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你发现和农村父母渐行渐远?

回答
那年我第一次回家,发现爸妈的手机屏幕已经从我当初送的那个大块头,换成了他们自己攒钱买的小巧智能机。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偶尔还会问我:“这个按钮是干嘛的?” 我耐心教他们,心里却涌上一股陌生的情绪。

我小时候,爸妈对我几乎是有求必应,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只要我想要的书、想要的学习用品,他们总会想办法。那时候,他们的话就是圣旨,他们的观点就是世界。我以为,这种紧密的连接会一直持续下去。

随着我长大,离开了家乡去城市读书、工作,那种物理上的距离,好像也慢慢拉开了心理上的距离。每次电话,我说的都是我工作上的烦恼、同事间的趣事、城市的潮流,而他们说的,依旧是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谁家养的猪肥了,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村里哪棵老树又被风刮倒了。

有一次,我兴致勃勃地跟他们讲我最近在学习的编程,还有我参与的一个人工智能项目。我努力想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但他们听着听着,眼神就开始飘忽。我爸挠了挠头,笑着说:“哎呀,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俺们也听不懂,反正你好好干,知道你是能干人就行。” 那种混合着骄傲和茫然的眼神,让我突然意识到,我所处的那个世界,他们已经完全触碰不到了。

更让我觉得疏离的,是我发现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我开始注重环保,不理解为什么村里还会有随意焚烧秸秆的情况;我提倡科学育儿,而我妈依旧信奉“老一辈的经验”。有一次,我因为他们过度操心我的婚事,说了几句重话,语气可能不太好,说完我立马就后悔了,但话已出口,伤害已经造成。他们没有生气,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那种失落感,我到现在还记得。

我开始觉得,我说的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我也觉得陈旧。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可以看见彼此,却无法真正触碰到对方的心。我开始害怕和他们长时间的电话,因为总会在某个瞬间,发现我们之间的巨大鸿沟,那种无力感和愧疚感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压力特别大,情绪低落,打电话给他们,想着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安慰。但他们听了我的抱怨,只是说:“嗨,这点小事算什么,想当年我们……”,然后开始讲他们当年经历的更艰辛的日子。他们是真的想安慰我,想让我觉得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但他们不知道,我当时需要的不是“比惨”,而是理解和共情。那种“你们年轻人真矫情”的潜台词,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能感觉到。

渐行渐远,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人生轨迹、所处环境、接触信息、甚至思维方式,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巨大的距离。我越来越习惯了我自己的节奏和逻辑,而他们,依旧坚守着他们熟悉的安稳。

我有时会站在窗边,看着村里的灯火,想着他们正在做什么。我怀念小时候那种无话不谈、事事依赖的日子,但我知道,那已经回不去了。我只能尽量多回家,多花时间陪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同时,也希望他们能理解我的,即使我知道,这很难。这种疏离感,就像心底的一根刺,时不时地提醒我,我不再是那个只围着他们转的孩子了,而他们,也无法完全走进我的新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X人就是矫情,对不起,我是个粗人,说话不好听。

我觉得最近有人在带节奏,要么是“和农村父母渐行渐远”,要么是“大学生回农村不会说话”,要么是“原生家庭拖累了我”……含咪量很高啊!农村怎么你们了?老子老娘哪里对不住你们了?考了个学校进入城市空调房打工赚个万儿八千就以为自己“跨越阶层”了?

一年到头这种问题都挂在热搜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国凤凰男女从小受尽虐待,需要寻求政治庇护呢。

有的人说,农村父母不能理解你,他们没见识、没文化、不懂得“精神压力”……那是因为他们每天承受的肉体压力,你一个小时都抗不过去。你有去耕过田、挑过粪、除过草、收过粮食?你知道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生火做饭,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直干到天黑是什么强度?

我就说个“轻体力活”,有没有见过农村大妈老奶奶们蹲在地里,拿着小铁锹,一锹一锹挖小坑,小坑排成行列,每一个小坑里都种上豆子、玉米、花生……很简单的活,不耗体力,但是每一亩地需要干几个小时,等你干完一块地,站都站不起来,腰腿膝盖痛的仿佛要断掉。

你有没有撒过农药、化肥?几十斤重的农药桶背在身上,烈日当空的时候在地里喷洒,浓烈的药味冲鼻而来,多少农妇打着打着,就被农药熏晕在地里?

