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大方向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一代主战坦克的方向是很明确的,就是充当陆地作战的前线信息节点。

相比于现在的主战坦克,下一代主战坦克最主要的升级方向肯定是高速数据链以及配套的无人作战系统,然后是高性能传感器,防护方面硬件估计不会有太大升级,主要升级点应该是主动防护系统,火力方面进一步放大口径目前来看并不太合适,可能会采用新原理火炮,机动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改进,电传系统对于坦克来说还是太贵,但针对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应该会有专门的供电系统整合到动力系统内。

下一代主战坦克按照这个方向走的话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价格飙升,无论是高速数据链还是高性能传感器价格都很贵,完全不是以前铁疙瘩的价格可以比的,可以说以前的坦克是拖拉机上架一门炮,下一代主战坦克就是拖拉机上架一个机房,下一代主战坦克的价格很可能是几倍于现役坦克的。我估计下一代主战坦克就像五代机一样,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和资金研发装备的,而且也不会全面取代现役坦克。

陆地作战的信息节点一定是要上前线并且和作战部队一起行动的,因为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主要的远程通讯手段无非就是无线电、激光、紫外线这几种,这些电磁波对于地形、建筑物的穿透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不要说几公里,很可能过个拐角、进个建筑物就无法通讯了,地面信息节点不上前线、不随部队移动那就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上前线的信息节点一定要具有比较高的生存能力才行,而现役地面装备里主战坦克无疑是战场生存能力最强的,所以主战坦克天生就适合当前线信息节点,而且以往的陆战主战坦克也是主角,大家都是围绕主战坦克展开作战的,现在当了前线信息节点也依然是主角,作战体系和定位也契合。

未来的主战坦克不会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兵器,它会通过高速数据链将现有的陆地作战系统整合进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内其他的节点来获得战场信息提高态势感知能力,同时指挥其他不具有高速数据链的其他地面单位,使这些单位更加高效的作战。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一代坦克将在保证不被70%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击毁的前提下轻量化,并加强网络信息能力,成为网络信息战里的一个信息节点和信息支援节点——也就是Wifi啦~````

目前坦克的主炮能力使得进一步增加装甲厚度效用不大,但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如超重、成本、战略机动性严重降低等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是第一梯队(也就是中美两国,没错,俄罗斯都没资格)的全面战争,现有的坦克战斗技术是超过实战需要的。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战斗是在城市中进行,这就导致坦克面临的威胁更多是立体的,单纯加强防御在技术和经济上都不现实,而防御不增加,则火力也无须进一步增加。

至于野外的坦克~``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你加强坦克的正面装甲和火力,有意义吗?一个反面例子俄罗斯的T-14,这个玩意已经从实际上证明了在坦克本身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是条死路,设备越堆越多,大多数并不直接对战斗产生有效作用,甚至无处不在的爆炸式主动防御系统还限制了其与步兵配合的能力,而这么先进昂贵的坦克可能只需要一颗路边炸弹就能瘫痪~```在巷战中,地雷和爆炸物是明显成本低廉和数量可观的威胁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初中时(1997年左右)喜欢军事模型和军事设备,那时候看军事杂志,还刊登过美国下一代主站坦克的消息,我就记得一个电磁炮。

这都25年过去了,美国下一代主战坦克也没消息了,大概很难出现了吧,M1A2够用了。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本身就是错的。

现在几家的趋势是这样的:

英国,彻底放弃为世界大战做的准备,挑2停止升级并且裁撤到剩两个团。没有新的轻型坦克计划,有的只是升级了防御的40吨级多功能步战“埃阿斯”(配备40毫米埋头弹)。虽然说坦克不行了,但事实上这一轮列强间步兵战车的重型化潮流和弹甲竞赛就是英国带起来的。

美国,斯崔克的高可部署性和面对高烈度战斗的乏力同时被证实,美帝还在为假想敌和世界大战升级装备。m1a2sep已到v4版本,同时m829e4已经拿到订单成为m829a4。

毛子,t14的工程实现路径证明了毛子的军事学说由攻转守由应对世界大战转为应对局部甚至是可能在自己国境内打响的战斗。t15作为一款优秀的重型步战价格太贵,因此毛子转而追求在现有的苏式脆皮步战上升级57炮以确保和假想敌步战的互相摧毁。

