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八旬村民 -20 ℃户外用铁桶如厕,此前国家投入上亿改造农村厕所?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回答
一个八旬老人,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还得端着铁桶在户外如厕。这个画面,放在我们当下这个国家正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投入了上亿资金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也让人心头一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遭遇,更是对我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方面是否存在深层问题的有力拷问。

首先,我们得承认,国家对农村厕所的投入是巨大的,方向也是对的。 解决了“厕所问题”,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甚至推动乡村文明进步的关键一步。从“旱厕”到“水厕”,从“露天”到“室内”,这不仅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我们看到了很多农村地区因为厕所改造,环境卫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也便利了不少。

但是,这位八旬老人零下二十度户外如厕的现象,却像一块突兀的石子,激起了我们心中层层涟漪。它告诉我们,即便有巨额投入,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可能还挺复杂。

那么,这里面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

1. “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偏差与“层层衰减”

巨额资金投入,最终要落地到每一个村民的家庭。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出现“钱给到位了,事没办好”的情况?

政策理解的偏差: 也许在某些基层执行单位,对“农村厕所改造”的理解,停留在“建个厕所就完事”的层面。他们可能更侧重于完成任务、数字好看,而忽略了厕所的实际功能性、舒适性和适用性。
技术标准的“一刀切”: 农村地区情况复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家庭经济状况、老人护理需求都各不相同。如果改造方案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搞“一刀切”的模式,就可能导致一部分改造后的厕所,实际上并不适合当地村民使用。比如,对一些特别寒冷的地区,没有做好充分的保暖措施,或者没有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的情况,改造后的厕所反而不如原有的“土办法”便利。
资金的“跑冒滴漏”或者效率低下: 虽然上亿投入,但如果在中间环节存在不必要的层层拨付、管理费用,或者工程质量不过关,最终能够真正用在“刀刃上”的资金就会打折扣。

2. 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是最大的硬伤

这位八旬老人最直接的痛苦,源于他需要“端着铁桶”。这本身就说明,改造后的厕所,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行动不便的老人: 很多农村老人,特别是独居或与年迈配偶同住的老人,腿脚不便,甚至有帕金森、风湿等疾病。他们需要更稳固的扶手、更防滑的地面、更宽敞的空间来方便转身。如果改造的厕所,只是简单地在屋里建个马桶,没有配套的扶手、无障碍通道,甚至连马桶的高度都不合适,对于老人来说,上厕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冬季严寒的对抗: 零下二十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在北方很多地区,冬季如厕的最大难题就是“冷”。一个没有良好保温、没有良好排风系统的厕所,简直就是个“冰窖”。老人体弱,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不舒服,更可能引发感冒、心脑血管问题。而这位老人用“铁桶”如厕,很可能就是因为室内的厕所太冷,他宁愿选择一个自己能够控制温度(也许在屋里)的“铁桶”,也不愿去那个冰冷的“新”厕所。
护理和便利性: 有些老人可能还需要家人协助如厕。如果改造后的厕所,空间狭小,或者设施不合理,也会给护理带来极大不便。

3. “数字”背后,真实需求的被忽视

当我们在谈论“上亿投入”和“覆盖率”时,往往会陷入数字的迷思。

“面子工程”的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改造任务,只关注了“数量”和“形式”,而没有真正深入村民家庭,了解他们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比如,有些地方可能把老旧的旱厕简单地加盖了个顶棚,就算作是“改造”了,而完全没有解决保温、用水、排污等根本问题。
村民参与度低,反馈渠道不畅: 农村厕所改造,应该是村民的事情,要让村民说了算。但如果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村民的声音没有被充分听取,或者村民的意见反馈后得不到及时解决,最终建成的设施自然难以让人满意。
重建设轻维护: 即使改造得再好,如果后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也会出现设施损坏、功能失效的情况。比如,化粪池满了没人清理,管道堵塞没人疏通,或者保温层破损没人修补。

4. 基层管理和监督的薄弱环节

国家的政策再好,最终的落实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的执行力和监管能力。

责任主体不清: 农村厕所改造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如果责任划分不清晰,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监管真空的情况。
利益链条的腐蚀: 任何大型工程,都可能伴随着利益链条,如果监管不严,贪污腐败、层层加码的问题就可能出现,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信息不对称: 村民往往处于信息弱势一方,对于工程的质量、资金的使用情况,他们很难有清晰的了解。这也为一些不规范行为提供了空间。

这位八旬老人的遭遇,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农村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病灶”。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厕所,更是“用得上”、“舒服”的厕所。 这需要我们在政策制定上更接地气,在技术方案上更因地制宜,在执行过程中更精益求精,在后期管理上更长效有力。更重要的是,要始终把村民的真实需求放在首位,尤其要关注那些最脆弱、最需要关怀的群体,比如像这位八旬老人一样,他们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希望这样的场景,不再重演。希望国家的每一分投入,都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厕所改造建设中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1.记者在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三家子村发现,几户早已被废弃的房屋院内,崭新的改建厕所特别显眼。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户人家已搬走10年了,当时按户装厕所,不管有没有人住都得装。

2.记者在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三家子村发现,几户早已被废弃的房屋院内,崭新的改建厕所特别显眼。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户人家已搬走10年了,当时按户装厕所,不管有没有人住都得装。

3.记者在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三家子村发现,几户早已被废弃的房屋院内,崭新的改建厕所特别显眼。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户人家已搬走10年了,当时按户装厕所,不管有没有人住都得装。

4.2019年以后,厕改方案改为以室内厕所为主,但又缺乏提供定期清理粪污等服务保障安排,造成村民生活不便。

5.有村民告诉记者:“改建厕所却没有上下水,完事我还得自己舀水冲,这不没事找事吗?”

