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汉族长得像少数民族是怎样一种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已经无数次被认成藏族了…




分为两种情况:被汉族人认成藏族,被藏族人认成藏族。


被汉族人认成藏族一点不稀罕,我身份证上面有藏文,我户口在拉萨这个没办法。去内地旅行住酒店,在机场火车站,一切出示身份证的地方都会被问到,你是藏族人?我说你看看民族那一栏,然后别人又说,那你汉族人身份证咋会有藏文的?

……怪我咯?




在藏区被认成藏族人也是家常便饭,经常有藏族同胞上来就跟我说藏语,问路啥的,我一脸懵逼的说,我汉族,听不懂。他们就抱歉的笑一笑,或者问我怎么这么像藏族,我就说我在西藏工作十几年了,大家哦一声,拜拜。


大概是从2012年左右开始经常遇到这种事的,我猜可能是我彻底长得太黑太糙了吧。


那年我带一个藏族小伙子爬雪山,给人弄高反了,下来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我靠哥你特么比藏族人还藏族人。


这事儿真不怪我。


他本地人,性子又有点活泼,属于那种毛手毛脚的小伙子。那天他说是他们藏族的重要节日望果节,小伙子要去山顶上插彩旗,可惜在部队不让乱跑。我说没事儿我带你去,我带你去爬附近最高的那个,雪山,插雪山顶上去。


他乐得嗓子眼都能看见,跳起来就要跑,我们去附近牧民家买了点经幡,弄了点竹棍缠上,扛着就往雪山跑。那个雪山倒是没多远,俩小时就能到雪线,然后先是在冰架上面走,在粒雪盆里爬,最后爬一截冰坡就能上顶上去,倒也不难。


但也不是一般人搞得定的,得来回一直不停走10小时左右。


大家都是当兵的,身体都很棒,一路溜达上去倒也还没啥,山坡上吃了个午饭,开始冲顶了。


我说下面我们冲顶,你藏族的你爬过雪山没?他说没有,平时放牧种地谁吃饱了撑的爬雪山?再说也怕回不去。


那就难办了。


雪山上面风险很难预测,死个人家常便饭,掉冰缝、冰河,高反缺氧、暴风雪啥的,雪崩更不用说。我仗着自己这么多年冰上雪上经验也得小心翼翼,上山之前规规矩矩拜山神,上山之后望、听、踩、歇、省,一个不能少。


望,是眺望,眺望天空预测天气,眺望远处看雪崩危险,眺望山势选择路线。


听,听冰裂开的声音,听地下暗河水流声,听风声,听雪滑坡声。


踩,踩冰体踩雪体,看能不能承受人的体重,有没有融化再冻结痕迹,那样很容易滑倒。


歇,十分钟歇一次,停下来喘气并且做望和听的工作,气喘匀了,路线也看好了,危险也判断了。


省,一切物资省着用,吃的穿的备用氧气什么都都要节省,不能用完了没有备用的。


我还心想这次带个本地人多少经验丰富一点不用我操心,结果是个小白…不过也是,他也是一个做题家而已,只不过是牧民家庭出身的藏族做题家…从小读书考大学出来当军官,哪有什么高山经验?


那没办法,老老实实来吧。


我说你跟着我,我前面踢冰,你后面踩着我脚印走,这样省力。一会儿再换你来,你踢冰我跟你脚印,这样我俩体力都能节约很多。他应着声,但是我估计也没当回事,一般第一次来都不当回事,非要吃了亏才会信。踢冰的好处在于在粒雪盆里把雪踩踏实, 后来者踩着脚印就不需要把腿抬很高,体力消耗小很多很多。粒雪盆里到大腿根那么深的雪,腿必须要抬很高才行,体力消耗会很大的。

他不。


我在前面踢冰,他偏要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就不老老实实按着我脚印来。我说你老实点,一会儿体力不够,他说没事儿我本地人,我说你这样浪费了我体力啊,我踢出来的路你不走消耗了你的体力,浪费的是我俩共同的体力啊。


他说那我来,我踢,你跟着。

这样根本不行,我心里很清楚他一会儿肯定趴下,还不是我扛着回去。不过我也没办法,这家伙很显然觉得自己没问题,已经跟个野狗一样往前蹿了。


我只好跟着他脚印走,节约自己体力,我就知道一会儿还有一场硬仗等着我。他现在这种嘚瑟其实是不知死活的嘚瑟,以为自己体力真的够用,一会儿我们再看。不过有一说一,不愧是藏族人,一直到山顶都没有问题,一路都跟个雪里拉雪橇的哈士奇一样拱,看着倍儿有劲的样子。

