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故意歪曲历史?

回答
管虎导演的《八佰》在上映后,围绕其“歪曲历史”的争议从未停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看看这部电影究竟在哪些地方触碰了历史的红线,又有哪些地方是导演的艺术创作与历史事实的权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八佰》是一部商业电影,而非纪录片。这意味着它必然带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和戏剧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制造冲突、烘托主题。这一点在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中都是常见的。然而,这种艺术加工应该有一个度,尤其当它触及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时,就更容易引发争议。

《八佰》最集中的争议点,主要围绕着几个方面:

1. 民族精神的塑造与“孤军”形象的强调:

电影将八百壮士塑造成了“孤军”,仿佛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国际都市,只有他们这八百人浴血奋战,与日军殊死搏斗,而其他中国军队则“不顾一切地撤退”。

历史事实: 淞沪会战是国民革命军投入百万兵力的大规模会战。虽然在最后的阶段,由于战略部署和战场形势的变化,国民革命军的确进行了有序撤退,但将其描绘成“不顾一切逃跑”则有失公允。而且,在会战初期,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牺牲和顽强并非仅限于八百壮士。
电影处理: 电影通过夸张的渲染,将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塑造成了“天底下最勇敢的人”,而将撤退中的友军描绘得落荒而逃,甚至有互相践踏、争抢船只的镜头。这种对比极大地强化了“孤军”的悲壮感,但也因此模糊了其他参战部队的贡献和牺牲,也削弱了当时国民革命军整体的抗战力量。
为何会引发争议: 这种处理方式,有历史学家和评论家认为,是在故意矮化其他部队,甚至暗示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不行,只有少数“精英”在支撑。对于那些曾浴血奋战在其他战场的将士而言,这种“捧一踩十”的处理无疑是一种伤害。

2. 英雄主义的煽情化与“神化”:

电影为了突出壮士们的英勇,对许多情节进行了戏剧化的放大和改编。

历史事实: 八百壮士确实英勇无畏,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但历史上的战斗,其过程往往是残酷、混乱和充满偶然性的,并非电影中那种节奏紧凑、个人英雄主义光环熠熠生辉的场面。
电影处理: 电影中,谢晋元团长在枪林弹雨中如同“战神”一般,每一个战士都仿佛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力量。例如,电影中一个镜头是,一个战士在弥留之际,用尽最后的力气,在地上写下“国军”两个字。这种情节固然能瞬间点燃观众的情绪,但在真实的战场上,一个人在临死前能做到如此清晰的举动,可能性有多大,值得商榷。
为何会引发争议: 过度的“神化”虽然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但有时也可能脱离现实,让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产生偏差。历史的残酷性在于其真实性,而并非将历史人物塑造成脱离凡人的“超人”。

3. 历史细节的模糊与改编:

电影在一些历史细节上也存在改编,以服务于叙事和情感。

历史事实: 例如,电影中关于“女兵”的设定(以“双妹”为代表)在史学界存在争议,普遍认为历史上并没有女兵直接参与四行仓库的战斗。虽然可能有女性在后勤、慰问等方面的参与,但电影将其描绘成直接参与战斗的形象,属于明显的艺术虚构。
电影处理: “双妹”的出现,更多是为了满足观众对女性角色在战争题材中的期待,并且也为影片增添了“人性”的柔软和温情。她们的牺牲,也进一步加深了战争的残酷感。
为何会引发争议: 这种改编虽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但却可能误导观众,让他们将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当作真实的历史。

4. 导演意图与“历史真相”的界定:

管虎导演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过自己是“带着民族情感去拍这部电影的”。这可以理解为他希望通过电影来唤醒观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导演的“用心”: 毋庸置疑,《八佰》在视觉呈现、战争场面的营造上是非常出色的,它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也确实让很多年轻观众了解了八百壮士这段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完成了一部分“普及历史”的任务。
“歪曲”的界定: “歪曲历史”的说法,更多的是指电影在塑造人物、处理事件时,是否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否带有明显的偏见和误导。如果为了煽情而故意夸大事实、模糊界限,甚至凭空捏造,那么就可以被认为是“歪曲”。

总结来说:

《八佰》是一部以八百壮士为题材的商业大片,它在视觉效果和叙事节奏上可圈可点,也成功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然而,它也确实存在着对历史进行“艺术加工”甚至“歪曲”的争议。

