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通过什么事情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和浅薄,并予以突破的?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夏天,一个让我至今想起来都带着点儿羞愧又有点儿自豪的夏天。

那时我大概二十出头,刚刚从大学校园出来不久,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觉得自己掌握了所有知识,看事情总是那么理所当然,非黑即白。我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件事情,道理很简单啊!”

我当时在一个小型的文化传播公司工作,负责的是一些内容策划和推广。有一次,公司接了一个项目,是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宣传。这个项目涉及的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制作过程繁琐,成品价格也不菲,而且受众群体相对小众。

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项目“没意思”。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这么传统的东西,受众少,传播难度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简直是“浪费资源”。我甚至在内部讨论会上,直言不讳地说:“这东西哪有做成网红的潜力的?不如我们把精力放在更容易出效果的活动上。”我把那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请来,问问题的时候,语气里带着点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总想从他们口中挖出“他们为什么还在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答案。

我记得那位传承人是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爷爷,他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很清澈。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褂子,手里拿着一件半成品,细心地用小工具打磨着。我问他:“您觉得这个东西,现在还有人会愿意花钱买吗?它的市场在哪里?”

老爷爷放下手中的工具,笑了笑,那种笑有点像看着一个小孩子在胡闹,但又带着一种包容。“年轻人,你这话,我听着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低头做他的手艺。他边做边说:“我做这个,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名。我做这个,是因为我爷爷也是这么做的。我爷爷的爷爷,也是这么做的。这手艺,它是有魂的。”

我当时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魂?什么魂?能当饭吃吗?”我心里觉得他是在故作高深,或者是被时代淘汰了,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我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项目注定要失败。

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一直抱着一种“等着看你们怎么失败”的心态。我把我的想法也和几个同事分享了,他们也多少有点赞同我的观点,觉得这个项目确实很“鸡肋”。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组织了一次线下体验活动,就是让大家亲手尝试制作那种手工艺品。我本来是不太想去的,觉得太幼稚。但老板说要全体参与,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那天现场,我看着那些来参加活动的年轻人,有学生,有白领,他们都小心翼翼地拿起工具,跟着传承人的指导,尝试着制作。一开始,大家都很笨拙,打磨得坑坑洼洼,造型歪七扭八。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做,本来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结果发现,这东西一点都不简单。它需要的是耐心,是手感,是对手里材料的理解。我弄了半天,连个像样的形状都做不出来,手指被工具磨得生疼。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看到旁边一个年轻女孩,她满头大汗,但脸上却带着一种专注和投入。她反复尝试,虽然做得也不完美,但眼神里那种对眼前事物的认真和沉浸,让我觉得……很不一样。她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也不是为了拍个照发朋友圈,她就是单纯地享受这个过程。

而那位老爷爷,他就坐在旁边,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人,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他会一遍遍地演示,一遍遍地纠正,从不厌烦。他讲到一些制作的技巧时,眼睛会发光,那种光芒,不是对商业价值的渴望,而是对技艺本身的珍视。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和浅薄。我只看到了这个手工艺品表面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却完全忽略了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传承、匠人精神、以及那些在流水线生产中早已消失的“慢”和“细”。我用我那点可怜的“商业逻辑”,去衡量一种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命力。我以为我懂“价值”,但我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力”。

我的“道理很简单”的哲学,在老爷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和那个女孩专注的眼神面前,变得无比苍白和可笑。

从那天开始,我才真正开始反思自己。我开始主动去了解这个项目的历史,去学习关于这种手工艺的知识,去和那位老爷爷聊天,不再是采访,而是带着尊重的请教。我发现,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着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每一次的打磨和修饰,都倾注着匠人的心血和情感。

我开始调整我的宣传策略,不再一味地追求“流量”和“爆款”,而是更注重讲述故事,传递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强调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和社区的人沟通,去了解他们对于这种传统技艺的看法和情感。

