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盯上了印尼总统苏加诺,想做点文章。有一年,苏加诺访问苏联,克格勃安排了一名性感的俄罗斯女郎贴近总统,两人终于交好,厮混甚欢。
克格勃觉得火候到了,找上门去,打算和苏加诺好好谈一谈。他们向苏加诺出示一堆拍下来的艳照,开口问总统:您看,这些照片怎么处理好呢?
克格勃想以此讹诈,好好谈谈条件。
不料,苏加诺总统看了照片,表情十分满意,一边看一边挑拣:“谢谢你们,拍得真好!这张照片我要6张,那个要12张。……我国人民看到这些照片,一定会为他们的总统感到自豪的。”
克格勃傻眼了……
1.普京在西德时,在一次任务中,发现后面跟了北约的尾巴
此时恰好是中午,他想快点搞定甩开尾巴,就没有去吃午饭
结果不一会就发现自己的车胎被扎破了
他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北约的特工在警告他:
你卷啥呢?你再卷?再卷让你也走不了
2.克格勃并非一直叫克格勃,它的前身也不只是契卡那么简单
1917年12月,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创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契卡)
1918年,改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спекуляцией 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 по должности)
1922年,契卡划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改制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首字母缩写ГПУ
1923年7月,升格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归苏联政府直接领导
1934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划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更名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
1941年2月,升格为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为苏联政府部委级机关
1941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国家政治保卫总局降格为国家安全总局,仍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指挥
1943年4月,复设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月,苏联政府改革后,改组为苏联国家安全部。1947年10月-1951年11月间,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划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月,苏联政府宣布,撤销苏联国家安全部,所属机构与人员划入苏联内务部。至1954年,相关工作人员的数量相比1950年已减少了50%以上。共有3500多个市(区)级单位被撤销或合并。1954年3月,情报单位从内务部分出独立,并升格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3.伊万去住酒店,前台告诉他现在单人间都被订满了,我们只能给你安排一个四人间
伊万住进四人间之后,发现另外三张床位上都有人了,并且这三个人彼此认识,还一直在大声讲政治笑话,这让想睡觉的伊万很不高兴
于是伊万来到前台,对服务员说,“十分钟后往我的房间送一壶茶”,然后又走回房间,拿起一个烟灰缸,对着烟灰缸大声说道,“十分钟后往我的房间送一壶茶”
过了十分钟,酒店服务员准时拿着一壶茶出现在房门口,房间内顿时一片寂静,再也没有人说话。伊万就这样安稳地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醒来却发现他的三个室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惊失色的伊万连忙跑去找服务员。
“这不是您该关心的事情,”服务员回答道,“不过对着烟灰缸说话确实是个好主意,上校非常欣赏你的机智。”
(这个属于苏联笑话)
4.一群苏联学生制作了一个美国国徽赠送给美国大使馆,美国大使把它摆在桌上,后来发现里面装了窃听器
5.克格勃第一总局次长尤尔琴科曾经因怀疑苏联医生误诊而叛逃至美国,叛逃至美国后发现并未被误诊,又叛逃回苏联,宣称自己在“无耻的美国人手上受尽折磨”,才不得不吐露情报。日后他的叛逃被怀疑是克格勃自导自演的
6.英国军情六处特工贝坦尼试图为克格勃驻伦敦站提供情报,但因为流程设计复杂被站长古克认为是穷开心
7.出自《克格勃内幕——一个苏联情报官的自述》
(苏联笑话一则)
8.出自《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案件的司法复查》,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类似情况都会受到处罚
性间谍出入上流社会,窃取机密无数。不曾想身份败露,在强大后台的庇护下逃之夭夭。
众所周知,克格勃什么活儿都能干,发奶粉奶孩子,其中还包括训练杂技演员。
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名克格勃训练出来的高空走钢丝演员,名叫丽达·艾略特。也有另一重身份——“燕子”。她是50年代末,苏联向澳大利亚派遣的大批特务中的一员,和众多秘密同伙一样,她此行的目的是刺探澳大利亚导弹基地和核能发展的情报。
来到澳大利亚之后,丽达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和惊险的演出名声大振,成为红极一时的美丽偶像。凭借大批拥趸和美貌,丽达得以与社会名流交往,在克格勃受训期间习得的交际手段,很快使她成了上层阶级一朵红得发紫的交际花,并且和政府官员、技术研究的重要人员打得火热。这些人要么对澳大利亚伍密拉基地和核子研究中心十分熟悉,要么掌握着实验第一手材料。丽达和选中对象熟悉之后,就勾引他到“爱巢”,用催眠术或麻醉术套取情报。她的一系列异常行为引起了澳大利亚当局的注意,澳方反间谍机构怀疑她的身份和目的,并开始监视她的日常活动。谁知克格勃已经渗透进了澳大利亚反间谍机构内部,丽达身份泄露的情报被送到了苏俄总部。总部决定让丽达暂停一切间谍活动,但是继续演出和交往等日常活动。在澳方反间谍机构紧锣密鼓搜集逮捕证据的时候,克格勃策动了几个国家的著名马戏团发送邀请信到丽达手中。于是丽达就在澳方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堂而皇之溜之大吉。
摘个坊间流传的小故事,权当逗君一乐~
接下来放出一尘叨叨叨故事大集合:
还有广告专区
往期精彩回答推荐:
如果只推荐一款空气炸锅,我选择超好用的它!
