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多了,还很多人鼓励生育,是因为人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还是其他原因? 第1页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载一下。。

【梁建章:再不积极生孩子,中国只能崛起几十年-哔哩哔哩】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结构问题。

但还是有两难,毕竟目前总量已经14亿了。

一般认为今年开始人口会负增长。

如果是完全的自由市场、自由社会,确保基本的法治,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而且都基本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做决策,那么经济学的很多原理可以套用。

从理性人的角度,一个人总会有老的一天,需要人照顾,哪怕进养老院,有子女的话养老院也不敢怠慢。其实就像送孩子去幼儿园,如果是父母接送,老师自然最不敢怠慢;如果是爷爷奶奶,已经隔了一层,老师也知道爷爷奶奶不会太上心,所以自然也不会太好;如果是保姆接送,那老师肯定就更随意;如果连保姆都没有,父母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每次不同亲戚来接,那老师更加完全不放在心上。

养老院跟幼儿园类似,这是子女扮演了幼儿园父母的角色。如果没有子女,那么对养老院没有威慑力,你人在这呢,还能咋样?哪怕只有一个子女,对养老院也有威慑力,觉得不好子女可以走动,投诉、找人之类的。

因此,从理性人的角度,普通人为了自己养老还是会选择生育的。甚至很多人自己没有子女会领养,甚至代孕、精子库之类的,总之都怕有老的那天。

什么时候会放弃生育?就是现在实在过得太差了,觉得生活没有奔头,压根没有精力想自己老的时候,或许觉得自己压根就没有未来,能过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的节奏,这样自然就放弃结婚放弃生育了。

现在的情况,这种人居然越来越多。说明整个社会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对比2014年和2019年,2014年的时候人们还是觉得有希望的,但2016年房价翻了一倍,但工资并没有相应上涨,那么意味着人们贷款买房需要的钱增加了一倍,居民负债大幅增加,达到70%,这时候已经没法继续增加了。此外,2020年末也有一波房价上涨,珠江新城都涨疯了,那就更不能怪别人不生娃了。

或许人们突然发现,只要不买房,其实自己可以过得很不错,吃光花光的。当然,不买房一般就意味着没法结婚,自然就不会有娃的。

回到经济学最本源的问题:资本家和工人谁养活谁的问题。如果是资本家养活工人,那么常理来说,资本家自然希望工人越少越好,因为他需要养活的人越少;但现实中显然不是这样的。所以或许马克思经济学那一套理论更有道理,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资本家剥削了剩余价值。小编冷静一下,回忆一下初中经济学课本,是不是这样说的?看清楚了再决定这有没有违法违规,或者有没有争议。我国标准教科书经济学理论,谁敢有争议?说我国教科书的经济学理论算哪门子违法违规?

因此,按照马克思的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也不难理解了。不想生的属于无产阶级,一个劲地想刺激无产阶级生育下一代无产阶级的属于资产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看最后谁让步了。


user avatar   pureri-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重要的不是人口总数,而是人口结构,很多人直到现在还不理解这一点,还在问类似问题,唉,后知后觉莫过如此了吧。

请大家记住一个事实:人口锐减和老龄化,主要影响的是我国消费能力,而非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锐减和老龄化会压缩中国的消费市场,因此主要措施就是要开拓市场!

牢牢记住我的这个观点: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

理解了这句话,才能理解七普数据公布以来一波实施全面三胎政策、打击课外辅导、教育双减、抨击996(互联网平台企业老老实实取消大小周以及加班制度、多招人)、房地产剥离教育属性、全方位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个持续3年,疫情短暂中断)、延迟退休讨论这么频繁、四川攀枝花与甘肃临泽奖励多孩生育、广西陆川调查高龄单身男性……

当初很多人还不以为意,直到七普以后政策雷霆之势滚滚而来,有些人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更有些人还在糊里糊涂过日子,对大时代的深刻变化无动于衷。

7月20日,国家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官方亲自承认了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不可逆转,只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那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缓呢?

1、为什么要促进生育?

(1)人的二元性

对于促进生育的重大意义,《决定》已经明明白白解释了,详见第1、2条。

首先是我国老龄化速度太快了,“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并且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我国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说过:经济的运行归根到底是人的生产与消费。这句话体现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劳动力”还是“消费者”。这句话对应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内需支撑”。

十四五规划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产业升级,另一个是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当然是需要人才支撑的,也就是需要人;而消费升级呢,还是需要人。

理解了人即是“劳动力”还是“消费者”的二元性,就不会说出未来是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社会,不需要人了。因为,机器人不会帮你消费,机器人只会加速财富集中以及扩大贫富差距!

