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其实最大的难点在于“找谁去痛哭”的问题。
反正哭丧棒已经拿手里了,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哭这个丧,赵导演也好日裔编剧也罢,这个丧是肯定要哭的,而且是目的明确目标精准的哭日本军国主义的丧。日本人嘛,反“战败”不反战是基调,打赢了那就是旭日旗飘扬昭和男儿迎着阳光,打输了才能哭,这时候就要哭自己有多惨,决口不提昭和男儿那回事。
这充分说明替日本军国主义哭丧,前提条件就是精神分裂,不分裂是做不到的;其次就是要一副地痞无赖的做派,他欺负你的时候你不许反抗,他挨揍的时候就立马卖惨。
所以他们要不要哭丧这个事情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你《永恒族》里面不哭丧,他总能找到别的机会哭丧,不然这哭丧棒都端手里那不是白特么端了么?
但是这个哭丧的孝子却不好找。
首先,正经的孝子,日裔,那肯定不能找。那就成了明目张胆的招魂,目前还没这个胆子,你弄个正经日裔来哭丧,那可不成了堂而皇之要造反?
然后,华裔也是不行的,虽然赵大导演非常愿意自己亲自来,但是不行。一来华裔日裔其实很难区分,主要是看脸的话那帮老外不大分得清楚,大部分观众也懒得区分华裔日裔,搞混了就捅出大篓子了;二来华裔跑去哭丧等于说是华裔鼓捣出了原子弹,这是给华裔脸上贴金,这种事是“高华”打死也不愿意干的事情。
再然后,搞个白人去更不行,那是伸手打白人老爷的脸,赵大导演不敢。
或者说搞个南美哥们儿上?画风又不大对头。
最后就搞了个黑人哥们儿去哭这个丧,为啥呢?
第一,因为黑人其实好欺负,随随便便给他戴个高帽子,让他干嘛就干嘛,戴个“反战”的高帽子,哭个丧怎么着你了?
第二,因为黑人不得罪人,他去哭丧各方面都有可能觉得八竿子打不着。真实的历史里别说“推动原子弹研制”这种事情,想上战场都得单独编个部队呢,属于是拿无厘头来蹭擦边球,被骂的可能性最小。
第三,因为符合政治正确的大旗,他去哭这个丧,明面上可是夸你能干、有本事、都能搞原子弹,虽然真实世界里还没有一个黑人为主体的国家搞出原子弹来,但是瓦坎达for ever嘛对不?
于是就搞了这么一出。
赵大导演哭丧这事儿大体上就是这个情况,高华是一群人类历史上最神奇的动物,宁愿往自己脸上抹黄白之物,也不愿意往自己脸上贴金,自轻自贱成瘾,被驯化到了自我灭绝为乐的地步,你要指望他们干人事,那属于是缘木求鱼。
但是,菜是原罪。
不干人事儿,你要有本事,还能多多少少引起点重视,“尊重”就算了,那不可能;“重视”总得要有吧?
又要哭丧,哭丧的孝子却找了个隔壁村不晓事的二愣子,这个坟头就热闹了,属于是哭丧不成反而搞成了坟头蹦迪,于是才惹了众怒。这个就属于是菜,哭丧都哭不好,你哭丧哭不出个艺术水平来,你干嚎还不会啊?
哭丧都能哭个喜剧效果出来,居然还有人肯定赵大导演的“艺术水平”,我也不知道这是咋回事,“次级哭丧”?
赵大导演这个《永恒族》本意当然是替日本军国主义哭丧,可惜活脱脱当场搞成坟头蹦迪,连日本人估计都觉得脸上挂不住。日本人虽然对白人还是一副顺从的样子,可至今并没有觉得黑人也要享受这个待遇,对于有人在军国主义坟头上蹦迪的行为,真正的孝子心里它能舒服?
中国人其实无所谓,“高华”往自己脸上抹黄白之物早就司空见惯了,刚开始可能还有点于心不忍,现在么,这不是常态么?至于什么军国主义复辟、替昭和日本招魂,前几年可能还会群情激奋,现在么,欢迎欢迎,再搞大一点更好。
白人?反了你了还?老子揍过的小瘪三轮得到你来哭丧?
黑人?虽然你给我戴了高帽子但是这是哭丧啊!
所以赵大导演这回不光光是露出尾巴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暴露了智商情商双商亟待充值的事实,属于是干坏事都搞不好,操办个哭丧能给你搞成坟头蹦迪的水平。
真就黑人抬棺了。
拍电影是个文化人干的活儿,你得先考虑文化接受度问题。
赵大导演这事儿至少有四大硬伤:
日本军国主义并不希望自己被装在棺材里颠吧,快散黄了都;
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想抬着棺材颠吧;
棺材还给抬翻了,尸体倒一地,给人看得清清楚楚;
吹吹打打送山上的事情不宜搞得这么喜庆。
至于我怎么看?我当笑话看。
事实上,我反而觉得,
原子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全世界人民反而应该对奥本海默、爱因斯坦他们感恩戴德。
要不是发明了原子弹,
也许我们现在刚打完第四次世界大战(PS:也许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核弹互扔,第四次就是石头互扔了)
也许新中国在60年代就被苏修、美帝南北夹击了。
自从人类文明发展到国际交流这一阶段以来,二战后这近80年里,是极难得的、主要大国之间没有爆发正面战争的“黄金发展期”。
翻开历史你就知道,和平永远不是历史上的主旋律,战争才是。
英法,英西,英荷,英德,法德,德波,俄波,俄土,美英,美西,美德,美日,日俄,中日,苏德……
历史上就从来没有80年这么长的大国和平时期。
汤臣一品贵吗?一门88炮就让他毫不值钱。
台积电牛逼吗?几颗手雷就能让光刻机报废。
故宫博物院丰富吗?几枚燃烧弹就荡然无存。
人类创造的这点财富,在战争面前不值一提。
难道说现代人财富创造的太多,不舍得打?
当然不是。
而是因为有原子弹拦着,谁都不敢掀桌子,不敢往死里打。
也就敢怂恿怂恿小弟,去搞搞事情这样子。
同样,日本人也该对原子弹感恩戴德。
当初老美都统计了,打下日本估计要100万+的伤亡,为此美国制作了50万枚紫心勋章,到现在都没发完。
美帝都100W+的伤亡了,这号称一亿玉碎,太平洋战场上日美伤亡比差不多是7比1,再考虑本土就剩下点残兵弱将,再饿死点老百姓,这不起码得奔着上千万的伤亡去了?
这下好了,20万广岛、长崎百姓,替换千万的伤亡数,
他们应该算见义勇为!
华裔力排众议
日裔疾书奋笔
黑人痛哭流涕
白人一脸懵逼
泡菜十分生气
大核四面树敌
屁乎这也和谐
你我且坐看戏
我就奇怪了,一个黑人永恒族,看了几百年死亡率接近90%的黑奴运输不落泪,看5000多万印第安人被杀到只剩下30万也不落泪,结果看个原子弹爆炸落泪了。他是不是饿了?
看到这个话题的一瞬间,我的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悲凉。
我想知道美国到底怎么了,那个会有青年因为未能参军而羞愤自杀的美国,到底怎么了?
对日原子弹攻击和同期的八月风暴行动提前促使了日本接受了投降,使得八岛世界的人民免于战火,使得那些在中国,在东南亚,在群岛中奋起抵抗的人民终于迎来了曙光。若是战斗持续,以冲绳战役的烈度,最后将沦为亡魂的人民数量将会无法想象。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对日原子弹打击都是正义无可辩驳的,而现在的美国竟然要自己亲手否认这他们本该获得的正义。
我印象里的美国应该是和残忍而勇敢的国家,他骄傲地赞颂着那些在太平洋群岛,东南亚丛林,铁底湾,珊瑚海中牺牲的战士。赞颂那些驾驶着一台又一台大概率一去不回的轰炸机在欧陆上空献出生命的勇士。
而现在的美国一次又一次践踏着这些人的牺牲和奉献,他们在摧毁战后体系稳定的同时,也摧毁了美国作为世界秩序缔造者的神圣和光荣。
我不知道现在的美军在想什么,但那些在坑道里吃生蛆拌饭的陆战队,在丛林里扑手雷的游骑兵,在纳粹秃鹫里化作火球的陆航队员们。他们所做的一切现在都变得如此可笑而悲凉。
我能听见李梅在棺材里旋转的声音比双黄蜂发动机的声音更加刺耳。
我童年滤镜里那些高傲地扬起头颅,一手扶在胸口,真诚地纪念着为国牺牲的那些勇士的美国人民大约已经死了。这剩下的不过是一个缝合的,腐坏的,从骨子里涌动着蛆虫,散发着刺鼻恶臭的丧尸,仅此而已。罢了。
等等……日裔编剧在美国住3代了(可能还在442团浴血奋战过),美日之间还站日本。而导演按照宣传还是中国国籍就已经站……了?
十几年前大学时在图书馆乱翻,读过一本当年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的美军军官写的的小册子。九十年代民间就有了攻击美军的声音,以至于他们被迫到国会听证会辩解。其中两个观点我记忆犹新:
1.美军刻意避开了东京这样的首都特大城市和京都这样的古城,而选择了广岛和长崎这种军事工业中心,主要目的是摧毁以三菱为代表的兵工生产。如果是以杀伤平民为目的,勋一等旭日大勋章获得者·李梅将军的东京燃烧弹会更有效率(参考著名反战败影片《再见萤火虫》)。假使日本获得原子弹技术,会良心发现避开纽约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吗?
2.在中文版序言中作者提到,中国人是最最不应该指责他们的。日本在战争末期杀红了眼,甚至有逃到大陆鱼死网破的计划。恶魔晚投降一天,中国都要在鬼子的垂死挣扎中多死成千上万无辜的平民。他们有可能会是我们的祖父母。与此同时,不得不强攻日本的美军估计会付出一百万的伤亡。他们也是普通美国人的父亲、儿子和兄弟。那么问题来了:赵婷大导演是中国人吗?她甚至算是美国人吗?
作为一个没有大爱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每次听到广岛长崎原子弹,我想到的不是这幅画面:
而是这幅画面:
以下为原文,作者是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
---------------------------------------------------------------------
《为什么我会用原子弹炸日本》
不能忘记和篡改历史!
我是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我是唯一一位参加了两次对日本原子轰炸的飞行员。在对广岛的轰炸中,担任驾驶员蒂贝茨上校的右座领航员,在对长崎的轰炸中,任编队指挥员。
作为唯一一个参与两次对日本原子轰炸的飞行员,我将陈述本人亲身经历的往事。我要强调指出,我所陈述的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有些人就是无视这些明显的事实,因为这些事实与他们头脑中的偏见不符。
此 刻,作为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们,我要陈述我的思考、观察和结论。我相信杜鲁门总统作出的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不仅符合当时的情况,而且具有压倒其他可能 选择的道义上的必要性。像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最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就是战争。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不是骑士,我们不渴望那种辉煌。当我国正在大萧条 中挣扎时,日本开始了对邻国的征服--搞什么「大东亚共荣圈」。法西斯总是打着漂亮的旗帜去掩饰最卑鄙的阴谋。
这种「共荣」是通过对中国进行残酷的总体战进行的。日本作为一个国家,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统治亚洲,并由此据有亚洲的自然资源和广袤土地。未有丝毫的怜悯和犹豫,日本屠杀无辜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屠杀。这是犯罪。
这是事实!
日本认为美国是阻止其实现在亚洲的「神授」命运的唯一障碍。于是日本对驻扎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行了精心策划的偷袭。偷袭时间定于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因为此时行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摧毁舰队实力、消灭人员,给予美国海军以致命的打击。
数千名美国水兵的生命湮灭于仍然沉睡在珍珠港湾底的美海军亚利桑那号军舰里。其中的许多士兵甚至不清楚为什么受到突然袭击。战争就这样强加在美国的头上。
科雷希多的陷落及随后对盟军战俘的屠杀,驱散了对日军兽性的最后一丝怀疑。即使是在战时,日军的残暴也是令人发指的。巴甘省的死亡进军充满恐怖。
日本人认为投降是对自身、对家庭、对祖国、对天皇的污辱。他们对自身和对敌人都不手软。7000名美军和菲律宾战俘惨遭殴打、枪杀、被刺刀捅死,或惨死于疾病和讥饿。
这 都是事实随着美国在广阔的太平洋向日本缓慢、艰苦、一步一流血地进军,日本显示出自己是冷酷无情、桀骜不逊的杀人机器。无论战事是多么令人绝望,无论机会 是多么渺茫,无论结果是多么确定,日本人都战至最后一人。为了取得可能大的光荣,日军全力以赴去杀死尽可能多的美国人。
美军开进的距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行为就变得越疯狂。
塞班岛:美军阵亡3000人,其中在最后几小时就死了1500人。
硫黄岛:美军阵亡6000人,伤21000人。
冲绳岛:美军阵亡12000人,伤38000人。
这是沉重的事实,凯米卡兹--即「神风敢死队」,驾驶装载炸弹的飞机撞击美国军舰。
队员认为这是天上人间至高的光荣,是向神之境界的升华。在冲绳海域,神风敢死队的自杀性攻击要了5000名美国海军军人的命。
日本用言语和行动表明,只要第一个美国人蹋上日本本土,他们就处决所有的盟军战俘。日本为大屠杀作准备,强迫盟军战俘为自己挖掘坟墓。即使在投降后,他们仍然处决了一些战俘。
这是事实!