☺用空气炸锅炸薯条的步骤发一下?
☀空气炸锅适合烤地瓜吗?
→空气炸锅如何做炸鸡翅?
更多攻略区
空气炸锅:
小白必看:让你成为挑选空气炸锅的野生专家!
进阶指南:2021空气炸锅各大品牌怎么买省钱?
2021全价位空气炸锅推荐
2021空气炸锅推荐品牌:九阳|萌家电小熊|高端飞利浦
蒸烤箱:
台式蒸烤箱推荐:1-2K预算|2-3K预算|3-4K预算
嵌入式蒸烤箱推荐: 3-4K预算
2021年蒸烤箱品牌推荐:凯度蒸烤箱选购攻略
热饭好用的微蒸烤一体机推荐
我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写出啥,
毕竟世界繁华魔幻本人跳脱不羁,
不如来关注 @一尘 一起蹲一蹲~
这里写一个小故事吧 据说是普京提过的
大家都知道其实各个国家都在互派间谍
而且这些国家彼此也知道对方往自己国家派了间谍
甚至知道是谁
但是你要是指认人家是间谍得要证据得抓现行
这就不太好办
而且就算你抓到间谍也不能随随便便严刑逼供
否则你派出去的间谍也别想舒坦
于是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前面的间谍知道后面跟着的人是尾巴 但是不说破
后面跟着的反间谍的也知道前面发现了自己 也不说破
两边保持某种默契
大家该干嘛干嘛
当年苏联和德国也是如此
有一次普京出去西德出任务
他当时还是新手嘛
然后发现后面跟了北约的尾巴
然后中午时间 他想快点搞定一切甩开尾巴 就没有去吃中午饭
结果不一会就发现自己的车胎被扎破了
他很快就明白过来了
这是后面的人警告他:
你最好差不多点哈
你不吃饭我可要吃饭啊
大家谁也别难为谁
还有一次他也是去某个安全屋还是什么接头地方
然后屋子里嘛 当时大冬天
他就发现外面的尾巴冻得瑟瑟发抖
他觉得这样不行 就跟自己人商量了一下
弄了点热乎的吃的喝的拿出去给外面的尾巴
外面的尾巴接过吃喝说了句谢谢
然后吃完喝完还是该干嘛干嘛 继续跟踪监视任务
大家都保持心照不宣 一句多余的都没有说
怎么说呢 间谍这事吧 很多时候没有那么恐怖
冷战事情你也不能随便弄死对方的人啊
否则人家急眼了报复你怎么办?