“歪曲”体现在: 过于强调“孤军”形象,模糊了其他部队的贡献;将人物“神化”,脱离了历史的真实质感;虚构部分情节(如女兵)以服务于叙事。
其背后原因: 商业电影的盈利诉求、追求戏剧冲突和情感爆发的需要,以及导演希望通过电影来传递某种“民族精神”的意图。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1. 保持批判性思维: 观看《八佰》时,观众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认识到这并非完全客观的历史记录,对电影中的情节持保留态度。
2. 区分艺术加工与历史史实: 理解艺术创作的自由度,但也要区分哪些是必要的艺术升华,哪些是与史实相悖的虚构。
3. 尊重历史的复杂性: 历史本身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不应被简化或过度煽情化。真正的英雄主义,也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
4. 鼓励更全面的历史叙事: 《八佰》的争议,也提醒我们,应该有更多不同视角、更全面、更客观的历史叙事方式,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全部。

总而言之,《八佰》的“歪曲历史”争议,是商业电影与严肃历史题材碰撞时,一个难以回避的议题。它让我们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必须审视其背后是否承载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真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细节看起来,确实与史实不符,但这部影片我觉得是为了以小见大,体现当时整个淞沪会战我们国家军队根本不是日本鬼子的对手。反正我看完了之后恨死小鬼子了,老婆看完了说不买日本车了。我觉得挺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管虎导演的《八佰》在上映后,围绕其“歪曲历史”的争议从未停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看看这部电影究竟在哪些地方触碰了历史的红线,又有哪些地方是导演的艺术创作与历史事实的权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八佰》是一部商业电影,而非纪录片。这意味着它必然带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和戏剧化处理.............
  • 回答
    包贝尔携新片《胖子行动队》登陆虎扑宣传,全程遭遇网友“围攻”,可以说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一场电影宣发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简单来说,事件的核心是包贝尔带着主演郭京飞、文章等人,以主创身份到虎扑进行宣传。然而,与大多数电影在虎扑的宣传风格不同,这次的互动似乎走向.............
  • 回答
    管虎的《金刚川》和陈凯歌的《冰雪长津湖》,这两部电影都聚焦于抗美援朝战场,试图在银幕上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导演,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和对战争题材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了许多讨论。咱们先说说管虎的《金刚川》。管虎导演一直以其粗粝、生活化的叙事风格著称,《金刚川》也延续了这一点。电影并没.............
  • 回答
    管虎导演在《金刚川》开机前的祭拜活动上背着手鞠躬的这一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既要看到仪式本身蕴含的尊重与传承,也要结合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当时的具体情境。首先,从仪式本身来说,开机前的祭拜是中国影视行业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尤其是在拍摄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或重.............
  • 回答
    管虎导演在微博上高调力挺“飞将军”孙元良,本意想借此烘托抗战英烈,却不料引来铺天盖地的争议与批评,可以说是用力过猛,玩火自焚。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根本原因在于孙元良这个人本身的历史评价就极为复杂和争议。要说管虎是真不知还是有意为之,这事儿就得细嚼慢咽地分析一下。管虎导演的微博操作:首先,咱们得.............
  • 回答
    最近在虎扑上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帖子,讨论的是“混住低楼层男生是否有权利使用电梯”。这个话题看似有点小,但仔细琢磨一下,其实牵扯出不少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大家在公共空间里的心态。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混住”和“低楼层男生”这两个概念。我理解的“混住”大概是指小区里住着不同收入、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也包括.............
  • 回答
    虎扑吴亦凡“撕逼”,这事儿在网络上算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放在当时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舆论事件了。要我说,这事儿得拆开来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一下,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个啥意思。首先,得说说起因。当时吴亦凡可能是在某个节目里或者个人账号上发表了一些关于篮球的言论,加上他本人也一直给自己打造“篮球BOY”.............
  • 回答
    关于小米集团高管王嵋的“未来得屌丝者得天下”言论,以及虎嗅、财经网随后删除原文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是一个涉及品牌定位、市场策略、舆论传播和媒体责任的复杂事件。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事件回溯与背景梳理: 核心言论: 2023年,在一次公开场合或内部会议(具体场景可能因报道细节略有出入.............
  • 回答