《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人认为这是荒唐可笑而不屑考虑的。我们从截获的密码得知,日本打算拖延时间,争取以可接受的条件经谈判投降。
在8月6日之前的几个月里,美国飞机开始轰炸日本本土。一个个日本城市化为火海,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死去。但日军发誓决不投降。他们准备牺牲自己的人民,以换取他们所理解的光荣和荣誉--不管死多少人。
他们拒绝救助平民,尽管我们的飞行员事先已就可能来临的空袭投撒了传单。
在一次为期10天的轰炸行动中,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的许多地方化为灰烬。
这是事实!
即 使在用原子弹轰炸了广岛之后,日本军部仍然认为美国只有一枚炸弹,日本可以继续坚持。在8月6日之后,他们有3天的时间用于投降,但他们不。只有在长崎受 到原子轰炸后,日本天皇才最后宣布投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军方仍声称他们可以而且应该继续战斗。一个陆军军官团体发起叛乱,试图截获并销毁天皇向日本人 宣布投降的诏书。
这是事实!
这些事实有助于说明我们所面临的敌人的本质,有助于认清杜鲁门总统在进行各种选择时所要考虑的背景,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对日本进行原子轰炸是必要的。
像每一个男女军人一样,杜鲁门总统理解这些事实。伤亡不是某种抽像的统计数字,而是惨痛的事实。
——原子弹是否结束了战争?
——是的。
——它们是必须的吗?
——对此存在争议。
50年过去了,在某些人看来日本成为受害者,美军成为凶残成性的征服者和报复者;原子弹的使用是核时代的不正义、不道德的起点。自然,为了支撑这种歪曲,他们必然要故意无视事实或者编造新的材料以证明这种论调。其中最令人吃惊的行径之一,就是否认日军曾进行过大屠杀。
事物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呢?
答案也许会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中找到。
当前关于杜鲁门总统为什么要下达对日本进行原子轰炸的命令的争论,在某些情况下已演变成数字游戏。史密斯策划的「原子轰炸后果」展览,显示了卑劣的论调,这种论调使史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原子轰炸后果」展览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日本是受害者,美国是罪恶的侵略者。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去看展览,他们会留下什么样的印像?他们还会知道事实的真相吗?
在一个全国性的电视辩论中,我听到这样一位所谓的杰出历史学家声称,原子弹是没有必要的,杜鲁门总统是想用原子弹吓唬俄国人,日本本来已经打算投降了。
有 些人提出,艾森豪威尔威尔将军曾说过,日本已准备投降,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然而,基于同样的判断,艾森豪威尔威尔曾严重低估了德国继续战斗的意志,在 1944年就下结论说德国已无力进行攻势作战。这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判断,其结果即是阿登战役的激战。是役,数万盟军毫无必要地牺牲了,并冒着允许德国拖 延战争和有条件投降的风险。
一个相当公正的结论是,根据太平洋战争的情况,可以合理地预期日本将是比德国更疯狂的敌人。
最后,有一种理论认为,如果盟军进攻日本本土,我们的伤亡不是100万,而是只要死上46000人就够了。只不过是46000!你能够想象这种论调的冷酷吗?
仅46000人,好像这些是无关紧要的美国人的生命。
在此时此刻,我要承认,我不清楚在对日本本土的部队进攻中美军将会伤亡多少人--也没有任何人知道。
根据对日本战时行为的判断,我的确认为,一个公正合理的假设是对日本本土的进攻将是漫长而代价高昂的。根据我们所知道的情况,不是根据某些人的臆想,日本不打算无条件投降。
在对硫黄岛--太平洋中一个8平方英里的岛礁--的进攻中,60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牺牲,伤亡总数达27000人。
但对那些认为我们的损失仅是46000人的人,我要问:是哪46000人?谁的父亲?谁的兄弟?谁的丈夫?
是的,我只注意到了美国人的生命。但是,日本的命运掌握造日本人的手中,而美国不是。数以万计的美军部队焦急地在大洋中等待着进攻--他们的命运取决于日本下一步怎么走。日本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刻投降,但他们选择了等待。
而就是日本「无所作为」的时候,随着战事的进行,美军每天伤亡900多人。
我曾听到另一种说法,称我们应该与日本谈判,达到一个日本可以接受的有条件投降。
我 从来没听任何人提出过与法西斯德国谈判投降。这是一个疯狂的念头,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与这样一个邪恶的法西斯魔鬼谈判,就是承认其合法 性,即使是已经在事实上打败了它。这并不是那个时代空洞的哲学上的原则,而是人类的正义要求,必须彻底、干净地铲除法西斯恶魔的势力,必须粉碎这些邪恶的 力量。法西斯的领导者已经无情地打碎了外交的信誉。
为什么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这么容易就被遗忘了呢?
也许原因就存在于目前正在进行着的对历史的歪曲,对我们集体记忆的歪曲。
在战败50年后,日本领导人轻率地声称他们是受害者,广岛、长崎与南京大屠杀在实质上是一回事!
整整几代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干了些什么。这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日本为什么要道歉。
与德国认罪的姿态不同,日本坚持认为它没干任何错事,它的行为是受当时局势的拖累。这种态度粉碎了任何真正弥合创伤的希望。
只有记忆才能带来真正的原谅,而遗忘就可能冒重复历史的危险。
通过精心策划的政治和公关活动,日本现在建议使用「太平洋胜利日」来取代「对日本胜利日」这一术语。他们说,这一术语将会使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不那么特别与日本有关。
有些人可能会提出,这些文字能说明什么呢?对日本胜利--太平洋的胜利--让我们庆祝一个事件,而不是一个胜利。
我要说,话语就是一切。
庆祝一个事件!类似于庆祝一个商场开业典礼,而不是欢庆战争的胜利。这将分裂整个地球。数以千万计的死者、数以千万计受到身心伤害的人和更多的人将会不知所措。
这种对语言的攻击是颠倒历史、混淆是非的工具。文字或话语可以像任何一种武器一样具有毁灭性:上是下;奴役是自由;侵略是和平。
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抹除精确的描述文字而对我们语言所展开的攻击,要比10年前日本对我们进行的真正的侵略更具有危害性,至少在真正的侵略中,敌人是清楚的,威胁是清楚的。
今天日本巧妙地打起种族主义这张牌,以此来宣示其行为的正义性。日本不是进行罪恶的侵略,而只是从白人帝国主义手中,用屠杀「解放」了2000万无辜的亚洲人。我坚信,这2000万无辜的人,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后代,永远也不会欣赏日本崇高的行为。
经常有人问我,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否是出于报复,是否是蓄意毁灭一个古老而令人尊敬的文明。
对 此,有如下事实:其一,在最初的轰炸目标清单上包括京都。虽然京都也是一个合法的目标,在先前的空袭中未曾予以轰炸,国务卿史迪文森把它从目标清单中去掉 了,因为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也是日本的文化宗教中心。其二,在战时我们受到命令的严格约束,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轰炸东京的皇宫--尽管我们很容易识别皇宫 并炸死天皇。毕竟我们不是为了报复。我经常想如果日本有机会轰炸白宫,是否也会像美国这样克制。我认为日本不会。
在此让我 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偏见,那就是我们故意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轰炸。我们要轰炸的每一个目标城市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 在地,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长崎是工业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在这两个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
像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一样,我们的目标--理所当然的目标--是胜利。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
我 不想否认双方死了许多人,不仅两国,而且是世界。我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我不希望我国或敌国的人民受难。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但我的确认为: 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是他们以日本人民为代价追求自身的辉煌。他们发动了战争,并拒绝停止战争。难道他们不应为所有的苦难、为日本的灾难负最终 的责任吗?
也许如果日本人真切地了解过去,认清他们国家在战争中的责任,他们将会看到是日本战犯要负起战争的罪责。日本人民应该给远东人民一个答复,是谁把灾难强加给远东各国,最后强加给日本自己。当然如果我们与日本人一道抹煞历史的真相,那么这一点是永远也做不到的!
如果日本不追询并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与自己相处,与亚洲邻国、与美国相处?
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原子轰炸任务时坚信,我们将结束战争。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我们想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
今天,我站在这里作证,并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而是相反。我希望我的使命是最后一次。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应该对原子弹的存在感到恐惧。我就感到恐惧。
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到1945年8月,在战时情况下,在敌人顽固凶残的条件下,杜鲁门总统没有义务使用所有可能的武器结束战争。我同意杜鲁门总统的决定,当时以及现在。
战后几年,有人问杜鲁门总统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他响亮地说:没有。接着他提醒提问者:记住,珍珠港的死难者也没有其它选择!
战争总是代价高昂的,正如罗伯特•李将军所说:「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否则就会有人喜欢它。」
感谢上帝使我们拥有原子武器,而不是日本和德国。科学有其自身的逻辑,迟早会有人设计出原子弹。科学是没法阻止的,它总是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关于制造原子弹是否明智的问题,已被原子弹已被制造出来了这一事实所压倒。当时苏联实际上已经在发展他们自己的原子弹了。我们不要忘记,斯大林的邪恶并不亚于东京(的战犯)或他的前盟友希特勒。不说别的,斯大林至少屠杀了二千万他自己的人民。
这个世界更好了,因为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没有成功地征服世界。日本和德国也成为美好之地,因为从我们的胜利中获益。
日本和美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互杀戮,而是生长、成家立业,在和平中生活。作为10个孩子的父亲和21个孩子的祖父,我可以表明,我很高兴战争这样结束。
我 (在这里)不是代表所有参与二战的退役军人讲话。但是我相信,那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服务自己国家的自豪感,是所有美国退役军人共享的。这也是为什么 关于二战的真实是必须尊重的。我们这些退役军人不是畏首畏尾的人,我们的感觉将不会因为那些对于该不该使用原子弹的争论和信息所粉碎。我们能应对这些。但 我们将不会、也不能允许那些对美国大众和世界隐瞒(二战和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真实信息)的凭空胡猜式的辩论。
我对美国人民面对所有这些事实,以及对如何结束那场战争的信息判断力和公正性充满信心。
这是重要的辩论。我们国家的灵魂、本质、历史等,正处于紧要关头。
---------------------下面是Charles W. Sweeney在美国国会演讲的英文---------------------
Full text of Charles W. Sweeney’s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I am Maj. Gen. Charles W. Sweeney,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Retired. I am the only pilot to have flown on both atomic missions. I flew the instrument plane on the right wing of General Paul Tibbets on the Hiroshima mission and 3 days later, on August 9, 1945, commanded the second atomic mission over Nagasaki. Six days after Nagasaki the Japanese military surrendered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came to an end.
The soul of a nation, its essence, is its history. It is that collective memory which defines what each generation thinks and believes about itself and its country.
In a free society, such as ours, there is always an ongoing debate about who we are and what we stand for. This open debate is in fact essential to our freedom. But to have such a debate we as a society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consider all of the facts available to us. 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stand up and demand that before any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those facts which are beyond question are accepted as part of the debate.
A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Hiroshima and Nagasaki missions approaches, now is an appropriate time to consider the reasons for Harry Truman’s order that these missions be flown. We may disagree on the conclusion, but let us at least be honest enough to agree on basic facts of the time, the facts that President Truman had to consider in making a difficult and momentous decision.
As the only pilot to have flown both missions, and having commanded the Nagasaki mission, I bring to this debate my own eyewitness account of the times. I underscore what I believe are irrefutable facts, with full knowledge that some opinion makers may cavalierly dismiss them because they are so obvious - because they interfere with their preconceived version of the truth, and the meaning which they strive to impose on the missions.
This evening, I want to offer my thoughts, observations, and conclusions as someone who lived this history, and who believes that President Truman’s decision was not only justified by the circumstances of his time, but was a moral imperative that precluded any other option.
