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因为经历比较复杂,所以就不按照时间线来叙述了,否则写的就太长太罗嗦了。
就回答一下题主问的几个问题吧:
1. 关于初衷和改变。看到有答案在为经济学的学生不敢说是为了经世济民而学习感到悲哀——这个肯定不包括我,因为我学习经济学的初衷本来就不是为了经世济民^_^。我只是为了旁观和理解世间的万象——从我之前的回答和专栏文章里面应该也能看出这种倾向,我热衷于发掘各种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现象背后的经济学解释,用统一的理性人框架去理解各种人的互动。当然,我也很乐意看到志在“改变世界”的人去使用其他学者的或者我的研究作为武器和工具去改变世界,我精神上予以支持,但术业有专攻,我本人并没有兴趣这么做。
2. 想帮助的群体。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经济学家们开发出了非常fancy的理论,但是如何让理论更贴近现实,更具有指导意义呢?最好的办法我认为不是理论“贴过去”,而是可以通过普及经济学知识,达到让现实“贴过来”的目的。比如说:
很多实证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让经济学的学生去做试验,在囚徒困境的时候总是更快的达到非合作的纳什均衡,但是让非经济学的学生去做,他们居然在单回合的博弈中都能合作。我在和MBA的学生们做经济学课堂游戏的时候,也总是能经常感觉到人类的善意^_^ 比如设计合同的时候给自己的同伴留下很多的剩余,而经济专业的学生就会更加的“剥削”。但是如果给他们上完经济课之后,再做同样的试验,他们的结果就向着经济专业的学生靠拢了。所以“理性”也是一种信念,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宣传习得的。而只要人们变得越来越“理性”,经济学模型就会更容易贴近现实。
如同《人类简史》中说的,我们人类之所以最近这几千年进步很快,是因为我们抛弃了基因进化,踏上了信念进化的快车道,所以只要能够改变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就能够操纵这个世界的均衡。
3. 商科之外学什么。当然是CS呀。我本科在一个非常纯粹的理工科大学读书,而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对社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是有着一种优越感的。遥想当年,大家对着学校里唯一商学院 (两个系:统计和管理科学) 都摇头感叹,发自内心的认为:来到这个地方的学生亏了,居然不读自然科学,入宝山空手而归啊。当初考研,也是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我在考CS的master,听说是商学院都唏嘘不已,说这么快就要离开科研的道路了。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当年不少说要做科研的同学们现在大都在美国做工程师,反而是我这个很早被认定为“要去做生意”的人还在继续做学术,轮到我唏嘘不已了^_^
如果不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偶然间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看到了张五常的《经济解释》,让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经济学这个学科的话,现在应该是妥妥得做CS领域的工作。说到张五常,虽然我不是很同意他对数学的态度,但是我在经济学治学的指导思想上完全赞同他的观点——经济学首先就是用来解释这个世界的现象的。如同我之前所说,到现在我依然坚持这一点。也正是张五常那一系列的短文让我似乎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后来去图书馆读了一些《美国经济评论》上的文章,发现经济学还是讲数理模型的,于是才开始的和经济学的缘分。
似乎人间青梅竹马的经常难以走到最后,而半途邂逅的浪漫反倒迅速的修成正果,这基本上就是CS和经济学在我心里的地位了。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