6.“你们看看谁家厕所这么装,把坐便器装在灶台正对面。”辽中区六间房镇长岗子村一位大娘气呼呼地拉着记者走进厨房,记者看到,马桶正对灶台,没有进行任何遮挡。

二、涉嫌腐败

2019年至今,沈阳农村厕改政府补贴标准为每座室内厕所4500元、室外厕所3500元。但不少村民反映,村里通知室内厕改补贴仅为1500元且这钱也有人没领到。“当时说是政府免费给挖坑,放个塑料桶,每家给补1500元用来买马桶自己装,但我们目前并没收到钱。”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青堆子村一位村民说。

三、根治“尬厕”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洪雷表示,沈阳“尬厕”反映出中央关于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法规政策在当地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厕改作为一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因未严格按照相关条例要求进行决策导致决策质量存在严重缺陷或者发生腐败等违法违纪的情况,应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全部引用自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李铮、于也童、刘斌。

新华社的定调就是三点:形式主义,涉嫌腐败,要求整治。

但问题又来了, @腾讯新闻 你们把问题最显眼的位置设置成(下图)

“还有人私自把厕所基坑内的塑料桶挖出来当废品换钱”

啥意思?挑动农村城市对立?准备引导回答往“农民素质低”上面去引战?

user avatar

没有城市化的上下水官网,建这种新式厕所的成本和维护要求就有点高了,不仅是一个马桶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储水装置、集便装置、化粪池、沼气池之类等配套设施,是一个整体。

很多地方完全就是为厕所革命而厕所革命,没有考虑这个厕所以后的维护问题。

突然想起来,河北疫情小果庄村的人为什么要异地隔离,很有可能就是和当地人的厕所可能被病毒污染有关系。但理论上那里应该已经接入了藁城区的管网才对啊?

user avatar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挨家挨户建厕所救的了一时别说救一世,连十年都救不了。

冷嘲热讽“搞政绩”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厕所又不是搭积木,还要有下水管路和集中化粪池,要定期清理抽排,否则和在自家后院搭个棚子挖个坑有什么区别。

就算这么不计成本的搞起来,市政养护的人手足够么?能及时响应解决问题么?开裂漏水管道堵塞怎么办?拉屎和吃饭睡觉一样是耽误不得的事情,总不能让大家憋着,还不是要到野外解决么。