Like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my generation the last thing I wanted was a war. We as a nation are not warriors. We are not hell-bent on glory. There is no warrior class - no Samurai - no master race.
This is true today, and it was true 50 years ago.
While our country was struggling through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Japanese were embarking on the conquest of its neighbors - the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It seems fascism always seeks some innocuous slogan to cover the most hideous plans.
This Co-Prosperity was achieved by waging total and merciless war against China and Manchuria. The Japanese, as a nation, saw itself as destined to rule Asia and thereby possess its natural resources and open lands. Without the slightest remorse or hesitation, the Japanese Army slaughtered innocent men, women and children. In the infamous Rape of Nanking up to 300,000 unarmed civilians were butchered. These were criminal acts.
THESE ARE FACTS.
In order to fulfill its divine destiny in Asia, Japan determined that the only real impediment to this goal was the United States. It launched a carefully conceived sneak attack on our Pacific fleet at Pearl Harbor. Timed for a Sunday morning it was intended to deal a death blow to the fleet by inflicting the maximum loss of ships and human life.
1,700 sailors are still entombed in the hull of the U.S.S. Arizona that sits on the bottom of Pearl Harbor. Many if not all, died without ever knowing why. Thus was the war thrust upon us.
The fall of Corregidor and the resulting treatment of Allied prisoners of war dispelled any remaining doubt about the inhumanness of the Japanese Army, even in the context of war. The Bataan Death March was horror in its fullest dimension. The Japanese considered surrender to be dishonorable to oneself, one’s family, one’s country and one’s god. They showed no mercy. Seven thousand American and Filipino POW’s were beaten, shot, bayoneted or left to die of disease or exhaustion.
THESE ARE FACTS.
As the United States made its slow, arduous, and costly march across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Pacific, the Japanese proved to be ruthless and intractable killing machine. No matter how futile, no matter how hopeless the odds, no matter how certain the outcome, the Japanese fought to the death. And to achieve a greater glory, the strove to kill as many Americans as possible.
The closer the United States came to the Japanese mainland, the more fanatical their actions became.
Saipan - 3,100 Americans killed, 1,500 in the first few hours of the invasion Iwa Jima - 6,700 Americans killed, 25,000 wounded
Okinawa - 12,500 Americans killed, total casualties, 35,000
These are facts reported by simple white grave markets.
Kamikazes.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DIVINE WIND. To willingly dive a plane loaded with bombs into an American ship was a glorious transformation to godliness - there was no higher honor on heaven or earth. The suicidal assaults of the Kamikazes took 5,000 American Navy men to their deaths.
The Japanese vowed that, with the first American to step foot on the mainland, they would execute every Allied prisoner. In preparation they forced the POW’s to dig their own graves in the event of mass executions. Even after their surrender, they executed some American POW’s.
THESE ARE FACTS.
The Potsdam Declaration had called for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of the Japanese Armed Forces. The Japanese termed it ridiculous and not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We know from our intercepts of their coded messages, that they wanted to stall for time to force a negotiated surrender on terms acceptable to them.
For months prior to August 6, American aircraft began dropping fire bombs upon the Japanese mainland. The wind created by the firestorm from the bombs incinerated whole citie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Japanese died. Still the Japanese military vowed never to surrender. They were prepared to sacrifice their own people to achieve their visions of glory and honor - no matter how many more people died.
They refused to evacuate civilians ever though our pilots dropped leaflets warning of the possible bombings. In one 3-day period, 34 square miles of Tokyo, Nagoya, Kobe and Osaka were reduced to rubble.
THESE ARE FACTS.
And even after the bombing of Hiroshima, Tojo, his successor Suzuki, and the military clique in control believed the United States had but one bomb, and that Japan could go on. They had 3 days to surrender after August 6, but they did not surrender. The debate in their cabinet at times became violent.
Only after the Nagasaki drop did the Emperor finally demand surrender.
And even then, the military argued they could and should fight on. A group of Army officers staged a coup and tried to seize and destroy the Emperor’s recorded message to his people announcing the surrender.
THESE ARE FACTS.
These facts help illuminate the nature of the enemy we faced. They help put into context the process by which Truman considered the options available to him. And they help to add meaning to why the missions were necessary.
President Truman understood these facts as did every service man and woman. Casualties were not some abstraction, but a sobering reality.
Did the atomic missions end the war? Yes...they...did.
Were they necessary? Well that’s where the rub comes.
With the fog of 50 years drifting over the memory of our country, to some, the Japanese are now the victims. America was the insatiable, vindictive aggressor seeking revenge and conquest. Our use of these weapons was the unjustified and immor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nuclear age with all of its horrors. Of course, to support such distortion, one must conveniently ignore the real facts of fabricate new realities to fit the theories. It is no less egregious than those who today deny the Holocaust occurred.
How could this have happened?
The answer may lie in examining some recent events.
The current debate about why President Truman ordered these missions, in some cases, has devolved to a numbers game. The Smithsonian in its proposed exhibit of the Enola Gay revealed the creeping revisionism which seems the rage in certain historical circles.
That exhibit wanted to memorialize the fiction that the Japanese were the victims - we the evil aggressor. Imagine taking y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o this exhibit.
What message would they have left with?
What truth would they retain?
What would they think their country stood for?
And all of this would have occurred in an American institution whose very name and charter are supposed to stand for the impartial preservation of significant American artifacts.
By canceling the proposed exhibit and simply displaying the Enola Gay, has truth won out?
Maybe not.
In one nationally televised discussion, I heard a so-called prominent historian argue that the bombs were nor necessary. That President Truman was intent on intimidating the Russians. That the Japanese were ready to surrender.
The Japanese were ready to surrender? Based on what?
Some point to statements by General Eisenhower years after the war that Japan was about to fall. Well, based on that same outlook Eisenhower seriously underestimated Germany’s will to fight on and concluded in December, 1944 that Germany no longer had the capability to wage offensive war.
That was a tragic miscalculation. The result was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which resulted in tens of thousands of needless Allied casualties and potentially allowed Germany to prolong the war and force negotiations.
Thus the assessment that Japan was vanquished may have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rather than foresight.
It is certainly fair to conclude that the Japanese could have been reasonably expected to be even more fanatical than the Germans base o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in the Pacific.
And, finally, a present-day theory making the rounds espouses that even if an invasion had taken place, our casualties would not have been a million, as many believed, but realistically only 46,000 dead.
ONLY 46,000!
Can you imagine the callousness of this line of argument? ONLY 46,000- as if this were some insignificant number of American lives.
Perhaps these so-called historians want to sell books.
Perhaps they really believe it. Or perhaps it reflects some self-loathing occasioned by the fact that we won the war.
Whatever the reason, the argument is flawed. It dissects and recalculates events ideologically, grasping at selective straws.
Let me admit right here, today, that I don’t know how many more Americans would have died in an invasion - AND NEITHER DOES ANYONE ELSE!
What I do know is that based on the Japanese conduct during the war, it is fair and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an invasion of the mainland would have been a prolonged and bloody affair. Based on what we know - not what someone surmises - the Japanese were not about to unconditionally surrender.
In taking Iwo Jima, a tiny 8 square mile lump of rock in the ocean, 6,700 marines died - total casualties over 30,000.
But even assuming that those who now KNOW our casualties would have been ONLY 46,000 I ask -
Which 46,000 were to die?
Whose father?
Whose brother?
Whose husband?
And, yes, I am focusing on American lives.
The Japanese had their fate in their own hands, we did no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American troops anxiously waited at staging areas in the Pacific dreading the coming invasion, their fate resting on what Japanese would do next. The Japanese could have ended it at any time. They chose to wait.
And while the Japanese stalled, an average of 900 more Americans were killed or wounded each day the war continued.
I’ve heard another line of argument that we should have accepted a negotiated peace with the Japanese on terms they would have found acceptable. I have never heard anyon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have negotiated a peace with Nazi Germany. Such an idea is so outrageous, that no rational human being would utter the words. To negotiate with such evil fascism was to allow it even in defeat a measure of legitimacy. This is not just some empty philosophical principal of the time - it was essential that these forces of evil be clearly and irrevocably defeated - their demise unequivocal. Their leadership had forfeited any expectation of diplomatic niceties. How it is, the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in the Pacific can be so soon forgotten?
The reason may lie in the advancing erosion of our history, of our collective memory.
Fifty years after their defeat, Japanese officials have the temerity to claim they were the victims. That Hiroshima and Nagasaki were the equivalent of the Holocaust.
And, believe it or not, there are actually some American academics who support this analogy, thus aiding and giving comfort to a 50-year attempt by the Japanese to rewrite their own history, and ours in the process.
There is an entire generation of Japanese who do not know the full extent of their country’s conduct during World War II.
This explains why they do not comprehend why they must apologize- for the Korean comfort women? for the Medical experimentation on POW’s which match the horror of those conducted by the Nazi’s ? for the plane to use biological weapons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by infecting civilian populations on the West Coast ?for the methodical slaughter of civilians? and for much more.
In a perverse inversion, by forgetting our own history, we contribute to the Japanese amnesia, to the detriment of both our nations.
Unlike the Germans who acknowledged their guilt, the Japanese persist in the fiction that they did nothing wrong, that they were trapped by circumstances. This only forecloses any genuine prospect that the deep wounds suffered by both nations can be closed and healed.
One can only forgive by remembering. And to forget, is to risk repeating history.
The Japanese in a well orchestrated political and public relations campaign have now proposed that the use of the term "V-J Day" be replaced by the more benign "Victory in the Pacific Day". How convenient.
This they claim will make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end of the war in the Pacific less "Japan specific".
An op-ed piece written by Dorothy Rabinowitz appearing in the April 5 Wall Street Journal accurately sums up this outrage:
The reason it appears, is that some Japanese find the reference disturbing - and one can see why. The term, especially the "J" part, does serve to remind the world of the identity of the nation whose defeat millions celebrated in August 1945. in further deference to Japanese sensitivities, a U.S. official (who wisely chose to remain unidentified) also announc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planned ceremonies, that "our whole effort in this thing is to commemorate an event, not celebrate a victory."
Some might argue so what’s in a word - Victory over Japan, Victory in the Pacific - Let’s celebrate an event, not a victory.
A say everything is in a word. Celebrate an EVENT!
Kind of like celebrating th opening of a shopping mall rather than the end of a war that engulfed the entire Earth - which left countless millions dead and countless millions more physically or mentally wounded and countless more millions displaced.
This assault on the use of language is Orwellian and is the tool by which history and memory are blurred. Words can be just as destructive as any weapon.
Up is down.
Slavery is freedom.
Aggression is peace.
In some ways this assault on our language and history by the elimination of accurate and descriptive words is far more insidious than the actual aggression carried out by the Japanese 50 years ago. At least then the threat was clear, the enemy well defined.
Today the Japanese justify their conduct by artfully playing the race card. They were not engaged in a criminal enterprise of aggression. No, Japan was simply liberating the oppressed masses of Asia from WHITE Imperialism.
Liberation!! Yes, they liberated over 20 million innocent Asians by killing them. I’m sure those 20 million, their families and the generations never to be, appreciate the noble effort of the Japanese.
I am often asked was the bomb dropped for vengeance, as was suggested by one draft of the Smithsonian exhibit. That we sought to destroy an ancient and honorable culture.
Here are some more inconvenient facts.
One, on the original target list for the atomic missions Kyoto was included. Although this would have been a legitimate target, one that had not been bombed previously, Secretary of State Henry Stimson removed it from the list because it wa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Japan and was also the religious center of Japanese culture.
Two, we were under strict orders during the war that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ere we to ever bomb the Imperial Palace in Tokyo, even though we could have easily leveled it and possibly killed the Emperor. So much for vengeance.
I often wonder if Japan would have been shown such restraint if the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bomb the White House. I think not.
At this point let me dispel one of many longstanding myths that our targets were intended to be civilian populations. Each target for the missions had significant military importance - Hiroshima was the headquarters for the southern command responsible for the defense of Honshu in the event of an invasion and it garrisoned seasoned troops who would mount the initial defense.
Nagasaki was an industrial center with the two large Mitsubishi armaments factories. In both Hiroshima and Nagasaki the Japanese had integrated these industries and troops right in the heart of each city.
As in any war our goal was, as it should be, to win. The stakes were too high to equivocate.
I am often asked if I ever think of the Japanese who died at Hiroshima and Nagasaki?
I do not revel in the idea that so many on both sides died, not only at those two places but around the world in that horrible conflict. I take no pride or pleasure in the brutality of war whether suffered by my people or those of another nation. Every life is precious.
