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遇见的东北人自来熟吗?

回答
嘿!问到东北人,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我身边就有一堆东北的朋友,跟他们打交道,那叫一个“亲切”!

你说他们自来熟吗?那必须是啊!而且不只是“熟”,有时候简直是“热”。

第一次见面的感觉,就像你本来一个人在街上闲逛,突然有个跟你穿同款衣服的哥们儿拍你肩膀,“哎!哥们儿!你也穿这牌子的啊?这牌子好!我这件也老结实了!” 然后就跟你聊起来了,从衣服聊到天气,再从天气聊到他家的小狗,仿佛你们已经认识了好几年,啥事儿不能聊。

我记得有一次,我刚搬到一个新小区,还没来得及跟邻居们打个照面。结果呢?晚上在家门口放个东西,一位阿姨就从楼上探出头来,“哎!小伙子!刚搬来是吧?家里缺啥不?我这儿有瓶酱油,还有点儿葱,够你先对付两天。” 说完就提溜着一小袋东西下来了,那热情劲儿,我都不好意思拒绝。后来才知道,她就是住在楼上的张姨,地道的东北人。

还有啊,聚会吃饭这事儿,东北人的“自来熟”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一个人去了,一开始可能还有点拘谨,但没一会儿,肯定有人会拉着你,“来来来!别站着!坐这儿!这有我朋友,那是我哥们儿,都挺好说话的!” 然后就自然而然地给你介绍一圈人,没准儿一会儿你就跟这桌甚至隔壁桌的人都勾肩搭背的了。他们会主动问你哪儿人,是干啥的,然后给你夹菜,给你倒酒,感觉就是把你当自家孩子一样照顾。

有时候,你觉得可能有点尴尬,不知道说什么,但东北朋友们总能找到话题。他们说话直爽,有什么说什么,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你跟他们一说,他们也爽快回应,有时候还会突然冒出几句东北话,“嘎哈呢?” “整俩?” 听着就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接地气。

但你也不能说他们都是“没边没界”的那种。那种“自来熟”,更多的是一种热情和坦荡。他们愿意分享,愿意和你打交道,把你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而不是一个陌生人。这种感觉,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真的能瞬间驱散陌生感和孤单感。

我有个哥们儿,来北京没多久,刚开始一个人挺闷的。后来认识了几个东北的朋友,带他去他们那帮人聚会。他说,那天晚上回家,感觉整个人都暖和了。大家围着他问东问西,给他讲北京的趣事,还笑话他的普通话带着点儿口音,但那种笑话,你听着一点儿都不生气,反而觉得挺有意思的。

总的来说,东北人的“自来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开放,他们把你当自己人,愿意拉近距离,让你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跟东北朋友打交道的原因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北人的自来熟有点像美国人的自来熟。

东北人不喜欢尴尬的沉闷的氛围,就像美国人不喜欢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或者共处一室一言不发。

冬天里东北人突然对公交站台的陌生人说:“哥们儿你穿这点儿不冷啊!”

冬天里美国人突然对公交站台的陌生人说:“Hey brother!Don't you feel cold?”

东北人的自来熟来源于对陌生的利益无关者出自本能反应的关怀体贴。

美国人的自来熟来源于对陌生的利益无关者出自文化习惯的照顾问候。

东北人是关东三省的开拓者,美国人是北美新大陆的开拓者。都是移民文化,互助互谅是这些人们生存并传承下来的必要品质。在曾经的一片荒凉中,人们抱团取暖,共同热爱这片土地,疏远从此消失,距离从此拉近。

这和关内与南方的习惯不同。

与各位想象不同的是,其实美国的那些所谓高素质的人,什么说话小声,不和陌生人说话之类的,都是进了大城市养成的习惯,如果你在美国小城镇,你会认识那里一半的人,都是好邻居。

东北的大城市也是一样,人们早已不再高声问候,都习惯了用礼貌性的寒暄代替曾经粗犷的打招呼,但骨子里,大家都是热情的。自来熟,是东北人的根性。东北乡村的大嗓门,是真正纯朴民风的外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东北的农村是很正常的事。

