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电影放映时七八个熊孩子上台嬉闹玩耍,仅一位家长把娃抱走?电影院和家长该如何管理孩子的行为?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场面。看着七八个孩子在黑暗中上窜下跳,甚至跑到银幕前玩闹,而其他家长只是看着,只有一位家长勉强管了管,这不仅破坏了观影体验,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这反映了一些家长在公共场合对孩子的管理是“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可能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或者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所以不愿意去管束。这种“从众心理”和“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是导致这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其次,一些家长可能对公共场所的规则和对他人的尊重缺乏概念。他们可能没意识到,电影院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安静和秩序的空间。孩子们的嬉闹不仅影响了其他观众,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安全感,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来电影院的孩子。

再者,家长自身也可能缺乏有效的管教方法。他们也许尝试过阻止,但孩子一旦撒开了玩,家长可能也束手无策,或者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与孩子发生激烈冲突,最终选择了妥协。

电影院能做些什么?

电影院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当然也有责任来维护观影秩序。

加强前厅引导和提醒: 在售票、检票环节,可以有明显的提示,告知家长“电影放映期间请保持安静,请勿大声喧哗或随意走动”。甚至可以在座位上放置一些温馨提示卡。
设立“家庭场”或“儿童专场”: 针对儿童影片,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家庭场”或“儿童专场”。在这些场次,家长们会更加理解和包容孩子,电影院也可以适当放宽一些限制,比如允许孩子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小声的互动。反过来,在普通场次,则可以更严格地执行相关规定。
配备现场工作人员: 增加巡视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有孩子严重影响观影,可以及时上前进行劝阻和协调。工作人员的态度要温和但坚定,既要达到管理目的,也要避免激化矛盾。
建立投诉和处理机制: 观众遇到扰邻情况,可以方便快捷地向影院投诉,影院也应该有明确的应对流程,比如由工作人员陪同扰民观众到影院外沟通,或者在必要时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例如,劝离)。
设置“育婴室”和“家长休息区”: 对于年幼的宝宝,影院可以提供更完善的育婴设施,让家长可以妥善安置孩子。同时,也可以在观影区域外设置一些简易的家长休息区,让那些实在无法安静观看的孩子,可以在家长带领下到此处安抚,待情绪稳定后再决定是否返回观影。
观影规则的宣传: 影院可以在播放影片前的广告中,加入一些关于文明观影的提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观众,尤其是家长。

家长又该如何做?

家长才是孩子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这件事情上,家长做得够不够,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懂事、有公德心的人。

充分了解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带孩子去电影院之前,家长需要评估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或者平时就比较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保持安静,那么电影院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提前进行观影教育: 提前跟孩子讲明白去电影院需要遵守的规则,比如“电影开始了要安静地坐着,不能大声说话,也不能到处跑,因为这是大家一起看电影的地方。”可以用讲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选择合适的影片和场次: 尽量选择孩子感兴趣、时长适中的影片,并且最好选择非高峰时段的场次,这样即使孩子有些小动静,对周围人的影响也会小一些。
全程陪伴和引导: 孩子在观影过程中,家长必须全程陪伴,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一旦发现孩子有坐不住、想动的迹象,要及时安抚和引导,比如用手轻轻拉住孩子,或者小声提醒。
对孩子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要勇敢地站出来,及时制止并向其他观众道歉。那种“熊孩子”就是“熊家长”的延伸,家长不能推卸责任。如果孩子实在无法安抚,最好的选择是带离影院,避免继续影响他人。
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的行为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自己也在电影院里玩手机、吃东西发出很大的声音,那怎么能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呢?

总结一下:

这场面,说到底是个社会公德和家庭教育缺失的缩影。电影院和家长都有责任。电影院需要提供更好的管理和引导,而家长则需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他们明白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更和谐、更愉快的观影环境。

至于那个唯一的家长,虽然她只抱走了自己的孩子,但至少她已经做出了行动,这比那些袖手旁观的家长强多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榜样,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能够从中学习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到类似的事,我的经验是——谁收钱找谁负责。

很多评论都在指责家长,说教育失败,不负责等等。但所谓人过一百形形色色,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有良好的素质,但可以有另一种解决的思路,对于花钱服务的地方,谁收钱找谁解决。



先说自己遇到过一次类似的事情。

地点某知名品牌店,排队结账人很多,结账太前面空间小,人流不那么整齐,我手里拿着东西老老实实排队,忽然就有一个女人旁若无人插在我的前面。

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和她理论,但个人经验这么干意义不大。

对她制止斥责,最可能的结果是她破口大骂,然后俩人互相言语攻击,甚至最终扭打一团。

最终我失去好心情,可能身体和心理受伤;她失去好心情,被社会给予一次教育和毒打,补上父母欠缺的一堂课,或许变成个守礼一点的人,或许没啥变化,但都对劝阻者无益。

一个人的素质是逐渐形成的,她父母20年没能教育好的三观,想通过几句说教或给个教训就板正过来太难了,大家也没有这个义务。

作为陌生人,为她普及正确的三观没有任何收益,平白承担了风险,显然是不划算的。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不说话,期待别人干预。

如果没人干涉,那么所有排队的人的利益都受到一些损失,但比劝阻可能的风险又小多了。



那么在这件事里谁应该对顾客的体验负责?商家。

我们去品牌店购物,为客户提供有序安全的购物环境是商家基本的责任。而且这部分的成本已经包含在品牌溢价中。我们不去鱼龙混杂的小市场,来你这里不就为了个舒心么。

所以我当时没有和插队的女人直接起冲突,而是等到队伍前进到结款台的时候,向售货员提出:

“希望维护一下正常的购物秩序,这个女人是插队进来的,请先为排队的顾客结账!”