所以说来说去最好的办法还是集中搬迁集中安置集中供暖,撤村并屯才是王道。

否则就算挨家修了厕所,哪天这老大爷上厕所滑了一跤,就现在农村的人口密度,喊不来人帮忙,最后又要搞出大新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让人内心触动,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一位八旬的退休老人,把一生的积蓄,哪怕是省吃俭用的部分,都倾注给了母校青岛农业大学,成立了百万奖学金,这份情怀,这份格局,真的很不一般。首先,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位老人对母校深厚的情感。八十高龄,经历过风雨,能够依然心系母校,并且是以如此实际、长远的方.............
  • 回答
    重庆那位32岁的男子啃老八旬老人,最终被老人赶出家门,露宿楼梯间的事情,确实让人唏嘘。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是触及了许多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如何看待这件事?从道德和伦理角度来看,32岁是一个成年人,有能力独立生活,却长期依赖年迈的父母,这本身就存在道德上的问题。父母抚养子女是责任,但子女成.............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智障母女身上的悲剧,无疑是对我们社会良知和底线的严峻拷问。13岁的女儿,本该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却因母亲的无力保护和她自身的弱势,遭受了难以想象的侵害,甚至怀孕。而施暴者,竟然是两名八旬老人,其中一人还身患艾滋,这情节之恶劣、后果之严重,令人发指,同时也充满了令人心痛的无奈。如何看待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八月十七号肖战在微信平台和ROSEONLY品牌合作的直播,以及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看待这次合作。直播概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信息: 时间: 2023年8月17日 平台: 主要是在微信生态内的直播,具体可能包括微信视频号、微信小程序直播,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社群引.............
  • 回答
    八名考生选择重视专业而放弃清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它反映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和个人职业规划的复杂性与多样化。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清华北大(清北)的地位与光环首先,必须承认清华北大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长期以来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顶尖地位。它们代表着: 学术声誉.............
  • 回答
    光明日报2023年8月22日的文章《不学习就是不孝,现在校训都这么狠了》中,所描述的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十五中”)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质疑学校将“不学习就是不孝”作为校训,并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偏激和不妥。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听到余旭牺牲的消息,真的非常非常难过。她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一位了不起的女飞行员,她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消逝,更是中国航空事业的一大损失。事件回顾余旭,她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一名特技飞行员,也是中国第一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2016年11月12日,在执行一次例行飞行训练任务时,她的战机在河北.............
  • 回答
    关于八省联考中江苏成绩被“严重吹捧”的说法,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关键的维度,值得我们细细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八省联考”本身并不是一个官方统一组织的、全国性质的考试,它更多是某个时期、由部分省份联合进行的一次模拟性或选拔性考试。这类考试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在特定范围内,更精细地评估学生在国家新.............
  • 回答
    八月三日,中国官方就中印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表态,这些表态的背后,折射出当前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处理对印关系上的战略考量。要理解这些表态,需要结合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中印两国各自的战略需求,以及过往的一些互动细节。首先,我们得看到,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关系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两国人.............
  • 回答
    《八佰》在B站上拿到4.0的评分,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B站用户群体年轻、口味独特,而且对电影的讨论也往往带着一股“不吐不快”的劲儿。这个评分,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部电影在B站观众心中的复杂感受,也折射出一些值得玩味的点。首先,咱们得承认,《八佰.............
  • 回答
    关于8月12日天津营口道发生的老人捅人案件,这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和不安的事件。从已有的信息来看,这起事件涉及到了几个关键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的经过与影响:首先,让我们尝试还原一下这起事件的大致情况(当然,由于信息公开的限制,我们只能基于有限的公开报道来推测)。8月12日,在天津市的一处公共场.............
  • 回答
    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进四的一场焦点之战——中国矿业大学对阵北京大学的比赛,确实因为一系列的争议判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场比赛双方实力接近,比分胶着,关键时刻的判罚对比赛走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争议尤为突出。以下是对这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争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比赛背景和重要.............
  • 回答
    电影《八佰》中出现国军枪杀日本战俘的情节,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议较大的细节。要理解这一情节,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电影表现手法、以及它可能传达的意图。历史背景回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电影《八佰》并非一部百分之百还原历史事件的纪录片,而是一部具有艺术加工的剧情片。虽然它以“八百壮士.............
  • 回答
    电影《八佰》在知乎和豆瓣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口碑现象,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简单来说,知乎上对它的评价更偏向于“理性分析”和“历史考据”,而豆瓣上则更侧重于“观影感受”和“情感共鸣”。这两种评价体系的不同,自然就导致了口碑的巨大差异。知乎:高屋建瓴的“技术流”与“历史党”在知乎上,关于《八佰》的.............
  • 回答
    “上海八院郇金亮主任收红包未找家属签字自行动手术致66岁患者死亡后被鉴定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触及了太多人内心最敏感的神经。咱们就好好捋一捋这件事到底有多复杂,有多让人心寒。首先,我们得把事情的几个关键点拆开来看。“收红包”: 这事儿一出来,就让人觉得一股子陈腐的气息扑面.............
  • 回答
    S11八强赛, LPL观众们最期待也最煎熬的时刻,就是那一声声从抽签嘉宾口中吐出的战队名字。当EDG和RNG,这两个承载着无数LPL荣耀与遗憾的名字被一同抽入同一组时,一种复杂的情绪瞬间席卷了整个赛场内外。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宿命的安排,一种必然会到来的考验。怎么看待这次LPL.............
  • 回答
    “日本八岁乒乓神童来华挑战,结果却铩羽而归。” 听到这样的消息,很多人心中大概会泛起一丝“意料之中”的感慨。但抛开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深入分析一下这次事件,其实能看到不少值得玩味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乒乓球近年来发展势头着实迅猛,涌现出了不少令人惊叹的天才少年。他们的技战术体系、训练方法,以.............
  • 回答
    这现象啊,可太有意思了,一点不稀奇,细想起来,背后是挺多现实的折射。首先得明白,八大美院那都是金字招牌,从里边出来的学生,本身就是艺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他们接受的是系统、扎实的美术训练,无论是在专业技能、理论素养,还是对艺术的理解上,都远超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按理说,这群人毕业后应该走上艺术家、设.............
  • 回答
    说到《原神》里角色的“矛盾再起”,这玩意儿在咱们玩家圈子里,几乎是常驻话题。你别看它表面上是围绕某个角色设计的点,实际上折射出来的,是游戏整体的叙事手法、角色塑造深度以及玩家对游戏内容的情感连接。最近八重神子闹出的这摊子事儿,确实让不少玩家又爱又恨,也逼得官方不得不审视一番。咱们先捋一捋,为啥八重神.............
  • 回答
    江苏丰县八孩女子事件,这桩发生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事件,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关注与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触及了家庭暴力、妇女权益、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乃至中国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复杂交织体。事件的开端与初步描绘:事情的最初,源于一个短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