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猪不会反刍!!!
哈哈哈这是表面原因,核心问题是:猪很难消化纤维素。
ps:马也不会反刍,但是马有发达的盲肠。
纤维素是单糖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来说都是难以消化的。而草原里的草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所以为了消化,食草动物会通过瘤网瓣皱四个胃来消化,主要是里面要和微生物合作消化掉,再经过反刍等,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来消化。
而猪,不能反刍啊,消化草的效率很低!
从生态学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草原民族必须通过草-牲畜-人这个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说在草原上,人类是第三营养级。而农业区的人,可以直接农作物-人,第二营养级。也就是说,草原民族能量流动比人多一环节,加之草原远不及农区初级生产力高,所以能量传递效率是第一位的。
我们看看我国草原有蹄类野生动物是怎么分配的:
西藏高寒草原灌丛等: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岩羊,藏野驴,盘羊,白唇鹿。
新疆草原山地等:鹅喉羚,盘羊,西伯利亚狍,北山羊,马鹿,蒙古野驴,普氏野马,野双峰驼。
蒙古高原草原:蒙古原羚,马鹿,西伯利亚狍,盘羊,北山羊等。
这里面,
盘羊的中亚某亲戚驯化成了绵羊,
野牦牛驯化成了家牦牛,
北山羊某亲戚野山羊驯化成了山羊,
野双峰驼驯化成了双峰驼,
普氏野马的远房亲戚驯化成马。
(驯化地不一定在国内)
这里面随便拎出来一个,消化草囤膘能力都好于猪。野猪都懒得进草原。
换句话说,野猪虽然在草原有,但是是依赖林地的。猪能吃块根、块茎、地下菌类、小型动物、植物果实等,能吃淀粉、油料、蛋白质等是不会闲的没事吃没营养消化不了的纤维素的。相反,其他有蹄类食草个个都因为胃中有微生物,反复反刍,消化纤维素能力极强。
牧区的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所以闲的没事不会去养猪,猪物种本身就不适合草原。
当然啦,通古斯人(例如鄂温克)还是会养驯鹿的,不过中国传统上没有野生驯鹿分布,而且驯鹿养在林间,鄂温克能量来源很多依赖于狩猎。
ps根据评论区补充
1.牛羊应该和其它有蹄类比,料肉比很低
2.长角的有蹄类一般社会性会强一些。例如冬季发情角逐领头的,夏季雌雄分群。驯化以后便于管理。
3.猪脚不适合转场迁徙
附一张我在西藏生吃羊肉照
hhhh点个赞再走
谢邀,古代草原民族不养猪,是因为养猪真的不经济。
种植和养殖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是为了保证能够有稳定的食物来源,这是存活下去最基本的要求。
种植主要是为了获取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养殖主要是为了获取动物蛋白,当我们在考虑是否种植或养殖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成本高于收入,或者比较优势很低,那我们是不会继续下去的。
我是在新疆长大的,爷爷那一辈是从内地农村迁居过来的,在离乌鲁木齐不远的县城,当地给他们分了一块地让他们种,他们也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到我这里已经是疆三代了。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家专门有个院子,是用来养猪养羊的,羊最多的时候有六只左右,猪的数量一直很固定,就是一只。
每年春夏的时候,爷爷隔上几天就会赶着羊去山上吃草,那些羊都很听话,爷爷拿着鞭子在后面赶着就行了,六只羊的队伍里也会有一只头羊,有时候头羊不听话,爷爷就会给它两鞭子。