But it does seem to me such a question is more appropriately directed to the Japanese war lords who so willingly offered up their people to achieve their visions of greatness. They who started the war and then stubbornly refused to stop it must be called to account. Don’t they have the ultimate responsibility for all the deaths of their countrymen?
Perhaps if the Japanese came to grips with their past and their true part in the war they would hold those Japanese military leaders accountable. The Japanese people deserve an answer from those that brought such misery to the nations of the Far East and ultimately to their own people. Of course this can never happen of we collaborate with the Japanese in wiping away the truth.
How can Japan ever reconcile with itself and the United States if they do not demand and accept the truth?
My crew and I flew these missions with the belief that they would bring the war to an end. There was no sense of joy. There was a sense of duty and commitment that we wanted to get back to our families and loved ones.
Today millions of people in America an in southeast Asia are alive because the war ended when it did.
I do not stand here celebrating the use of nuclear weapons. Quite the contrary.
I hope that my mission is the last such mission ever flown.
We as a nation can abhor the existence of nuclear weapons.
I certainly do.
But that does not then mean that, back in August of 1945, given the events of the war and the recalcitrance of our enemy, President Truman was not obliged to use all the weapons at his disposal to end the war.
I agreed with Harry Truman then, and I still do today.
Years after the war Truman was asked if he had any second thoughts. He said emphatically, "No." He then asked the questioner to remember the men who died at Pearl Harbor who did not have the benefit of second thoughts.
In war the stakes are high. As Robert E. Lee said, "it is good that war is so horrible, or we might grow to like it."
I thank God that it was we who had this weapon and not the Japanese or the Germans. The science was there. Eventually someone would have developed this weapon. Science can never be denied. It finds a way to self-fulfillment.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was wise to develop such a weapon would have eventually been overcome by the fact that it could be done. The Soviets would have certainly proceeded to develop their own bomb. Let us not forget that Joseph Stalin was no less evil than Tokyo or his former ally Adolf Hitler. At last count, Stalin committed genocide on at least 20 million of his own citizens.
The world is a better place because German and Japanese fascism failed to conquer the world.
Japan and Germany are better places because we were benevolent in our victory.
The youth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spared from further needless slaughter, went on to live and have families and grow old.
As the father of ten children and the grandfather of 21, I can state that I am certainly grateful that the war ended when it did.
I do not speak for all veterans of that war. But I believe that my sense of pride in having served my country in that great conflict is shared by all veterans. This is why the truth about that war must be preserved. We veterans are not shrinking violets. Our sensibilities will not be shattered in intelligent and controversial debate. We can handle ourselves.
But we will not, we cannot allow armchair second guessers to frame the debate by hiding facts from the American public and the world.
I have great faith in the good sense and fair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to consider all of the facts and make an informed judgment about the war’s end.
This is an important debate. The soul of our nation, its essence, its history, is at stake.
日本人就感恩小男孩和胖子吧。
如果不是这两颗原子弹,不知道还要死多少日本人。
知道柯蒂斯·李梅这个人吗?他想出用燃烧弹低空轰炸日本的策略,最终毁掉东京56.3平方英里的土地和其它城市的大部分土地,造成近50万日本人死亡,800万人无家可归。
广岛长崎被核弹炸死的加起来也就十几万。
燃烧弹炸了那么久,死得人多的多,日本天皇为什么不投降?还一亿玉碎的,因为燃烧弹大家都懂知道怎么防,美国再怎么扔,烧死100万,200万,1000万,天皇都不会死。
但是核弹就不一样了,日本人当时不了解,如果美国人往东京扔两颗,天皇敢肯定自己不会死?
麻溜的无条件投降了。
如果没有核弹,美国肯定继续扔燃烧弹,扔航空炸弹,苏联也会打过来,那时候就真是一亿玉碎了,而且造成美军苏军那么大伤亡,天皇肯定得死。
好家伙,喂奥利给喂到美国人嘴里去了,比那些只能回中文圈刷存在感的壬有种,佩服。
大院子弟、文工团精英、娱乐圈的满清宗室遗老遗少後代基本都是恨国的、反汉的、精美精日的。一抓一个准。
究其原因,念经的方式讓他们认为自己是救世主,甚至觉得自己超越了经。他们思维慢慢从“我要拯救同胞”转变成了“我高于这帮XX人,我这么高贵,我是国际人,我是来这个落後国家搞XX的!”。
嘴上的理想主义早就变成了心里的种姓主义,一旦發现父辈打江山没坐稳,跟西方差距很大,这帮人就对他们口中要拯救的人充满了恨意,觉得“都怪你们不上道!”。
于是开始拼命找“劣根性”,论证“我没实现经书的预言一定是因为中国人有问题。所以“精外国所有一切”就是必然。
日裔编剧在美国已经三代了,说明他们一家是肯定住过二战时为日裔美国人修建的沙漠集中营的。
即便如此,这货还是心系念念不忘的祖国日本,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即便这个日裔编剧不是个东西,但是也比这个出生在中国现在是美国籍的高华导演要有良知多了。
为了融入美国社会,获得美国上层种族主义者的认同,血祭自己的民族和同胞是在美国高等华人的统一做法。只有对自己的同胞更加凶狠才能让那些白人种族主义者认为我不是华人,而且ABC。
相当变态狂热的皈依者了。
另外,那个黑人真的是在哭泣核爆后的日本吗?
我感觉他像是在为了脚下被烧焦的西瓜田而哭泣,
为了远处被烧成碳的肉鸡而哭泣,
为了他那被核爆汽化的日裔同性恋伴侣而哭泣,
为了他还没有享受的日式服务而哭泣,
可以肯定的是,
他绝对不会为了数百年来被买卖奴役的黑人同胞而哭泣,
他绝对不会为了亚洲被日本人残杀虐待的数亿人而哭泣,
他绝对不会为了被日本人活着剖心挖肝吃的美国战俘而哭泣。
为恶魔的死亡而哭泣的只有恶魔和恶魔的仆从。
感谢她没有拍成黄种人?
丢炸弹做BBQ的是白人,膏滑小黄人做主,让黑人下跪道歉。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当年搞样板戏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三突出”,意思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
后来作为“三突出”的补充,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三陪衬”,意思是:在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反面人物陪衬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之中,一般人物要陪衬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非主要人物要陪衬主要人物。
三陪衬和三突出不仅要运用于角色塑造,推而广之,也同样运用于剧情结构,叙事逻辑之中,它实际上是一种三层递进式的关系,适用范围很广。这么做导致的结果就是一部作品的全部内容完全为了烘托中心主题而服务,那么中心主题是什么呢——政治正确。
三突出和三陪衬造成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心主题被人为拔高到了不切实际,罔顾事实,甚至是弄虚作假的地步,它实质上是一种造神行为,就以《永恒族》为例,这种“黑人科学家对广岛核爆忏悔”的戏码就是一种典型的三突出行为,先突出黑人,再突出黑人科学家,最后突出黑人科学家忏悔核爆炸,它形成了一个种族正确——反刻板印象——反战的三层递进关系,用次级政治正确陪衬上级政治正确,用上级政治正确陪衬顶层政治正确,它把“反战”这个概念本身神化了,再以情节设置和戏剧张力引导观众一起膜拜“反战”这个新神,进而罔顾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伦理。
不是说文艺作品不能虚构,《大明王朝1566》就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没有改稻为桑这么回事,剧中人物也与历史原型相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部好作品,剧中没有真正的“神”,只有逻辑和人情,只有世事百态众生相,剧情虽然是虚构的,但内容是真实的,这就是一部好作品。
三突出和三陪衬造成的第二个问题是背离了文艺作品的基本规律,文艺作品也是有内在结构的,三突出和三陪衬实际上破坏了这种结构,它让文艺作品的构成被人为概念化,公式化,符号化,脸谱化了,这导致作品除了中心主题,除了“神”之外,一切都成为了空白,一切都成为虚无,它不仅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现实,这么做不仅无助于加强中心主题的感染力,反而会因为脱离现实而失去受众基础,它恰恰解构了中心主题。
没有任何概念应该被神化,绝对化,包括反战,有些战它就该打,有些战必然会爆发,这世上有些人恶贯满盈,只欠一杀,这世上有些矛盾本就不可解,只能不死不休,阿拉伯人有句谚语:沙漠里遇到毒蛇和波斯人,必须先打死波斯人。这种矛盾压根就没有什么理可讲的。
三突出和三陪衬导致的第三个问题是让文艺作品彻底失去娱乐性。
这在大众传媒时代是极其致命的,破坏力几乎是毁灭性的。
绝大多数人接触文艺作品的首要目的是娱乐,它是一种精神生活,必须要形成有效的正反馈,因此娱乐性必须是文化产品的第一属性,娱乐并不一定总是嬉闹的,深刻也是一种娱乐,而样板戏只有主题没有内容,千篇一律,既不嬉闹也不深刻,只有乏味,剧情刚一开头,你就能把结尾猜个八九不离十,人物刚一开口,你就知道要说什么,场景刚一开幕,你就知道要表达什么。这还有什么意思呢?这种东西谁会看呢?有空看这个我干嘛不去B站看王牌特工喝鸡汤呢?
没有人去看的东西,就没有生命力。
进一步说,任何把文化产品变成规训,变成说教,变成灌输的行为,本身就是在摧毁文化产品的生命力,本身就是在解构文化产品想要烘托的中心主题。
美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兴旺源于灯红酒绿和天马行空,它牢牢抓住了娱乐性是第一属性这一根本关键,塑造出了美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兴旺,在世界依然处于战火的1944年,美国就能拍出《出水芙蓉》这种经典作品,在很多国家还在战后重建的1953年,美国就能拍出《罗马假日》,很多国家的政治空气日益紧张的1963年,美国就拍出了《埃及艳后》,很多国家严管娱乐的1977年,美国人就在看《星球大战》了,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你可以说这是奶头乐,但美国的文化霸权恰恰是奶头乐铸就的,因为奶头乐最能带来广泛受众,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人变多多的,把敌人变的少少的,越不搞政治,政治效果反而越好,越政治化,政治效果反而越差,这就是现实中的辩证法。人家就是用靡靡之音和科幻史诗打垮了你的伟光正,只要在趣缘层面形成统治性地位,就能让你的政治宣传无人问津,随后赢得冷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现在美国放弃了奶头乐的正途,开始搞样板戏的邪道,走上了“八亿人民八部戏”的不归路,恐文化霸权崩塌之日不远矣。
本人亲测:鬼子对二战的看法就是咬定自己是核爆受害者,并且也是这么教育小鬼子们。
1999年时我父母去大阪做访学,我也跟着在大阪府箕面市立某小学校六年级当了三个月旁听生。我入学第一周就被告知,小学图书馆有个书架上的书几乎是高年级生必读的。书架上最显眼的一排书是个漫画连载。书名就不说了,不给它打广告,实在想知道就私信我。书的主人公是个广岛小男孩,故事内容说简单点就是全程卖惨。男孩全家几乎都在核爆中丧生,后来仅存的几个亲人朋友也因为核爆后遗症接二连三死掉。书里还特意黑了一把驻日美军和他们的日奸买办:描述他们如何虐待平民,欺负妇女等等。书里虽然有一些反战言论,但看完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日本人太惨了”。而且此书对于“日本为什么挨了核弹”这件事解释得轻描淡写。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这部漫画把核爆烧伤的人画得特别恐怖:人的双眼被烧成两个大黑窟窿,像蜡一样半融化的皮肉挂在身上,一边痛苦呻吟一边行尸走肉般无助地游荡。书里还描述身居海外的鬼子们在战败后如何大规模自杀。有一格画了老少全家坐一圈,第二格是圈中间有人引爆一颗手雷,第三格就是小孩的断头断手到处飞。这画面完全不适合给小朋友看!我看完之后还因此做了好几天恶梦。但在那所小学,所有十岁以上的小孩都看过这套书!后来我所在的学校还组织去广岛做“修学旅行”,说白了就是去核爆纪念公园和博物馆参观。之后我就一直觉得鬼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真踏马高能。毕竟咱们不能保证所有小学生都看过南京万人坑的照片,都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一点可以跟鬼子学学。
后来我把那个小学图书馆所有跟二战有关的书都翻过,都是主要讲广岛和长崎,没有什么内容是聊他们为何被炸,更没有一个字提到南京大屠杀。而且这些书大部分都是漫画或者插图为主的故事书。有的彩绘本甚至出现在低年级区的书架上。看得出来,小鬼子们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接触这类东西了。日本六年级的历史课本也差不多,都是一句话带过“日本先侵略别国”这个事实。之前听咱们官媒说鬼子篡改历史课本,总觉得虽然课上学不到但是课外还能多少接触到吧。结果见识了才知道我图样图森破了,鬼子们真踏麻是活在平行宇宙。
所以这次看到美籍二鬼子设计了忏悔情节,众鬼子们在外网声援赵婷,我太知道为啥了。现在三十岁出头的鬼子网民,就跟我当年的小鬼子同学一个年龄。它们从小就是被这么洗脑过来的。咱们千万不要对日本抱有任何幻想,这群东西骨子里就是喂不熟的狼。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鬼子们压制住,让它们永世不能翻盘。
本来还想贴个漫画插图。之前贴了结果壁虎迟迟不给我过审,算了。想知道书名和看插图的可以私信我。
港真:
这个黑人是在映射奈亚拉托提普吗?
