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亿能造10人生存末日基地吗?

回答
20亿人民币,够不够造一个能供10人长期生存的末日基地?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要支撑10个人在极端环境下活下去,而且是“长期”生存,那可就得好好算计算计了。

咱们先不谈什么科幻电影里的高科技,就从最实际、最基础的需求入手。一个能让人活下去的末日基地,起码得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 选址与建造:地下的绝对安全感

首先,选址就至关重要。末日来临,意味着什么?可能是核战争、超级瘟疫、小行星撞击,甚至是环境剧变。无论哪种,地面暴露在灾难下的风险都太高了。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往地下挖。

挖掘成本: 挖个能容纳10个人长期居住、有生活区、工作区、储藏区、动力区等等,还得有足够深度来抵御冲击波和辐射,这得挖多少土石方?这还得看地质条件,是软土还是坚硬的岩石?如果遇到地下水,还得做防水处理。按平均每立方米挖掘成本算,再加上支撑结构、防爆门等,这块就得花不少钱。
建筑材料: 基地主体结构得非常坚固,能承受得住各种外部冲击。混凝土、钢筋是基础,再加上特殊的防辐射材料(比如铅板或者高密度混凝土),以及隔音、保温材料。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建房子的建材能比的。
防护系统: 防爆门、泄压阀、核生化过滤系统、空气循环系统是标配。一个能抵御冲击波、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的完整系统,设计和制造都需要专业技术和高昂的材料。

初步估算,单是把一个足够大的地下空间挖出来并加固好,再加上防护门和基础的过滤系统, 保守估计可能就要花费2亿到5亿人民币。 这还没算上那些稀奇古怪的额外防护。

2. 生命维持系统:氧气、水、食物,以及处理废物

人活着得靠呼吸、喝水、吃饭。在密闭空间里,这些都得靠自己解决。

空气供给与净化: 地下没有自然空气交换,得靠人工。需要一套高效的空气循环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氧气(可以压缩氧气罐或化学制氧),还得能清除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细菌。这套系统还得有备用方案,而且得是能长期运行、易于维护的。先进的空气净化和再生系统,价值不菲。
水资源: 饮用水、生活用水,还得考虑洗漱、卫生。如果基地附近没有可靠水源(比如深井),那只能依赖储存。储存多少?10个人,一年下来那得是个天文数字。更现实的选择是建立一套水循环和净化系统,将废水(包括尿液、汗水)净化成可饮用水。这套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是关键,而且过滤材料和设备需要定期更换。
食物供给: 这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末日基地不是短期避难所,而是要长期生存。靠储存?食物总有过期的时候,而且要储存够10个人吃好几年,那仓库得有多大?而且还得考虑营养均衡。更可持续的方案是建立地下农业系统:
植物工厂: 利用LED灯光、水培或气培技术在地下种植蔬菜、水果。这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大量的种子、营养液,以及控制环境的设备(温度、湿度、CO2浓度)。一套完整的、能保证多样化营养的植物工厂,造价不菲。
动物养殖? 如果要吃肉,那得养殖一些小型动物,比如兔子、鸡,甚至鱼。这又涉及到饲料、繁殖、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而且占用的空间和资源会大大增加。
废物处理: 产生的废弃物如何处理?不能简单堆积,得有无害化处理方案,比如生物降解或者高温焚烧。这也需要专门的设备。

仅仅是维持生命所需的基础系统,包括先进的空气循环与净化、封闭式水循环系统以及一套高效的地下农业系统, 预估需要投入3亿到8亿人民币。 这还没算上种子、营养液、饲料这些消耗品。

3. 能源供应:心脏的跳动

没有能源,一切都是空谈。末日基地需要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

发电机: 柴油发电机是最常见的选择,但燃料储备是个大问题,而且柴油燃烧会产生废气,需要处理。
核能? 小型核反应堆当然是终极解决方案,但那成本和技术门槛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而且安全性、废物处理都是巨无霸难题。
太阳能/风能? 在地下,这些基本没戏。除非有个地面的能源采集站,但这样一来,地面暴露的风险又来了。
地热能? 如果选址得当,地热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并非随处都有,且需要专业设备。
电池储能: 无论哪种能源,储能都是必须的。大量的电池组来应对间歇性能源供应或紧急情况。