结账的店员有些错愕的抬头看了一眼,又询问的看向一旁帮助打包的同事,那位可能想息事宁人,走到另一台收银机说“您过这边来,我先给您结账。”

我表示拒绝,拿出来手机开启摄像。和店员说“我不需要优先结账,只希望你们维护一下店内秩序。作为一个品牌商维护所有按序排队顾客的利益不是应该的吗?”

过程中前面的插队女人对我怒目而视,并叫嚣“你说谁插队了,你站哪里就是队?”

我不与她交流,因为她一分钱不欠我,我也没义务为她普及公共道德。我和她唯一的交集是此刻我们都是这家店的顾客,应该享受到安全且有序的购物环境。

而这种最基本的权益,不应该是我通过与其他顾客的对抗来争取的,这是店家的责任。



为什么在之前店员不制止?

在你投诉之前,或许有的店员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事态发展,因为他觉得这是顾客之间的问题,和他没利益关系。

当你开始要求他代表品牌店做出选择,这件事就成了他的问题,因为没有店员敢代表商店去支持插队的人。所以店家一定会站在你的同侧,因为你占理。

要求店家表态这个过程,就是把你占理这点放大,逼迫有干预能力的店家履行他们的责任。

所以我再次对店员申诉:“我在你们店里购物,因为提醒有人不排队导致现在被威胁,你们能保障店里的秩序和顾客的安全吗?不能的话我自己报警。”

这时候店长出来了解情况,旁边的人纷纷证明这女人是插队的。店长给她带到一旁劝说,我继续结账。



这次电影院的事情我觉得也一样。主角换成几个熊孩子,纵容的是家长。

为什么没人站起来去驱赶?因为不划算。为了自己正常的观影权利,和几个素不相识的家长起冲突,打赢吃官司,打输更窝囊,这电影看得太闹心了。

那么谁应该对观众们“电影院内的安静观影环境”有责无旁贷的维护责任?

影院。

我们买几十元的电影票,如果进了影院发现满地垃圾,座椅肮脏,是否会向影院投诉或给予差评?肯定的。

那么,台上多了几个熊孩子,没人收拾。和前面的那些场景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花这么多钱买的票看电影,你们就提供这样的环境?

有担当的影院应该第一时间派人劝阻,将孩子和家长请出放映厅。

如果员工推脱“我们管不了,你找他们父母说去吧。”那么这种不作为将砸他的饭碗。

家长与熊孩子和我没关系。我付费给影院购买良好的观影体验,影院没能提供,就是影院的问题。



类似情况还有:

出去吃饭,邻桌客人抽烟;高铁上车座位被人占;酒店睡觉隔壁客人吵闹等等。

大家碰到类似情况建议不要直接去和对方客人起冲突。不是胆小,而是没必要。最后你俩打成一团,店家报警,还会无辜的说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打起来了。

店家收了顾客的钱,就应该提供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有人破坏的时维护,有人骚扰时制止,这是商家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如果因为一时失察没有看到,那么在客人反映了之后应该立刻处理,对破坏秩序的人进行劝告或驱离。

对比个人,商家有场地和服务管理权;有安保、摄像头和员工作为管理工具与手段,维护秩序更容易且安全,还可以通过黑名单等方式限制对方下次进店,在维护秩序中处于强势方。

而个人直接起冲突则将自己变成了维护大众秩序的孤胆英雄,把店家的责任变成了顾客的责任。

所以,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别生气,也别和家长起冲突,直接找影院投诉,监督他们怎么做。

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处理,那么长期来看,口碑会差、客人会流失,最终会投入更多支出聘请专业的安保人员,解决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压一根黄瓜:这些熊家长会说——你以后也会有孩子!


其实简单来说,这事就得罚家长,使劲罚。

有些熊家长不守规矩养出这种熊孩子,本来就该承担责任。



是,谁都可能有孩子,可不是每个人都看不住自己家的神兽。


我娃爪贱乱摸东西、在公共场合不守规矩乱跑会挨训。


一来脏,二来危险。


我作为我娃监护人,不会惦记我娃健康安全这事儿全靠别人上不上心。




有些只知道生不知道养的家长,真看不住孩子的就别带他们来这样的地方碰瓷。

人类社会有人类社会的规则。



这些人就得让他们付出巨额代价,才能杀鸡儆猴。


正因为【它还只是个孩子】,所以监护人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管理【它】。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坏了,坏了!我觉得这位视频拍摄者可能要“来事”了........

因为可能过几天,这几个“熊孩子”的家长就会找上门来:

“听说你花了一张电影票的钱,看了两场电影,还看了我们家孩子的表演,还给发网上了........你是不是得给我们孩子劳务费,精神损失费,青春损失费........你看我们孩子演出的费用,算你少点,精神损失费什么的也给你打个折,一口价10万,咱们私了,怎么样.........”


毕竟“熊孩子”的背后是一群“熊家长”嘛.........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