
合成氨 - 化工工艺- 百度文库 合成氨 - 化工工艺 - 百度文库
也就是说,合成氨反应塔和管道必须在数百度高温下承受10Mpa以上压强——每平方厘米承受约100公斤压力,经年累月而毫不变形。
所以,“大炮和黄油是工业化的一体两面”,如果没有高质量合金钢,不仅造不了近现代大炮,同样造不了合成氨设备,也就不可能有氮肥。
=============================
补充一下,如果不追求规模生产,不计较生产成本,可以开“金手指”的情况下,土法生产部分“化肥”还是可行的。
例如:
八路军竟懂“炼丹术”?农村神秘器具成为土法制硫酸“法宝”! 八路军竟懂“炼丹术”?农村神秘器具成为土法制硫酸“法宝”! 晋察冀军区大岸沟化学厂在1942年以后,每日可生产50%浓度的硫酸600千克。硫酸问题解决后,过磷酸钙(P肥)也就能生产了。
专业人士@法式滚筒YEboss 提供了煤炭炼焦制氨的路线,结合前面,硫酸铵(N肥)也就能生产了,还有土法提炼硝霜也能产一点N肥,当然其产量都是少得可怜。
此外,如果不纠结于“制造出化肥”,扩大到“获得”大量“非传统农家肥”,那么:大规模烧荒后收集草木灰可获得K肥,组织船只、人员到海外挖鸟粪可获得P肥,去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挖硝石可获得N肥。
就只有这些办法了。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我决定修改一下答案,做出真正的化肥。
我们还是从最常见的氮肥入手,既然要做氮肥,那么我们不可避免的就要解决氮源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得到氨。纵观人类历史,得到氨的手段无外乎两种
1.合成氨
合成氨是我们现代得到氮肥最有效的方式,特点就是原料便宜,用氮气和氢气就可以。但实际上难点在于合成氨是高温高压过程,穿越回古代设备问题难以解决,而且需要催化剂,如果不带资料的话催化剂没几年搞不出来,所以这条路线就只能跳过了。
2.煤炭炼焦
煤炭在炼焦过程中会生成少量氨气,这是由于煤本身含有一定的含氮杂环,在炼焦过程中这些氮元素会以氨气的形态释放出来,混合在焦炉煤气之中。实际上在人类没有搞出合成氨的年代,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少量氮肥的。因此如果不幸穿越回古代,这就是得到氨气最简便的方法。
至于生产设备吗,这实际上不是问题,土法炼焦并不困难,只要把焦炭堆积起来,然后用土一盖,点把火就行了。上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大炼钢铁,这种炼焦技术广泛存在于北方农村。当然这不太环保,不过既然你都穿越了,也就没人管你环评和安评的问题了。
图中就是简单的土法炼焦装置,当然为了方便收集气体,可能需要对焦炭的堆积方式进行一点修改,保留一个出气口最好。为了提高效率最好的方式还是做一个炼焦炉,这在我国古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国家在东汉时期就有高炉了,后期为了烧陶瓷,窑炉技术是绝对过关的。
有了氨气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吸收介质,把氨气吸收下来,然后做成氮肥,吸收介质无非就是酸,常见的就是硫酸,盐酸和硝酸。这里用硫酸最方便,盐酸的生产比较复杂,需要电解食盐水,然后还要做氢气和氯气的燃烧器,这在古代就比较困难了。如果要跳过这条路线,可以用硫酸与食盐反应,这样显然不如硫酸方便。而且盐酸容易挥发,保存与使用不如硫酸方便。至于硝酸,这就更加复杂了,要么对空气高压进行放电得到氮氧化物,要么用氨氧化得到,显然这在技术上非常困难。综上所述还是用硫酸吸收最为方便。
硫酸的生产方法又有以下几种
1.接触法
现代化工常用的方法,需要对硫铁矿或硫磺进行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然后将二氧化硫与空气接触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然后用浓硫酸吸收,对于穿越者,这个难度太大了只能跳过。
2.铅室法
比较古老的化工生产方法,主要用硫磺已经硝石燃烧,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硝石燃烧生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对二氧化硫进行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一步得到硫酸。这个工艺18世纪就有了,按照古代的技术水平稍微麻烦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3.干馏法
如果你觉得铅室法比较困难,那不要紧,我们还有技术含量更低的方法,那就是对硫酸盐形成的矿物直接进行干馏,也能得到浓硫酸。这种方法古老到什么程度,我国东汉时期的炼丹术士就玩过。你只需要找到绿矾或者胆矾的矿产,然后架起一口锅直接烧就可以了。
至于容器问题,这也很简单,硫酸腐蚀性强,铁锅必然是不行的,但架不住我国古代陶瓷技术发达,铁锅不成,弄个陶瓷的水缸还是非常容易的。
干馏绿矾之后你会得到浓硫酸,这时候你需要往里头兑点水让它变成稀硫酸,然后弄根管子,把炼焦的煤气通到这水缸里就行了,氨气与稀硫酸接触以后就会生成硫酸铵,最后你能得到硫酸铵的溶液。
实际上有硫酸铵的溶液就可以直接当化肥使用了。如果你想把你的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嫌液体的运输麻烦,可以点把火或者用日光把水蒸干,这样就能得到固体硫酸铵了。
综上所述,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又想搞合成氨,你首先去景德镇找个施工队,然后把他们带到山西给你盖一个炼焦炉,然后找几个当地人帮你炼焦。接着去武当山找个道士,让他带你去挖绿矾,炼硫酸。最后找几个晒盐工人,把硫酸铵溶液晒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