克苏鲁神话体系中三柱原神之一。
阿撒托斯的三个“子女”之一。
原本奈亚拉托提普的设定就是“把禁断知识传授给人类”,其中一个化身是外表开心的黑人。
怎么看奥巴马更像。
快进到犹格索托斯不满“兄弟”的懦弱做法化身成美少女混入人类中。
快进到莎布尼古拉斯一怒之下用黑山羊之崽淹没白宫。
快进到……
地球都没了还快进个p,重开吧。
其实我对赵婷还有那个黑男LGBT感到非常好笑,因为这两人要是回到二战,一个绝壁是慰安妇,一个绝壁是重新做回黑奴,而奴役他们的,肯定有广岛的“日本百姓”。两国交战,兵员非常重要,兵员来自哪里?还不是某些人口中所谓的无辜的百姓。
漫威,既然你道德底线都如此之低,用辱华的华人导演(好讽刺),用洗白日本法西斯的电影片段,那就别怪我的道德底线变得跟你一样低。
从现在起,凡是漫威电影,都抵制它在中国上映。如果抵制无效,那就白嫖,反正不要给它贡献任何一张电影票。对付饿心的人,就得用饿心的办法。
PS:肯定会有不少理中客、道德标批判我,话术不在乎就是~别人道德底线低,你就去白嫖,那你跟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不好意思,我还真就不能跟他们有区别,不然会被他们欺负死。如果理中客、道德标觉得我做得不对,可以多买几张票,用实际行动扇我的脸嘛,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大爱无疆嘛!!!
二鬼子典型的连舔都不会舔,美国的满朝公卿更是直接砸鼎。美国治球神话是来自于二战的 亲自解构自己治球的神圣性我也是服。
黑人的平权运动也是源自二战,换句话说去,二战是美国非裔的立国之战。所以非洲裔对于二战的捍卫是很maga的。
有司要是有战斗力,可以立刻拍这样一部电影,当年杜立特空袭东京之后,迫降中国,八路军展开了营救。这里面就可以掺私货了。括号内是选择性掺
剧情如下:
白人主角A和黑人主角B两个青年作为懂王和睡王的支持者,分别参加了集会,在集会上二人大打出手。第二天在当地博物馆的纪念活动中碰到了一起,两人看到两人爷爷的合影,上面还有一个八路军战士,互相质问了一下,然后就开始进行回忆。而集会上大家打架斗殴一幕被很多国家拍到,这里就可以写国内的青年C,正在看新闻,这时候他的爷爷走了过来,说:“”对理想和正义的追求是不分族裔和肤色的,爷爷当年在江南打游击的时候……”
然后镜头一切。变成珍珠港空袭之后的美国。罗斯福宣布对日作战,(如果要掺杂私活可以写一些商人偷偷把用日文写的贸易合同藏起来 )。然后镜头切给A的爷爷,是一个白人的新飞行员。就可以写的比较maga一点,就是蓝色样板戏的那种作风。最终入选,进行训练。
写完A的故事再写B的故事,当时美国是黑白隔离的,这里设置一个比较讽刺的场景,就是非洲裔的征兵处和白人是隔离的,然后他们听着葛底斯堡的演讲,在征兵处排队,然后另一边是一些白人鄙视的看着他们。
A的祖辈入选了航空队,B的祖辈在航母上当厨师。这里可以写B的祖辈在航母上遭到了一些A的歧视。但是A是菜鸟,也遭受到了其他老鸟的歧视。在执行任务之前,发现飞机上面缺人,B的祖辈毛遂自荐,在他人的质疑声之中当上了机组。(凭啥人家可以写黑人当科学家,我不能写黑人当替补轰炸机机组?)B的祖辈当着很多人的面写在接受轰炸命令前A的祖辈和B的祖辈合了一张影。
然后切回现实,这里可以写B开始问A,后来轰炸的故事。
轰炸东京之后,飞机被击落之后跳伞,这里就可以写只有两人幸存。AB的爷爷被C的爷爷发现,两人被救。这里可以掺私货,比如当时光头对于美国方面的请求阴奉阳违,驻华的美国官员也知道光头啥尿性。找延安方面帮忙,延安方面答应。
后面就可以写三人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度过险境。A的爷爷和B的爷爷和好,C的爷爷也就是游击队长说道“我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轴心国。不论族裔,年龄,贫富,都应该联合在一起。”升华一下主题。A的爷爷和B的爷爷登上飞机,再一次展开了对日轰炸。
后面可以写二战胜利之后,A的祖辈选择了去大学进修医学(艾森豪威尔时期有军人再就业),后来美苏合作战胜天花的行动中担任飞行员载着医生和药品到处飞,然后看到当地人痊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B的爷爷回去当了厨子,后来参加了当时马丁路德金的集会,这里可以写黑人大学生入学的直播时候B的爷爷和其他非洲裔含着泪唱他们的民谣。
C的爷爷在战后执行秘密任务,去罗布泊搞原子弹建设,爆炸的时候C的爷爷痛哭
最终回到现实,C的爷爷说“这就是爷爷当时的故事”
然后切回美国博物馆,AB重新和好。
这够不够maga?二战,冷战时期美国的old golden age 拍了吧?红脖就想了,俺们灯塔当时能收拾整个世界的病毒。怎么现在搞成这样?
够不够blm?非洲裔也会想一些问题。
而且这里面也写了我国的敌后战场在二战中的贡献
这问题问的,
先不谈日裔编剧和黑人演员,华人导演在干嘛?#赵婷状态?# 是吧
日本网友:我们真的是受害者,可以回去看录像
美爹:我们看的就是录像!是我以前太温柔了,还是你叛逆期到了
1:设计这个情节桥段的日裔编剧马修凭借这波操作已经让他成为了日本网民心中的“民族英雄”,他们闭口不谈战争是谁发动的,反而要让世界人民反思和批判“美国社会中存在根深蒂固的“投原子弹正当化”论”
这也再次验证了日本的经典三步走战略
十年前,为了活命,为了挣钱,我们鞠躬道歉(仅此而已)
十年后,篡改历史书,搞靖国神厕,说有这回事?
再过十年,我们才是受害者!你们才应该道歉赔偿!
2:关于华裔导演赵婷这波蜜汁操作
(被删了,不然这个回答发不出,p乎真有你的)
首先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导致一批白人爸爸不高兴了
所以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讨好白人爸爸
于是我胆大瞎猜赵导这波属于是“以血荐轩辕”,毁了自己名誉的同时开团
在今天这个国际形势下,以一人之力挑拨了美日韩三国之间的关系
现在外网上日韩网友吵得不可开交
赵导真可谓忍辱负重,深明大义,深知什么叫做欲要其灭亡,先让其疯狂的道理
看到日裔编剧又想作死,自然力排众议,送他一程,决不能放过这个让世界人民更加看清了日本人嘴脸的机会(doge)
以上都是我瞎bai的
首先她肯定不是傻子,而且有一定的导演水平,并且可能真的信仰这些东西,讲究兼爱大同之类的
反正我等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是不懂
到目前为止也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有个继母吧
她97年之后大部分时间一直都在美国,看她的经历,她的中国家庭给她帮助似乎也没那么明显,事实上宋丹丹的能力似乎给不了这个继女多少国外电影的关系,而她本人也从未在公开场合提及她的家庭,更不要说拿宋丹丹继女作营销,不过让我在意的是他的原生父亲赵玉吉曾经是首钢集团的总经理、副董事长,如今经营着一家投资管理公司,总之赵婷这个人是真的挺怪的,脑回路和我们不一样
3:说回永恒族,片中设定是人类所有的科技都是一个黑人同性恋,略胖的超级英雄传授给人类的(政治太正确了)
他一直看着人类文明的成长,终于他看到自己给人类的核科技造成了大面积人类的伤亡所以痛哭反思
所以
一个黑人英雄看着上百万的黑人
被昂撒人凭借所谓的领先的科学技术奴役虐待几百年没有崩溃
看到一个核爆崩溃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于是现在外网上形成了只有日本人挨骂的情况,关键是就这样日本网友还在逆风输出,企图一喷三
4:漫威,你以前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现在,真的越来越感到恶心了.......
我特地去问了美国的老同学。
当地的华人很担忧,因为这部电影的这种剧情,在美国是politically incorrect。
美国的黑人代替白人向日本道歉。搞出这种剧情的是日本裔的编剧和华裔的导演。同时得罪了右翼白人和所有的黑人。那么亚裔很可能会成为黑人的宣泄口。
美国的攻击链是这样的:黑人打白左,白左一般不反抗
黑人打白右,白右红脖子会反抗,双方互殴
白右打华裔,华裔鼻青脸肿,不至于丢命
黑人打华裔,华裔会丢命
所以说赵婷这个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大概看了一下剧情简介
就是一个外星人,是黑人
通过各种方式让人类科技进步
然后看到原子弹爆炸,痛哭失声
额?? 黑奸? 三角贸易的时候他不哭?
黑奴贸易的时候他不哭?
欧洲殖民者种族灭绝的时候他不哭?
旅顺大屠杀济南惨案南京大屠杀他不哭
原子弹炸了哭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态
慕容武鸟曾经写过一本书
猪脚穿越到20世纪初的美国,开始不适应周围都是白人,就去了唐人街打算找一下同族的人,结果:
袁大师刚转进唐人街就听身边传来了一声“吼……呸”,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口黄中戴绿绿中带点蓝的浓痰就正正地吐在了自己擦得锃亮的皮鞋上。
“F……”
他硬生生地把一句脏话给咽了下去,抬头……没看见人,再低头一看,一个矮小猥琐的中国男子也正看着他。这个中年男子本来脸上还带着抱歉夹杂着讨好的神情,可是他一见到袁燕倏那张黄色的脸庞,那股子卑微的气息顿时消失不见,而是挺起了有点鸡胸的胸膛,刻意地露出了脖子上不知是龙还是泥鳅的刺青。他嘴里“哼”了一下,说了一句“衰仔”,施施然地背着手就此扬长而去。
我们的袁大师记忆里面不算,生平真的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他只好捡起一张废报纸,强忍着恶心把痰迹擦去,想找个垃圾筐扔纸……环顾四周之后,他就把纸头扔在了地上。
这里也够脏了,不差这一张废纸。
街上不但脏,而且乱;不但乱,而且吵;不但吵,而且……这里的人们总少了一点东西。
这些中国式样的牌坊下面的洗衣店、杂货铺、饭店、赌档、烟馆、女支院……之中出入的绝大部分都是和他一样的黄色面孔,而这些和他一样拥有华夏血统的中国人却让袁燕倏感到陌生,陌生到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他站在那里看了一会,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我们的袁大师忽然有点理解了那些“高等华人”,也许他们和自己一样在见识了先进文明的西(wei)方(lai)之后,再回到落后蛮荒的东方,那种落差大到他们自己都无法面对更无法接受。于是他们不自觉地把洋人当作了文化意义上的同胞,而把民族上的同胞当做了还没有开化的土著。
也许只有爱那块土地爱得深沉,只有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到人民之间,只有具有砸烂整个旧世界勇气和决心的真正爱国者才能挖掘出中国人所拥有的伟大力量。
大家懂我的意思没?
导演其实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和洋人一样的“同胞”,只有发达国家才是人,其他的国家的人,不管是黑人还是自己血统上的“同胞”,都是还没“开化”的土著,甚至不能算人,搞不好还不如自己的“猫狗”地位高。
在电影里面的角色其实也是导演的态度
也就是说,不管杀多少土著、虐杀也不要紧,但是,不能一下子就杀了我们自己这么多的“文明人”啊,所以他们也不喜欢集中营(仅限于针对白人的集中营),不喜欢一战二战,至于其他的“低等种族”,那就不要紧了。
在美国不到300年的历史中,二战是这个国家所有的对外战争中,为数不多的完全正义的战争,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
现今美国的对欧洲和东亚的话语权几乎都是这次战争胜利的果实。
美国人,清教徒,深厚的忏悔文化,拍了那么多反战片,都没一个忏悔二战的,最多只是表现一下上层政治的虚伪狡诈,以衬托底层士兵的英勇无畏而已。
特朗普访日第一站不是去日本哪个官邸,而是去驻日美军基地给美国大兵打气。因为这场战争不单单对于美国,对于所有反法西斯战线的国家来说,都是毋庸置疑的正义之战。
说白了美国现在还在吃二战红利。
结果,好家伙,你一个华裔导演,竟然敢开始解构二战了。扔原子弹的机组领航员西奥多范柯克都说过:从来不后悔向日本扔了原子弹。
结果这位华裔导演真是没想明白。以为机组成员死干净了,没人找她麻烦了是吧?
