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电影《决战中途岛》中给了哈尔西很多戏份,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却被边缘化?

回答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在选取历史叙事时,确实在人物刻画和侧重点上引发了一些讨论,尤其是关于哈尔西、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这三位关键指挥官的呈现方式。要理解这种安排,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为什么哈尔西的戏份相对较多?

戏剧张力与观众代入感: 哈尔西将军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性格鲜明且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他敢于冒险、情绪外露,在战前和战时都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和言论。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天然地倾向于塑造更具戏剧冲突和情感起伏的角色。哈尔西那种“好斗”、“不屈”的精神,以及他在战前因病无法指挥而产生的“缺席”和随后的“回归”的线索,都能为影片提供更强的叙事动力和观众的代入感。观众更容易被他这种饱含情感的领导风格所吸引,也更容易理解他作为“硬汉”形象在整个战争中的作用。
“愤怒”作为驱动力: 在电影中,哈尔西对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愤怒,以及他渴望为太平洋舰队复仇的情绪,被塑造成他参与中途岛战役的重要动机。这种“复仇”的叙事线,虽然简化了复杂的战略考量,但却非常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也为他的人物弧光增添了情感上的厚度。
与尼米兹的互动: 哈尔西与尼米兹的互动也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情节线。哈尔西的冲动和尼米兹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主帅与副将”之间的互动,能够更好地展现尼米兹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决策艺术,以及他对属下的信任与驾驭。

为什么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的“边缘化”?

历史贡献的复杂性: 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杰出的指挥官,他们在中途岛战役中的决策和指挥是战役成功的基石。
斯普鲁恩斯: 作为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舰队规模、兵力对比)做出了大胆而果断的战术决策,尤其是在战机起飞时机的选择上,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但最终获得了巨大回报。然而,他的指挥风格相对更为冷静、理智、注重数据分析,缺乏哈尔西那种戏剧性的个人表达。他更像是一位“幕后英雄”,他的伟大体现在其精准的判断和对风险的控制上,这些特质在银幕上可能不如外放的情感和英雄主义来得吸引人。
弗莱彻: 作为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是实际战役的执行者,他负责调动航母编队、组织侦察和攻击。他的功劳同样巨大,但他的角色更偏向于战术执行者和现场指挥者。他的工作更加具体、技术性更强,如何在电影中将这些复杂的战术部署和指挥过程生动地呈现给大众,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冗长和枯燥,本身就是一个挑战。电影可能需要简化这些细节,将焦点放在更宏观的战略层面和更具个人魅力的角色上。
电影叙事的需要: 电影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必然需要对史实进行取舍和聚焦。
突出核心冲突: 电影往往需要一个清晰的叙事主线和主要矛盾点。将哈尔西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以更好地串联起战役前后的情感波动和战略决策。他的“不在场”反而成为了一个制造悬念和对比的元素。
人物扁平化: 为了让观众快速理解角色,并使之符合一定的类型片设定,导演有时会选择将部分历史人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扁平化”处理,将他们塑造成更易于理解的符号。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可能被定位为“冷静的战略家”和“高效的执行者”,而这些特点在电影中可能无法得到像哈尔西那样充分的展现。
“英雄”叙事倾向: 在战争电影中,观众普遍期待看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或者至少是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领导者。哈尔西恰好符合这一形象,他的“热情”、“勇敢”甚至“莽撞”,都更容易被包装成吸引人的英雄特质。而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的伟大之处在于其默默无闻的贡献和精准的决策,这些在叙事上可能需要更深入的铺垫和更细致的刻画才能被观众充分理解,而电影在追求观赏性的同时,往往会优先选择更直观、更具情感冲击力的叙事方式。

如何看待这种处理方式?

从历史纪录片的角度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它削弱了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在战役中的核心地位和巨大贡献。历史研究者和对中途岛战役有深入了解的观众,可能会对这种“厚此薄彼”感到不满。

然而,从商业电影的创作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电影艺术需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和观赏性,选择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人物来驱动叙事,这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哈尔西鲜明的个性和戏剧化的经历,使得他成为电影中一个更具“故事性”的角色。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欣赏电影带来的视觉震撼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意识到它在历史呈现上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真正功臣。 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讲述“复仇”与“胜利”的英雄史诗,而非一部严谨的历史事件全景式记录。它成功地让哈尔西这个人物活跃在银幕上,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的功绩,可能还需要观众自己去挖掘和品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这次中途岛是个独立电影,大家凑一亿美元拍着开心的,演员钱没给够;

视角问题,贝斯特视角和弗莱彻无关,所以弗莱彻被删了;