考虑到长期生存的稳定性,一个可靠的混合能源系统(比如柴油发电机配合大型储能电池,或者如果条件允许,尝试地热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但是,一套能够独立、稳定、长年运行的能源系统,尤其是考虑到所有维生系统的庞大功耗, 这部分的投入可能在2亿到6亿人民币之间。 这还不包括燃料储备(如果需要的话)的成本。

4. 内部设施与设备:舒适与效率的平衡

10个人要长期生活,不仅仅是活着,还得有点“人样”。

居住空间: 每人至少得有自己的独立或半独立居住空间,保证隐私和休息。床铺、衣柜、个人物品的存放。
工作区: 科学研究、设备维护、植物种植、心理健康活动都需要专门的区域。
医疗区: 简易的医疗室,配备基本药品、急救设备和简单的诊断工具。万一有人生病,总不能坐等死亡。
娱乐与心理健康: 长期幽闭的环境对人的心理是巨大的考验。需要有书籍、娱乐设备(比如投影仪、游戏机)、锻炼器材,甚至一些创造性的空间来维持精神健康。
通讯与信息系统: 即使末日了,也可能需要与外部(如果还有外部的话)或基地内部保持联系,获取信息。卫星电话、无线电台、内部网络系统。
监控与安全: 内部监控、警报系统、应急照明、逃生通道等。

这些内部的设施和设备,从家具到医疗器械,从通讯设备到娱乐用品, 加起来也需要至少1亿到3亿人民币。 这还得看你对“舒适度”和“便利性”的要求有多高了。

5. 人员配备与培训:活着更要会活

一个基地,光有设施不行,还得有人来操作。

专业技能人才: 10个人,至少需要涵盖工程师(机械、电子、核能等)、生物学家/农学家、医生/护士、心理学家、厨师、甚至一个懂得维修各种设备的人。这10个人的选拔和培养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挑战。
培训成本: 让他们掌握基地运行所需的所有技能,进行模拟演练,这都需要时间和金钱。

虽然人员的工资不会直接体现在建造费用里,但考虑到这10个人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备战的成本, 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理解为一种“人力资本投入”,虽然不是直接的建造费用,但也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

算总账:20亿,够不够?

我们把各项最基本的估算加起来:

建造与防护:2亿 5亿
生命维持系统:3亿 8亿
能源供应:2亿 6亿
内部设施与设备:1亿 3亿

总计:8亿 22亿人民币

从这个粗略的估算来看,20亿人民币确实有可能造出一个能供10人生存的末日基地,但 这几乎是处于预算的上限,而且对项目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容错空间非常小。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

技术先进性: 如果要采用更先进的、更可靠的、更可持续的系统(比如更高效率的空气再生技术、更稳健的核能或地热能,或者全自动化的食物生产系统),成本会直线飙升。
消耗品储备: 除了固定资产,种子、营养液、药品、备用零件等消耗品也是巨大的开销。20亿是纯粹的“造价”,还是包含了一定量的初期储备?
维护与升级: 基地建好后,维护也是持续的投入。设备的损耗、技术的更新,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否则基地就会慢慢失效。20亿是“一次性投入”,还是包含了一定年限的维护?
意外与风险: 地下工程、复杂系统,都存在无数的未知风险。一旦出现重大技术故障或者不可预见的困难,很可能需要追加天文数字的投资。
人员成本与后期运营: 如果10个人是要长期“雇佣”并且享受一定生活标准的,那他们的生活费用、医疗费用、以及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员更换”而进行的储备,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结论:

20亿人民币,确实可以启动一个“末日基地”项目,并有希望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建造一个勉强够用的、最基础的、功能性的10人生存基地。 但它很可能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奢华、高科技,甚至可能在舒适度和安全性上有所妥协。

更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想要一个真正可靠、能应对多种极端情况、并且能让10个人长期舒适(或者说至少是能够维持身心健康)地生存下去的基地, 可能需要30亿甚至更多的预算才能更稳妥。