中国,99a加04a的传统型重装部队配置以及lmbt加同底盘重型步战的中型部队配置再加上轮突和轮式步战组成的快速部队配置已经初现倪端,下一步的重点可能是坦克的间接打击能力以及信息节点作用的进一步强化。

99a,lmbt和新炮侦都作为前线信息节点得到了一定特化,硬件是没问题了,看思路能不能跟上吧。

法国,很现实的不声不响把140炮和对应的装弹机实装到了勒克莱尔身上,假想敌是谁你们尽管猜,猜得到算我输。

德国,在有波兰当肉垫的情况下毫无心理压力,专注于当奸商。从rh130长得过分的后座行程看,豹3或许不远了。


user avatar   fei-pang-de-xiao-n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坦克有几个大问题需要解决

1,来自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机械的威胁,未来可能出现各种智能机器人。这类产品,廉价,海量,智能,隐蔽,可静默,可攻击,可中介通信制导,可侦察。

坦克应对智能机器人,需要强化侦察探测能力,雷达光电需要持续强化,还需要智能识别机器人的能力。纯粹指望防空单位不是办法,容易被偷。坦克本身也需要强化对机器人进行攻击防护的能力,炮塔加装一门小口径机炮,具备炮弹编程能力。加装几枚轻型防空导弹,制导方式以廉价为先。如果有激光炮电磁炮,更好。

坦克高射角攻击很有必要。巷战与山地复杂地形,坦克有一门小口径高炮,战斗力是质的差别。毛子专门浪费一个履带底盘搞bmpt火力支援车,得不偿失,加强坦克高射能力就能顺便包办了。

主动防护必须得到强化,抵御自杀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意义来看,主动防护重要性甚至不次于被动装甲防护。

2,坦克必须要持续加强弹甲对抗。

目前弹甲处于紧迫平衡状态,坦克炮勉强能打穿装甲。更大号的火炮,传统认为,升级到140mm口径就接近坦克底盘极限了。继续放大,会付出空间和重量代价,会削弱防护,会影响载弹量。后坐力与外形尺寸也有负面影响。

个人认为,140mm口径不算上限,上限可以拔高至175-190mm口径左右。一个限制问题,是炮弹出膛动量不能把坦克掀翻。潜力终究有挖掘到头的时候,长远来看,传统火炮技术不容乐观。

坦克的装甲,在新材料加持下,可能会突然憋出一个大招。中国防护14.5mm子弹的单兵防弹插板之石墨烯装甲,已经在实验室出现,这个技术长远来看难保不会用到坦克上。新材料种类繁多,上限极大,存在成本降低大规模应用的空间。甚至还有某些装甲材料密度低于水的存在,如果坦克具备浮渡功能,冲击力就可观了。

电磁装甲,也是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坦克装甲防护是生存力与机动性的重要保障。无装甲,不坦克。

总的来看,坦克防护技术前景良好,坦克炮的对抗压力相当大!

液体发射药技术存在固有缺陷,难以解决,研究陷入停滞。突破可能性较大的是电磁炮和电热化学炮。

中国电磁炮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可惜依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需要持续投入。

电热化学炮是一个热门技术,具备一定成熟度。

传统坦克炮也需要继续挖掘,榨干所有潜力。

坦克炮是坦克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板块。装甲差一点还能勉强忍受,坦克炮打不穿敌人坦克装甲,陆战就有崩盘危机了。坦克是灭国武器的重要一环,地位显赫,无论如何不能轻视。

坦克核心性能就是火炮与装甲,这一点必须强调。不强调,抓不住重点,就会松懈,就会落后。严重点说,打核战争可能会因为坦克落后而亡国。

3,坦克的勤务性是重要性能。履带底盘,磨损严重,故障率高,需要频繁保障。如果电动动力成熟,发动机变速箱的维护强度将得到极大优化。

坦克的履带与相关行走装置,是坦克最脆弱的部分。如果具备更高的耐磨性,提高结构强度,将会极大减轻维护压力。开发新材料提高性能,大有裨益。

坦克勤务性越好,故障率越低,完善率也就越高,冲击力也就越强。装甲部队,在一定维护强度下,冲击距离决定战略进攻能力,也决定了装甲部队控制区域面积的能力。勤务性是机动性与可用性的保障。

