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现在科学家担心的是黄河的含砂量是不是太低了点。
2015年一篇发表在Nature-Geoscience上的文章展示出一个很惊人的图:技术手段计算的古代黄河下游含砂量数据与现代黄河下游监控含砂量的变化曲线:建国后,黄河下游含砂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跌掉了90%。
(黄河下游年均含砂量,引自文献1)
建国后发生了这么一些大事:
(黄河入海口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监控数据)
(引自文献1)
所以,黄河处于澄清状态没什么好奇怪的。人口的增长、用水的增长、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越来越多,这些都在减少黄河的含砂量。在未来,人们还要继续面对黄河变清的现象,并且承受它带来的各种后果,就像人们一样也在承受长江变清了一点带来的后果。
简单的说,打破了原有的缓慢淤积或冲淤平衡格局,淤积作用转变为冲刷作用。水越清,冲刷作用越剧烈。强烈的冲刷作用会改变河床形态,改变河流堤防形态。
严重时会损害现有堤坝,造成局部崩塌。在三峡建成蓄水后的这些年里,长江宜昌以降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地方受损现象,但都及时作出了修补。从长远来看,堤防系统的效能要稍微打个折扣。但既然要看长远,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考虑进来:大坝受损了可以修修补补,堤防效能下降大不了花钱重建。
清水下泄虽然会对堤坝造成不利后果,但在人类的工程能力面前,真的不算什么事儿。河口地区的造陆速率下降和缺乏泥砂导致的沉降,在人类文明的尺度不需要考虑——这两个是地质尺度事件。
发表在瞭望周刊上的原文标题是《黄河变清调查》,转载到凤凰网时,新闻标题变为《黄河变清调查:泥沙每年减少7.6亿吨 大洪水几率增加》,转到知乎,标题变成了《如何看待当前黄河处于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澄清与可能带来的大洪水?》
可以,这很标题党。
在瞭望原文中,有这么一个小标题:大洪水几率增加
但是,原文作者在这一段中并未作出对“大洪水几率增加”作出任何解释和论证。
然而作者并未就这几个核心问题做任何阐述,只是在不断用“决口”、“改道”这样的字眼吓唬读者。读罢此文,全然不知“大洪水几率增加”从何谈起。
这是个什么套路,我反正看不懂,只觉得很无语。
从洪水的成因来说,流域强降水才是导致洪水的原因,泥砂在其中根本起不到作用。反而是洪水大幅增加了河流的水动力条件,短时间里可以急剧增加河流的携带泥砂能力。
另外,作者在文中还存在刻意误导性的有毒笔法(详见参考资料三):
专家指出,大洪水的发生有周期性特点,同量级大洪水,时间间隔越长,发生的概率就越高。1958年黄河下游发生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属于60年一遇洪水,距今已59年;1982年黄河下游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属于30年一遇洪水,距今已35年。
如果不是蠢,那就是坏了,反正总得选一样吧!
【1】Chen Y, Wang K, Lin Y, et al. Balancing green and grain trade[J]. Nature Geoscience, 2015, 8(10): 739.
【2】知乎用户:有没有可能让黄河水变清澈? @斯摩埃尔 的回答
我们东营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与冀、辽两省交界的雄图远略难以实现了。
现在黄河上游层层引黄灌溉,只怕是黄河水量不够,下游干涸,变成季节性河流的危险更现实吧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