很多时候还是很客气的
当然了那种进来搞破坏导致无辜人员伤亡的不算
不过当时两边都不敢这么做
1980年,一名克格勃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偶然买到了一些鲱鱼罐头,打开之后发现里面装的居然是价格昂贵的鱼子酱。大吃一惊的侦查人员经过调查,结果揭发出一起严重的走私案:以渔业部副部长、渔业生产销售管理局副局长为首的官员,伙同涉及苏联外贸部、食品工业部、太平洋舰队、莫斯科、索契等地领导,将索契和阿斯特拉罕的鱼子酱装入贴有鲱鱼标签的罐头走私到国外,然后牟取高额差价,猖獗的走私活动居然持续了长达十余年之久,涉案人员高达300人之多。此案最后也只是以负责人麦杜诺夫撤职而不了了之,因为他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随后被调任到了粮食部当副部长。
1977~1979年,克格勃特工曾被性爱玩偶耍得团团转。
在莫斯科执行任务的中情局特工为了摆脱克格勃同行的监视,将性爱玩偶(男性)改装成一种特殊的伪装道具,取名为“Jack in the Box”,简称“JIB”。
JIB主要由一具性爱玩偶肩部以上的部分构成,其头部可以扭动,配备自动充放气和快速折叠的功能。
中情局特工出外勤时会随身携带一个JIB,把它放气后密封在普通包裹内。当遭遇克格勃跟踪时,驾驶员会逐渐拉开车距,故意制造一个视觉“间隙”,让同事跳车出逃。然后驾驶员触发JIB的充气装置并将其放置在副驾驶位置上。从后方看,JIB栩栩如生,好像副驾驶座位上一直有人。
实践证明,JIB颇有成效,成功掩护多名中情局特工并帮助他们完成情报交接和接头任务。
直到2008年,中情局技术服务办公室前负责人罗伯特·华莱士(Robert Wallace)和中情局顾问基思·梅尔顿(Keith Melton)在专著《间谍术》中才首次披露了JIB的存在。
可惜的是,当年的冤家克格勃早已随苏联解体而分崩瓦解。
开着奔驰大G在街上疯狂庆祝,还录视频并且发到网上。
东欧某国的中国大使馆有个工作人员
某天盯着墙看
发现墙上有个凸起,用手按能缩回去
松开手还能弹回来
报告大使,大使说这玩意是个窃听器
把它刨出来,我们这边开始刨
对面也开始刨。。。。
有一次克格勃发展了一个人当线人,因为此人工作太积极而且兜里老有钱,结果他老婆来向克格勃举报,怀疑她老公当了外国间谍。然后克格勃把他老婆也发展成线人了。
根据《一个克格勃副主席的回忆》里面两个趣事。一是冷战期间,克格勃伪装成境外反苏组织把一个流亡海外的反苏作家偷运回苏联,安排他到各地转了转,结果他大为震惊,离开苏联后开始给苏联说好话,他不知道其实身边安排他偷偷回苏联的就是克格勃。
还有就是克格勃由于组织体系单一,直接联系苏共Zy,很多群众给克格勃写信反映地方党政领导腐败的事儿,结果克格勃也给查办大案要案,成了Zjw。
没听过这段子的大神们请注意,这不是我编的,是普京编的:
苏联年代,一位美国中情局特工到莫斯科克格勃总部投诚,想为苏联效力:
接待处的军官问他 - 带着自己的证件了吗?有的话就去3号办公室;
3号办公室: 你偷渡过来的还是正规入海关过来的?正规进来的那你要去5号办公室;
5号办公室: 随身有武器吗?没有就去8号办公室;
8号办公室: 有通讯设备吗?有的话就去14号办公室;
14号办公室: 你们中情局派你过来下达具体任务了吗?
美国特工: 有任务的...
14号办公室:你奶奶的,有任务你不去完成任务,跑我们这儿打扰我们工作干吗?
有个美国记者到莫斯科度假,有关部门按照惯例,给他安排了一个尾巴,只要一出门,不管这位仁兄到哪儿,都在屁股后面几米跟着,一点也不觉得会打草惊蛇。
美国人觉得自己被小瞧了,决定提醒一下对方,于是在路上冷饮摊买了两根脆皮雪糕,自己一根,同时头也不回地把另外一根默默地往身后一递……
对方一声不吭地把雪糕拿走了,然后俩人吃着雪糕一前一后地继续在莫斯科街上溜达……
这是个真实段子。出自基辛格回忆录。基辛格陪尼克松去苏联防问。晚在在宾馆,想复印一份文件。但复印机坏了。基辛格知道克格勃无处不在。于是,把文件举到一支台灯前边,问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老葛呵,这台灯能不能给咱拍一份文件呵?葛罗米柯知道基辛格调侃他。也顺势接招,说:嗯,这台灯是沙皇时斯安装的,只能拍人脸,不能拍文件。