以上3点,是坦克最需要发展的重点,而不是其它无人炮塔,双人坦克,之类的噱头。

4,坦克的尺寸与外形,是坦克设计的最核心要素,没有之一。

外形越大越高,暴露和被命中概率就越高。坦克轮廓增大,为了提供同等强度的防护,就需要增加装甲,需要强化底盘承受力和动力系统,吨位飙升。30多吨的t55能全面吊打70吨虎王,靠的就是尺寸外形设计。坦克紧凑化设计,依然具备现实意义。

坦克应该尽量增大履带接地面积,降低接地压强,提高地形适应性。履带底盘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接地压强。坦克地形适应性和通过性,不严格对等。2吨重越野车能通过低等级桥梁,却在烂泥地屡屡陷车寸步难行。50吨坦克会被低等级桥梁拦住,难以承载,拒绝通过。但是坦克接地压强低,可以在烂泥地撒欢,这就是地形适应性。

坦克履带长度与履带中心距之比超过2,转向阻力就过大,难以完成转向。参考豹2,履带长度/履带中心距大约为1.77,接近极限了。

可以尽量增加坦克宽度,为增加坦克履带中心距留出空间,继而增加履带长度。履带越长越宽,接地面积就越大,接地压强越低。

另外,参考虎式坦克,可更换宽履带。平时可以窄履带进行运输和作战,换上宽履带,加宽15cm左右,降低接地压强,提高地形适应力。54-56吨的坦克,可以保证宽履带有70kPa的压强,满足pla制定在南方水网稻田活动的标准。

坦克长宽高对防护的影响,印象中比例权重似乎是1比3比7。坦克加宽加长,为了限制体型,需要压低高度进行补偿。而压低高度,节约吨位效果最好。更低的高度,可降低暴露和被命中概率,具备更矮的重心,开车开炮不容易翻车,也有利于装更大的炮。不利影响,会限制火炮俯仰角。

如果不用底部转盘装弹机,可以把这一部分高度找回来。吊兰底部可以平铺2-3层弹头,以鱼刺形排列,避开炮尾俯仰空间,弹头行列中间部位留空,供提弹机活动。分装弹药的发射药可以放在炮塔尾舱,进行防火防爆隔离。尾舱与乘员舱隔离层,可以装粘稠流体或者陶瓷球和橡胶夹层,防止击穿穿孔向乘员舱泄露火焰。发射药会爆燃而不容易爆炸,可以从容布置泄压板。尾舱装发射药比装弹头安全性好的多,某些角度甚至可以作为装甲遮蔽乘员舱。车头驾驶员旁边可安置弹头储存室,与吊兰内提弹机直通,方便补充弹药。如此布局,避免尾舱装蛋殉爆的安全问题。

另一个限制,动力舱高度限制。燃气轮机,低速怠速油耗太高,实战油耗是柴油机4-5倍,足以影响战局了。变速箱体积大,整体动力体积并无优势。保养压力较大,适应沙尘环境差。燃气轮机基本被抛弃,柴油机才是主流。准确说,经过历史证明,四冲程v型柴油机才是主流。主流v型柴油机,高度达到1m左右,应该控制到0.8m以下高度。必要情况下,可以考虑改变气缸夹角,这涉及到动力核心设计,作为外行人就不多加探讨了。