到了秋天的时候,爷爷会拿着一个大的编织袋子,去树林里装已经干枯的树叶,这是为羊储存过冬的食物,冬天的时候就没草可吃了,所以得提前做准备。
然后到了来年春天的时候,青草已经长了出来,爷爷就到山上用镰刀割草,圈里的羊就等着这可口的青草呢,毕竟吃了一个冬天的枯树叶了。我爷爷家附近还有工厂,爷爷也在厂子里做工,所以不能像牧区那样把羊放着养,主要还是圈养,然后隔一段时间把羊赶到山上去放风一下。
快到夏天的时候,爷爷还要给羊剪羊毛,把剪下的羊毛放在热水里过一下,然后整个房子里都是羊骚味,羊毛是用来捻线的,这些羊毛线可以用来织毛衣。
羊养肥了,也就该宰了,爷爷宰羊的动作很麻利,等放完血后,爷爷会在羊腿上开一个口子,然后往里面吹气,这样做是为了后面剥皮容易,等把羊皮全都剥下来了,还能看到羊身上冒着的热气,爷爷把羊皮放在小车里,推到集市上卖,我也会坐在小车上去看热闹,走到一半的时候,一位维吾尔族大叔看到爷爷的小车上放着一张还泛着热气的羊皮,就说想花六十块钱买,爷爷很爽快地卖了,那是1994年,当时一公斤羊肉十块钱出头,按照肉制品的相对价格折算,六十块钱相当于现在的三百块钱了。
可以这么说,羊的一身都是宝,肉可以食用,毛可以织衣服穿,皮可以做成大衣,人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养羊基本能解决最重要的衣食问题。
所以古代草原民族养羊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不仅是为了食用,也是为了保暖,毕竟草原经济非常的单一脆弱,没有那么多的物资供应。
再来看看养猪,猪这种家畜,其实是杂食性动物,只让猪吃草的话,它是很难长膘的,必须得多种营养搭配才好,就吃的方面来说,猪对吃的东西并不挑,只要是食物它都能吃,我爷爷家养的那一头猪,吃的都是我们家的剩饭,还有我爷爷为它“精心调制”的饲料,反正就是一个盆里,和成糊糊状的东西,猪吃的还挺香的。
我们都听过“领头羊”、“领头马”,但从来没有听说过“领头猪”吧,猪的群体性意识没有牛马羊那么强,所以我们能够放羊放牛放马,但是不能放猪,把猪放出去说不定就跑了。
既然不能放着养,那就只能圈养,养猪就是为了长膘,猪运动的越少,消耗的也就越少,膘才能长的多。
爷爷会在秋天储存枯树叶给羊过冬,但不用担心猪在冬天没吃的,因为即使在冬天,只要有人在,那么猪就不会饿着,可见,猪的生存是非常依赖人类照料的。
如果只养一头猪的话,还是比较好照料的,每天的剩菜剩饭,再加上一些草料,也就够了,但如果养的多了,那就得买饲料了,猪还是比较能吃的,此外还得精心照顾,我一个同学家是专门养猪的,真是要操很多的心。爷爷家吃的猪肉主要还是从市场上买的,养这头猪也是因为养着方便。
小的时候我没有见过爷爷杀猪,估计杀猪比较困难吧,爷爷应该是请人杀的猪。
以上就是新疆这里普通家庭养羊和养猪的特点介绍,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什么古代草原民族不养猪的问题。
我在开篇已经说过,在草原地区养猪不经济,说的通俗点,就是划不来。
为什么划不来呢?因为在那些地区,养猪的收益成本比要远远低于养羊的收益成本比。
首先,猪是杂食性动物,光吃草是不行的,还得吃饲料,游牧民族每天都在与大自然作斗争,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照料猪的,养的牛羊都是放养,何必为了吃块猪肉折腾那么多事呢?
其次,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说的通俗点,就是哪里有水有草,那我就迁到哪里,居无定所,一年会变换多个居住点,如果养的是牛羊,那么一边赶着往前走一边搬家就行了。
但如果养的是猪,那就比较困难了,猪的群体性很差,个体性很强,每个猪都有自己的思想,你很难把他们赶着往统一的地方走,而且猪的智商是比较高的,一旦感觉不妙就撒腿跑远了,你追都追不回来。
就算你能把猪一直往前赶着走,到了目的地后你会发现,猪都瘦了一圈,这一趟下来可是损失不小。
猪是圈养的家畜,适合定居民族养,而不适合游牧民族养,从经济效益和养殖条件上看,游牧民族放弃养猪也是必然。
题主又问到,为什么维族人、藏族人也有华夏血脉,却没人养猪呢?