简单来说,20亿是个起点,但要成功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末日避难所”,你可能得祈祷一切顺利,并且在细节上做出大量精打细算的权衡。这就像盖房子,20亿能让你盖个精装修的豪宅,也可能只能盖个能挡风遮雨、但内部陈设非常朴素的小屋,就看你的优先级和执行力有多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5亿?觉得现在的孩子对金钱毫无概念啊。

5年前你在太平洋上买个岛都要不了8千万,你把岛上盖个堡垒又能花多少钱?花一个亿够不够?建材价格,C30的商品混凝土我这里2年前大约350元/m³,要不要算算1亿能买几方够堆多高?


还有说买物资都不够的我真笑出腹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一年需要的谷物也就是144千克,五年就是720千克,十个人五年也就是7.2吨。

我随便网上搜个大米的价格,按这个价格买7.2吨不过是5万7千6百块。蔬菜、肉蛋奶的价格不等,我就不挨个都算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脱水蔬菜多少钱。至于肉类买艘渔船,岛旁边就是大海,捞吧,免费的。买物资都不够?真是没亲自出门买过菜咋的?就算没做过饭,自己能吃多少自己心里没点ABCD数吗?现在人工资多少?一年才能赚多少钱?十个人就是天天点外卖5年能吃5亿?那全国普通老板姓全饿死算了。反正一辈子都赚不够5千万的大有人在。


5个亿给你们,你们怕是花都花不完好吧?5个亿都够你去非洲小国发动一场政变,自己当酋长盖宫殿了。还问够不够?