越重的坦克,需要的空间越大。在坦克长宽被限定的条件下,56吨重型坦克可以适当放宽高度指标,满足动力与火力空间需求,至车顶高度可以控制在2.1m。

如果是43吨中型坦克,火车运输履带满足70kpa水网稻田环境,加宽履带有加成。那么,车高就要控制在1.9m。这就必须要压缩发动机高度了。

个人看来,43吨坦克完全可以顶替掉33吨15式轻坦的定位,因为履带特殊加长加宽了,自然可以承载更高的吨位。

坦克只要达到接地压强指标,保证预设地形的基本地形适应力就行。通过性,可以靠工兵部队与装甲架桥车保障。相差10吨通过性不会有质的差别,战斗力却有质的差别。

如果真的是十万火急的任务,需要调动装甲部队过去,那么可以靠更轻的装甲车底盘去完成,加强支援力量做辅助。

坦克低矮终究对俯仰角有影响,可以在炮塔两侧加装4枚重型反坦克导弹,强调飞行速度,塞进轻型炮管做抛射管,加装俯仰机构,加装装甲防护,用来抬高射角,应对山地战。

5,坦克电动化是发展趋势,可惜目前电池能量密度与燃油差距悬殊。电传动的体积控制也是一个难点。电池是各国竞争的热门领域,投资热点,有突破会立即应用到坦克上,急不得。如果有电磁炮和雷达对发电量的需求,可以由小型燃气轮机提供。如果电动技术取得突破,坦克动力舱可能会大大缩小,有利于提高防护,降低吨位,提高勤务性,所以电动的发展潜力非常大,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6,坦克需要提高全方向防护。据统计,坦克50%的损伤,都由反坦克地雷造成。在车底加装轻型爆反装甲,提高对地雷的防护,就是一件低成本高收益的措施。能加强探测地雷的设备,更好。

末敏弹是一大威胁,无人机的空对地导弹也是一大威胁。在车顶布置轻型爆反装甲,同样是低成本高收益。就算过滤不掉重型导弹,能过滤轻型导弹,已经极大提高对方的火力门槛了。

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弹药,在侧面埋伏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于技术进步,制导武器是超级廉价的装备,完全不同于地摊文学导弹造价高昂的过时理念。廉价到什么程度?半激光制导,电视制导,ccd红外测角制导,制导组件都是近乎不要钱的白菜价,几百到几千美刀而已,甚至可能只有几十美刀。只有主动热成像制导最贵,参考网店热像仪,几千块rmb而已。

单兵制导武器,可以用光纤制导,隐蔽性强,也可以用发射不管的设计,生存力都很高。制导武器会极其泛滥,坦克不加强侧后防护,被一根1000美刀的长钉微型导弹击杀,会死的太冤。这种微型导弹,只有1kg,和10kg+的重型导弹相比,火力密度会高得多。

另外,无人机也能够使用导弹。战场上,轻型无人机会比重型无人机更廉价数量更多,可能会从四面八方出现。坦克受到全方位攻击的概率已经大大增加,必须要分出来一部分吨位,分给全面防护。哪怕是轻型爆反,意义也非常大。纵然有防空装备保护,难免有漏网之鱼,不可偏废。

7,信息化,公认很重要。信息化不占用吨位,与其它性能不矛盾,尽量上就是。无人机与信息化会从根本上改变坦克的定位与设计,可能具备颠覆性,话题太大,不进行讨论。

8,双人坦克。专家总师提出来,挺上心,是热门话题。个人并不看好,完全就是避重就轻,华而不实。

三人坦克变成双人,要砍掉谁兼并谁?是个问题。

驾驶员需要驾驶坦克,分心的话,一不留神就得掉沟里。没有人能兼顾其他任务的情况下还能专心驾驶,这是人的生物属性决定,人脑不擅长多线程。电脑自动驾驶,完全不靠谱。公路地形还勉强能跑跑,如果是野战地形,凭电脑的智商,能有效判断地形,能力就封神了,直接成无人坦克了。

炮长,需要关注高威胁方向,操炮打击,进行打击后评估。电脑可以在一定程度探测识别威胁,锁定自动瞄准,询问人是否攻击。但是打击评估还需要人来做。在辨别威胁方面,也不能完全代替人。

车长,需要广域观察警戒,与友军沟通,接受处理海量信息。信息化,增加了信息量,对人力处理的要求加强了,而不是弱化了。

车长与炮长合一,既要接收处理信息,还要警戒四面八方,对电脑送上来的威胁目标与高威胁目标进行识别判断,操炮打击,打击评估,还要同时指挥驾驶员,又要回头与友军沟通,时时关注外部信息与坦克电脑信息,不能出现信息遗漏。一句话,太难了,不是人干的事。