贝斯特视角和斯普鲁恩斯有一点关系,这个戏份可多可少,但拍着开心的电影,演员技术包括导演水平都比较中庸,这个人太难演了干脆戏份少点。

2作为一个外行观众,我认为这角色不是不好演,是TM太难演了。

1)此人性格刻薄爱算计,比较冷漠寡恩一个人(我回答里说过)。好吧,如果我是一个普通导演,那我想让一个水平还行冷漠寡恩的角色装个B………

此人现实中不抽烟,所以这样的戏份不能设计(76版中途岛是怎么都没办法了,其中的斯普鲁恩斯抽烟,但这是再创作了)。新版中途岛里有一个装B桥段,哈尔西拿出打火机把尼米兹的机密电报烧了,表示一下破釜沉舟的决心。哈尔西烟瘾很大,斯普鲁恩斯不抽烟哪来的打火机?这类桥段没法拍。

此人现实中不喝酒,所以这类装B戏份还是不能设计。什么打完中途岛我敬大家一杯,别想了。

此人憎恨抛头露面。所以你想拍他冒着轰炸指挥若定还是算了吧,他现实表现就是司令室里和参谋团对着一堆图表斤斤计较。

导演:我还是把你戏份删到3分钟吧………

2)此人性格不是悲观(另一个回答提了),是特别悲观,而且特别喜欢说难听的实话。就是那句,“阴阳怪气的,举报了”(逃)——堪称USN无机酸第一人,这个阴阳怪气还必须是一个非常悲观的人的阴阳怪气。如果要给他编台词难度也太高了,你让我编一段符合的那我得先想俩小时,各位可以在评论区集思广益,但我是导演我应该编不出来了。

举几个现实中的例子:

斯普鲁恩斯自己中途岛前一天勤务兵来找他,说将军我已经把您个人用品打包搬到企业号上去了(意思是我主动给领导干活),结果对方没有被拍马屁,还急了,说你全带上去干什么?要是航母被炸翻了不全没了吗?(海军传统是剩下的私人物品会被寄给家属,少拿一点就能多给老婆留点遗物)算了你拿都拿了。

冲绳战役有一天他在甲板上散步,旁边参谋和他聊天,恭维说“将军,今天天气晴朗(我军海航大有作为)”,他说“对,神风攻击的好天气”。

是不是滋味的一个,摘自07年一本通史类读物引用相关人员的回忆:

Following the battle of Midway, one of Spruance's staff read aloud a radio news report of a particularly gruesome mur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other staff officer wondered how anyone but a madman could be capable of such a thing. Spruance quietly replied, "What do you think I have been doing all morning?"

中途岛之战打完,舰队返航的途中军官吃晚饭(这个是在wardroom一块吃的领导也在),仗打完了无线电管制解除,是可以听广播的。参谋团里的一个成员听广播里在讨论最近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特别残忍的杀人案,就和旁边人聊这事,两人最后得出结论: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犯下这么残忍的蓄意谋杀罪行。斯普鲁恩斯听见议论,说:“要是这样,那你们俩觉得我直到今天早上为止都在干啥?