喊都喊不住,这倒霉催的。


到了山顶也没事,插好彩旗,点了些煨桑,这货还自称自己村子里煨桑爬得最高的一个,可牛逼坏了。


我说那下山吧。这家伙爬起来往下走,还没走出第三步,咕咚一声就栽到雪里去了。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搞笑的晕倒,真的跟个一棒子敲晕的熊一样,直挺挺的不说,还是大头朝下。因为峰顶的坡度非常陡,我们一直是走之字形上来的,下去走原脚印,这家伙栽倒的样子就格外的奇怪,腿还在脚印窝子里面,头单独插在雪里。


我赶紧跟拔萝卜似的把他拔出来,嘴唇已经紫了,眼睛在翻白眼,意识不清醒。还好还好,我上山都带安全绳的,这个也不是啥特别凶险的事情,赶紧弄下山就是了。安全绳绑在胳膊下面再绕过肩膀就可以拽着走,往陡坡下面走他会陷一点到雪里面去也不至于直接滑到山脚摔成肉泥,同时拖着也算不上特别累。


总之,给他整下来了。


除了后背和屁股全部湿透了以外并没有什么大碍,毕竟本地人,到了山脚就基本上恢复了意识,能够自己站起来了,就还有点手脚发软。雪山上虽然冷但是太阳也非常强烈,我让他脱了裤子晒着,裹着携带的应急救援毯免得春光外泄。


这货裹着亮闪闪的救援毯蹲在地上哆嗦的时候,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我算是知道你们汉族人高反是个什么感觉了……





反正从那以后就老是被认成藏族人,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user avatar   nie-ver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瘦版的我比较有发言权。


先放上当年在土耳其拍的照片:

(戴头巾是因为当时在ysl的教堂,女性进去必须戴头巾,其实我没有zj信仰哈)


体验就是


小学

有那种高年级的大姐姐会来问你是不是新疆人,然后认妹妹啥的。(不是坏人哈,可能就是纯好奇)

和爸妈出去会被叔叔阿姨说像新疆人,也会被夸可爱漂亮。

但其实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从小被夸着可爱长大的小女孩子,除非心理比较强大,在没有人夸可爱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像没有活着的真实感了。青春期尤其明显。

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建立正确的三观,可能会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吃一些苦头。


中学

有点好笑的一件事情是,我那时候最好的朋友A去暑假去外面补课,认识了一个一起补课的女生b,那个女生比较外向,就跟A说:哎你知不知道n(我),她是混血还是新疆人,他爸爸就是,我还看过blabla(我爸纯种汉族人)

A就很无语,我俩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小时候我俩住楼上楼下,我爸啥样啥背景她全知道。

因为我当时成绩也不理想,第二天我妈也让我去那个补课班补课了,b看到我和a那么亲密就傻了,可能有点尴尴尬尬= =

就很好玩,可以当段子讲~


大学

一去到大学,报道的第一天,有七八个人来问是不是新疆人这种。(我们学校新疆人不少,清真食堂也很好吃!)

在比较瘦,五官比较立体的时候,经常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是不是混血啦,是不是新疆人啦。


其实刚好是我爸妈五官都不会太平面,我爸爸虽然眼睛小,但是鼻子特别高,我妈妈则是那种典型的大眼睛、深眼窝、高眉骨、毛发浓密、鼻子高挺,我刚好遗传了他们的大眼睛高鼻梁,五官显得比身边的人立体一些。


但现在因为长胖了吗,脸盘子变宽,五官好像被挤小了,立体度也变成了白白胖胖的肉肉感,自从变胖以来,就没有什么人会问是否是新疆人或混血啦。


总体来说,体验就是没啥体验,对生活影响不大,还是该干嘛干嘛。

反正就当作是自己的一个特质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挺好的。



再来两张土耳其拍的瘦版的我:

