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哪些经济学论文让你印象深刻?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今年就不讲已经发表的顶刊了,说一下最近看到的一篇量化历史的工作论文。

为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呢?因为我们整天看历史古籍和写评论的时候,虽然说是逻辑推理,但是本质上依然是定性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比如某某家族怎么样了,某某皇帝怎么样了。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举出反例:皇帝善待了A, 但是灭门了B啊?到最后往往就是依靠自己天然的感情倾向来站队。

而大部分量化历史的工作,往往又比较宏大。喜欢谈历史发展的趋势,比如工商业发展,土地改革,人口变迁等等。我理解这种数据可得性稍微强一些,毕竟横跨几百年的数据,虽然残缺,分析也勉强够用了。但是太宏大的话题,历史味就有点淡了,更像键政。

所以这篇文章我觉得就很不错,它虽然有宏大的方面,但是讨论的问题相对比较具体,从具体朝代的数据出发来量化我们长期以来谈论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当一个新的政权建立的时候,朝廷是如何对地方实力派进行赎买的——是征服,还是吸收? 如何来换取对政权的支持,和对帝国的忠诚。

封土建国的过程是漫长的,一般来说,地方豪族对这些事情都很敏感,因为建国的过程,必然是收权的过程,收权的过程中,地方势力对当地生杀予夺,作威作福的权力,对当地资源的控制,都会毫无疑问的受到削弱。

这一点在南北朝、宋辽金时代都非常明显。北方大地的世家大族割据一方,当地的平民与其说是被朝廷统治,不如说直接服务于大族。那么当外来者南下一统北方之后,如何对付这些当地的贵族就成为一个问题,两条路,要么征服,要么收买。

现在假定有皇帝H,和地方贵族L。皇帝有政治权力,政治权力能带来一个效用 ,但是地方贵族有当地的资源。

征服的话,皇帝和地方贵族都要付出一个成本,皇帝付出 ,地方贵族付出 。最后的赢家能够获得地方贵族的资源 。显然, 地方贵族所统治的资源越多,概率就越大,所以地方贵族获胜的概率就是 。

那么战争状态下,皇帝和地方贵族的收益分别是: 和 。

但是如果皇帝妥协,给地方贵族一个中央政府的职位,如果地方贵族不接受,那还是和上面一样打;如果接受了,皇帝就要分一部分政治权力给他,这个部分是 ,分的越多,皇帝剩下的越少。而地方贵族拿到权力之后,可以选择是谋私利,还是为了帝国服务。

谋私利,比如说给自己家乡免税,比如说提拔私人;为了帝国,则是用自己的才华为皇帝服务,如果帝国强大了,那么自己作为高官,能分的也越多。所以一个显而易见的猜测,就是 越大,比如给出一个宰相出去,那么地方贵族就越可能为了帝国,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家族服务。但是如果就给一个小官,那么人家就算接受了,估计也是投机倒把的风生水起。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皇帝毁约的可能——皇帝完全可以许诺一个高官,然后把地盘接手过来,然后直接毁约,设定这个概率是 。

所以当地方贵族谋私利的时候,皇帝获得 ,第一项是当地的资源,第二项是剩余的政治权力,第三项是因为雇佣了地方贵族,贵族的才华 在 的职位上给帝国带来的加成。而贵族这个时候获得是 ,其中 ,第一项是家族利益,因为在政府有头有脸,本身就是大族的必要条件;第二项则是从皇帝那里分来的政治利益。而 则是『努力的加成』,因为把精力都放在私利上,所以获得的私利更大。

当贵族把 加到帝国的利益上的时候,皇帝获得 ,而贵族获得 ,而 ,因为才华为帝国服务,所以皇帝手里的政治权力也扩大了,连带着自己分的那一部分也扩大了。

所以整个博弈树就是这样的:

从这个博弈树,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那就是当地方大族不太强也不太弱的时候,皇帝会选择收买,太强或者太弱,皇帝都会选择征服。

为什么呢?因为太弱的话,地方大族赢的概率特别低,没有必要去收买;如果太强的话……比如说南北朝时期,北齐何德何能可以把北周吸收到自己的政府里面来?人家自己当皇帝不香么?所以对太强的人,因为资源太多,胃口太大,根本不会接受皇帝共同组建政府的邀请。

那么在『不太强不太弱』这个范围内,我们又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当地方大族的资源越多的时候,皇帝需要付出的政治代价越大——也就是需要让更多这个家族的人进入朝廷。这个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不给高官意味着后来无论是谋私利还是为了帝国,收益都很小,小到不如反叛,那家族就会拒绝皇帝的邀请,和帝国的军队掰掰手腕,所以皇帝想要收服比较大的势力,那就要拿出诚意来,诚意就是更高的政治权利。

这一点怎么用数据检验呢?