3人是保证效率的最低人数,而且压力非常大,减少到2人,作战效率会急剧降低。纵然在减少车体空间与吨位有所益处,但是得不偿失。

9,无炮塔坦克。t14第一个吃瓜,然而构型相比传统坦克并无被证明的优势,甚至连假设的纸面优势都存疑。对坦克信息化要求倒是提高了,可靠性也下降了。各国对无炮塔坦克都不感冒,毛子也没有正式服役,可见评价一般。

10,空降坦克。美俄具备单件最大30吨左右的重装空投能力。毛子的火箭减速是个好东西,可惜被气囊缓冲替代了。火箭减速缓冲比气囊缓冲效果好的多,值得挖掘。

运输机空投瞬间重心失稳俯仰调节是个问题,可以加大尾翼扰流板面积,延长力臂进行补偿。或者加装矢量火箭喷口,暴力补偿。运输机最重要的就是运输与空投任务,改进完全值当。

技术应该允许43吨坦克空降,落地战斗力可不是盖的。

空降兵必须配合正面部队作战,作为奇兵存在。应该以守为主,以攻为辅。三分进攻,七分防守。空降兵缺乏后勤保障,也经不起进攻任务的高强度远距离机动。

进攻需要以多对少,至少要3倍兵力,才能保证完成任务。反过来防守就可以以少对多,牵制更多兵力。一个转变,就是3对1和3对9的问题。

如果是防守为主的任务,坦克就不需要太大强度的机动,对架桥车等工兵部队的需求大大降低,较重的坦克也有用武之地。

总的来看,坦克需要有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才能有大的变革。否则,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坚决反对坦克轻量化的歪门邪道。一分吨位,一分装甲,一分生存,一分机动,一分战斗力,这个逻辑关系基本难以撼动。只要保证坦克接地压强可以满足预设地形最低要求,战略运输性满足铁路运输尺寸吨位限制与公路运输桥梁限制,通过性由工兵单位保障,坦克就得往死里加重。这才是坦克定位的精髓所在。

坦克应该以突击功能为核心任务,其它花哨功能,可以交给伴随车负责。对坦克性能与构型以及成本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一点花哨功能,比如加几发远程导弹,有限对空能力,少量小型无人机放飞能力。任何改变坦克本职工作的改动,或者引起成本大幅增加,都是歪门邪道。

体系作战,坦克就是在体系保障下的一个突击消耗品。


user avatar   shang-xiao-ju-j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甲弹对抗方面,NERA/复合装甲基本上走到尽头了,常规布局,基材抗穿已经接近重量上限,面对现在3BM69“真空”据称2千米达到800甚至俄罗斯广告吹出1000的穿深,只能靠叠ERA。

三防(防穿/防破/防串联)ERA是个总的发展方向,大体来看也就是抛板+聚能。以化石为代表的这一代爆反可以增加250的KE,将破甲弹穿深削减90%左右。现在就要看针对新一代据说在研的破甲深度2000的重型ATGM能不能有这种效果。

当然从阿鳖的实验来看,电磁装甲也是一个方向,电磁装甲大约介于主动防御系统和爆炸反应装甲之间。但电磁装甲的引爆距离太短可能对坦克外部玻璃传感器工作有影响,需要结合玻璃装甲使用。

主动防御系统,以色列和俄罗斯的尖端产品已经可以做到拦截1600-1700mps的杆弹,当然缺乏实战不清楚具体的迎击距离和抗多发命中的能力怎么样。总的来看APS如果能把拦截距离拉远,至少榴弹是无法对坦克的外部传感器造成足够的杀伤了。

对于攻方来说,除了电热化学炮和超过2000mps的杆弹之外,除了俄罗斯列装的射程12千米的坦克炮射反坦克导弹之外,多用途弹药也是个方向。

同时替代HEAT、HE等的多用途弹药在120毫米系坦克炮中发展很火热,美军正在试图装备XM1069多用途坦克炮弹,该弹可以覆盖多个任务频谱、打击多类型目标,提供更灵活的战术选择,可以从下图看到XM1069炮弹应付各种目标的表现都不错。