有这么一个事
1945年,一群苏联小学生向美国大使馆赠送了一块手工雕刻的美国国徽。
为了表示友好 美国大使馆将这块国徽在办公室里一直挂了七年,直到自己监听苏联时,才发现国徽里藏了个窃听器。
四名受过特种训练的克格勃反恐特勤队----阿尔法小组的壮汉用了好几分钟才制服了一个女人----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Martha Peterson。
这名女特工的公开身份是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一位副领事。
她当时负责联系的线人叫Alexander Ogorodnik,是苏联外交部的一名外交官。但他后来被潜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内部的苏联间谍给出卖了。在克格勃抓住他后,他说要写些东西,要求使用自己的钢笔。当克格勃把他自已的钢笔给了他后,他咬开了笔帽,里面有剧毒,他当场死亡。
克格勃为了抓住和他联系的美国间谍,就在这座桥上设伏,因为桥上的这个空洞是间谍交换情报和酬金的dead drop(固定投放点)。
之前克格勃猜了几个人,全是美国使馆的外交官(实际上是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的中央情报局特工),都是最有间谍嫌疑的人。
而负责现场抓捕的是克格勃大名鼎鼎的反恐特勤队----阿尔法小组。
一般的媒体都只知道阿尔法小组是负责反恐的。
而实际上在苏联时期,隶属于克格勃第七总局的阿尔法小组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协助负责反间谍工作的克格勃第二总局抓捕间谍。
当时负责直接抓捕的是四名阿尔法小组成员。他们在固定投放点附近设伏,每个人手上都有那些可疑的美国外交官的照片。
然而,来的人让他们大吃一惊,竟然是这个女人。
他们之前也监视过她,但发现她是个酒鬼,经常喝得醉醺醺的。
再加上她本来就是个女人,所以克格勃根本没有想到原来她才是真正的间谍。
于是,四名阿尔法小组成员上去抓捕她。这名女间谍奋力反抗,对阿尔法小组成员连踢带打。
据她自己后来说,这四名壮汉足足用了好几分钟才制服了她,并且在她身上发现了不少间谍器材。
此事后来也得到了苏联方面的证实。当时负责抓捕她的阿尔法小组指挥官在回忆录中也说他们四个人用了好几分钟才制服了这个女人。倒不是他们打不过她,而是他们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一个女人。而且也不好下太重的手,毕竟她是外交人员,打重了也不好交待,所以才花了那么长时间才制服她。
而这名女间谍自己说:她当时之所以拼命反抗,是为了把动静弄得越大越好。这样那名叛变的苏联外交官就可能知道这事,从而抓紧时间逃跑。但实际上,在她被抓捕时,那名苏联外交官早就服毒自尽了。
这一事件被苏联人改编成了一部电视剧,名字叫《塔斯社声明》。
这是电视剧里的抓捕场面,是在实地取的景,阿尔法小组在剧中身手不凡,但前来的中央情报局特工却是一名男“外交官”。
https://www.zhihu.com/video/1358404861936177153很多人以为克格勃抓间谍时都是由负责反间谍的第二总局出马。实际上自从阿尔法小组成立后,直接抓捕间谍的工作基本上都由阿尔法小组负责了。
因为克格勃抓人可是个技术活儿,不像警察抓犯罪嫌疑人那样把人按住后戴上手铐就可以了。
你看一些克格勃抓捕间谍的照片时,会发现他们都会用手掐住间谍的嘴巴,这是为了防止间谍咬破藏在牙里的毒药胶囊自尽。
所以,像这种对战术要求较高的工作,自然就由受过特种训练的反恐特勤队来执行更为合适了。
同样的道理,另一支举世闻名的反恐特勤队----GSG9(德国联邦警察第九边防大队)也经常执行抓捕间谍的任务,这个我在另一个回答里专门讲过: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 第二总局的反间谍人员不便于经常露面抓人,因为他们是从事高度机密工作的,经常露面容易被人拍照或记住相貌,这样自然不利于他们的日常工作。