我不知道那一桌其他人之后是怎么吃下自己那几口饭的………


所以这样拍没问题。


多说一句,弗莱彻教条不至于,他水平很高,有争议那也是瓜岛的事,中途岛弗莱彻就是大功臣。他太冤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在选取历史叙事时,确实在人物刻画和侧重点上引发了一些讨论,尤其是关于哈尔西、斯普鲁恩斯和弗莱彻这三位关键指挥官的呈现方式。要理解这种安排,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哈尔西的戏份相对较多? 戏剧张力与观众代入感: 哈尔西将军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性格鲜明且充满英雄主义色彩.............
  • 回答
    “电子竞技员”正式成为一种职业,这绝对是中国乃至全球电竞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我们这些深耕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头上的变化,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可、一种价值的肯定,背后承载了太多期待和变革。首先,说说我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觉得这是一种迟到的、但又无比重要的承认。我记得刚开始接触.............
  • 回答
    本田中国发布全新电动化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之后,所有新车型都将是电动车。这个决定无疑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对本田在中国市场的未来,乃至全球电动化进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要深入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首先,这是对全球汽车产业大势的积极响应和战略卡位。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
  • 回答
    电影《永恒族》(Eternals)导演凯特·休斯(Kathryn Bigelow)和编剧凯特·塞格琳(Katrin Schell)的创作选择确实引发了关于文化敏感性、历史记忆与电影叙事的广泛讨论。其中,黑人角色对广岛核爆的痛哭反思这一情节,可能涉及对历史创伤、种族主义与核武器灾难的多重隐喻。以下从多.............
  • 回答
    如何看待电影《长津湖》豆瓣评分7.6?《长津湖》自上映以来便备受瞩目,其在豆瓣上的评分也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豆瓣评分7.6,这个数字并非高得离谱,但也绝不低,对于一部商业大片而言,尤其是一部带有强烈主旋律色彩的电影,这样的评分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电影在观众群体中获得的普遍认.............
  • 回答
    电影《纯洁心灵之なさ单》及其出品方与豆瓣网之间的争议,被广泛视为一场典型的“碰瓷”行为,其核心在于出品方通过制造舆论、引导公众认知来为电影未能达到预期的市场表现寻找替罪羊。这场争议之所以引人注目,并被贴上“碰瓷”的标签,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事件的起因与发展:1. 低评分与口碑危机: 《纯洁心灵之.............
  • 回答
    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 45 亿,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市场表现的惊人之处: 中国电影市场新纪录的创造者: 45 亿票房并非只是一个数字,它意味着《长津湖》超越了此前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
  • 回答
    电影《至暗时刻》在IMDb和豆瓣上的评分差异,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考虑到它经历了一次比较明显的评分波动。如果单纯看最初的5.8分,这个差异就相当大了,但如果参考现在7.4分的IMDb分数,虽然仍有差距,但显得更接近一些。不过,即便如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是值得细致分析的。首先,我.............
  • 回答
    “《澎湖海战》在江苏备案立项,即将开机”——这句话一出来,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立马涌上来一股子复杂的情绪。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官方新闻,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澎湖海战,这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节点,尤其是对于台湾以及整个海峡两岸的民众来说,都承载着太多.............
  • 回答
    电影《八佰》中出现国军枪杀日本战俘的情节,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议较大的细节。要理解这一情节,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电影表现手法、以及它可能传达的意图。历史背景回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电影《八佰》并非一部百分之百还原历史事件的纪录片,而是一部具有艺术加工的剧情片。虽然它以“八百壮士.............
  • 回答
    《长津湖》票房超越《战狼2》成内地影史冠军,吴京“战狼”IP的巅峰,但未来路在何方?2021年国庆档,《长津湖》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票房市场,最终以超过56亿人民币的成绩,成功登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榜的冠军宝座,正式将曾经的纪录保持者《战狼2》挤落神坛。这一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
  • 回答
    近日,关于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部分场次出现的“粉丝锁场”现象及其后续的院线强制退票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让不少观众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得说说这个所谓的“粉丝锁场”。这词儿一听就带点营销的色彩,字面意思就是粉丝为了支持自家偶像,通过购票的方式.............
  • 回答
    《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触动我心弦的,莫过于那个小女孩,普珍,为了朝圣而选择辍学,日复一日地磕着大头。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选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中那些被现代生活消磨得差不多的纯粹与信仰。初次看到普珍,她脸上还带着孩童的稚气,眼神里是藏不住的好奇和对世界的探索。可当她站.............
  • 回答
    关于电影《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在5月30日致国家电影局的一封信,这事儿在业内和网络上都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封信,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封信的背景。毕志飞这个人,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他的电影《逐梦演艺圈》,就算你不看电影,可能也听过它的“大名”。这部电影当年上映.............
  • 回答
    在我看来,《正义联盟》里的蝙蝠侠,与其说是那位高高在上、运筹帷幄的黑暗骑士,不如说是一位在极端压力下,努力扮演着那个“英雄”角色的普通人。这部电影,无论是原版还是扎导剪辑版,都试图展现蝙蝠侠的另一面,而我个人更倾向于扎导版所呈现的那个更有人情味、也更具挣扎感的角色。我们先说说本·阿弗莱克版本的蝙蝠侠.............
  • 回答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一个绕不开的争议点,就是它与“现实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所谓的“魔改结局”。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来捋。首先,关于“抄袭真人真事”的说法,这确实是很多人在观看电影后产生的联想,也是引发争议的根源。电影的故事线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父母.............
  • 回答
    《长津湖》在中国影史上的高歌猛进,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更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文化心理和叙事偏好。与其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成功”,不如尝试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个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首先,“历史的厚重感与民族叙事的强大吸引力”是其成功的最直接原因。《长津湖》选.............
  • 回答
    电影《八佰》在知乎和豆瓣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口碑现象,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简单来说,知乎上对它的评价更偏向于“理性分析”和“历史考据”,而豆瓣上则更侧重于“观影感受”和“情感共鸣”。这两种评价体系的不同,自然就导致了口碑的巨大差异。知乎:高屋建瓴的“技术流”与“历史党”在知乎上,关于《八佰》的.............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场面。看着七八个孩子在黑暗中上窜下跳,甚至跑到银幕前玩闹,而其他家长只是看着,只有一位家长勉强管了管,这不仅破坏了观影体验,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这反映了一些家长在公共场合对孩子的管理是“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可能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或者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也是.............
  • 回答
    《流浪地球》开拍:中国科幻电影的雄心与挑战当《流浪地球》这个名字在中国电影界被首次提出时,许多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既期待又忐忑的情绪。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诞生,更像是中国科幻电影迈出的一大步,一个承载着民族想象力和工业雄心的实验。梦想的种子:从刘慈欣的原著到大银幕要理解《流浪地球》的开拍,首先要回溯到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