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AI领域的灌水之风如何破局? 第1页

  

user avatar   miruku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做学术圈其实跟金融圈有类似之处嘛,这个是需要底层劳动力的,底层的劳动力决定上层发展。

最底层灌水表面上看没什么用,发一堆垃圾论文,但其实这些垃圾论文是引用之前的论文的,发论文的人在想,“哈哈哈,我就随便改改别人的模型就能发了,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到了高潮!”,从此带动了第二层的发展。

第二层的人看见自己的工作被引用了自己的模型被改进了,好开心,心想“哈哈哈,我也就是把别人的模型和我的一些insight结合了一下就能获得引用,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好震撼。”,他们又带动了第三层的发展。

第三层的人看见自己的工作不仅被广泛引用还有相当的insight在里面,开心得不行,心想“哈哈哈,我就知道跟着业界大佬走准没错,好夺目,好炫彩!”,他们带动了顶层的发展。

最顶层的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工作是否被引用,心想“看来这个坑差不多了啊,是不是得再挖一个”。

从此学术界繁荣昌盛,直到某一天,大佬说,妈蛋,之前这个tm的搞错了啊,从此大佬不再是大佬,是个sha X, 因为他这一番话将要断掉下面人的活路。但是大佬的话应验了,从此泡沫破灭,大厦倒塌,人们四处逃散。


大佬挖坑,韭菜进场,先进的成为老手,然后是老鸟,然后是菜鸟,最后是还没进的!

用量化分析的职业道路来一一对应

韭菜砸钱进局<--->菜逼研究生找灌水之法;

机构菜逼研究员<--->高阶研究生知如何灌水

机构基金经理<--->Assitant Professor可以挖小坑自己灌自己的

普通基金董事长<--->普通Associate或者full professor可以小打小闹

顶级基金董事长<--->领域大牛决定下一个坑在何处


所以说如何破局?

既然你觉得水,你不妨先水十几篇看看。

相信你水了十几篇之后无论如何都能有些insight,然后你再考虑如何进一步水一些高级的可能有高影响力的。

然后在拿了tenure之后,有了稳定的基础之后再憋大招即可!


如果你只是一个菜逼研究生,一篇论文还没发,你给我说这些会都在灌水,你不屑于发,你想憋大招,发大新闻。

你省省吧,先照照镜子,然后好自为之!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针对有些质疑说几句,纯属个人看法。

IJCAI、AAAI之类的综合性大杂烩每年发表600+论文,审稿质量奇差难忍,甚至打招呼横行;ACL、CVPR、ICCV几个子领域会议发表文章也在300-600篇,审稿质量也有下滑趋势;只有ICML、NIPS、KDD的发表规模和审稿质量控制得还可以。

我刚查了下NIPS 2010年录用论文292篇,NIPS 2015 403篇,NIPS 2016 569篇;ICML 2016 322篇。且不说IJCAI/AAAI涵盖领域比ML大很多(包括知识、规划等很多领域),单看论文规模,NIPS/ICML论文数量一点也不小,涨幅一点也不慢。凭什么靠论文数量就认定其他会议灌水成风呢?某老师也在微博上分享过AAAI 2016论文作者统计,第一是美国,第二是中国。照这么说美国的AI水平更是“在国际上不升反降”?还是有人潜意识里就认为,只要是国人中的多的学术会议就Low,就是灌水,就是通货膨胀?

个人一点都不否认现在AI很热,不否认有灌水现象,不否认IJCAI、AAAI审稿意见有太多不靠谱,更不否认有些成果是“追赶”而少“引领”。但我想说,这几年国内学者在各大AI/NLP/CV学术会议上的崛起,绝不是用灌水等负面字眼所能抹杀的。回想2006年我刚读博士生的时候,国内中1篇顶会就能上校系新闻,很多学生还要巴巴地去MSRA等机构深造一下才能发出顶会论文。短短的10年后,国内能够在顶会上持续发表论文的单位和学者已经遍地开花,学术氛围空前浓厚。在这样的氛围下,相信大家自然会不断提高研究品位和水平,催生“引领”式的成果。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饭是一口一口吃的,不应该因为吃到第六个馒头吃饱了,就埋怨不该费神吃前面那五个。

在AI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面临着论文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一篇ICML、NIPS的工作量是IJCAI、AAAI的数倍,但在各种评价中作用一样,CCF的这个指挥棒导致一些课题组宁愿一年发表近10篇IJCAI、AAAI而不愿意冲击一篇ICML、NIPS。

AI领域并非铁板一块,方向也有很多。术业有专攻,有的课题组研究方向就是NLP就是知识图谱,之前的相关工作就是发在IJCAI、AAAI、ACL、EMNLP上,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投偏重机器学习方法和理论的ICML/NIPS?

像“一篇ICML、NIPS的工作量是IJCAI、AAAI的数倍”这样的说法,还是请给出定量统计数据再做决断的好。至少我知道的发表在IJCAI、AAAI上的Open Information Extraction,Explicit Semantic Analysis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作,工作量一点都不小。

即使是做ML,也不见得所有工作都该投ICML/NIPS。虽然IJCAI/AAAI由于规模太大,审稿人大都是大同行,审稿意见容易出现偏差;但这样反而容易让那些问题新颖、脑洞大开的论文得到录用,不见得是件坏事。所以,我一直建议同学,如果做的是经典任务的改进模型,应该投ACL/EMNLP等小同行会议;如果做的是新问题新思路,倒是投IJCAI/AAAI更合适些。

长此以往就会论文越来越多,而中国的AI水平在国际上不升反降,毕竟国际同行恐怕不会认为ML、CV、NLP影响力最大的一批论文来自IJCAI、AAAI。或者,CCF的指挥棒应该改一改了?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10篇IJCAI、AAAI也不如1篇ICML、NIPS,呼吁CCF的指挥棒改一改?我反而觉得这些人的思想深处,才是对学术会议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归根结底,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无非是向学术界宣传自己的学术成果,无非是在不同学术会议上宣传的受众不同而已。学术成果发表出来,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才是关键。论文发表在NIPS/ICML上,如果没人看、没人引、没人用、没有对该方向的实际推动,又有什么意义;论文发表在AAAI/IJCAI上,如果有人看、有人引、有人用,那也是影响力的体现。

CCF期刊会议列表只是个门槛,学术会议也只是个门槛,上不封顶。学者的声誉,是靠研究成果自身是否过硬来获取的,是靠持续推动某个方向发展来获取的,是靠为学术界/产业界培养人才来获取的,而不是仅仅靠发表了几篇A几篇B而已。动不动就拿调整CCF列表说事儿,反而说明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问题不在研究人员自身,而在制定研究人员评价标准的人身上。

总之,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在发展中解决,也会在发展中解决,关键是看发展趋势对不对、好不好。我觉得现在发展趋势挺好的,所谓“破局”之问,会在大家普遍能发表顶会论文之后迎刃而解。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民科很少研究ai? 
  计算机在德州扑克比赛中可以战胜人类吗? 
  mxnet的并行计算为什么这么牛,是什么原理? 
  NLP领域,你推荐哪些综述性的文章? 
  如何评价最新的Octave Convolution? 
  机器学习中使用正则化来防止过拟合是什么原理? 
  谈谈机器学习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局限性,以及是否乐观? 
  有哪些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和RNN(Recurrent)网络的教程? 
  哪类游戏 AI 难度更高? 
  如何评价Google最新提出的gMLP:MLP模型在CV和NLP任务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冬天用起来很舒服的家居用品?
下一个讨论
ICLR 2018 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亮点?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