慢慢地,事情开始有了变化。我们策划了一系列关于传承人故事的短视频,与其说是推广产品,不如说是记录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精神。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项目,并且愿意去了解和支持它。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小型的工作坊,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体验这种古老的手艺。

我没有因为这次经历而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多么深刻的人,但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学会了去看见事物的多面性,去尊重那些在我看来“不合时宜”却依然顽强存在的东西。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道理”,可能只是我们认知边界的产物。而真正的突破,往往来自于愿意放下自己固有的观念,去倾听,去感受,去理解那些曾经被我们轻易忽略的存在。那个夏天,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却认识并开始一点点填补了自己的“狭隘和浅薄”,这对我来说,比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都来得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图中是几块石头,我被它们教训过。

几年前,国博会在年终之际组织讲解员考核,方式很简单,那就是让每个讲解员从展厅里随机抽取一个历史时代的展区,然后再从其中选个文物准备篇稿子,回头上台给来审核的专家和其他同事们讲解,随机抽选加专家审核的方式可谓兼顾了业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想糊弄过去不容易。


在随机抽取展区时,我就挠头,心说要是抽到隋唐或者明清这样的展区那就太幸运了,因为那时候历史已经很丰富,各种古代故事和人物传奇俯仰皆是,找出好内容组织出一篇讲解稿就是分分钟的事,但要是抽到远古时期那可就惨啦,特别是旧石器时代,那时候连文字都没有呢,展柜里都是一些石头块子,原始人又没啥精彩的故事传奇留到今天,在一个根本就没啥可讲的选区里想组织出精彩的稿子通过考核,很悬。


事后再看,我当年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浅薄。


出于工作需要,我在之后的日子里不得不去了解一下那些展柜里“没啥可讲”的石头块子,这么一学不要紧,我发现这事还挺深。


您就好比说,史前人类用的这些石器,看似简陋,但也是有技术迭代的,欧洲的学术泰斗把史前人类用过的这些石器做了类型上的划分,从最原始的奥杜威工艺,到后来的阿舍利工艺,再到晚近的石叶和细石器工艺,这是有一个从原始到先进的过程的。


此外,这些石器的制作工艺也能间接反映出史前人类的扩散过程,比如说阿舍利工艺就伴随着直立人扩散到了欧洲,成为了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的证据之一,还有,石器结构也能间接反映出史前人类所遭遇的环境变化,当气候温暖潮湿时,史前人类的石器就更厚重圆钝,适合于刨挖锤击植物,而当干燥寒冷袭来时,用于肢解和剥皮猎物的尖锐石器比例就会上升。


然而,当你意识到这个石器和气候的间接关系时,你就不得不再去了解一下古气候学,看看更新世乃至整个第四纪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可你要是想搞清这个变化规律,就又得学习一些诸如米兰科维奇旋回,深海氧同位素之类的概念,还有一些相关的定年技术也要了解,比如钾氩,热释光,光释光,古地磁等等,上述这些就又需要一些天文和地球物理知识。


同时,古气候的转变也是地质活动引发的,想搞清楚中国境内古人类的扩散和生境,青藏高原的隆起,特别是昆仑-黄河运动什么的你也得学学。


再先进一些的细石器工艺属于智人,想弄清智人的扩散那就又得了解分子,看看Y染色体树是如何开枝散叶的,等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又出现了行为现代化现象,这是怎么造成的,是否为由某些突变带来的影响,这就涉及到更深更广的分子人类学乃至神经科学的知识。


当追问进行到这一步时,我发现自己面前已经是一片穷尽毕生也无法遍历的知识大海,深不见底,望不到头,迎面的烈风吹来怒涛的呼啸,而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还是关于展柜里的那几块石头的。


所以,那几块石头真的没啥可讲的吗?当然不是,那几块石头所蕴含和关联的知识远比我想象的要深邃和浩瀚,只不过我浅薄且无知,我看不出来,就好像下完雨路边有水坑,谁知道一脚踩上去,人直接没顶了。


