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很大一部分成果是从古代的垃圾堆里找出来的。
曾经有一位考古学家(名字太长,忘了)说,考古学是研究垃圾堆的学问。当然这话矫枉过正,被许多考古学家修正过,但毫无疑问考古学与垃圾堆分不开干系。
在我国,经常可见遗址和墓葬旁有所谓的“灰坑”(在考古报告中一般以H代替,比如H6指6号灰坑,就是汉语拼音啦),而这些灰坑的形成很多是古代人类垃圾丢弃而成。如今的城市已经看不见了,但农村仍然可以经常见到沟或者坑里人们扔进去的垃圾(这种坑有可能是自然形成也有可能是人们挖的)。
想一下人们是怎么在这个坑里扔垃圾的,那么就大概能了结古代灰坑的形成的机制。
比如以前人们扔的垃圾在下,后来人们扔的垃圾在上(这是最基本的考古地层学),如果有淘气的小朋友或者拾垃圾的人翻动,那么早期的垃圾就有可能被翻上来覆盖掉最新扔掉的垃圾(这是地层学中的打破关系)。如果这个垃圾坑比较理想,没有被动过,而且人们使用的时间比较长,那么比较幸运,我们就可以从一层层叠加覆盖的垃圾中获得当时人们的生活信息,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如果谁再丢点罐子之类的就更好了,我们就知道当时的手工艺是什么水平,罐子里要是有点谷物、花粉、动物肢骨之类的,哇塞,中头奖了,我们或许可以能够重构当时的自然环境。要是有大便,请帮忙摁住那个激动的要捡屎的考古学家,因为我们即将知道一个当时活着的人吃什么,身体状况如何。
当然这都是比较理想的状况,灰坑里的东西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遗迹前会很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在沣西遗址中谷物的遗存也是因为被烧过碳化后才得以保存,至于花粉孢子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灰坑都是垃圾堆,灰坑更广泛的包括了一些我们现在无法辨认出其在当时具体用途的遗迹。如果区分一个垃圾堆是否是灰坑呢?当然标准很多,但大部分作为垃圾堆的灰坑里的遗物的抛弃方式与作为贮存的或其他用途的灰坑的遗物的放置方式时不同的,比如扔垃圾时,大部分人选择房屋与灰坑之间的最短距离,比如作为垃圾堆的灰坑壁会比较随意,灰坑内遗存的分布方式等等。
所以,那位考古学家说考古学是研究垃圾的学问在某种意义上也没有说错。古代垃圾坑真的是宝藏,几百年后,我们的垃圾也会是考古学家的宝藏。
在美国的战地考古中曾经发现过一个战时驻地的厕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发现了很多大便,酒瓶子,一些钱币等等,犹记得那篇介绍文章的作者是一个考古学家,他的用词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激动人心的发现”。
垃圾坑在考古研究中真是熠熠生辉呢!
现在发掘出来的部分文物就是古人的垃圾,真正的垃圾。
比如新石器时代考古中,考古学家经常要发掘所谓的“灰坑”——这个名词听起来文绉绉的,其实就是新石器人类(三皇五帝都属于新石器时代)长期堆放垃圾后形成的垃圾坑,与现在农村村口的垃圾堆毫无分别。灰坑里经常出土陶器骨器等生活用品,是重要的古代遗存。
再比如,考古学家发掘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同样挖出许多破损的铁工具,应该是汉代修墓工匠随手扔掉的:
这些是名副其实的汉代垃圾。
结果专家把它们拿到实验室一分析,晕了,竟然全是当时的高科技!
这些垃圾里包含了当时先进的钢铁制品,比如块炼铁、百炼钢、灰口铁、可锻铸铁和铸铁脱碳钢,甚至包括全世界最早的灰口铁和铸铁脱碳钢——这些专业名词,你也许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但一看名称就很牛对不对!
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也不是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但凭借冶炼技术的不断创新,成功逆袭,开始领跑铁器时代!满城汉墓出土的铁垃圾就成了这一逆袭的见证者。
不是垃圾堆,但是是更恶心的东西。
竹简都知道,一根根的竹子。比如汉代在河西走廊的悬泉置,也就是驿站,出土了不少竹简。
但是深究起来有些竹简都不是在该有的位置出现的,而是在⋯⋯
说这个之前我介绍个东西吧。
厕筹,又称厕简,为竹木制的薄片,古人在上厕所以后用来刮清污秽的用具。
通俗点说,以前纸还是很金贵的,还有更早之前根本没有纸,也没有发明出绿教那么清真的洗法,所以一般习惯用这玩意刮翔。这还是比较讲究的人,不讲究的路边找个瓦片石头土坷垃就解决问题了。
看到这个形状你有没有想到什么?
没错,我们的前人很讲究节能环保,经常用完的竹简他们就拿来刮翔了!
也就是,其实很多简牍,是从古代的厕所茅坑里挖出来的。
您倒是拉得爽,也不考虑考虑后人⋯⋯
我想知道什么专业的博士能有百万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