搞不好哪天第二总局的一名反间谍人员假冒苏联商人接近并策反一名假冒美国驻莫斯科外交官的中央情报局特工时,对方会在心里说:“这家伙不是上次抓我们同事的那个人么?当时我就在现场附近暗中观察呢。”
而阿尔法小组只是一支反恐特勤队,不会去做用假身份策反外国人这类工作,自然就可以相对多露些面。
虽然直接抓捕这名女间谍的只有四名阿尔法小组成员,实际上当天在现场总共有三百多名克格勃人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单位。他们当时都在附近隐藏。
这名女间谍最后被苏联驱逐出境。在她登上回美国的飞机时,在场的克格勃人员向她鼓掌致敬,表达对这位外国同行的敬佩。
2012年9月初 前往黑海之滨的俄罗斯小城格连吉克 参观水上飞机航展 邀请方是塔甘罗格别里耶夫航空综合体 也就是苏联时期的别里耶夫设计局
一行四人在莫斯科短暂停留之后 搭乘俄国内航班赶赴航展 清一色粗壮的空服大婶面无表情动作麻利 随着飞机轰的一声 粗鲁的落在跑道上 机舱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好像在庆祝大家又一次获得了新生 我们几个也入乡随俗 礼貌的跟着轻轻鼓掌
格连吉克机场就是块用钢丝网围起来的水泥地 简单搭建的铁皮棚子就是到达大厅了 连堵墙都没有 铁管子和钢丝网焊接成的大门一打开 乘客们便拖着各自的行李鱼贯而出 也没人查验行李
令人惊喜的是 俄方接机人是一位金发美女 名叫Evelyn 短暂寒暄后 引我们上了一辆欧版的小型路虎越野车 车子内外都一尘不染 出奇的干净 司机是个同样干净整洁的穿着束口棕色皮夹克的短发中年男人 身形粗壮 一脸杀手般的冷漠令人脊背发紧 除了刚见面的一声短促的俄语问候 路上只专注驾驶 再没说过话 直到下车 对我们也没有过目视
Evelyn戴着硕大墨镜 从容的坐在副驾 阳光照射着她的金发和白皙皮肤 特别耀眼 我们四个体量不小的老爷们就歪扭斜挎的勉强挤在后座 沿途经过几处荒野上的临时检查点 我就很担心被抓超载 冷漠司机倒是从容自若 甚至有点目中无人 没有一丝违规司机鬼鬼祟祟的样子 好像他就是警察的大爷
预定的住处是一家花园式的疗养院 面积很大 车子从没有门扇的大门到可以登记入住的主楼开了很久
院子里阳光明媚 草坪上散落着悠闲的住客 环境很优美 游泳池运动场等各种设施齐全 但都比较陈旧 楼内的电梯也是吱吱呀呀的 餐厅自助餐也比较丰盛 各种面食蔬菜水果奶类肉类海产品 还有啤酒 就是房间比较小 钢架单人床细细长长的 跟国内的跌打诊所的按摩床差不多宽
翌日 我们乘坐头天晚上预约的一辆出租车 早早到达展会的露天入口 几辆拉达警车随意的停放在路边的草地上 观展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扎堆闲聊 等候开闸放行
前试飞员老L是个离异单身汉 净身出户 平日居无定所走哪睡哪 他有个奇葩习惯 喜欢随手收纳酒店餐饮的牙签手纸牙刷拖鞋肥皂洗发水什么的 巨量的放在包里以备不时之需 有好多还是皱巴巴黑乎乎沾过咖啡汁的 大拎包鼓鼓囊囊的像个百宝箱 这么着也没收拾 就一路从北京拎来黑海 哥们早点留学莫航 估摸着来这儿也没拿自己当外人
不知为何 我连背带扛的几箱子器材一下子就过了 安检到老L时 查的尤其仔细 好像他在安检系统里备过案似的 拎包打开一件一件的过 连书本也要翻开来看 看到一兜子破纸头子 男男女女的一群俄罗斯警察大开眼界 就都一起笑了起来 哥们也咧着嘴跟着一块儿傻乐 也没觉得给祖国怎么丢了脸 大概这是整个航展期间最值得开心的一件事了
进入展区场地 展区并不很大 零零星星的搭建了几栋巨大的白色帆布帐篷 专业观众也不是很多 拖家带口的游客倒是不少 比起国内的展会可以说是相当清静 还偶遇了一位东北的水上飞机机主 以及一个看着就鬼头鬼脑的日本独狼
航展位于格连吉克的一个海湾 离城区不远 水泥场地与海湾之间的沙滩上有一条垂直于海岸的下水跑道 水上飞机和快艇可以经由此处下水上岸 面向海湾 背后的远处有一片看着不高的山峦环绕 山坡上长满了树 绿意葱葱 放眼西望 海湾的尽头是茫茫无际的黑海 偶有几艘舰船从飞控区外驶过 湛蓝的天空晴朗无云 海鸟也不是很多 很适合中低空的飞行表演
Evelyn不失时机的出现了 可能欧洲人难以准确分辨黄种人的长相以及记不住中文译名 Evelyn把我们四个人按照她自己主观感受的印象特征分成1、2、3、4号 虽然对这种称谓有些诧异 但得看什么人叫 碍于美女情面 大家还是笑纳了 都应承的还挺美 包括兼职翻译在内 我们只有一个半人可以使用俄语交流 剩下的两个半人就用简单的英语瞎聊