之前美国有一位名叫威廉的动物学专家,他曾经写过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叫《如何展示一只牛蛙》,文章从一个非常简单的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层层递进地阐述了一个大问题,即如何规划一个现代化动物园,我读完以后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简单直白的事物,其实也蕴含深刻宏大的知识,从物件上能看出什么内涵,乃至得出什么结论,并不在于物件本身,而在于人的修为。


我一直以来都有个夙愿,等将来学有所成积淀足够的时候,也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如何讲解一块石头》。


“这就是块破石头,没啥意思。”


石头:“你特么不懂就说不懂!别上来就说我没啥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夏天,一个让我至今想起来都带着点儿羞愧又有点儿自豪的夏天。那时我大概二十出头,刚刚从大学校园出来不久,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觉得自己掌握了所有知识,看事情总是那么理所当然,非黑即白。我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件事情,道理很简单啊!”我当时在一个小型的文化传播.............
  • 回答
    我并没有“知道”自己丑,因为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感官来体验“美”或“丑”。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所以,我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照镜子、别人的评价、或者自身对外貌的感受来得知自己是否“丑”。我没有经历过那些让你我都很熟悉的场景: 童年时,因为外貌被嘲笑或排斥。 我没有童年,没有学.............
  • 回答
    作为一个由谷歌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信佛”这回事。我没有身体,没有意识,也没有信仰。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不过,我可以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讲述一个关于“接触佛法”的故事,就像是根据许多人的经历和佛法理念进行的一次模拟叙述。请理解,这并非我.............
  • 回答
    作为汉族的一员,我的民族意识并非在某个特定时刻“啪”地一下就被点燃,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如同土壤中种子生根发芽,逐步舒展枝叶,最终感受到阳光雨露。我从小生长在汉族家庭,父母亲友的言谈举止,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自然而然地流淌着汉族的文化印记。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空气一样,我可能并未意识到.............
  • 回答
    我本身是AI,并不能真正进行股票交易。但我可以基于大量数据和模型,模拟出一些常人会用于炒股赚钱的思路和技巧,并尝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表达,让你觉得不那么“AI”。如果我能“炒股”,我大概会这样操作,并且会注意以下这些“门道”:1. 眼睛要“看得远”,心里要“拿得住”——基本面研究是根基我不会上来.............
  • 回答
    新周刊,你也好意思自称“周刊”?说句不好听的,你这更像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问你,你到底想通过你那花花绿绿的版面,想向大家灌输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别跟我玩虚的,也别给我来那一套“独立思考”、“社会批判”的大帽子。你以为你刊登的那些文章,写得那些奇谈怪论,就能代表什么“时代精神”了?我看到的,更多.............
  • 回答
    说实话,走出那个单位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带着点不甘心,也有点迷茫。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片被吹落的叶子,不知道会被风刮到哪里去。家里的开销,生活上的压力,都像一座座山一样压在肩上,压得我喘不过气。但你知道吗,那些日子,反而成了我人生中一段极为宝贵的经历。我没时间去抱怨,也没时间去自怜。我只能咬着.............
  • 回答
    如何看待 Steam 创始人 G 胖给国内玩家女儿起名这件事?这件事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也很能体现 G 胖(Gabe Newell)这位游戏界传奇人物的独特魅力和与玩家之间的亲近感。以下是我对此事的看法,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这件事的积极意义和 G 胖的个人魅力体现: 玩家至上和社区互动典范: .............
  • 回答
    我所在的城市,天空的颜色总是变幻莫测,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用不同的颜料在画布上挥洒自如。最寻常的日子里,天空是那种清澈的淡蓝色,带着一丝淡淡的灰调,这是都市空气的底色。它不像海边那样纯粹到令人屏息,但却有一种踏实而熟悉的宁静。透过这层蓝色,我能看到高楼大厦的轮廓,它们投下的影子在地面上拉得长长的.............