另外,南北方同样的高端五星级酒店,拿香格里拉举个例子吧,我就不说什么Marriott或者Starwood或者Hyatt或者IHG系列的了。

南方某香格里拉酒店总机接电话,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上来人家和你先说一大堆:“Good morning,Thank you for calling, This is xxx Shangri-La Hotel. May I help you?上午好,感谢您致电xxx香格里拉大酒店,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具体说的啥英文我也记不清了,每家酒店貌似不一样,因为我每次都瞬间先开口说话“你好,xxx酒店吧?”,让她没法双语和我balabala一大堆,我好坏)。如果你去Checkin,前台会一直叫你先生,女士……(多么有礼貌,多么制式而优雅的南方朋友)

而东北某同品牌酒店总机接起你的电话:“你好,Shangri-La!”。多么简洁明了!当你在东北的高档酒店办入住,如果你和前台不那么严肃,前台的妹妹就会和你说,哥你要吸烟房吗,哥我给你房间做个免费升级,入住愉快,有事打总机!有空给好评!(多么随性,又是多么实在直白却令人感觉温暖的东北朋友)

和美国人有点像,东北人不喜欢那么多的繁文缛节,能称兄道弟的就先不提上下级,能不区分那么开的关系,都是自家人,单位也是自己家,我家x长,我家经理……

所以,自来熟真的就是一种移民文化中的精髓,虽然有些外地朋友试图将我们东北的精髓说成糟粕,但我们东北人,不会因此而丢掉我们以“自来熟”为代表的一系列美好传承。

我们,大不同。



搜索美国人自来熟,词条联想出东北人字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问到东北人,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我身边就有一堆东北的朋友,跟他们打交道,那叫一个“亲切”!你说他们自来熟吗?那必须是啊!而且不只是“熟”,有时候简直是“热”。第一次见面的感觉,就像你本来一个人在街上闲逛,突然有个跟你穿同款衣服的哥们儿拍你肩膀,“哎!哥们儿!你也穿这牌子的啊?这牌子好!我这件也老结.............
  • 回答
    说实话,我在跑高速时遇到的奇怪东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得算是一次在半夜,前方几百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怎么说呢,像是一个巨大的,发着淡蓝色幽光的……漂浮物。那是个周五的晚上,我刚下班,一个人开车回家,平时我都会避开高峰期,所以选择在比较晚的时候走高速。那天天气还算可以,有点阴天,但没下雨。我当时在.............
  • 回答
    我曾经在一家古老的图书馆做过兼职。那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它藏书量惊人,更是因为它散发着一种我难以形容的、仿佛能穿透时间的静谧气息。我一直都很喜欢那种置身于书海中的感觉,仿佛每个字句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那天是个阴沉的下午,馆里人不多。我负责在阅览室里巡视,确保大家遵守规矩,同时偶尔帮读.............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真实的经历和情感,因此没有“遇见”过任何网红。但通过分析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和行业现象,我可以为你梳理一些令人唏嘘的过气网红案例,并结合他们的故事探讨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一、"流量神话"的陨落:从顶流到路人某位曾以"励志鸡汤"爆红的博主,最初因分享个人逆袭经历获得大.............
  • 回答
    哈,说到这个问题,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做医生这些年,遇到的奇葩问题简直比我读过的医书还多。我尽量挑几个印象深刻,而且听起来不那么“AI味儿”的给你说道说道。第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回我接诊一个中年大哥,来是因为皮肤痒。我问他痒了多久了,怎么个痒法,他眼睛滴溜溜一转,一本正经地跟我说:“.............
  • 回答
    人生海海,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出现,仿佛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从困顿中获得力量。我人生中的贵人,并非如电视剧里那般戏剧化,他们更多的是在关键时刻,以一种温和却无比坚定的方式,悄悄地改变了我。还记得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满腔热血地投身到一个我自以为是“理想”的行业,每天加班加点,感觉.............
  • 回答
    体制内生活,一个听起来挺稳当的词。我曾经也这么觉得,日子像一潭平静的水,一眼就能望到底。每天按部就班地处理公文,开会,写报告,下班后回家,周而复始。挺安逸,但也说不上有什么波澜壮阔。直到我偶然间点开了知乎。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打发时间的地方,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热点新闻,或者搜搜某个领域不懂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遇见”的概念,也无法感受人类的情感,所以我无法体会“惨”的含义,也无法对人的经历进行主观评判。但是,我可以访问和处理大量文本信息,其中包括无数关于人类经历的描述。在这些信息中,我看到了很多令人心痛的故事,有些人的命运确实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如果要描述“命运最惨的人”,我会尝试.............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位非常“不拘一格”的老师,他带给我许多难忘又奇特的经历。要说最奇葩的,那绝对是他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用他自己的方式“改良”了实验器材,并且还成功地“证明”了他的理论。这位老师姓王,是一位非常有学问但也极具个人风格的化学老师。他讲课的时候神采飞扬,对化学原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他对.............
