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日马 谢邀,哈哈~
首先,城市化和人才的聚集效应是影响每个国家房价的共因。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土地的单位产出在提高,那么土地价格和房价自然会提高。陆铭、陈斌开持这类观点。典型现象就是中国的房改是从1998年开始的,而房价的迅猛上升是从2003年开始,之前房价历年平均涨幅不到3%。陈斌开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原因就是1998年后的大学扩招,在2003年后开始产生影响(增速开始超过8%)。由于房价上涨的前提是土地产出的增加,因此人口增长本身并不会影响房价,是人力资源和聚集效应影响房价。所以史青青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红利)和房价无关,而城市化会影响房价。
不过上述观点只能解释中国房价上涨20%左右的权重,并不能解释全部。在中国买房往往和婚姻是挂钩的,房子是婚姻的前提。原因在于中国性别比失衡,男性为了追求女性,展现自己(家庭)雄厚的财力,在性竞争压力下被迫互相竞争:这就是魏尚进论文的逻辑。这点对城市居民其实相对还较好,因为大部分城市原住民父母都有房改房,其子女房子压力较小,而且由于大城市适龄青年往往是女多男少,他们可以低配选择农村考入城市的女大学生。可是对于农村青年来说,无论是进入城市就业,还是在老家,性别比压力都非常巨大,因此在农村的反映就是每家每户竞相建新房,虽然一年也住不了多久。
由于房屋本身是婚姻市场的炫耀品,类似于孔雀的尾巴,因此根据聂辉华的研究,保障性住房对房价没有多少影响。其原因就在于保障性住房没有炫耀性,根本替代不了商品房在婚姻市场的作用。同样,根据研究贫富差距和房价也是正相关,显然这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大的地方性竞争压力更大,因此房屋的炫耀品作用更大。
不过以上两点严格来说并不算中国特色,土地财政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由于政府几乎是唯一的土地一级市场供应商,因此地价必然有垄断问题,而地价又和财政挂钩。因此聂辉华等人发现地方的财政赤字和地价、房价存在正相关。由于房价关乎财政,因此中国很多地方政府调控房价的政策很清奇。理论上要降低房价应该是提高土地供给,可是中国大部分地方调控房价是手段却是收紧土地供给。这种政策本身不像是降低房价,更像是怕现在的房价暴跌。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我记得微信和你聊过啊~),不过个人认为这三种因素是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