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这帮跟风键政的小鬼只是在站队,显摆自己的政治立场而已,会看个锤子的电影
-
一不留神就陷入了你们的语境,我只是来骂人的,跟你们解释那么多干什么
1.豆瓣电影评分很容易被舆论操纵影响,凡是可能涉及意识形态的电影分数都是不可信的。
美韩印和民国背景的电影分数偏高,尤其是韩国电影在豆瓣的存在感压过了日法俄西伊等正经八百的电影大国,这是件很可笑的事情。
2.豆瓣用户相对知乎用户确实更多的是单纯的“看电影”,或者美其名曰“欣赏”,只要电影叙事清晰流畅,画面制作精良,通常就能得到不错的评价。
至于《八佰》这种半架空电影自称“史实”,绝大多数豆瓣用户确实是不在乎的。
3.知乎至少到目前仍然是一个知识向、理性向的网站,就算做不到,至少这个大义方向没有人敢否定。
那么对于《八佰》这种名为“史实”实则各种发明历史夹带私货,屡经修正还能被知乎众轻易看出各种脑洞的“史实大片”,给出一个低评价是合情合理,甚至也是符合知乎价值观的。
4.《八佰》真的是良心作品么?
我也不这么认为,发明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发明了历史还告诉观众这是“史实”,那更是类似诈骗。
如果真有良心,那么他们应该去拍《花园口》,去拍侵华日军都看不下去决定救灾,去拍国军如何被灾民缴械。
有史实,有大场面,还能满足他们的“精神升华”。
但是现在的国内影视圈会有人拍么?
拍出来在豆瓣又能得几分呢?
所有批评不得的东西,我都不敢看
说得豆瓣第一次逆行是的。难道不是祖上带来的红色PTSD?
哎呀,行。
反正被说就是受有了迫害。和群众在一起就是站队。
揭露你瞎掰就是不懂电影艺术。
痰盂都端上桌了,你们自己去细细品鉴吧,老子掀了这桌老八宴。
这说明知乎用户和豆瓣用户高度不重合,并且在意识形态上高度对立。
战国策里有个千金买骨的典故:有个国君想要千里马,但是寻访多年一无所获。有个侍从终于找到一匹,赶到的时候马已经死了,他花五百金买了死马的骨骸回来。果然,这一行为让天下人知道国君是真的想要千里马,纷纷把自家的好马送来进献,国君一年之内买到了好几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换一个角度解读就会非常的现实:侍从明知买到的是一无是处的骨头,也知道国君给他钱不是让他收买人心的,更可能和马主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在“千里马”这三个字的庇护下,他欺骗国君盗用公款只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肆无忌惮的传播了负能量。
知乎评价《八佰》的方式是第二种。
顺带一提,知乎评价《流浪地球》用的是第一种。
我在知乎关注的几个电影行业的人也是对八佰积极点态度为主,之前能让他们统一呈现这个态度的电影绝对是经典的片子了
只能说电影行业的人现在在报团取暖,毕竟受疫情影响很严重。
而这些人在豆瓣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远远大于在知乎
所以,这次的冲突,不是“果粉”和“果黑”的冲突
而是电影行业利益相关人员和键政圈的冲突
所以也就很好理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