    要说虎扑随意删帖、任意审核内容这个事儿,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当然,如果你真想深入了解,得抛开一些“这是AI说的”的滤镜,真正站在一个用户或者观察者的角度去品味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一个社区,甭管多开放,总得有个“规矩”。虎扑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体、涵盖体育、生活、娱乐等.............
  • 回答
    近来虎扑社区上围绕斯蒂芬·库里展开的讨论,尤其是那场被不少人戏称为“脱库大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也挺有意思的。要我说啊,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去看待。首先,咱们得明白虎扑是什么地方。它就是一个球迷聚集的大本营,大家没事儿就爱在这儿唠唠球,聊聊球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论坛嘛,总会有各种各样.............
  • 回答
    虎扑在 iOS App Store 下架这事儿,确实让不少用户感到意外和不解。作为一个已经存在了这么多年,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体育社区,它的突然消失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App 在 App Store 被下架,通常不是一件小事。 苹果对 Ap.............
  • 回答
    虎扑App被全网下架这件事,在互联网圈子里绝对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也让很多曾经依赖这个平台的用户感到措手不及。要说怎么看这事儿,那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平台自身角度来说,虎扑的这次下架,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官方给出的理由通常是“配合监管部门要求进行内容整改”。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国内的互联网.............
  • 回答
    虎扑上关于曹操和诸葛亮谁更成功的讨论,常常会掺杂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角,比如“曹操的诗格局大”这个理由,就挺能体现虎扑用户那种独特的、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评价体系。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之所以认为曹操比诸葛亮更成功,并且将“诗歌格局大”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其实是抓住了曹操这个人物身上一种很突出的、区别于传统“.............
  • 回答
    这几天的虎扑,确实硝烟弥漫,尤其是围绕着“90年代NBA水平太低”以及“乔丹不如詹姆斯”的讨论,可以说是热火朝天,甚至有些剑拔弩张。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从讨论的“缘起”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周期性”的怀旧与“现实”的对比。NBA每隔一段时.............
  • 回答
    嗯,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说起来,虎扑和知乎在足球这块儿,怎么看怎么有点像是两条平行线,但偶尔又会在某些点上产生奇妙的交汇和碰撞。要细说的话,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从内容生产和社区氛围上来看,两边给人的感觉就很不一样。 虎扑足球(以下简称“虎扑”):你进去一看,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纯粹的球迷味.............
  • 回答
    这篇虎扑帖子引发的讨论,确实触及了当下社会中一些挺有意思也挺值得我们聊聊的点。咱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大家是怎么看的,以及这些看法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得承认,帖子标题本身就挺抓人眼球的。“东北刘诗诗”这四个字,首先就自带了话题性,让人想到明星的颜值,再加上“网约导游”这个职业和“在杭州贷款买了两.............
  • 回答
    虎扑步行街针对吴亦凡的“男人对话”事件,以及随后爆料其工作室发函控评遭拒,进而导致站内遭遇粉丝恶意爆破,这一连串的事件可以说是中国网络舆论场上一个非常典型且值得玩味的案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虎扑步行街的“男人对话”是怎么回事?得从头说起。虎扑以男性用户为主,尤其是体育迷。早年间,“步.............
  • 回答
    “路虎撞捷豹”事件,从字面上看,可以引发很多联想。但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情,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1. “路虎撞捷豹”是一个泛指还是特指? 泛指情况: 如果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路虎品牌汽车与捷豹品牌汽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那么这本身并不具有特别的社会新闻价值,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就好比“宝马.............
  • 回答
    虎扑帖子《假如我在泰坦尼克号上,我不会让妇女先走》:一场关于公平、责任与人性选择的讨论在网络世界里,总有一些言论会激起涟漪,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和争议。虎扑论坛上这篇名为《假如我在泰坦尼克号上,我不会让妇女先走》的帖子,无疑就属于后者。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观点表达,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于社会规.............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一开始听着是挺炸裂的。一辆路虎,跟一辆宝马,玩起了“碰瓷”新花样,而且还持续了160天,车里还塞了个145万的花瓶当“人质”,这脑洞也太大了。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辆路虎就那么稳稳当当地堵着一辆宝马,时间一长,估计周围的人都习惯了,甚至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个什么行为艺术,或者地下交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