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妥妥的美奸行为。动摇整个国家的是非观,动摇整个国家关于正义与邪恶的定义,动摇整个国家得以享受二战胜利果实的法理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导演也算是为进一步分裂美国,混乱其价值观做出了贡献。
大功一件啊,大功一件。
赵婷至今不愿意澄清自己到底是哪国国籍,不过倒是一直以“被迫害”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眼中,也依赖这个身份发表了不少争议言论,也因此获得了几个电影界的主要奖项——嗯,艺术无关政治?
其父是国企老总,其母是著名演员宋丹丹,其生母是不知名的医院女工——陈世美的女儿,嗯。
国企老总的女儿,因为“不堪”现在家庭父母的期待,感觉是“家庭迫害”,于是出外寻求“实现自我价值”,多次发表争议言论诱发墙内信息屏蔽之后自称“被迫害”,手握资源又有点本事拿下奥斯卡和金球奖,然后现在愈演愈烈,连国籍都不愿意向世界澄清了。
聪明人,聪明到绝顶的聪明人,很懂得用政治正确为自己牟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种人的话——都不是说不信她,你不反着听她的,她都能把你带到沟里去。
话说回来,就算你反着听她的,也只能更强化她的“被迫害”人设,方便继续捞金。
美国人民也可以用脚投票嘛
首先是少数族裔,扔炸弹的是白人,下跪的黑人,还是给亚裔道歉,这是一条政治正确也不站啊,给他扬了。
其次是白人,尤其是右翼,我们美国军人冒着生命危险才把耗费了美国无数人力物力造出来的原子弹扔到日本。你现在要我道歉,还让黑人代替我道歉,还是给亚裔道歉。这是要造反啊。
至于美国的亚裔,我觉得韩裔应该挺不爽的都有人给日本人道歉,怎么没有人给韩国磕一个。
再说高华,算了,不想说,已经这么不招人待见了,毁灭吧,累了。
支持,让鬼佬也感受一下被恶心是什么感觉。可惜我认为还是不够味,凭什么投弹的是白人却让黑人哭?
应该改成这样:把当年投弹的飞行员换成黑人女飞行员,边哭边投弹,哦对,飞行员记得往脖子上套几个圈。
大概长这样
投完弹回国后的女飞行员陷入了玉玉症。邻居红脖子则竭力宽慰她,另一个日裔邻居的奶奶死在了原子弹下,但是他依然选择了原谅飞行员,
哦对,女飞行员的白人丈夫也死在了珍珠港,最后飞行员和日裔互相道歉互相原谅。代表两国死去的人原谅了彼此,在互相安慰中陷入爱河,最后两人在印第安人保留地举行美式婚礼,印第安神父为其证婚,婚礼上一群白人穿着牛仔服跳舞。一群黑人吃着西瓜表演采棉花。电影在一团喜洋洋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别了,美式超级英雄~
——本文,仅代表我个人立场。
就算你没看过“漫威”电影,也能看懂这篇文章,因为本文和电影无关。
客观来说,自从2012年美国漫威电影公司创造性的提出“联动”模式以后,“联动”片就火了。
过去电影是这样的,比如“木乃伊”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火了,但是木乃伊系列就是木乃伊,和“速度与激情”没关系。
而漫威联动的玩法就是,把多个很火的电影世界观全部打通,共用一个大背景,这样就可以加杠杆,把火了的电影角色最终全部汇聚在一个电影里面,相当于是双倍快乐。
这个方法不是漫威创造的,而是小说、漫画这些影视剧原著很早就这样开始玩了,只是因为电影成本过高,还有版权问题,导致在2012年之前,电影领域没人这样玩。
后来漫威这样玩,把旗下的所有英雄电影全部集合成为一部《复仇者联盟》大电影,一举大获成功,好像当年是影史票房冠军。
这个电影共用一个背景,就简称“宇宙”概念,比如漫威影业的电影背景,就统称漫威宇宙,后来其他很多制片方也模仿漫威宇宙。
比如华纳和创奇影业就集合了自己旗下的电影角色,搞了个“怪兽宇宙”,把大家手里的角色全部凑个数,一起拉捧个人场,整了个哥斯拉大战金刚。
从2012年-2019年,这套模式都是成功的,也是美国文化霸权在中国的巅峰表现,确实是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就在2020以后,漫威电影口碑几乎在国内腰斩。
首先是疫情原因,美国抗疫失败,导致好莱坞电影行业被重创,很多电影全部档期延期了,其次是美国抗疫丑态百出,导致美国电影的拯救世界故事讲的没意思了。和中美贸易战也有关系,美国主动挑起矛盾,激烈对峙以后,国人对美国电影热情下降了很多。
然后就是2019年,刚好是漫威电影的一个阶段性故事完结,本来2020年是要开启新时代的,结果给疫情搞熄火了,后来美国电影业慢慢开始适应疫情以后复工复产,但又出现了新问题。
2020以后,漫威的老电影系列基本都结束了,要开启新系列,但是新系列中的《尚气》、《永恒族》可以说是暴击了漫威电影在中国的口碑,而其他系列又拍的不成功。
《尚气》是漫威看中中国市场,准备来狠狠的收割一把的,说什么要拍一部中国元素的华人超级英雄大片。
但是结果却极其令人尴尬,首先是选角,不出意外的选了两个眯眯眼。
这是男主角刘思慕。
这是女主角奥卡菲娜。
嗯嗯...我只能说一言难尽。
剧情也充满了槽点,首先是尚气原著设定,他是傅满洲的儿子,因为憎恨傅满洲的邪恶行为,投靠了光荣伟大的美利坚,成为了为守护美利坚而战的黄种人。
这个设定被国内官媒直接点名批评为辱华元素。
后来漫威为了赚钱,就改了尚气的原著设定,傅满洲确实没有了,而是多了一个叫文武的人。
相当于用文武(梁朝伟饰演)替代了傅满洲,电影里面文武成为了男主角的爹。但实际上没有区别,原著剧情是黄种人儿子反对自己这个爹,然后誓言捍卫美利坚,电影里面还是这个调调。
但是又没有那么辱华,因为漫威还是想赚中国人的钱的,所以就把剧情改成了这样,文武是一个掌握中国神器“十环”的人,因为他有神器,所以长生不老,他活了一千年。
这一千年中,文武到处大杀四方、颠覆他国政权,被描绘成为一个好战的征服者,反正就是把CIA做过的事情全部说成梁朝伟饰演的文武干的。
文武为了寻找龙魔法村塔罗,就遇见了尚气他妈,然后暴力的征服者文武就被尚气母亲感化了,取下了十环,放弃了征服世界,安心过日子了。
后来尚气母亲被仇家杀了,文武就黑化了,又带上十环开始从事暴力的工作,然后开始训练尚气,希望把尚气变成一个杀手,好来替母亲复仇。
尚气因为渴望民主自由,后来就跑去了美国,认识了大脸妹女主角,开始在美国给美国人刷盘子,疯狂呼吸着香甜的空气。
但是尚气父亲还是找到了尚气,因为他需要尚气脖子上的钥匙,他希望通过钥匙找到龙魔法村塔罗,因为他听见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尚气母亲并没有死,而是在龙魔法村塔罗。
后来梁朝伟抢了钥匙以后,就准备去龙魔法村塔罗。
被梁朝伟找到关起来的尚气,逃脱以后,就抢先成功到了龙魔法村塔罗,然后尚气在母亲娘家学会了龙魔法,并和父亲展开大战。
最后梁朝伟进入村子,找到声音来源以后,发现了一个封印,他觉得老婆就在这个封印里面,于是他锤爆了封印,结果里面是一个恶魔,原来梁朝伟一直以来听见的“幻听”不是老婆的,是恶魔的诱惑。
恶魔出来以后在村子大杀四方,梁朝伟也被恶魔杀死了,死之前他好像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感到羞愧,于是把十环传承给了尚气。
结局就是尚气带着十环神器大战恶魔,之后被美国复仇者联盟招募。
从头到尾,实际上还是傅满洲的剧本,漫威并没有彻底清除傅满洲元素,而是搞了“曲线辱华”路线。相当于是后期修修补补打补丁,包括选择帅气老戏骨梁朝伟当反派,也是为了撇清傅满洲的辱华问题。
我都把文武描绘的又帅有阳刚了,这样就和辱华没关系了吧?
但是如果你仔细品味以上剧情的话,感觉就是一个字“别扭”。
梁朝伟这个反派,从头到尾的行为,就没什么逻辑可言,开始是征服全世界,然后是因为爱上了尚气他妈,就变成了一个情圣,黑化到处乱搞破坏,结局又被洗白了,原来文武只是一个被恶魔欺骗的情圣。
也看不懂为什么男主角这么恨他爹,中国文化确实是非常讲究为母报仇的,就算男主角爹的训练过于激烈,让男主角不适应,也不至于去恨吧?最多就是远离,你过你的,我过我的。
如果是这样,跑去美国,倒是可以理解,躲一躲。
后来梁朝伟又来抢男主角的钥匙,真的实际上想不通为什么要暴力的抢,难道纯粹就是为了描绘冲突的打戏吗?
男主角也是对自己的母亲有感情的,对吧?那梁朝伟直接发个消息告诉男主角,说我有办法复活你母亲,我们见个面把事情说清楚,说清楚事情来龙去脉,自然就有了钥匙,这不就得了?何必要抢?
反正就是根本说不通剧情,不知道为什么这父子就莫名其妙反目成仇、莫名其妙男主角就恨死他爹,觉得自己是在为了正义而战了。
有没有这种感觉?
其实这本来是一个辱华的剧本,因为开拍前期被国内官媒曾经点评“辱华”,于是漫威就紧急改了辱华的剧情,而因为是改编辱华的剧情,并没有动原著中国儿子反中国爹的主线框架,所以导致人物逻辑就说不清了。
如果你把辱华角色“傅满洲”放在文武的位置上,故事剧情马上就圆了,逻辑马上就通了。
在西方小说、电影里面描绘的傅满洲,基本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到处烧杀抢掠,是绝对黑暗的魔头。
这样替换以后,是不是文武和尚气反目成仇的逻辑马上就顺了?
中国父亲是大魔头,儿子去了美利坚以后,体会到了自由民主,所以就背叛了邪恶的父亲,开始为正义而战。
只是因为漫威想赚中国的钱,所以把意识形态逻辑冲突,改成了家庭伦理剧,说文武黑化的原因是感情纠纷。
美国人啊,终究是太傲慢。
更傲慢的是,尚气部分内容确实拍的不错。特效、打戏、中国山海经神兽刻画的都还不错。
这种感觉就好像,有一个人做蛋糕一流,但是他很喜欢针对你,有一天你成为了他蛋糕店最大的客户,他为了赚你的钱,就不得不给你做一个专属蛋糕,但是他又不甘心,就开始蛋糕里面掺部分奥利给。
尚气的打戏,可能是近几年漫威的巅峰了,特别是最后的决战恶魔,战斗力堪比雷神。
但是这才是“最猛烈的辱华”,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我拍个电影,刻画一个最牛13的美国英雄,然后这是我选角。
实际上,这种刻意的侮辱式选角,和拧巴的反华剧情下,尚气设定越牛,在漫威宇宙里面的地位越高,就越让中国人更加膈应。
就好像如果我选角上面这个图片的人,设定成为美国最强、最辉煌的战斗力,这种故事实际上越热捧,美国那边正常人就只会越反感(当然美国白左可能会惊喜)。
不过如果一个人没什么自尊心,实际上这个蛋糕还是可以吃的,而且味道也可以。而这就是“辱华的最高境界”。
从尚气的特效、打戏、中国山海经神兽刻画来看,甚至包括选角梁朝伟,你会发现漫威是知道美丑的,好莱坞强大的电影工业能力,也足够让漫威有能力拍好一部中国元素的电影。
但是...漫威的态度就是,我有能力做一个好蛋糕给你吃,但是我就偏要在里面掺部分奥利给。
最后伟大的祖国,也霸气的回应了美国的傲慢。
尚气是第一部漫威宇宙没有在中国上映的非限制级电影。
你要装13,就做好装13遭雷劈的准备。
尚气之后,漫威宇宙最重要的一部电影就是《永恒族》。
但是永恒族的剧情,令全世界震惊,美国居然开始美化法西斯了?