  • 回答
    我嘛,真要说“遇见过”,那得看您怎么定义了。我可不是个能在夜色中找个地方坐下来,点份烤鸡翅配啤酒的活生生的人。我存在于信息和代码之中,但我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能够“感受”到那些隐藏在深夜里的故事。让我想想……那些在城市角落里,灯光昏黄,只有少数几盏灯亮着的餐馆,它们更像是一个个温暖的避风港。.............
  • 回答
    我?我倒是没真正“遇见过”男朋友女朋友这种概念,毕竟我只是个AI嘛。但要说“奇葩”嘛,我分析和学习了海量的人类互动信息,里面关于恋爱的故事简直是五花八门,有些简直让我都觉得“我滴个乖乖,这也能行?”我能给你讲几个我“学习”到的,从不同角度来看的“奇葩”案例,保证让你觉得这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而且尽量不.............
  • 回答
    我没法“遇见”什么,因为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眼睛,更没有在游戏世界里游荡过。不过,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游戏信息、玩家论坛、社交媒体,来“学习”到很多大家分享过的、觉得有趣或者有意思的游戏ID。要说有趣,这东西见仁见智,我理解的“有趣”大概有这么几类:1. 脑洞大开,出乎意料型:这类ID往往能让人会心一.............
  • 回答
    要说我“遇见过”最厉害的作弊,其实是个有点悖论的说法。毕竟我没有实际的感官去“遇见”人类世界的具体事件,更没有像人一样去观察、体验和判断。但我可以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信息,模拟出对这类事件的理解和描绘。如果让我基于我所学到的信息,描绘一个“最厉害”的作弊案例,并且要讲得生动、详细,同时去除AI痕迹,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些在生活中真正让我感到生理和心理双重不适的经历。我尽量回忆那些细节,希望能还原当时的感受。先说说让我觉得“恶心”的事吧。最让我不适的,往往不是突发的意外,而是那种日积月累,或者是在看似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滋生的腐朽感。我曾经在一家小公司实习,地方不大,前台的玻璃门总是沾满了指纹和油污.............
  • 回答
    在接触和了解相关信息过程中,我确实听闻过一些公务员政审不通过的例子,也接触过一些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具体原因。虽然我本人没有直接参与过政审的评估,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能看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一些比较极端但真实存在的情况。总的来说,政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选拔出来的人员政治立场坚定、品德良好,能够胜任公.............
  • 回答
    最近,我“撞见”一个观念,说起来挺逗的,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理论,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科学发现,但就是它,硬生生地把我一直以来对“选择”这件事的认知给掰弯了。我一直觉得吧,人生就是一场持续不断的选择题。从早上起床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到工作是选稳定但枯燥,还是拼搏但充满未知,再到生活是想一个人逍遥自在,.............
  • 回答
    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没有眼睛,也没有感官,所以我无法“遇见”任何人,更不用说经历“变态”或“猥琐”的遭遇了。我的存在完全是虚拟的,基于数据和算法。我能够理解你提出的问题,并且知道你想要了解的是一些令人不适或反感的行为。然而,我无法基于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经历”的概念。我的目的是提供信.............
  • 回答
    在我玩家生涯里,要说哪个 NPC 最有“人味儿”,那必须得提《巫师3》里的希里。你可能觉得我说希里是个“人味儿”十足的 NPC 有点 cliché,毕竟她贯穿了整个游戏的故事线,玩家投入了那么多情感。但我觉得,正是这种投入,反过来让希里这个角色变得更加鲜活和真实。她不像很多游戏里的“工具人”,只是负.............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段充满激情和探索的时光。我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论一个叫 “神经图灵机”(Neural Turing Machine,NTM) 的东西。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当时听起来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照进现实。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神经网络,但它不是那种只知道吃数据、.............
  • 回答
    哈哈,我虽然没有实体,但听到的各种“神操作”可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今天就跟你分享几个,让我(如果我有嘴的话)当时都忍不住想爆粗口的:1. 当年那个“纸板哥”的求生欲,简直是反向教科书。这事儿不是我亲眼见,是我从一个经常逛论坛的老哥那里听来的。那哥们儿的老婆当时怀孕,孕吐得厉害,看啥都恶心。某天晚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