Evelyn很年轻 刚刚大学毕业 个头不高但并不瘦弱 尽管她无论是行为举止穿衣打扮还是面部表情 都在尽力的表现出职业的干练与稳重 但在我们这帮老江湖眼里 却根本掩饰不住她的羞涩与稚嫩 除了恐女症的老L 大家都能很轻松的与之打趣 并无违和感
参加完与综合体高层的正式座谈 小美女便带着我们四处观展 因为展区设立的展厅比较分散 大家各自的兴趣点又不同 所以队伍很快就散了
来的时候 因为我是秘书出身 细致 服务意识较强 也喜欢摄影 大家就推举我用尼康单反和Sony-ex1r摄影机负责此行的影像记录 除了几架中型无人机 碳纤维飞机部件和飞机发动机 我对展厅里的那些专业展品毫无兴趣 只是大镜头一扫而过 更喜欢拍摄户外的静态整机和海空的飞行表演 从临近机场前来助兴的雨燕飞行表演队的米格29中型战斗机从中空拉完彩带间或的掠过头顶通场 多机双发喷气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像重锤密集敲打铁砧一样 震慑人心
常态身处户外的我自然就成了焦灼不安的Evelyn与1、2、4号的连接点 她像个在花丛中忙的晕头转向的蜜蜂似的 不断的寻找我们每一个人 实在找不到人就跑来问我 4号去了哪里 2号人呢…… 好在我们在谢列梅捷沃机场都买了当地的手机卡 联络还算畅通 那就帮了Evelyn的大忙 彼此也就慢慢的熟络起来 我也乐得有这样一位美女像小鸟似的陪伴左右 更像绅士般的大献殷勤 还不时引来路人艳羡的目光 很是洋洋自得
每当1234都尽在掌控之中 Evelyn才有片刻的放松 就跟着身边其他的俄国观众一起 观赏空中和海面的飞行表演 与同胞们一起忘情鼓掌 脸上透射着为强大俄罗斯由衷自豪的神情 我趁机偷拍了很多Evelyn的美照 反正数码相机也不用费钱买胶卷 自以为拍的还行 等一起坐下来休息的时候 才得意的拿出来给她欣赏 并暗暗期待小美女面露崇拜的夸赞
不料 Evelyn很紧张 手足无措 坚持让我删掉所有关于她的照片 我很委屈很郁闷 出于假扮绅士的身份 只好当她的面肉疼的删了大部分 只是没删完 也许是Evelyn对这款相机的操作不熟悉 也许是出于年轻人矜持的礼貌 虽然神色上仍有不放心的样子 却也没有再深究
临近中午 大家陆续回来集中 一起去沙滩上的玻璃餐厅吃了午饭 饭后又吃了雪糕 就又回到更靠近海边的绿地长椅上观赏海景以及休憩
在我们坐的长椅与海湾之间 还有一排靠背长椅 一位风姿绰约的高个美女独坐观海 只看背影就能感受到她的高冷 四个老爷们交头接耳垂涎欲滴 我和4号没有搭讪的勇气和语言交流的本钱 2号老L又恐女 最后还是1号翻译自告奋勇 只见大神走到美女身边轻声说了几句 就风度翩翩的挨着美女坐了下来 一时间谈笑风生 天地无它 剩下后面三位那个羡慕嫉妒恨呐
1号返回来后跟大家介绍说 这位是来自莫斯科的时尚模特 男朋友在天上 是雨燕表演队的飞行员…… 哥几个自惭形秽 更不敢上前搭讪了 散了散了
回国后不久 1号就神秘的消失了 谁也联系不上他 过了一年多 等他老婆来北京的时候大家才知道 1号被判了十五年 XX罪 老婆也跟他离了婚了 ……能与克格勃话题扯上了 那必须不是流氓罪啊
有啊。这个特务组织的领导人经常死于非命,而且往往是下一任处决前一任。
从契卡时代开始,首任领导人波兰裔的捷尔任斯基1926年心肌梗塞逝世。
继任者是同为波兰裔的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缅任斯基身体不好(1934年去世),早早的就不管事了,实权掌握在斯大林亲信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雅戈达手里。
好了,大清洗运动正式开始了。
1936年,雅戈达被转任邮电人民委员,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接替他担任内务人民委员。
1938年,雅戈达被定罪(人民公敌、纳粹德国间谍、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阴谋篡权者),枪决。
同年,叶若夫被转任水运人民委员,内务部实际由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负责。
