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来说是三点,一个是客观地理和人口条件,一个是混合经济制,一个是土地制度。
先说土地制度吧。中国是经历过土地改革的,也因此诞生了城乡二元的状况。非农村地区在市场化和分税制以后,土地拍卖收入是地方政府的最主要经济来源。有这些土地作为基础,地方政府才能撬动资本。有了这些资本,才能进行资本运作,搞基础建设。土地制度是基建能力强的经济保障。
混合经济制是驱动力的保障。基础建设是典型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也就是制造基础建设的人本身得益是相对偏低的。比如说修一条高铁,高铁附近的房价肯定会涨。为什么会涨?因为商业价值更高了,经济更活跃了。但是建高铁的人会分享到房价涨,经济活动更活跃的好处吗?对建高铁的人来说,只是普通的经济活动而已。这是纯粹市场经济下不存在的驱动力,放到博弈论的分析里就是一个类似“囚徒困境”的局面,虽然有的结果会更好,但是每个人为自己考虑的话,最好的局面却出现不了(当然没有真的囚徒困境那么严格)。这种情况下,只有国家才有驱动力去建设基建,促使经济更加活跃和发展,因为国家可以通过更活跃的经济获得税收,并且基建本身也会作为资本积累起来。
客观地理和人口条件是工程保障。第一是中国的地理条件复杂,这为基建发展提供了各种工程案例经验积累。第二是人口多,体量大,才能摊薄成本;基建一定要上了规模才有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