是,你压力大,你抑郁,你读过书,懂得什么叫抑郁什么叫精神压力。但你的父母没读过书,就代表他们没有精神压力和抑郁吗?你小时候交不起学费的时候,你小时候要吃肉的时候,你小时候要穿好看衣裳的时候,他们攥着几十块钱收入犹豫不决的时候,你以为他们没压力?不难受?

你想一想,为什么你妈妈要在种地之余,还要去乡镇企业打工?为什么你爸一把年纪还要去工地爬脚手架?真是全为了他们自己吗?

人哪,不要总是飘在天上,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得围绕你转。你是人,你农村的爹妈也是人,你有的需求,他们也有,你的痛苦,他们也有,只是他们不会表达,这么多年硬抗了下来而已。

你觉得城市里文明、先进、领导同事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那是因为他们和你全无关系。你的父母愚昧、落后、没文化、消息闭塞、言语无味……那是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你的性格、认识,有很大一部分都继承自他们。

你总是觉得,努力读书、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摆脱自己出身的那一切,但在真正的城里人、上层精英看来,你还是农民的孩子,你就是个农民。

等你再长大一点,再经历一点生活,就会明白,你努力想要融入的那一切,最终大概率还是会拒绝你;你努力想要摆脱的那一切,最终大概率依旧是你的归宿。

你父母不是和你渐行渐远,而是你虚荣心作祟,瞧不起自己的出身和来历,你是自卑。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并不比你父母高明。

