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什么时候是台湾“反攻大陆”的最佳机会? 第1页

  

user avatar   suyic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想搞事的时候大概是1962-63年国光计划作业室刚组建的时候,一方面国军整军(前瞻案)终于完成,一方面大陆遇到空前困难,解放军战备水准也直线下降,一方面大陆和周边国家特别是苏联和印度关系恶化,还有一方面是美苏矛盾激化,发生危机,两大阵营可能开打。

60年代初蒋军又开始大量组织“突击队”在东南沿海登陆实施袭扰,不过基本有去无回。还准备在戴云山拉游击队出来配合厦门方向的主力登陆,当然最后也没成功。

当时蒋军是真的有决心搞点事情,全台已经开始动员献血。甚至听说,为弥补人力问题,在国光计划启动后连高中生和囚犯都要入伍参战。而光靠台湾的经济,是支持不了如此规模巨大且漫长的作战的,因此必须“以战养战”——国军一旦“光复”一地,就地征发补充军需和缺员(说直白点,就是抢劫和抓壮丁这些国军固有技能)肯定是少不了的。

首要登陆场设在厦门,国军应首先夺取厦门,漳州,然后逐步控制福建南部,进入广东夺取广州,然后将广州作为反攻基地,再来一次北伐。这一方案的乐观程度保持了国军计划的一贯水准,或者可以说完全出于主观愿望而非客观条件拟定的(同样保持了国军计划的一贯水准!),因为考虑到国军只有24个常备师,其中6个连成套美械都没有,另有10个(需征发犯人和高中生的)后备师,而对面解放军可以轻易在战区内组织60-70个师作战,且在1958年解放军空军入闽作战之后,蒋记空军也逐步被赶出福建上空,在解放军飞潜快(后来在八六海战暴打了国军)面前,国军能不能上的了岸还得两说。国军在初期的唯一显著优势在于福建地形复杂,交通差劲,国军从海上来反而是内线作战,解放军的后勤则很成问题。(不过这也反而导致国军较高的摩托化水平难以发扬……)

蒋记的这一企图被大陆方面在1962-63年间实施的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在东南沿海增兵50万,并做好了“三百万人打一年”的准备;作为参考,国军陆军常备兵员约47-52万)轻易粉碎了。再者美国人极力反对(美国经评估得到结论,国光计划一旦实施,连台湾自己也要不保),甚至不惜将蒋方计划直接告知大陆,并密切监视国军登陆舰和运输艇的动向,担心蒋军“私自反攻”。蒋军则以欺骗、瞒报、伪装、私改运输船等一系列手段和美方斗智斗勇,国光计划最后演变为蒋军统帅部和驻台美军顾问团之间的斗争。

但是反攻这件事,没有美国人出船、出装备,光靠蒋军无疑是痴心妄想。于是直到国光计划作业室撤销,蒋军连个南日岛都没搞出来。

===============

最后一说,蒋军在1950-1952年间不断提出的在朝鲜半岛实施二次两栖登陆的计划,完全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纯属单方面的痴心妄想。(相比之下,国光计划和王师计划好歹是经过详细想订的方案)这一方案完全无视了解放军在东北的配置的预备兵力,也完全无视了国军自身此时完全不堪一击的状况(讲个笑话,1950年的国军)。美国人宁愿自己咬牙再挤出15万部队,也不会让国军掺和这档子事,不然恐怕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又要多出几个整建制起义的兵团出来。

吐槽一句,就算国军成功登陆,共军望风而逃一触即溃,以国军那个搞事情不嫌大的德行,就不怕他们连着旅顺口的苏军第39集团军(都是共匪,没毛病)一起打了……?那到时候杜鲁门拿出十万个装尸袋也不够用啊。


user avatar   lao-wang-jie-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有答案中 @苏翻译 的回答是最符合实际的,国军“反攻大陆”的最佳时机就是60年代初。

事实上,朝鲜战争期间国军整训工作远未完成,整个国民党政府和国军仍然处于民国三十八年总崩溃的阴影之下,真正让国军完成重整,进而割据台湾半个世纪的,是50年代的国军全面整训。

一、确立“总统”一元国防领导体制

国府迁台后,基本上沿袭前南京政府时期“以人领党”、“以党领军”、“党军一体”的军事体制。为了加强对国军的控制和指挥,国府对军事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同时参照美国国防组织体系,至50年代中期,基本建立起完全服从于先总统 蒋公个人的一元国防领导体制