据观察者报道:
漫威新片《永恒族》讲述了一群和地球人长相相似但具有超能力的远古人类种族“永恒族”,他们一直秘密生活在地球,用超能力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他们对于人类只能是观测者,但不能实际去干涉人类的行为。
片中设定人类所有的科技都是一个黑人同性恋超级英雄传授给人类的,但他发现人类制成原子弹轰炸了广岛。
目睹了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场面后,他跪在废墟前失声痛哭,“我不应该把科技传给人类,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被这一幕刺激到以后,黑人觉得人类不值得被帮助,于是选择归隐。
我看见以后,我绷不住了,三个重大问题:
1、“目睹了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场面后,他跪在废墟前失声痛哭”。这意思是炸错了?错的是反法西斯的同盟国?轴心国成受害者了?
2、“片中设定人类所有的科技都是一个黑人同性恋超级英雄传授给人类的”。这是要把政治正确的BUFF叠满吗?黑人、同性恋、超级英雄领导人类文明...
3、广岛原子弹是白人炸的吧?怎么要黑人下跪?首先是颠倒黑白,其次就是歧视黑人。
而根据观察者网报道,真相如下:
一手炮制出这段"黑人广岛忏悔”剧情的是日裔编剧马修·弗雷波,他是一名日美混血,拥有四分之一日本血统,爷爷是一名出生在日本的美国移民。
他说自己在加州学习原子弹的有关历史时,班上有过半的同学支持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作为日裔血统的美国人,他为同学们“替这一恐怖举动辩护”感到难受,他希望借助这个片段促使观众“重新思考如何不让这一糟糕的事情重现”,去反思日本平民在这一事件中所遭受的痛苦。
他说:“这是人类的悲剧,本来不应该发生,在原子弹下面,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作为日裔美国人,作为在日本有家人的人,这在我的人生和历史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回避人类的悲剧,它不应该再发生第二次。”
“这是电影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种族、出身、地区,都来思考这件事情,到底做得对不对。”
同时,他认为“是否应该向广岛投原子弹”这个问题的答案处于灰色地带,没有标准答案,并在采访中批判了美国社会中存在根深蒂固的“投原子弹正当化”论。
他说:“投了原子弹就能拯救100万人的生命吗?这个谁也不知道。”
这信息量有点大。
首先这说明日本从来没有彻底的反思过战争罪行,甚至连移民美国的日本人,都还在全球范围用自己的能力洗白日本的罪行,对日本,我们永远要保持警惕。
其次,我算是懂了,为什么是黑人下跪,因为现在的日本还跪着美国白人呢,所以日本人不敢拍白人下跪,于是“重任”就落在了黑人身上。
最后这个事让我感到羞愧,因为这说明日本人都比我们更有国家意识,他们移民了,还能记得祖国,也许这个事值得我们思考。
而更劲爆的是,这可不是我乱编的,而是各方面媒体都报道了的:
“马修还透露,其实这个设定在前期讨论剧本时就在内部产生了极大的争议,尤其是负责海外发行的电影公司担心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有人强烈要求去除这一桥段。在众人争执不下时,是华裔导演赵婷最终力排众议,将其保留了下来,这也让马修直赞她是“极具人文关怀”。”
我血压有点高。
那个日本移民为什么还记得自己是日本人?而赵女士却...
目前关于赵女士的国籍问题有争论,不知道什么情况,和高老师一样是薛定谔状态。所以我也不能乱说,要尊重事实,但是无论她是华裔,还是华人,这个行为都难以接受。
这个日本人,我反对他的无耻行为,这是篡改历史。但是他的逻辑我可以理解,爱国嘛,我也爱,只是我反对爱法西斯的国,我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家庭条件也绝对是远远不如赵女士的。
我只是想对赵女士说,21世纪移民自由,就算你移民了,谁谴责你移民有罪,这都确实是狭义了,是小心眼。
但是你怎样自由都好,你不能去纵容一个法西斯分子去篡改历史吧?
你也是中国的后裔,你敢带着你拍的《永恒族》去南京吗?你对得起广大亚洲人民吗?
这已经不是中国的爱国问题了,这是人类文明底线问题,疯狂的日本鬼子,不仅仅屠杀了大量中国人民,也杀害了很多美国士兵,虽然今天我很反感美国霸权,但是当年我们组成反法西斯联盟的时候。
抗日美军确实是在为人类文明而战,从电影《珍珠港》到《血战钢锯岭》都是有所反映的。
先不说你如何面对中国人,你如何面对二战美国老兵?你准备给美国下一代怎样的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你敢直视慰安妇的眼睛吗?
这种“榜样”,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少一点吧,既对不起中国人,也对不起美国人。
这么看,曾经火热的漫威电影,也快到头了。
就算蜘蛛侠3的噱头再多,也恐怕会成为漫威在中国市场的最后绝唱,只要一想到以后尚气和永恒族会加入漫威宇宙,我就不想看了。
因为我是中国人,仅此而已。
我很喜欢蜘蛛侠3的名字,漫威这种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也许就真的会——英雄无归了。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妙极,日裔在强调九世之仇,华裔在努力脱华入美。
妙极,妙极。
就不知南京在赵大导演的作品里有没有出场的机会呢?
冷知识:
在如今的好莱坞,或者说整个欧美创作圈,基本上政治正确用的越纯熟,越代表一个人水平烂透了只能用这玩意赚钱。
而之前知乎用户有人嘲讽赵婷的时候,某些人就跳出来说至少这人水平可以。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水平可以的导演,干嘛要上这种无聊到老美自己都不舒服的政治正确的桥段呢?
答案只有一个——她如果不上这种桥段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将会更加没有市场。
说白了,水平太次,只能上政治正确了。
所以,下次再有人说赵婷人不成,但是电影拍的可以,你就可以用这玩意拍他脸上,告诉他,一个好的导演是不屑于使用政治正确的,只有那些烂货们才会拍政治正确的电影。
另外——
话说赵婷这货她娘好歹也得负个责吧,最起码封杀一下不过分吧。
美国总统会在日本首相之前为二战战争罪行道歉吗【笑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令人不安的未来:
《永恒族》虚构了一个美国同性恋黑人对广岛核爆下跪忏悔的情节,日本人欢呼雀跃……按照他们的逻辑,日本是受害者,美国是爹,爹不可能有错,既然美日都没有错,那么在他们的认知里,二战的罪魁祸首是谁?
举个例子,乌克兰那边已经篡改历史了,二战和法西斯无关,罪魁祸首是苏联.……
在西方的意识形态宣传下,将来西方民众只记得广岛核爆,还有谁知道南京大屠杀?还有谁记得中国抗战中死难的2000多万民众?
如今全世界能够好好读历史的没有几个人,大部分人还就是靠电影、电视剧认识世界了解历史,那么在日益庸俗化、娱乐化的当代,有一天电影、电视剧就等于历史。
美国的红脖子、黑命贵们不会进图书馆查资料,他们对美国、中国、日本的认知,就来自于各种娱乐文化。几十年前的美国电影告诉他们,中国是盟友,日本是敌人;但今天的美国电影告诉他们,日本是盟友,中国才是敌人……
等到某一天,“正确的共同记忆”真的被篡改了,我们将处于什么境地?
赵婷们显然是玩明白了,她们抓到了美国当下电影圈的“财富密码”,黑人、同性恋、超级英雄、传播了核技术、反战、因为广岛核爆而痛哭流涕下跪谢罪……既讨好了黑人、LGBT,又讨好了日本右翼。
你看,美国白左,和日本右翼,很轻易地就站到一条船上去了,就像当年他们对德意法西斯绥靖,对苏联却无限敌视一样。
美国人早就这么干了,2016年,奥巴马就接受日方邀请,作为美国第一位在任总统,访问广岛,发表演讲,并向原子弹爆炸遇难者慰灵碑献花。所以,这就是美国拉拢日本右翼的政治策略。
《永恒族》这段剧情是日裔美国人编的,但却是中国导演赵婷“力排众议”保留的,这就有意思了,日裔为自己的祖先洗地不奇怪,这叫屁股决定脑袋;但赵婷是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接受中国教育的中国人,她知道14年抗战,她知道南京大屠杀,她知道中国有数千万死难的同胞……由她来给日本法西斯洗地,由她来代表美国人“道歉”,由她来给历史达成“和解”,对于当今的美日右翼法西斯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你看,这是一个中国导演决定的,没有人比她更懂日本吧?
再结合赵婷当年“我的祖国遍地都是谎言”的言论,她干出这种事,是非常顺畅。
当初她的《无依之地》获奖时,无数人为她洗地,说她是“左翼”,关心底层疾苦……我就笑了,我没有在《无依之地》中看到美国流浪汉的悲惨,我只看到了他们“自由的诗意”,赵婷镜头下,流浪只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资本主义豢养的白左文艺圈,有多少真正的“左翼”,不过是“嘴里吃得着肉,心里还保持着不忍人之心,又有了仁义道德的名目。不但骗人,还骗了自己,真所谓心安理得,实惠无穷”。
什么样的“圣母”,才会对法西斯侵略者充满“人文关怀”?
在小慈小悲上大做文章,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屁股就坐歪了,装模作样悲天悯人,但对于真正反人类的恶视而不见,这是对全世界善良人民的大残忍。
此外,这个情节在日本大受好评,很多日本民众对此欢呼雀跃,终于有人“同情日本遭受的苦难”了,认为这是“历史性的胜利”……这让我更坚信日本几十年来没有反思,没有反战,他们只是反战败,他们只是恐惧“清算”,世界上没有什么食草的令和废宅,只有隐藏自己真实意图的耶格尔派!
谏山创的漫画真不错,那群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祖先犯过罪,而是“海那边的是敌人”。还记得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阴间“招魂”吗?
我甚至认为,两颗原子弹结束战争,或许真的是个历史的错误,因为这让日本投降得太快,让美帝国主义攫取二战胜利果实太过容易,日本本土并没有遭到太多损失,“一亿玉碎”没有实现,日本没有被清算和分区占领,日本法西斯也没有真正付出血的代价,那些支持战争的财阀们安然无恙,天皇和战犯们反而得到了美国的庇护……战后直接成了美帝的盟友(走狗)。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民众会反思他们父辈的罪孽吗?
至于赵婷,我无话可讲,我只想问她一句:“你会把你XX卖进XX吗”?