(2)老龄化过快的坏处

对于老龄化过快的坏处,此前央行那篇文章已经分析了(旧文《【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核心观点——“人口红利是个暂时的机会”——一针见血道出了人口红利的真相。当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急速消失,对应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要为人口红利还债的关口了

当下,市面上有部分人喜欢简单线性的从“人口减少,人均资源/财富就会增加”的角度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大利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人口的非合理减少/老龄化,很可能造成经济衰退,这样意味着社会的财富减少。因为适龄劳动力的生产减少,而老龄人的消耗增加。此消彼长,如果社会财富减少的速度大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均财富就会减少。

我们当下面临的老龄化严峻性,还能用合理范围解释吗?

2、提高生育的方法

该决定提到了两条措施,分别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和“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这一条国家已经在做了,北京、宁波等地都出台了暑期托管服务,不仅如此,7月13日,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描述了全托模式。

更加教育部的描述,我所预想的的【学校全托模式】即将成为现实,当然不排除学校将放学后的托管与机构公司合作。

现如今,很多城市的小学生下午不到4:00就放学了,这对于普通上班族的双职工家庭要是没有其他人帮忙,肯定无法兼顾;而且普通职工家庭周末加班是随处可见的,可能双休日都没法照顾孩子。

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后果,“三点半”难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5+2】政策就是针对这个痛点的解决方案,也不知道哪个专家提出减负导致小学生4点不到就放学的,典型的枉顾实际情况拍脑袋决策!

教育部7月1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其一:暑期托管服务应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

其二: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解读1:“学校主动”表明暑期托管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教师志愿”中虽然写的是“志愿”,但是,估计每位教师“轮着来”是跑不了了,而且我可以想象为了防止一些老师不情愿,“志愿经验”将和评职称直接挂钩!“学生自愿”则给予有条件的家庭极大的灵活性。

解读2:【5+2】模式教育部说的清清白白,“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就是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与学生放学早的矛盾,不过这也得需要国家强制955上班制度配套,如果两个家长都得加班,那么也难办,不过,对于这样的家庭,可以得到“延时托管服务”。

(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实话实说,本部分的措施力度还是不够,生育方面的措施没有明确的数字支持,最好的一个措施可能是税收减免,也就是:

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些明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能视为鼓励生育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以前不合理的措施取消了,仅仅是回归本来的样子,就把这个过程当做一种激励措施。

总的来说,就目前的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是比较初级,还没有实质性的、让人为之一振的措施出台。刺激生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过程,绝不会仅此而已!

3、结尾

我国未来半个世纪,人口老龄化才是最核心问题。为了提升生育率,国家政策先从教育入手,房地产泡沫这个最影响生育率的大山绝对也逃不脱被抛弃的命运!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房地产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如果处理失当,有可能造成经济(甚至国家)整体衰退,与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房地产算不了什么。

再次劝诫大家:

  • 一个人的奋斗只有与国家前途命运产生和谐共振,才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 一定要相信国家的纠错能力,一旦触发纠错机制,必然有雷霆万钧之势能。
  • 天空已然破晓,一个居住无忧的新时代已经在徐徐走来,
  • 所有的铺垫,都为了一个目的,去泡沫让经济继续飞扬。
  •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眼界不在局限于个人利益相关,而是基于当下内外的环境,以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甚至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 不要懊恼过去,因为纯属浪费时间;与其惆怅过去,不如放眼未来。也不用担心时代不给机会,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发现机会在哪里,没有就提升自己直到有,以及机会出现的时候是否做足了准备。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重要提醒:论对未来的前瞻性分析和预测,没多少人可以像我这样的吧,绝大部分就是墙头草、马后炮,更多深度前瞻性文章,详见公众号【Smart_Dreamer】和【悟空价投】


user avatar   kang-kang-47-16-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情其实就是郭楠一个两难的悲剧

从情感上

我认为应该要立刻回击

从现实中

我也不得不承认 以当今的利女执法环境

这位男性很有可能被诬告成功 然后拘留。 女的立刻无事发生。


user avatar   ray-8-64-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以买房人背债几十年的钱被谁赚走了?这么大的开发商连工人工资都付不出了,是不是有点问题?


user avatar   william-li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大家都会尽量避免分歧。

以前我一个同事,他很少发朋友圈,有一次聊起来他就说,朋友圈要么就是吃、要么就是玩,想发表别的想法又不如微博那样自由随意。所以,他喜欢玩微博!

除了个别比较彪的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也不能说是虚伪,有些圈子里大家知根知底,该反美也反美得很!


user avatar   lingxian-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上海两千多万的人口,结果今年高考生只有7万,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生育率到底是1.04还是1.6? 
  如何看待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523万人? 
  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找对象却还这么难?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何时会降至零? 
  如何科学看待我国的低生育率? 
  2019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2000 年以来最低,总和生育率破警戒线,持续低出生率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2023年全球人口将达80亿,2027年印度人口或超中国? 
  美国人口那么少,为何经济水平那么高? 
  中国会不会实行强制生育?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学校的英语教材不够用,宁愿多学新概念英语教材?
下一个讨论
人类的智力是否已经达到极限了?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