经过调整后的国府军事体制中,全军最高统帅是先总统 蒋公。总统之下设国防部、参谋总部和总政治作战部,总统通过军政、军令和政工三大系统领导和指挥全军。

国府迁台后的总统一元化国防领导体制

通过军事体制调整,确立了蒋介石对国军的完全控制和直接指挥,基本消除了过去国军中军阀林立、政令不通的弊端,使国军成为贯彻蒋介石“反攻大陆”个人意志的工具。

二、建立国军政治作战系统

国府迁台后,反省了过去轻视政治教育、军队思想混乱的种种恶果,着手重建政治作战系统,强化政治教育,使之成为国民党控制军队和政权的重要手段。

国军政战工作长期处于混乱状态,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在肃清中共和国民党左派的同时也阉割了军队的政治工作。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在嫡系部队设立了政训处。抗战胜利后,国军内的党务组织一度被取消,政工机构也改为“新闻单位”,军内思想处于“不设防”状态,被中共地下党渗透成了筛子。

为有效掌控军队,1950年5月成立“国防部总政治部”,1951年7月设立“政治干部学校”,1956年又将“总政治部”扩编改名为“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曾主政赣南的蒋经国为首任主任。1950年4月1日,《国军政治工作纲领》颁布,国军内部逐步建立起组织严密的政治作战单位。

为有效控制军队,国府在军中连级以上单位均设有专职的政战官,各级政战官直接受“总政治作战部”和情治系统管辖、指挥,专司监视、控制军队,成为纵横三军的“第四军种”。

国民党吸取过去组织软弱涣散的教训,学习中共“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在军中广泛建立国民党各级党组织,这些军内党组织统一归国民党军中特别党部管辖,主任委员由“参谋总长”担任,书记长由“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担任,以国民党组织加强对基层连队思想的掌握和监视,起到控制军队的重要作用。

“总政治作战部”反情报总队向国军各部队派出人员,负责对各级将领的忠诚考核管理和重大军纪、军法案件的调查、搜证工作。与管区宪、调人员及“国安局”人员联系密切,多方搜集情报,能够干预高级军官的升、调、退、补,形成对军内高层的震慑。

三、强化官兵思想教育

国府迁台后大力整肃军队,加强政治教育和军内政治保卫工作,强化官兵思想教育,使全军全心全意效忠蒋介石,全力以赴投身“反攻大陆”事业。

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草山设立“革命实践研究院”和“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自任名誉院长,陈诚任代理院长,着手强化军内反共教育,树立对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先后发表了《反共抗俄基本论》、《解决共产主义思想与方法的根本问题》和《苏俄在中国》等书,搭建起了反共理论基本架构。

国军内部不断加强政治和时事教育,树立“五大信念”,培养“军人五德”,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开展“忠孝教育”,宣传“肃奸防谍”,设立“莒光连队”等等,手法花样翻新,不一而足,对统一军队思想起到了相当作用。

四、整肃军内情治体系

国府迁台后,更加重视特务统治手段,大力加强军事情治系统建设,深入控制军队和社会,实现蒋家民国的长治久安和平稳接班。

前南京政府时期特务系统派系林立、鱼龙混杂,组织上遭到中共的渗透。蒋介石决心对台湾军事情治机构进行全面整肃,并全盘交给“太子”蒋经国指挥。

1950年3月,“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成立,全面协调指挥党、政、军、宪、警各特务机构。

1951年整顿原“中统”系统,二陈兄弟一走一死。

1954年改组原“军统”系统,保密局系统主要职能拆解为“国家安全局”、“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和“台湾警备总司令部”(1958年正式成立)。

在蒋介石的精心安排下,全台特务大权尽归于“国安会”副秘书长蒋经国之手。

“戒严”时期,国府先后建立起“国家安全局”、“军事情报局”、“法务部调查局”、“总政治作战部”、“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内政部警政署”、“国民党中央大陆工作会”等8个“情治单位”,定期举行“国家安全情报协调会”,交换各自的情报讯息,最后由“国家安全局”统筹协调。“参谋总部”第二参谋情报次长室、国民党中央社会工作会和海外工作会等,也通过不同形式开展情报工作。台湾岛上特务纵横,对军队和社会的控制力度空前,为“反攻大陆”创造了较为纯洁的内部政治环境。

五、积极争取美国援助

美国援助是国府巩固台湾、反攻大陆的生命线,美国的强力援助是国军在50年代完成整备的关键因素。

1949年8月,美国发表《美国与中国之关系》白皮书,一度持抛弃蒋介石政权的态度。1949年11月,蒋介石派郑介民赴美乞援。经多方周旋和争取,1950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继续援华法案》,继续将原计划内的8100万美元援助台湾,并新提供5000万美元贷款。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对台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决定恢复对台湾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1950年7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全力援助国民党,杜鲁门总统随即批准了美国政府大规模军事援助台湾的计划。7月28日,美国政府任命蓝钦为驻台“公使衔代办”,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常驻台湾,在台设立“军事联络办事处”。