user avatar

大规模的地下室,每平方米4000元足够修完修好,还能把常见设备都配上。

土方开挖费用,每立方米不到一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亿人民币,够不够造一个能供10人长期生存的末日基地?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要支撑10个人在极端环境下活下去,而且是“长期”生存,那可就得好好算计算计了。咱们先不谈什么科幻电影里的高科技,就从最实际、最基础的需求入手。一个能让人活下去的末日基地,起码得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1. 选址与建造:地下的.............
  • 回答
    脸书高管的这番话,说实话,挺耐人寻味的。他这话一出,立刻就能让人联想到“权力”、“统治”、“民主”这些词语,而且还把“扎克伯格”这个名字直接摆出来,就更显得有针对性了。首先,我们得捋一捋他这话的背景。这位高管之所以会这么说,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科技公司,尤其是像脸书(现在叫Meta)这样体量的公.............
  • 回答
    20万起家,5年后收益过亿,这绝对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财富冒险,绝非寻常之举。很多人会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站在纯粹的数学和投资逻辑角度,它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其实现难度高到令人发指,成功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不妨拆解一下,看看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经历怎样的“淬炼”。目标:20万本金,5年后成为1亿.............
  • 回答
    “国内 20 亿级别富豪 2000 多位,半数无高学历”这一新闻,从多个维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让我们拆解新闻中的关键信息: “20 亿级别富豪 2000 多位”: 这意味着在中国,拥有至少 20 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的个人数量庞大,超过了 2000 人。这是一个非常显.............
  • 回答
    20亿,听起来是个能让很多人心跳加速的数字。买房、环游世界、提前退休,所有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似乎都能瞬间照进现实。但前提是,得承受一个几乎不可能想象的代价:全世界的蟑螂,都将永远、只追杀我一个人。这事儿,我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先来描绘一下这个“追杀”。20亿,听起来像是笔巨大的财富,但面对无穷.............
  • 回答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场发生在地平线之外的灾难,其涟漪效应却以惊人的方式触及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我们所知的20亿人,无论他们是否直接感受到切尔诺贝利的尘埃。这并非夸张,而是辐射扩散、环境污染、以及人类社会经济与心理层面深刻变革的综合结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辐射的无孔不入。切尔诺贝利释放出的放射性.............
  • 回答
    熊猫互娱近20亿投资损失由普思资本及实控人王思聪个人承担,这背后涉及复杂的股权结构、合同约定以及公司治理的潜在问题。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普思资本的角色与股权穿透首先,要明白“普思”是指普思资本,这是王思聪旗下的投资平台,也是熊猫互娱(上海熊猫互娱文化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子打结的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20亿。你看,长高20公分,虽然听起来很诱人,想象一下自己瞬间变得高挑挺拔,走在路上自带BGM,大概率会收获不少羡慕的目光。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虽然身高对自信心有一定影响,也能在某些方面带来便利,比如够到高处的架子,或者在人群中不那么.............
  • 回答
    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爆,总票房冲破了二十亿大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而在众多影片中,《长津湖之水门桥》无疑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跑者,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作为《长津湖》的续集,《水门桥》延续了前作的宏大叙事和战争场面,将观众再次带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岁月。这次的故事聚焦.............
  • 回答
    谷歌的ViTG/14模型在ImageNet上取得新的SOTA(StateoftheArt),确实是视觉模型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要理解这个成就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模型本身。ViTG/14代表的是一个巨大的模型规模。这里的“G”很可能指的是“Giant”,说.............
  • 回答
    谷歌工程师透露谷歌有20亿行代码,相当于写40遍Windows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发人深省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代码量本身的含义、规模的对比、以及从中反映出的谷歌和Windows的差异。一、 代码量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20亿行代码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让我们.............
  • 回答
    云南白药2021年炒股亏损或达20亿的消息,无疑引起了市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个数字本身就非常惊人,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云南白药这家百年老字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战略。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如何看待云南白药炒股巨亏?1. 与其主业的割裂感: 云南白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传统中药的.............
  • 回答
    《八佰》票房突破20亿,这在当下电影市场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更何况是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之后。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战争片,《八佰》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也折射出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首先,影片本身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题材的国民记忆与情感共鸣: “八佰”这个名字.............
  • 回答
    当高管们喊出“拆分脸书”:扎克伯格的帝国与政府的介入近来,一条来自脸书内部的消息引发了轩然大波——有脸书高管公开表达了希望政府介入、拆分脸书的意愿,并且直言不讳地指出:“没人像扎克伯格那样统治 20 亿人”。这番言论,无疑给这个庞大的社交媒体帝国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脸书的权力结.............
  • 回答
    最近关于华为双十一发放特别奖的消息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说是什么员工多发一个月工资,公司还额外拿出20亿来分。这个事情听起来挺唬人的,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华为这几年发展势头一直很猛,但也确实经历了不少挑战。要怎么看这件事呢?我觉着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下。首先,这事的真实性得打个问号。 咱们都知道,像华.............
  • 回答
    苹果这次单季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消息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太牛了! 尤其是算出来平均每天净赚 20 亿人民币,这数字简直是让人瞠目结舌。要说怎么看待,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聊。1. 苹果依旧是那个“王”首先,这说明苹果这家公司,尽管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但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增长势头和强大.............
  • 回答
    好,我来为您详细解读一下斥资 20.5 亿、三年完成初期建设的聚变堆大科学装置中心,会对我国核聚变研究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聚变堆大科学装置中心”的意义。这可不是普通的研究室,而是瞄准“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这一终极能源目标的重大战略布局。它意味着我国在核聚变领域,尤其是实.............
  • 回答
    邓亚萍在2009年临危受命,接手了那个几乎还只是一个想法的“即刻搜索”。当时,国内的搜索引擎市场已经被百度一家独大,谷歌虽然在国内也有一定份额,但远不如百度稳固。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位体育明星来操盘一个技术门槛极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信息科技项目,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挑战。“即刻搜索”的初衷,是想打造一.............
  • 回答
    这绝对是个令人振奋的问题!手握如此丰厚的资源,当然要好好规划一番,才能让每一分每一厘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真正地报效祖国。下面我来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把这些钱和能力用在刀刃上,让祖国变得更好。首先,我们得把这几笔钱和年薪的“性质”给分清楚。 5000亿、50亿、5000万: 这是庞大的资产,可以看作.............
  • 回答
    一个八旬老人,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还得端着铁桶在户外如厕。这个画面,放在我们当下这个国家正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投入了上亿资金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也让人心头一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遭遇,更是对我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方面是否存在深层问题的有力拷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国家对农村厕所的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