我想说的是,是否养猪跟血脉传承没有关系,而跟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有关,藏族人为什么不养猪我不清楚,可能是因为猪不适应高原的生活环境吧,但是维族人是否真的没养过猪呢?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人都以为维吾尔族是和蒙古族一样的游牧民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维吾尔族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但在千百年前早已转成了定居民族,世代在南疆沙漠边缘的绿洲繁衍生息。
在中亚绿洲地带,古时候也是有养猪传统的,只是在伊斯兰教传入后,因为穆斯林忌讳猪肉,所以养猪的才越来越少了,改为了养羊养牛。
在新疆这里,养羊最好的也不是维吾尔族,而是哈萨克族,阿克苏那里的羊,很多都不是本地羊,而是从伊犁那边运过来的,大家的看法是阿克苏的土壤成份不太好,羊吃了这里的草,肉比较膻;而伊犁那边的土壤成份比较好,羊吃了那里的草,肉不膻。
理论上来说,在南疆那片区域,养羊的经济效益比不上养猪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宗教原因,那里养羊的要多于养猪的。
事实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南疆有很多维吾尔老百姓是养猪的,而且热情还比较高。
那个时候正是“破四旧”的时期,宗教当然也在列,有些维吾尔老百姓思想觉悟比较高,积极向新文化新社会靠拢,开始自发养猪,但维吾尔老百姓毕竟没有养猪的经验,于是他们就向周边的汉族老乡请教,学习养猪的技术。
他们不仅努力学习养猪经验,还每隔一段时间写养猪心得体会,给组织上报,让组织看到他们的养猪成果。
他们养猪,但他们不吃猪肉,毕竟不吃猪肉是千百年的饮食传统了,他们会把养好的猪卖给汉族老乡。
当时的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等到八十年代的时候,宗教思想回流,此后,南疆再也没有维吾尔老百姓养猪了,别说是养猪,维汉通婚的家庭,出门买个猪肉都得拿黑塑料袋包着,就怕周围人的闲言碎语。
就我来看,食用猪肉要比食用牛羊肉经济的多,如果生活条件不好,又想经常吃肉的话,猪肉是最适合的。
前几年的时候,新疆这边的牛羊肉价格飞涨,羊肉最高涨到了每公斤七十多块钱,街边的烤肉也从三块钱涨到了五块钱,新疆人都已经吃不起羊肉了,我有好几个月都没吃羊肉,就是因为太贵了。
而猪肉的价格却没有大变,还是二十多块钱一公斤,想想看,吃一公斤牛羊肉的钱,能买三公斤猪肉,那何必还要买牛羊肉吃呢。
羊肉对于很多维吾尔老百姓是每天的必备食物,价格涨的这么高,他们也是吃不起了,但这也没办法,他们又不能买猪肉吃,也只能买鸡鸭鱼肉吃了。
所以对于当代生活在南疆的维吾尔族老百姓来说,他们不养猪,养羊也很少,主要还是发展种植业,种一些瓜果,还有一些经济作物。
南疆经济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每年都会有各种扶贫项目,前年的时候,我一个朋友去南疆扶贫,除了给贫困户送上米面油之外,还送了两只羊羔让他们养,这两只羊羔一公一母,想让这个贫困户养羊致富,等到几个月后再过去,羊已经没有了,问了之后才知道,那两只羊在他们走后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被宰了,一只羊做成了香喷喷的抓饭,还有一只羊做成了一锅清炖羊肉。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养羊的周期长,等把羊养大了又要等到半年以后了,而贫困户现在就想吃肉了,米面油都送了,羊羔也送了,现在宰了吃那是最好的。
有人可能会想,既然送羊羔让他们养会被宰了吃肉,那么送个猪仔让他们养可以吗?他们自己不能吃,养大了卖也是可以的啊。
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不现实,你要送只猪仔过去让他们养,他们会觉得你这是在侮辱人,尽管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人养过,但毕竟现在的社会氛围跟那时候不一样了,维吾尔族老百姓是断不可能再养猪的。
所以,古代草原民族不养猪是因为在经济上不划算,至于现在那些已经从游牧转为定居的少数民族,不养猪是因为宗教信仰问题。
为了民族团结,猪肉已经不能叫猪肉了,只能叫“大肉”,等什么时候新疆这里的“猪肉”能够取代“大肉”成为主流词汇,南疆这边的养猪产业也就能见到曙光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新开通的新疆故事专栏:
消灭总不可能是悉数残杀结束的,都是打残了打散了然后涣散搬迁继续繁衍。所谓北方民族靠茶弥补VC是耳食之言。 游牧民族在西北地区能够能够追踪到公园5000年以前,非洲近东更早,那时候有毛的茶阿。。。。 实际上“新鲜”的肉类,奶类都多少含有VC,比如马奶每100g就有11mg。 帆海缺少维生素C是因为没有新鲜食物的原因。肉类腌制品长时间贮存后VC会削减消失。 基本上所有生果、蔬菜,和无毒的草都含有丰厚的VC,爱斯基摩人就爱吃驯鹿胃里的草根。 所谓茶的奇特成效就和指南针一样是吹出来的。。。。。
1.关于鹿:部分维吾尔人至今都还在养鹿,但是不是西伯利亚的驯鹿,南疆绿洲广泛存在一种鹿叫塔里木马鹿,一些住在绿洲深处,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半游牧维吾尔人会养马鹿。据了解,蒙古、哈萨克等民族也有养鹿的。
2.关于猪:就我国来说,猪的驯化首先应该是在中原地区,同一时刻,游牧民族驯化了马和羊,这两种动物的祖先原本就是生活高原地区,虽然野猪广泛存在,但其驯化难度高,且猪是杂食动物,羊是草食动物,草原的条件更适合养羊。
第二条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
斯柯达电视广告,脑洞太大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5331084824764416再来一个合集,终于知道汽车每年的广告费为什么这么高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5335340155924480看完别忘记点赞哦,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