1951年5月1日,美国派遣由190名军事顾问组成的“驻台军事援助顾问团”进驻台北。1951年,美国当年对台提供军事援助7100万美元。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双边安全拨款法案》,决定大幅增加对台湾的军事援助。

1951-1960年间,美国对台无偿军事援助21.49亿美元。49年外省国军大量来台,岛内兵民比例猛增,国府年军费支出约占财政总支出的80%~90%,占岛内GDP的12%左右,仅靠从大陆带来的黄金储备难以长久支撑。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成为国府整军经武的物质基础。

美国对台无偿军援统计

六、加强军队教育训练

待续

七、大力整编陆军

国府迁台后,对陆军进行大规模整编陆军,对编制进行压缩充实,增强陆军战斗能力。

经过整编,国军编制结构由1950年的12个军部、40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旅,整编为2个军团部、6个军部、21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1个空降团。同时大量补充台籍兵员,陆军青壮年兵员比例增加,到50年代末国军中台籍士兵比例已达四分之一以上。

为实现“反共戡乱”的目标,陆军大力加强重、轻装师及特种作战部队建设。1958年后,将5个军部、15个步兵师改编为重装军和重装师,1个军部和6个步兵师改编为轻装军和轻装师。仿照美军“特种部队”,成立了特种作战司令部及4个特种作战总队。

1956年国军陆军编制序列

八、调整补充海军

1949年,国府迁台时,海军总兵力约5.4万人,各型舰艇369艘,计11.28万吨,陆战队2个旅。

1952年,海军在美国指导下进行第一次整编,成立了舰队指挥部,按舰种将3个混编舰队改编为驱逐、巡防、扫布雷、巡逻、登陆和后勤6个舰队;原有的4个登陆艇队保持不变;2个陆战旅所辖陆战团改编成8个大队,取消了团级建制。

1955年,海军进行第二次整编,成立了两栖部队司令部和各种特遣部队,陆战队第2旅与步兵第45师合编为陆战第1师,成立1个作战勤务团、2个水陆战车营和1个空中观察机中队。1956年,海军总兵力约5.2万人,各型舰艇159艘(不含大小登陆船艇100艘),计约10万吨。

1961年,海军进行第三次整编,加强部队指挥体系建设,意在趁机“反攻大陆”。成立了驱巡部队、水雷部队、基勤部队及舰队训练司令部等指挥机构,在舰队之上增设了“部队”一级;两栖部队司令部下设两栖作战司令部,登陆舰队分别编成登陆第1、2舰队。1962年,海军总兵力约5.8万人,舰队7个,各型舰99艘,计约10.4万吨;艇队6个,各型艇277艘,计有0.96万吨;陆战师、旅各1个,约2.6万人。

1956年国军海军编制序列

九、强化空军力量

国府迁台时,空军基本未受创伤,拥有各型飞机330架,总兵力约4.5万人,被蒋介石寄予厚望。

1954年,空军仿效美军体制进行全面改编,将防空司令总部改为空军作战司令部,飞行部队编成6个飞行联队,下辖9个大队,总兵力约6.3万人。平时负责防空拦截、空中警戒、巡逻、掩护等,战时担任制空和空袭作战以及支援陆、海军作战等任务。

1958年,空军总兵力约8.7万人,飞行联队6个,飞行大队8个,拥有各型飞机553架。其中,战斗机370架,运输机128架,侦察机25架,其他飞机30架,逐步补充了新锐的F-86战斗机和“响尾蛇”空空导弹。

1956年国军空军编制序列

——————————————————————————————

经过50年代大刀阔斧的整顿,国民党军战斗力有了大的提高,军队政治思想进一步统一,军内政治保卫和情报工作得到加强,军令政令畅通,美国援助到位,增强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信心。

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蒋介石失去了大陆,不是时运不济,而是时代的洪流抛弃了他。他支撑起虚弱的残躯想放手一搏,可实在是无力回天,良可叹也。




  

相关话题

  战争中,采用全民皆兵的策略是否会增加平民的伤亡? 
  为什么明朝大清闭关锁国后亡国,反而日本闭关锁国200多年后开国就变成世界强国? 
  世界史上有哪些一对多最后还没输甚至赢的战争? 
  请问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产生了什么有利效果? 
  美国高官称将与亚洲盟友讨论部署中程导弹,点名日本,后续会如何发展? 
  在90后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台湾回归或独立吗? 
  为什么二战法军抵抗六周投降大家纷纷辱法,奥地利军直接一枪不放全体欢迎德军侵略却没人去奥? 
  中东各国的军力如何?? 
  孙传庭战败对明朝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河北、陕西、湖北、河南、江苏、浙江的简称却不是赵、秦、楚、魏、吴、越? 

前一个讨论
怎样客观的评论杨虎城?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关于广西抗战的影视剧一律封禁?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