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中國在60年代, 用開放的經濟政策, 吸引外資, 能否溫和地工業化?減少剝削農民(經濟學討論)?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dan-2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区里有人提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那么上图应该是最好的回答。

手机码字,图侵删。

谢邀,匿名答主的答案已经很好了。

不过如果硬要剔除政治因素,那么我粗略的提一下吧――虽说个人一直认为剔除政治因素去谈经济纯属扯淡。

1.中国即使到了60年代,识字率和中学生毕业人数依然不足以提供足够合格的工业劳动力来实现全面工业化――不知纪律为何物的文盲和半文盲不可能是合格的工人,而中国的中学生毕业人数上升到500万/年已经是70年代的事情了。

2.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个进程,必然与农业现代化的各个阶段相对应,而非一蹴而就。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城市人口被分流到农村以及60年代后期的上山下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粮食安全和工业人口的平衡问题――而以中国的人口体量,依赖进口是不可能解决好吃饭问题的。

3.中国1969年发电量为940亿kwh,而人口已经达到8亿,换言之,人均年发电量117kwh,也就是说平均到一个人,每天可用的电量为0.32kwh――可供一只100瓦的电灯泡使用3个小时,如果算上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这个数值还会下降――当然和1949年43亿kwh的发电量相比,增长了20多倍,即使人均也增长了10余倍。

4.1970年中国铁路里程4.1万公里――这是铁道兵们日以继夜赶出来的数据,1949年时为2.1万公里。公路和航运数据还没查到,不过那个年代是长江航运的黄金期,运输的主力是100到200来吨运载量的小驳船。

5.再补一个小事,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汽车企业曾想在华办厂生产轿车,不过调研之后放弃了――当时调研的结果是,中国年轿车需求量大约100多辆。

外资企业对华投资的前提:足够的合格工人,足够的电力供应,足够的粮食供应,足够的运输能力,还有足够的市场规模――而这一切都需要两代人以上的努力才可能满足,否则非洲和印度怎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user avatar   luo-xie-9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相关话题

  陈寅恪先生为什么没去台湾? 
  2022 年春节国内旅游出游 2.51 亿人次,旅游收入 2891.98 亿元,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果《三国志》失传了,那么《三国演义》具有历史价值吗? 
  如何评价《毛泽东选集》在当代的地位和影响力? 
  昭陵陪葬名人那么多,为何现今昭陵景区除了李勣墓、仅有不知名的韦贵妃和长乐公主的陪葬墓对外开放? 
  宋朝南渡之后如果部分恢复唐制会有怎样的结果? 
  雍正为什么会被严重抹黑? 
  如何看待美股7月20日大跌,然后又大涨? 
  知乎已经变成乌有之乡了吗? 
  如何评价李鸿章?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帮助印度搞基建?
下一个讨论
为何二战后相比于东亚中日韩台新这些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在比他们在更好情况下发展反而不如?





© 2025-01-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