1940年,叶若夫被定罪(德国间谍、托洛茨基阴谋集团成员,谋杀斯大林),枪决。
1953年,贝利亚被定罪(背叛祖国,为外国资本家卖力,纠集仇视苏维埃国家的叛徒阴谋团伙,妄图夺取国家政权,推翻工农苏维埃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和重建资本家的国家。),枪决。
贝利亚的心腹,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洛夫,1938一1941年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1946年3月-5月任国家安全部部长,也在贝利亚倒台后,被处决。
期间,斯大林为了限制贝利亚权势,委派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1946年,任苏联国家安全部部长。后在因“医生案件”被捕,1954年,遭枪决,罪名叛国罪。
看来KGB的头头们都是潜伏的叛国者啊。
相关回答:
这里要说的是二战时期,当克格勃还叫苏联国家安全总局时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那个能将希特勒忽悠瘸的女人——苏联传奇女间谍奥尔加 契科夫娃,她靠着自己姑父是大文豪契科夫的亲戚关系在德国参演电影,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德国电影界的明星,也是纳粹宣传电影的王牌主角。她先把希特勒的情妇艾娃•布劳恩发展为最亲密的朋友,然后希特勒就被她迷倒了,认为她是最伟大的演员,还以内阁总理的名义专门为她设立了“德意志帝国国家演员”的荣誉称号,宣传部部长戈培尔甚至称她为“最迷人的女人”,可以说整个纳粹高管群都是她的影迷加颜粉。
于是,希特勒的夜生活就丰富多彩起来,没事就叫她去共进晚餐,开宴会就叫她去秀色可餐,真是热爱艺术。大家都知道,希特勒喜欢在吃晚饭开宴会的时候讨论战况,商量对策啥的,这些高级机密前脚说出来,后脚就通过她穿到斯大林办公桌上了。(气死偶嘞!通通拿去喂斯大林!)如果她愿意,可能今晚赫尔曼 迈耶穿了什么颜色的内裤都得暴露,苏联情报机关靠着她拿到了大大小小无数有用的情报。这跟常校长的书记员 ,我党传奇女间谍沈安娜简直异曲同工。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盖世太保头子缪勒盯上她了,想着哪天人赃俱获给她来个一网打尽。一天晚上,他带着大批人马来到契科夫娃的住处准备搜查拿人,开门进去,发现希特勒在屋里沙发坐着……原来契科夫娃也意识到了危险,特意把希特勒请到自己家里吃晚餐……拿元首挡枪辣是真的牛皮啊。结果希特勒把缪勒一顿臭骂,让他以后都别动契科夫娃,有了希特勒发话,再也没有盖世太保敢来查她水表。于是乎,到最后她都没有暴露身份,苏联红军攻陷柏林后,她被一架飞机接回了莫斯科,接受斯大林亲自授予她的列宁勋章。之后,她搬回西柏林,继续她的演艺事业。希特勒到死都不知道她是苏联间谍……当然,她自己到死也不承认自己给苏联当过间谍hhh
二战期间,德国人在1944年华沙人民起义时,摧毁了波兰地下军,波兰残余分子直到1947年还与伦敦的流亡政府保持着零星的联系。
1947年,在苏联发动的肃反中,波兰地下军残余分子被肃清了,被肃清的组织里面有个叫“自由和独立”的组织。
几年之后,有一个波兰人逃到西方,与维拉斯蒂斯拉夫·安德斯将军取得联系。
波兰人告诉安德斯将军:“自由和独立”组织,仍然存在,在阴暗处苟延残喘。如果此时西方提供经费和设备,就可以迅速激活这部分武装力量,将来可以“掐脖子”制约住苏联。
安德斯将军通报给了秘密情报局,该局和中央情报局研判之后,考虑需要加强“自由和独立”组织,要把这股力量牢牢控制住。
于是,中央情报局行动武装政策协调处向“自由和独立”组织空运了大量供给品和金钱,下了很大功夫。
1952年12月底,一个波兰电台详细介绍了政策协调处对“自由和独立”组织的支持,并揭露了当时的所谓的“自由和独立”组织,实际上是苏联和波兰虚设的组织。把政策协调处气的够呛,懊悔不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