希望有回答到~


挂一个不幸福的人: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汉族人,身份证是,实际上也是,

也从来没听说过祖上有什么少数民族。


听说现在有基因检测,可以追溯祖源,

于是就去测了一下,发现还挺好玩的。


北方汉族血统五成,南方汉族近三成,

剩下两成多是少数民族以及外国血统。


汉族血统占了近八成,也算比较多了,

不觉得像少数民族,但别人说有点像。


之前去云南德宏旅游,参观寺庙晚了,

门卫以为我是傣族,允许我多看一会。


虽然我有傣族血统,但只有百分之五。

其他地方不怎么像,但嘴巴还真挺像。


去内蒙呼市旅游时,某寺供奉欢喜佛,

门卫以为我是蒙族,破例让我进去看。


虽然我有蒙族血统,但只有百分之五,

其他地方不怎么像,但身材还真挺像。


那时候我还没减肥,体重高达一百八,

确实膀大腰圆高壮,挺像蒙古汉子的。


而且那时候还脸胖,比现在要大两圈,

这样的身材和头脸,确实挺像蒙族人。


之前去西藏旅游,人们以为我是藏族,

我说既然这样,那我就装得更像点呗。


于是我买了藏式外套、衬衣、帽子等,

还带着项链、手串、酥油壶,更像了。


西藏的规矩是汉族人进寺庙要收门票,

藏民不收费,可以随便进去参观朝拜。


我装成藏民大摇大摆进去,没人拦我,

去了十几个庙,一分门票钱都没有花。


当然了,逃票是不对的,我不能逃票,

于是我给庙里捐了现金和酥油抵门票。


藏族朋友说,我只有四点不太像藏族,

一是皮肤不够黑,二是耳朵没有耳洞。


三是走路的时候没有低头弯腰探脖子。

还好拉萨藏民汉化严重,也是我这样。


四是卫藏安多藏民一般来说个子不高,

还好我可以装康巴藏民,他们个子高。


我在西藏旅游时,一点儿高反也没有,

跑来跑去跳上跳下拼命作死照样没事。


在珠峰阿里作死时把司机师傅惊呆了,

说我比藏族还藏族,他都不敢这么作。


去甘肃临夏旅游时,发现很多清真寺,

我很想进去看看,但汉人不能进寺里。


我抑制不住好奇心,就买了顶小白帽,

旁若无人地进去了,没有人注意到我。


当时正赶上做礼拜,我不得不随大流,

跟着做小净洗干净,又进了大殿礼拜。


还好我研究过这些,大概流程记得点,

偷窥别人照猫画虎,居然没有被发现。


不过还是有点惊险,毕竟记得不清楚,

呛鼻时候多了一次,差点忘了去净下。


被旁边老大爷教育,说我学得不够好。

还好没出大错露馅,不然会被打出去。


在临夏见网友时候,人家都不敢认我,

以为我是回族小伙,就像卖羊肉串的。


在某地时被摸裤裆,手伸进内裤里摸,

这一段说来好玩的,但只能被迫删除。


今天坐车回丽江时,师傅问是否彝族,

我说还真有点儿呢,有百分之二点五。


只要不是太像汉族,就会被认成少民,

到哪个少民的地区,被认成当地少民。


汉族若长得像少民,真会有很多奇遇,

想起来也挺好玩的,增长了很多见识。


user avatar   xing-wei-yi-zhu-zhuan-ye-bo-shi-d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说我的故事吧

我身份证上是汉族,我爸我妈都是汉族,我祖宗18代都是汉族。

但是,遇到新入职的同事,他们常常会说:哇,第一次见到满族人;那个XXX应该是满族人吧

有一次和朋友吃饭,一个朋友的朋友,第一次见面,就问我:你家祖上是旗人吧?一百年前就住在内城?我只好回答说,我祖上不是旗人,我祖上是外地汉族农民。

他又问我,那你为什么留个长辫子?

我说,我一个大妹子留辫子有啥稀奇的。

对方很惊骇,我们的共同朋友尴尬至极,我估计是他没有给对方说我的情况。

其实,我长像比较粗壮不是我的错,有点淡淡的胡须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头顶有点秃发际线接近赤道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怜的那点头发舍不得剪编个长辫子保护起来是很正常的。


user avatar   qing-nian-zuo-ti-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lue-lue-lue-4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ivan-l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diew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li-lin-wan-s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相关话题

  南北汉人血统论为什么被提出,是谁提出,是何居心? 
  相比藏族、维吾尔族,建国以来蒙古族和谐团结的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汉服日被叫成华服日? 
  高加索人在长相上有没有地域特点? 
  如何看待最近的凉山姑娘作文:《泪》? 
  汉族人口什么时候跃居世界第一的? 
  俄罗斯凭什么可以征服众多北亚战斗游牧民族和一些中亚游牧民族? 
  如何看待宁夏2017年高考加分制度:回族与烈士子女加20分,数理化竞赛获奖者加5分的安排? 
  为什么中国汉族人最多? 
  哪个民族才是血统最纯正的突厥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D&G 发起诉讼,向曝光其辱华行为的自媒体号索要 400 万欧元的赔偿?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男人买车后,都想自驾旅行?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