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霍老爷在微博发布的内容《知识变现不行了?不,是知识经济2.0来了》? 第1页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对于这篇文章的思考是部分赞同的,即对付费知识的门槛的思考。

其他平台我不熟悉,这里不多讨论,我就以我活跃的主要平台知乎为例。

——一,知识的知乎——

知乎一直推崇自己是知识社区,或者说,叫做“逼格”,因此知乎上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比如周源在2016年10月28日知乎广州品牌开放日的演讲中指出:

高学历用户在知乎也占较高比重,据统计,有73.93%的知乎用户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博士及以上学历拥有者在知乎也达到了1.62%。这些高知,具备独立判断力的知乎用户们通过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分享,往往已经获得了强有力的个人品牌和社会认可度。当人们越来越依赖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那么他们就能成为真正可以引爆话题、影响决策的人。

事实上,的确如是,知乎的最早的“知识导向性”,各领域大量的优秀人才涌入,他们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孜孜不倦的贡献自己的知识,。

不少话题下,那些优秀回答都是既保障了专业性又照顾了科普性。

我初来知乎的时候(2014年年底,活跃是2016年),向很多人学些了很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姿势水平。

尽管很多人都在强调:我来知乎,只是为了传播知识。

然而大家明白,任何缺乏激励机制的体系,都是难以维持的。

于是,在万众呼吁中,知识付费来临。


——二,知乎的付费知识体系——

知识付费,应该是这两年兴起的一种模式。


我记得比较火爆的是当初王思聪在分答上的一次回答。

提问价格高达3000元,仍有用户问问题。在他回答了25个问题,总收入133,720元。

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不少人第一次意识到,网络时代,全民普遍可以获取知识的年代,知识竟然可以有这么多价值。

随后知乎也推出了值乎这个问答平台。


而知乎在付费知识领域最大的一次动作,就是知乎Live。

说到知乎Live,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无论如何,你必须承认,知乎Live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知乎自己对Live的看法是这样子

知乎 Live 作为一个更加高效即时的问答交流工具,让大家更容易展现自己擅长的领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更多有价值信息的产生。

很多人认为知识是很容易获取的,其实恰恰相反,太多的信息会让你淹没在一个信息海洋里,而有效的信息才是知识的意义。

就打个比方,你想用一个洗衣机,你没必要去学习电动机技术,控制系统之类的,你只需要获得如何去使用,而知识的意义,恰恰在于此。


术业有专攻,所以,我们需要专业人士的意见和指导,这才是真正的知识的作用,而这些知识,是需要别人的学习,积累和经验,是有门槛的。

(专业,更值得信赖)

所以知识Live一上线,迎来了很多关注,尤其是一些高手们的Live,更是很快就没有坐票了(坐票可以发言和主讲人互动)。

(知乎live上线初的统计)

我也参与了一些Live,比如

@羊迪 是一个生物转行到房地产行业的,我就了解了不少买房的知识,

@云天外 的围棋Live,有九段国手指导学习围棋,也让我一个围棋小白总算不用拿围棋当五子棋了。


当然,我也举办了一些Live,都是我自己研究的内容,比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当然还有长寿。

在准备这些Live的过程中,对我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

1,需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梳理。

知识碎片化的影响之一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真的要进行系统演讲的时候,那么就要去梳理知识,不断总结,然后理顺思路,而且要在逻辑上实现通顺。

2,让知识在专业的同时保障理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甚至相距甚远,他们是来获取知识了,而不是听我讲述一堆专业术语和名词,因此,如何能够让听众有效地获取知识,这就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通俗易懂而不失专业性,看起来容易,其实执行起来很难,这方面,我还需要探索很久。

3,应对其他细节

尽管在准备的时候我会努力的去思考各种细节,然而在现场过程中,依然会有很多新的问题和内容,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等,都是很考验自己。


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知乎不断的开放,于是知乎的Live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鱼龙混杂,所以我们就谈到了第三部分:审查问题。

三、亟需加强的审查机制

知乎的Live的确是有不少优秀的内容,比如有人曾经统计过知乎上各个领域的优秀Live,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贡献者在认认真真的准备知识分享盛宴,让我们受益匪浅。