地方大族对当地资源的有效控制,这种事情说起来很玄。但是在现实中也是有迹可循的。拿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日本侵华来说,如何判断日伪军对当地一个村庄的控制程度?答案是炮楼。侵华的时候如果在当地建有炮楼,那控制力就强一点;而如果没有建炮楼,控制力就弱一点。而「能够在当地把炮楼建起来」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至少很可能在当地建立了保甲体系,能够强制当地民力为自己所用。

同样的道理,世家大族往往也会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庄园和坞堡,而这些很多在历史上都是可以考证的。有的家族所在的地区建有坞堡,有的没有。因为帝国在整合地方贵族的时候,是普遍的吸收这些地方大族来当官,那么这就构成了一个对照组和控制组,而帝国对士族的吸收改革是统一的政策,那么统一的政策用在不同分组上是否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可以应用今年诺奖的方法「双重差分」了。

结果是非常显著的。家族地盘上带有坞堡的,明显朝廷从中吸收的官员人数更多。

而皇帝对势力的挑选,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皇帝会在士族掌门人的能力 和势力 之间会做一个权衡:如果这个家族掌门人能力很差,但是地盘很大,那么他就是个猪,皇帝也会接过来给一个高官;但是如果能力差地盘又一般,那么皇帝很可能就选一个能力强真能为自己干事的小贵族来干高官了。

那么是不是存在这种能力的权衡?是不是大家族的人更优秀所以给高官呢?作者也做了研究。从史书中抠数据,人工的把这些贵族传记中记载的能力,比如诗词歌赋、军事等等数字化,进行比较,发现有没有坞堡,对家族的个人能力没有影响,甚至于对军事能力,管理能力都没有影响。

能力上没有差距,但是吸收的人数有差距,那就是坞堡带来的效果了。

针对于皇帝的承诺能力,另一个结论也非常显然,那就是只有当皇帝的承诺能力足够高的时候,地方大族才会考虑接受,否则的话相当于自己被皇帝骗了。

这个时候作者引入了三重差分,把非贵族的寒门也引入进来作为一个维度,因为帝国在吸纳地方贵族的改革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系统性的因素影响了改革前后带坞堡和不带坞堡的家族差异。

从数据上看,皇帝还是很有承诺能力的。有坞堡的贵族更容易得到提拔,更容易执掌吏部。皇帝把这些大家族吸收进来之后,也没有过河拆桥,而是许诺了更加光辉的前途。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到第三列,rectifier是中正官的意思,在汉朝之后,隋朝以前,中正官一直都是官方选拔推荐人才的渠道。但是这些坞堡大族并没有被皇帝特别任命为中正官的倾向,这说明这些家族有很多人进入朝廷不是因为掌握了中正,而就是因为朝廷有意为之。

最后,至于家族掌门人是选择谋私利还是为了帝国,这个其实取决于皇帝给的权力 。显然,当大族能为皇帝创造的政治权力更大的时候,皇帝就会尽量让他的利益和帝国的利益一致。那么对皇帝而言,能给出的最大的价码,往往就是用人的权力——也就是执掌尚书台,分管吏部司,拥有推荐人的权力。

首先,从三重差分的结果来看,有坞堡的贵族能拿到的最高职位更高(第一列),并且更容易给纯文职(第二列),更容易在中央任职(第三列)——皇帝在改革的过程中,给坞堡贵族大官、美官、中央官,也就是让渡了更多的利益。

而对于任职地方大员的贵族们,很明显,皇帝把这些贵族通通调离了他们的发源地,去异地为官(第三列);并且基本安排的都是地位崇高的理民官,比如郡守,而不给军事领袖(第二列和第四列)。

量化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不过也确实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来做的事情。比如这一篇文章的数据,就是十几个助研前后两年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出土碑文等各种资料中手工整理的,对于连字体都残缺不全,格式也不一样的墓志铭来说,机器学习都没用,就要靠堆人力,助研不会读古文都不行。

所以量化历史虽然好玩,但是没有一个团队的话,这不是单个的硕士,博士乃至于教授适合涉足的领域。当然能往好处说,这也构成了一种激励——想要从事严肃的量化历史研究的第一个门槛,还是要尽量去名校


user avatar   chen-zhuo-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Herweg, F., & Müller, D. (2021). A comparison of regret theory and salience theory for decisions under risk.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3, 105226.

讲真,我喜欢这文章,纯粹就是正义感作祟。

起因是,老学阀们搞了一套又难看、又难操作、又得不出什么漂亮结论的理论,然后发在了他们日常灌水十分方便的QJE上。

谁让人家自己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然而这套东西,本质上与1980年代就大红大紫过、而现在已经没有了市场的Regret Theory其实完全一样。用我coauthor的话说,就是“拿来了regret theory的clean idea,然后弄得一团糟。但因为足够糟,所以足够不像,于是被认为是一个创新。”

这件事,肉眼可见。但限于老学阀的江湖地位,没人敢说。

直到,看到了上面那篇文章。

告诉你,“虽然两个模型的‘as-if psychology’不一样”(这是给老学阀留面子),但本质上它们就是同一个东西。

正所谓:

人间有正道哇,岁月有更迁,不图英名流千古,只求无愧过百年。得腊梅依儿呦~得腊梅呦依儿呦~

以上。




  

相关话题

  通货膨胀原理是他说的这样的吗? 
  机器学习在理论经济学研究中有哪些可能的应用前景? 
  为什么我们国家贫富差距这么大? 
  如何理解埃塞俄比亚的经济现状? 
  美国渣学校经济PhD读不下去,觉得自己抑郁了,何去何从? 
  2017 年 8 月,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危机」中吗? 
  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 
  中国有可能出现「穷充族」吗? 
  有哪些阶级越相近却歧视越严重的例子? 
  如何看待不到一年比特币暴跌近 80% 蒸发 1 万亿? 

前一个讨论
法官在宣布死刑后真的会折断笔尖吗?
下一个讨论
经济学家宋清辉 12 岁儿子坠亡, 当地教育局已介入调查,可能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事件?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