另外就是坦克的信号特征控制方面,T-14已经运用了比较好的热特征控制技术。俄军的新一代车族在白光热成像通道下信号特征都不是十分明显,这证明这个技术路线效果显著。

下图是T-14的红外信号特征,可见车体和炮塔部分的红外特征控制卓有成效。

还有就是坦克的电磁信号特征,随着SAR雷达和查打一体无人机的普及,纳卡战争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这些新质战斗力威胁有多大。

通过采取电磁隐身设计,理想情况下可以在前向30度及合理的俯仰角范围内将坦克信号特征控制在-25dB水平,相当于标称0.01平米以下,已经相当于LO的战斗机水平,甚至接近VLO水平——也就是F-35了。

下图是对坦克隐身模型的RCS仿真结果,H-30为坦克前向30度。

但是坦克隐身设计必然会对加装外部传感器获得更好态势感知能力形成阻碍,这要求坦克对任务设备进行模块化装载,同时开发多种车载舷外传感器。

不过对于坦克来说,由于没有气动外形要求而且可以借助地杂波隐藏,相对来说雷达隐身设计比战斗机更好搞。

动力方面都说电传动进展很快——注意只是传动,不是全电动力。我只在这里列出观点,我不了解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无法做出深入评价。

五年前说坦克到了寿命终点的各位看到这一切不知道该觉得多打脸。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坦克在对称地面战斗中面对防御方射程数公里的单兵制导反坦克武器生存能力过低,装甲性能已经达到极限,而主动防御系统的技术难度远远超过Javelin之类次时代单兵导弹的技术升级,未来的设计思路很可能回归冷战期间“破甲弹爆发式发展而复合装甲还没有出现”时期的设计思路,彻底放弃治疗,转向强调火力,感知能力,机动能力,多功能性,适度放弃被动防御的方向。


比如这个东西

国内的对标产品大概是VT系


user avatar   akira-akimoto-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user avatar   wang-zhao-mu-xing-de-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song-yun-4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沿海三线城市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说几个真事,应该是不属于涉密的,所以可以拿出来讲。

1.在办案过程中,我通过和民警以及涉毒人员交流得知,因为公安禁毒条线每年都有毒品案件数量考核,而且一年比一年数量要求高,本地这几年严打贩毒和容留吸毒犯罪,直接导致外地不敢将毒品邮寄或运送到本区域,本地毒品价格在两年内上涨了4-5倍(已与民警核实),很多吸毒人员有钱也买不到高纯度毒品。毒品案件直线下降,社会治安更好了。(当然也有其他所有人员的努力)

然而,也导致可爱的禁毒民警又为案件数量发愁了 。

为冒着生命危险办案的禁毒民警点赞!

2.某年,四位禁毒民警去云南抓毒贩,蹲守两天后在毒贩家门口抓获两名犯罪分子。进他们家门后,在客厅查获机关枪,手枪等十多支以及子弹一箱。民警说,他们四人当场吓出一身冷汗,转述给我听的时候还有些后怕。

我听的也胆战心惊,如果抓捕时毒贩马上回身进房间拿枪,后果不堪设想!民警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别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和公安人员接触越多,越能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常常出差,不着家,日夜颠倒,各种危险。做一名尽职的警察,真的是需要超出常人的责任感和奉献,乃至于妻子家人在背后的付出与奉献。向所有公安人员致敬,为你们点赞!

当然,这不影响我办案的证据标准 ,要补查的证据我还是会要求他们千方百计补来!嘿嘿(o^^o)




  

相关话题

  罗马军时常围坚城逾年不克,为何亚历山大只用7个月就攻下了推罗? 
  乌方称「俄乌新一轮谈判将于 3 月 21 日上午开始」,本轮谈判可能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美军军种之间有哪些龃龉? 
  如何看待金灿荣:新冷战,俄罗斯已经失去资格? 
  从坦克发明至今,各时期步兵有哪些反坦克手段? 
  哪样兵器是冷兵器之王? 
  如果每个士兵都睡过头,世界将会没有战争,如果每个国家没有了军事建设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中国type 95突击步枪饱受诟病但是为什么还没有替换的打算? 
  现在中国还有没有火力不足恐惧症? 
  美国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但是宣战/媾和权在国会,这在实践中会不会产生问题? 

前一个讨论
隐形重轰带一堆空空导弹在空战里面会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都有自己能造五代战斗机的错觉?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