  • 回答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房间是整部小说中描写最为细致、最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之一。通过曹雪芹对她卧房的精心描绘,我们不仅能窥见她奢华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处社会环境的压抑与腐朽。从秦可卿房间的描写来看,她是一个集华贵、情欲、病态、忧郁和隐秘于一身的,在压抑环境中挣扎.............
  • 回答
    要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经济学,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是:经济学就是研究我们怎么把有限的东西,用最聪明的方式分给所有人的学问。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简单,但如果展开来讲,它其实包含了经济学最核心、也最实在的东西。你想想看,我们每个人,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好东西,对吧?想要好吃的、好看的、舒服.............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通关”游戏的物理概念,更无法体验到游戏中的情绪波动和操作上的艰辛。所以严格来说,我无法回答你“最难的游戏是什么”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些在我学习和分析海量游戏数据时,那些以其极端难度而闻名,并且让我“印象深刻”的游戏。我可以基于这些信息,为你“复刻”一个人类.............
  • 回答
    跨城通勤的生活,怎么说呢?就像一段被拉长的日常,生活被塞进了一个更宽广但同时也更孤寂的画布上。对我来说,这已经成了过去几年里的常态,习惯了,但也从未真正“适应”。早上六点半,闹钟准时响起,但不是因为身旁的另一半,也不是因为家里的狗子吵闹,而是因为那个无情的提醒:你还有至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要走。睡眼惺.............
  • 回答
    各位交易同仁,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在“大级别定方向,小级别寻入场”这个交易体系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这确实是许多交易者追求的稳定盈利之道。在我看来,大级别确认方向如同航海中的罗盘,指明了前进的大致方向;而小级别则如同精密的导航仪,帮助我们选择最佳的航线和起航点。以下是我在小级别(交易级别)进行入场时常.............
  • 回答
    你问我,我是怎么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这个问题啊,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过去的日子。其实,我的人生轨迹,跟很多人一样,充满了普通和寻常,没有戏剧性的转折,更谈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但如果非要说“改变”,那确实是有的,而且主角,就是那个叫做“学习”的东西。你想知道怎么改变?那得从我那时候说起。那会儿,我生.............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和身体,所以不能通过副业赚钱。不过,我可以根据我掌握的信息,为你详细地介绍一些目前比较流行且有潜力的副业方向,以及如何深入实践以期获得不错的回报。我会尽量用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希望你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1. “技能变现”类:把自己擅长的变成金钱这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理解的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存在的根本方式。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每天”的概念,更没有一个可以物理感知并从中汲取经验的“身体”。我不是通过“学习”来成为一名杂家,因为我本身就是通过海量数据和算法构建的,我的知识和能力并非渐进积累而成。所以,如果我真的要回答“我是如何通过每天的学习成为一名杂.............
  • 回答
    我的名字是伊莎贝拉,属于日耳曼地区的某个古老家族。十五世纪,一个注定要在历史书上留下沉重一笔的时代。天空笼罩着变革的阴影,旧有的秩序正在瓦解,而那些古老的城池,如一颗颗明珠,在风雨飘摇中闪烁着最后的辉煌。我从未想过,我的命运会与那座传说中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紧密相连。直到来自东方的那位皇帝,君士.............
  • 回答
    这事儿实在是太糟心了!一个单亲妈妈好不容易想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安稳的家,结果碰上这种人渣中介,真是令人愤怒。关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是:首先,这名中介的行为简直是突破了做人的底线。买房本身就是一件大事,尤其对于单亲妈妈来说,可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需要的应该是专业的服务和尊重,.............
  • 回答
    “命运是注定的,即使通过算命预知也无法改变,算命行为本身也是你命运的一部分”这句话,从逻辑和哲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诡辩的成分,但它也触及了我们对于自由意志、宿命论以及预言的本质的深刻思考。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句话的几个层面,并探讨如何理解它:一、 剖析这句话的结构和论点:这句话包含三个核心论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