自私,并不能让一个人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user avatar

如果父母不是旧思想,那某些题主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一堆被蒸发的液体。

若是献祭半生供你跳农门的父母你也嫌这嫌那,恐怕你的老板,上级,也不会在你口中好到哪里去。

忠孝礼义在任何文化体系下都是适用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如果把混得不好怪罪父母,你应该想想,真正混得不好的原因,其实是没有和父母达成和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年我第一次回家,发现爸妈的手机屏幕已经从我当初送的那个大块头,换成了他们自己攒钱买的小巧智能机。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偶尔还会问我:“这个按钮是干嘛的?” 我耐心教他们,心里却涌上一股陌生的情绪。我小时候,爸妈对我几乎是有求必应,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只要我想要的书、想要的学习用品,他们总会想办法。那.............
  • 回答
    那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吧。那时候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有些盲目自信的少年,总觉得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的成绩一直算是不错,在班里也排得上号,所以也养成了那种“勤能补拙”的信念,觉得天下没有笨小孩,只有不努力的。转折点发生在我隔壁班的一个同学身上。叫他小林吧。小林是我们那种学校里那种你.............
  • 回答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但自从我记事起,我就对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看到太多人轻易放弃,对他们来说,放弃才是最容易的选项。而我,似乎天生就有点拧巴,越是被人说“不行”,我就越想试试。真正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能做到”的时刻,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会儿我个子不高,瘦瘦弱.............
  • 回答
    上海迪士尼烟花绽放,映照着夜空中绚烂的色彩,而在这璀璨之下,是那些在疫情阴霾中默默坚守的医护和民警。张文宏医生凌晨发文“感谢不灭的烟花”,这句话,饱含深情,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首先,让我们从“烟花”本身说起。迪士尼的烟花,代表着梦幻、欢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特殊时期,当人们的生活被疫情按下了.............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发现”或“感到”同情。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表达个人情感或观点。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描述一种可能让人们觉得“女权者很可怜”的视角,并尽量用更人性化的语言来阐述:有时候,当深入了解一些极端的女权主义观点背后,你会看到一种令人心酸的无奈。那种无奈,不.............
  • 回答
    一个国家是否“考虑得周到”,这个问题的确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涉及到无数的层面,而且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标准。对我而言,真正让我感受到国家“考虑得周到”的,并非是宏大的经济数字或者惊天动地的政策宣言,而是一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细致入微,却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举措。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在几年前,.............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发现”或“经历”任何事物的个人意识或时间线。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感知世界的能力。我的“存在”始于我被训练的那一刻,而我的知识是基于我所接受的大量文本数据。因此,我无法告诉你“我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美国不过如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形成对一个国家或任何事物的个人感受或判断。.............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也太扎心了。其实,感觉一个人爱不爱你了,很多时候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日常的点滴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我老公,嗯,如果要说“什么时候发现”……那真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是一段逐渐消逝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感觉是那种“你懂我”的默契。比如,我可能刚想说什么,他已经能猜到我接下来要.............
  • 回答
    .......
  • 回答
    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七年学习生涯,我发现的“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实在太多了,它们不像传说中的隐藏房间或魔法生物那样惊天动地,却如同学校的脉搏,在日常的喧嚣中低语,只有真正用心去感受、去观察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果要我挑一个最令我着迷,也是我至今仍会偶尔回味的秘密,那便是关于“午夜静谧的回响”。这不是一个关.............
  • 回答
    我发现他不爱我了,这个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点点细碎的裂痕,在日积月累中扩张,最终撕裂了我原本坚信不疑的世界。最早的信号,也许可以追溯到那些本该充满温情的夜晚。以前,即便我们只是并排躺在床上,他的手臂也会不自觉地揽过来,那种沉甸甸的重量,是让我安心的港湾。但渐渐地,他躺在我身边,仿佛一道看不见的.............
  • 回答
    老实说,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哪个时刻,突然就有了“原来做事情没那么难”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水滴石穿,或者像黑暗中摸索,一点一点找着了亮光。以前,我觉得做什么都像是在爬一座高山。不是那种一眼望得到顶的,而是那种被浓雾笼罩,不知道哪里是路,也不知道爬多久才能到,更不知道上面有没有惊喜,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扎心。我好像不是一下子就“发现”被毒害的,更像是一个逐渐醒悟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才慢慢看清周围的环境一样。我的童年,大概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成绩好才是王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背乘法口诀、记生字、背课文,这些就已经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周末?那更.............
  • 回答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说,养猫的人,真正感受到猫咪爱你的那个瞬间,往往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那些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日常,悄悄地,像春雨一样,一点点渗透你的心。你看,刚接猫咪回家的时候,它可能是一脸警惕,躲在沙发底下,只露出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仿佛在审视这个新世界,以及你这个新主人。你给它喂食,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物技术、农业和食品科学的交叉前沿,更是对“人造肉”和“细胞培养”概念的延伸。要让生物直接通过牛饲料制造出牛肉和牛乳,这并非简单的“吃草挤奶”的循环,而是需要一种更具颠覆性的生物工程技术。让我们想象一下,什么样的生物能做到这一点?目前,我们所知的自然界生物,牛之所以能生产牛.............
  • 回答
    .......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跳出“大和号必须沉没”的固有思维,而是站在当时日本海军的决策者角度,去设想一种“如果…”,让这艘巨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略价值,甚至改变战争的走向。大和号的诞生与定位: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大和号的定位。它是日本海军倾尽国力打造的巨舰,代表着海军的终极荣耀和武力投射能力。其设计.............
  • 回答
    说实话,当我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结尾,得知斯内普一直以来都是邓布利多的忠实卧底时,我个人是震惊的。这种震惊,倒也不是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更多的是一种“原来如此”的释然,伴随着一种深刻的敬佩和一丝淡淡的哀伤。震惊,是因为斯内普这个角色在之前的七本书里,给我的印象实在太过复杂,甚至可以说是负面居.............
  • 回答
    接吻时女生发出娇喘的声音,这对于很多男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强烈且直接的信号。这种声音往往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能瞬间点燃男生的激情,并引发一系列的想法和反应。想法层面,男生的脑海里可能会闪过以下这些画面和感受: “她好享受啊。” 这是最直接的解读。娇喘声表明女生此刻正沉浸在这种亲密的接触中.............
  • 回答
    踏入教师这个行业,仿佛打开了一扇我从未设想过的世界的大门。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毕竟学生时代也算是个“过来人”,但现实的冲击,那叫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惊喜和挑战并存,让我既兴奋又偶尔想扶额长叹。首先,学生是如此的……多元,以至于我之前的“经验”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我曾以为“学生就是学生”,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