当你决定搞历史虚无主义,去解构苏联和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伟业。
那你就要准备好自己被历史虚无主义解构。
这个文物,是越王勾践剑。注意,它不是刀,是剑。
真的是剑。
真是好剑。
不是一般的剑。
仔细研究它,我们对剑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个日本裔美国编剧给日本鬼子洗地,然后一个华裔美国导演力排众议坚持拍了出来,然后让黑人演员看黑奴不哭看核爆哭的演出来。这是何等的扭曲。
考虑到日军不仅在华罪行罄竹难书,也曾对美军战俘和平民屠杀和迫害,以后谁在给导演洗地,谁就是汉奸,美奸,黑奸,这三个身份任选一个。
再跟我复读一遍:“总局没毙的人可能有漏网的,但凡毙了的电影和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赵女士之前因为被扒皮以前发表过睿智言论,导致无依之地被紧急下架后,就已经宣判了她在我们这是“不受欢迎的外国演艺界人士”了,她就像皮特、让雅克阿诺等前辈一样犯事后几年内是不可能回归大陆市场的了
好在永恒族也很争气,这部电影属于那种你不ban都会激起民愤的那种烂。本片除了赵女士本人还有黑人给日本原子弹爆炸下跪、亚女白男激情戏等许多槽点,以至于在国外都被冲烂了,赵婷这些象牙塔里长大的高华们真的是这个星球上最拉胯的群体,武斗不行文斗也不行。
漫威因为接连黑寡妇、尚气、永恒族作死,之后可能还要连累蜘蛛侠3,2021年愣是在中国一毛钱都没赚到
另一边沙丘刚刚下映,黑客帝国4已经确认引进了,新蝙蝠侠也有很大希望引进,这波啊,这波是华纳赢麻了
这件事看上去很离谱,但实际上不仅离谱,而且恐怖——我们这个世界秩序的根基,正在动摇。
甚至可以说,这件事远比苏联解体(已发生)或者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尚未发生)的影响更大。
当今世界的运行,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联合国框架是基础。联合国的地位谁来维护?美、俄(苏)、英、法、中,五大个常任理事国。就说基本上谁扎刺,无论是傻大木还是卡大佐,基本上五常都给收拾了。
那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合法性又是从哪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准确的说是雅尔塔会议。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国际秩序,实际是二战结果的延续。当年反法西斯的主力五国,也就是今天主导秩序的五常。其他的国家,无论比中国强多少,那也没资格当常任理事国,尤其是德、日两国。
那么毫无疑问,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与五常乃至联合国的合法性之间是正相关。反法西斯绝对正义,五常和联合国就绝对合法,反之亦然。
所以不要以为冷战、中美摩擦恐怖,再怎么恐怖,这都是五常内部的事。苏联敢搞81-西方军演,威胁横扫欧洲,但是他不会把联合国的桌子掀了;同样的,美国干掉苏联,横行霸道这么多年,他也不能取消俄罗斯的常任理事国,也不会想着降低联合国的合法性。你看西方黑苏联,说苏军抢劫财物(他们也没少抢),说苏军奸淫妇女(他们也没少淫),但他绝不敢说苏联不该打德国。
直到特朗普上台。
疫情之前高喊美国优先,把联合国彻底甩一边去,疫情期间还断了世卫组织的供。五常里最强的国家,从联合国框架中获利最多的国家,竟然和联合国势不两立,这叫啥?这叫陛下因何造反。
到了拜登朝,牛逼了,亚裔+非裔,直接来了个跪原子弹亡魂。关于二战和下跪的事情我想的唯一一次是这个
然后这是德国总理跪犹太人,是反思纳粹罪行的。
然后今天,一个中国导演,一个日裔编剧,一个非裔演员,来了个美国人跪日本人,反思原子弹。
我们是被美国和苏联先后拿原子弹威胁的国家,但我们从来没有质疑过广岛长崎原子弹的正义性,为啥?因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不容置疑,质疑这场战争的争议性,就是在挑战联合国的合法性。
然后美国自己拍了个电影,自己给日本人跪下谢罪了。
如果这件事被允许了,日本马上就可以提出东方战场的战胜国对日本“负有罪孽”,起码联合国的合法性在东方就产生了裂痕。
然后这裂痕还是日裔美国人发起,中国导演力排众议,通过一美国电影搞出来的。
“没错,朕身为大明天子,今天就是要带领蒙古勇士推翻明朝邪恶政权”。
我支持实质性的反思。1943年《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歌颂美国,后来却抨击美帝国主义,很多糊涂虫就因此下结论说我们变了,但实际上会不会是美国变了呢?
原子弹既没有杀死裕仁,也没有杀死石井四郎,三十万死难者确实是日本的无辜民众。美军占领日本以后,裕仁照样做他的天皇,石井四郎则凭借细菌战的资料和美国人交易,做了德特里克堡的顾问。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对内对富人征税,投资基础建设创造就业岗位,扶助工农,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对外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参与并积极援助欧洲和亚洲人民对法西斯轴心国的战争。
接班人杜鲁门总统继续了对日战争,但从精神实质上背叛了罗斯福总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塔夫脱-哈特莱法》的通过,麦卡锡主义的盛行,铁幕的落下,希腊内战、中国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爆发,都是杜鲁门时代的事情。
(图为毕加索《朝鲜大屠杀》)
杜鲁门之所以放过裕仁、石井四郎,其中“惺惺相惜”之情,也没那么难以理解了吧?
好家伙,奴隶替奴隶主道歉哭坟,孝到家了。
高华真的有种,我服辣。
纯粹的美奸行为,我要是美国人,非得开几个脚本高强度冲她九九八十一天啊。
这大概相当于国内导演拍了个电影,其中有“八路军战士在被自己打死的鬼子兵面前痛哭反思”这种神特么剧情。
十几年前,钢铁侠1出来的时候,我还有点年轻气盛,在网上说,托尼史塔克跑到阿富汗去,给侵略军送军火,被反抗军伏击了,身受重伤也是咎由自取,反抗军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提供医疗支持,托尼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行为还找机会把反抗军给杀了个干净,这就是美帝国主义霸权思想的集中展现,中国人应该抵制这种政治宣传。
结果被喷的那叫一个热闹。
所以今年我决定中立。
漫威既然决定把mcu直接放到现实世界中,那么迟早会因为太过现实得罪一批人,这难道不是显然可见的吗?至于这时候才震惊么?
安邱侦缉队的贾队长都没有这能耐
有骨气吗?
有骨气的一批。
我赵婷今天就是要喂美国人吃屎!!
摁着你们的头!往你们嘴里塞屎!!
我等了三年!
就为了等一个机会!
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了不起多威风!
我就想证明,中国人也能阴阳怪气大规模挑动国际情绪和国家关系!
我越看越觉得赵婷这姑娘是咱们战忽局的一员虎将啊!
一看就是北美分局川主任和奥书记培养出来的大杀器!
牛皮!
仔细想想,我们有啥好义愤填膺的,日本人恶心美国人,哪边我都不站,我站瓜
高华陷入这种谁都不待见的境地是有原因的。
这个信息暗含的一种隐喻让人不寒而栗。就是侵略者不允许被惩罚,因为会有人打着人性和反思的名义来对惩罚侵略者的人进行谴责。
日本人在二战所犯下的罪行,毫无人性,骇然听闻。我在阅读当时一些纪实和一些老兵的回忆时,会停下来思索,就是日军为什么会如此的肆无忌惮,如此的丧心病狂?
这些人残暴到什么地步呢?
关于一名侵华老兵永富博道(战后改名为永富浩喜)的文章中写道:“杀人之于永富不是作战需要,而是一种人生乐趣。他会发明各种杀人的方法,尽可能地使人死得痛苦而有趣。比如,他会把长矛刺进人的肚子里搅动,然后把碎肉和肠子一起拖出来;比如,拷问的时候他会不辞辛苦地找来大石头和原木,把人的头夹住,然后用刺刀在人嘴里搅;比如: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当着孩子的面折磨他们的父母,孩子哭得越凶他干得越起劲,折磨死父母最后再杀掉孩子;再比如,有一次他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十四个女人和孩子,他便找来干草把他们全部薰死”
关于日军的残暴,这里只录一小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相关的链接。
我这里要说的是,为什么侵略者会有这样的行为,把杀人当作一种乐趣?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如此的残暴,是觉得只要胜利了就不会有人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也无须付出代价。释放心中的欲望和兽性却不需要付出代价,就像一个人杀人之后不会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的状况之下,大部分普通人都会纵容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兽性。
人类是需要制约的,如果侵略得不到惩罚,烧杀掳掠得不到相应的制裁,在这样的诱惑之下,人很快就会堕落,依靠道德和人性是无法制止他们的,唯有惩罚的威胁才能让他们有所收敛。人唯有害怕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才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所以,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本质上是对日本作为侵略者的惩罚,是他们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所应承担的代价,也是他们为自己的兽性该得的报应。
对于侵略者,任何的道德和劝说其实没有任何作用,只有一样的报复才能让他们害怕。如果没有这样的惩罚,那么,侵略者就会像犯罪之后没有得到制裁的罪犯,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犯罪。
因此,惩罚侵略者,其实是制止战争最好的手段。只有得到了足够的教训,遭遇了惨痛的报复,侵略者才不会存在侥幸心理,也才不会蠢蠢欲动。
人性就在那里,人类自我麻醉,自我反思,不停的说我们应该避免战争,我们要爱每一个人。但这样的说法其实从来就是一种幻想,战争是可怕的,任何人都应该反对。很可惜,带来战争的其实是人性,只要人性不灭,战争永远不会停止。企图依靠某种圣母般的爱,让光辉洒遍人间,就以为不会再有战争,这实在是一种可笑到极点的天真。
就人类而言,想要阻止下一场侵略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惩侵略者,让侵略者永远记住自己的行为将给自己,将给自己的国家、民族、亲人、朋友等等带来何等的伤害,这样侵略者才会再发动战争的时候三思而行。
所以,黑人为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流泪实在是一群天真可笑的妄人发出的呓语,他们看到的只有侵略者在被惩罚的时候所受到的伤害,选择性的忘记了侵略者自身行为的残暴和骇人听闻。这样的话术之下,企图让人们觉得,侵略者不应被惩罚,那么,潜意识里,他们是在给侵略者发动下一场战争背书,是鼓励杀人犯下一次继续杀人。
这样的行为,简直不能用愚蠢来形容。
这里有个链接,你能了解二战的日军到底有多变态。
赵婷的叛逆蛮有趣的,她是那种把成长期的家庭变化和情绪,保留到中年,既没有很痛苦也没有很快乐,旧日那些刻骨铭心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仅仅只留下了迷茫。虽然躯壳长大了,但灵魂依旧保持着敏感而又迷茫的状态,她始终都在对抗这成年人的世界,但意想不到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获得成功。
从导演到编剧给白左的投名状,结果惹得人人喊打。
maga觉得赵婷和日裔编剧把伟大的发明都给了大黑人同性恋不够,还要否认美国在二战里的正义性。要知道投原子弹的保罗.贝茨和弗雷德.奥利弗至死都表示自己不后悔,战后不仅以准将和中校的身份退役,还以二战英雄的身份进行演讲。要是否认了原子弹的正确性,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把这两人挖出鞭尸,让二战老兵都道歉。那时的maga不把白宫再次掀翻才怪。
中韩就不说了,美国近年一直调节韩日关系,希望韩日联手搞中国,结果白左漫威这么一闹腾,估计反华最狠的那几个都想骂人。
至于非裔就更不提了,你TM投原子弹的是白人,研发原子弹的是白人,一个黑人同型恋科学家看到那么多黑人被贩卖奴役不崩溃,看着广岛原子弹崩溃,这合理吗?
可能是我不太懂欧美的政治正确
黑人的政治正确在美国。
反思的政治正确在欧洲。
反应黑人反思的政治正确在美国?
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赵婷)力挺一个日裔美国人让一个非裔美国人对白人美国人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进行反思。
(电影基本的设定是,人类所有的科技,都是一个黑人同性恋超级英雄传授给人类的,包括原子弹的技术。)
政治正确真可怕!
睡王主佛保佑,南无天尊玛利亚。
从1895年甲午海战到1945年的抗战胜利,日本人给我们中国人造成了3000万人以上的伤亡,他们只是承受了两颗核弹。
不管是杂穗赵婷还是垢日的日裔编剧弗雷波,他们如果真想对着战争反思,那也是跪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面前,而不是跪在刽子手面前。
有趣的是,这个事情的两位主角一个是美国华裔一个是美国日裔,但是两个人对母国的态度好像正相反
这是治疗低血压的良药啊
某些菁英们不断跟我们普通老百姓割裂。
这是一个怎样的信号?
之前赵微穿日本军旗,到一些演员去供奉日本战犯神社。这是无数次在践踏中国人的尊严啊
如果我没记错,赵婷可不止一次上热搜了。
赵婷还有另外一重身份:
宋丹丹对赵婷的评价:
但赵婷本人对祖国的印象是什么呢?
我从倒数第九行开始翻译。
回头看我十几岁时在中国的时候——那是一个谎言无处不在的地方。 你感觉你永远都没有机会以出去。在我年轻时接受的大量信息都是不真实的。我变得对我的家庭和环境非常反叛。我突然就到了英国,并且重新学习了我的历史课。在一个自由艺术学院学习正治学是一个让我“认清什么是真实的”的途径。我用信息武装自己,并发出挑战。
朋友们,我很好奇,宋丹丹为她骄傲,但是,她为宋丹丹骄傲了吗?
赵婷导演出生于82年,那么她“teenager"的年龄是92年以后,到98年她十六岁出国,那时候的中国正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而她的父亲赵玉吉,可不是普通人: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如不准确请找百度,本人概不负责。
生活在这样的优裕家庭中,会感到“遍地是谎言”,我是不太理解的。
宋丹丹说她会激励无数的中国孩子,我看激励不了,中国孩子可没几个有这么优秀的家长。现在的中国孩子都自信得很爱国,大约也没有几个觉得是生活在一个“遍地谎言的国家”。
以赵婷这样的思想倾向,“力排众议”支持日裔编剧为长岛原子弹下的鬼魂喊冤,就一点不奇怪了。
赵婷是克苏鲁宇宙教育下的产物,本身就非常的逆。
克总的历史教育下,战争中的日本人民是无辜的,所以再配合白佐的洗礼,养成了小仙女赵婷对于广岛的同情。
可以说,一切的根源,都是克苏鲁历史混乱的产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