甚至,我们还可以接触到那些遥不可及的大牛,

比如像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瑟夫·斯蒂格利姿(Joseph Eugene Stiglitz)的Live《特朗普上台,中国该往何处去》,无论是演讲内容,还是现场同声传译,都是十分的精彩。


比如锵锵三人行的马家辉分享的关于张爱玲的Live,让我不仅对张爱玲有了一些新的了解,也看到了原来一个主持人更是一个爱好写作的大咖。


但是,我们也同时注意到,知乎Live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就如霍老爷所言,

一个美食博主,教听众选择高逼格餐厅,结果只讲了十分钟就没料了,大量时间在讲怎么在淘宝购买食材,而一个知名学习类大v,他的讲课内容就是两本国外畅销书的内容缩编版,买这样两本电子书甚至还不如他Live贵,还有一些大v的Live,课程内容看起来干货满满,但进去以后,他的全付精力在宣传他公司的app,简直是对知识分享和听众智商的侮辱。

尤其是在知乎Live改革以后,人人可以开Live

在升级后,Live 的申请流程将大幅简化,点击Live 主页右上角的「创建 Live 」,通过实名认证后,提交保证金和相关信息,即可轻松申请开办Live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 8 天内进行回复。

这种情况下,我相信知乎Live团队的管理压力瞬间上升,那么如何有效甄别,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一不小心,就会混入一些奇怪的事情。


比如某位答主的Live里,他的自我介绍


然而事实上呢,

第一,自称“知乎水生生物学领域最好的科学普及者之一”

然而,他在知乎关于水生生物的回答为0,答案都是一些和生物完全不相干的内容。

第二,自称“拥有7年科研经验”

然而,他是一个硕士生,2013年考研,哪来7年的科研经验?我一个做生物学的博士,也不过说自己拥有三四年科研经验。

第三,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

然而,看起来高大上的“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其实只是一本中文期刊,叫《生态毒理学报》,由于没有被汤森路透社收录,所以根本就没有影响因子,更别提高影响因子了。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知乎成功举办了两次Live,第三次被及时的阻止了。

目前已经被封号。


尽管这是一个特殊例子,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隐忧,那就是,当Live完全开放后,如何对Live进行审核,保障Live的质量,才是王道。

否则的话,泥沙俱下,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会导致Live被彻底毁掉。

这个时候,审查才是王道。


知识付费的内容应该有审查机制,保证对知识的尊重,对用户的负责

由于知乎Live是由管理人员审核,因此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知乎Live的质量,是一个很关键的内容。

尽管知乎提供了7天无理由退款渠道,但问题是,这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而非事前的预防,我们如果浪费时间去听一个十分不好的Live,不仅是影响了我们自己的感观,也让我们对Live团队甚至Live本身也有了反感之心,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严加审核才是王道

比如保障相关领域

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也许难以鉴定,但是至少在知乎答题可以多少看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如果他从来不回答或者很少回答专业问题,那么,我们对他的专业知识Live,就应该抱有警惕。

甚至一些三无用户直接上来开Live,全部的知识了解只能靠自我介绍,这种情况下,也太可怕了。


最后,未来如何,我相信很多平台在思考

扁平化的时代,人人都是知识的输出者,传播者和需求者


如何让知识更加方便的传播,是一个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期待能够看到更好的模式,让大家更加自由而且有效的获取知识。




  

相关话题

  如果突然让你和马云交换身份,你会做些什么? 
  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人均单日刷短视频超 2 小时,短视频为什么这么容易上瘾? 
  为什么大家在讨论未来城市排名格局时会把青岛忽略掉? 
  如何看待广电总局最新通知:要求停止宣传槟榔及其制品? 
  被丁真带火的四川理塘有哪些好玩的? 
  你做过哪些让人吃了赞不绝口的拿手菜?详细做法是什么? 
  PayPal 的创始人 Peter Thiel 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故事? 
  如果中国首富决定把所有钱捐给真正的穷苦人民,中国会不会真正达到全面小康社会?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什么意思? 
  报告称「大批年轻人从北京涌向上海」,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前一个讨论
如何把无聊的事写得不无聊?
下一个讨论
从前段感情和前任身上,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