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发生本身与受害者关系不大,这里我们提到的欺凌包括肢体暴力但也包括广义的软暴力。
受害者最初受到社交孤立的原因是随机的多种多样的。
我们知道,神经突触的生长与维持是一种“剪枝”的模式,“枝丫被剪”容易,“萌生新芽”难。长期的负性反馈会导致脑多个结构的突触可塑性下降,进而影响行为的适应性。
也就是说,是校园欺凌使受害者的“性格”变得“不好”,更容易成为欺凌的受害者或成为新的加害者。社交功能的受损还会使受害者更难于为自己申诉。
校园欺凌是受害者“性格”改变的原因,而非相反。任何人儿童期遭受群体的社交孤立,都会导致相似的结果。指责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性格”,无异于指责被刀捅死的人为什么没长甲壳。
宗教冥想与外界的社会支持是改善已经习得的负性情绪反馈机制的方式。但是一些研究认为宗教冥想对于儿童期的效果可能与成人期具有区别。外界的社会支持对于改善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日后的生活来说还是最重要的。
社会支持对于改善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日后的生活来说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对于改善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日后的生活来说是最重要的。
最后,尝试给正在遭受欺凌的学弟学妹们一个可能的建议:
遭受社交孤立,遭受校园欺凌,并不是因为你的错误,同时这也并不一定就是加害者的错误,很大程度上这件事不能简单的以对错得失的标准衡量。
你所处在的小群体可怕的社交环境,给你带了不好的影响,让你在离开这个小群体的时候也不敢主动说话、或者不敢做一些事。你清楚的知道那些不好的评价只是你不得不每天面对的那个小群体强加于你的,但是你感到没有足够的动力,因为你害怕在这个新的环境下再次遇上和那个朝夕面对的小群体中一样的事。
但是,不论这件事还会不会再次发生,你都不得不去尝试,因为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你只需要通过一次行动让自己确认,让藏在你自己内心深处的永恒者,让她确认,不论结果会怎样,你都不会放弃希望,不会放弃再次尝试。
该怎么做,你在那个小群体中遭受欺凌的时候已经在脑中已经预演了无数遍,你清楚的知道应该怎么处理遇到的问题,只是还没有把她使用在这个小群体以外的地方。
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接下来事情没有按照你预想的方式发生,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事件只有两种发生的方式——不发生、或者不按照你预想的方式发生,这不是你的错误,只是需要你重新回想还有哪些处理的方法。
你会逐渐发现每天面对的那个小群体对你并不重要,只是你不得不每天面对它罢了,你有越来越多与人交流的需求,你需要开拓新的社交。
这时候建议你尽量努力去参加一些学习讨论、作品制作一类的活动,而尽量不要选择游戏、夜店一类,以避免陷入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