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是头等舱男女比1:1,二等舱2:1,三等舱3:1,因此如果不能直接使用“让头等舱先走”的方法,”让妇女儿童先走“是一个用来以最高正确率classify高等公民,且让人可以接受的特征feature。
相比之下,克拉玛依大火的"让领导先走”就太naive了,后来广受诟病。现在的聪明人,如果遇到克拉玛依大火那样的情况,一定是“让男性先走”,这样领导照样也可以脱险,还能顺便把矛盾转移到男女对立上。
又是一个知乎态度转变的问题
2017年:国男在用宏大叙事辩经
2019年:国男在用平权安慰自己
2021年:国男个人第一
旅游基本上是全家出动,所谓让妇女儿童先走其实是让你的老婆孩子先走,你在不在这个船上都会让她们先走,你要和你的老婆孩子争就争吧。
我没有老婆孩子可以争吧。
可以,但那些女人的老公孩子的父亲,为了保护老婆孩子,当然也可以阻止你。
你们讨论的都偏哪去了?
拿枪的让谁先走谁可以先走啊。
拿枪的让女人儿童先走,女人儿童鞋先走。
拿枪的让领导先走,领导先走。
拿枪的让头等舱先走,头等舱先走。
坐飞机也是头等舱先检票,先上摆渡车啊
没说让妇女孩子先上啊。
这个拿枪可以视为掌握规则,并且有能力维护规则的人。
极端情况,飞机需要紧急撤离,紧急出口只有在普通舱机翼旁边的好用,头等舱要走几步才能过来,而晚撤离可能飞机炸掉。
这个时候你喊大家等着,头等舱的乘客先滑,有人听你的才怪。
但是空警带着枪,谁敢先过来就击毙,那还是头等舱的先滑。
这个和什么权没关系,取决于暴力与规则掌握者认可的规则。
不幸,人类社会日常是权贵优先,极端情况暴力优先,而不是什么男权女权优先的问题。
关心一下现实吧。键来键去的,一个现实你们就白讨论了。
郑州暴雨,地铁如泰坦尼克号船舱一样大水漫灌。河南人选择了让妇女儿童先走。
你们说一千道一万也没用,选完了明白吗。
如果他们践踏妇女儿童自己出去了,我也会这么说,“选完了知道么”。到时候若需要反思反思,那个不是反思怪自己的事了。
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世界是什么形状的,已经被实践者塑造完成。放下键盘,你会得到更多。
这个问题是好几年前诞生的。他们互联网上表达了自己的临场胆怯,求生之愿,权责之辨,告诉世人这个时代男人不想那样,也不必那样。
我不评价这些说法的对错。因为不重要,那些言论都是事情没发生之前的预演,都是生于情绪,寄于假设,都没有发生,也没有帮助或害过谁。
而现实中,我们就是一步到位活成《读者》《意林》里编出来的绅士模样。有人把生命放天秤去塑造了现实。比键盘的每一次敲击都重。
请多关心关心现实。
因为出了事键盘是不能救你的,你今天论战赢了,我俯首称臣了,我七亿国男跪下保证危机时刻让你先走。又能如何?
出了事时,我先走了,你一个阴间灵体能把我怎么样?如果我们和某国人一样操纵了世界舆论,在你遇难的地方救狗救猫,你又能怎么样?
能救你的,不是嘴边的经文道统,而是手边的现实抉择。
就像今天,虽然嘴上绅士已经被终结。男人已经不再以泰坦尼克号为标杆。每一个男人都告诉你,你的“你爸给你塑造的粉色公主泡泡破裂了”,没人会在这个男女平等的世界里把命交给陌生的你。
但到了生死关头。如泰坦尼克号一样的绝望水线逼到胸口,那些饱受地域歧视偏见的河南男人,决定让妇女儿童先活。
“想不了那么多为什么,我还是决定这么做。”
你们还在揪着情绪讨论,他们在绝望中选完了。你们还在看着屏幕里的密闭空间崩溃,他们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你觉得社会是谁推动的,是经文,还是实干?
你觉得是什么,那就祝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它的帮助吧。
跟国外的泰坦尼克一比,就可以看出我国妇女同志的先进性和进步性。
假如你在泰坦尼克上,中国妇女压根不需要你让她们先走。
这种情况下党员先进性就体现出来了
党员要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就是说遇到危险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党的先进性教育告诉我们党性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高于人性,所以如果泰坦尼克号发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管男女党员应该先留下让其他人走,其他人里共青团员留下让群众走,这叫社会主义道德观。
前几年泰坦尼克号重新上映。
我看了下影评,不少女生很费解,她们想不通,为什么罗丝要嫁给杰克,明明有一个富豪男友并且还是个帅气暖男,这罗丝是不是脑袋不好。
于是我也重新看了一遍,感觉也怪怪的,明明20年前看的时候那么感动。
这只能说明,我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变。当然还包括很多人。
于是进一步看,基于男女平等的基础世界观而论。
为什么要让妇女先走?这从逻辑上就说不通。
既然男女平等了,为什么还要女士优先呢?
所以在如今国内女性地位空前平等的大环境下,是能够理解,我不会让妇女先走这个想法的。
这一切的原因归咎于,大家的逻辑出发点是如何的更利己。
既然杰克已经打上了屌丝的标签。
那么男女各显神通,各自逃命也理所当然。
不好意思,泰坦尼克号没有让老人孩子妇女先走,先走的是有钱人。
所以如果你是普通男人,你没资格说让妇女先走,你要是有老婆孩子,你可能得眼睁睁地看着某穿着得体的男人把你老婆孩子踹到水里登上救生船,然后你待在原地失声痛哭。
这个人也未必是仇视女性,他只是幼稚。
因为他不懂:灾难来临之时,最可怕的,不是平等的丧失,而是秩序的崩坏。在这种时候,执法者首要的目标,是保证船上的人都能遵守他第一时间制订的明确规则,千万不能让群体陷入丛林法则,更不能放任大家自己行事,否则一片混乱之下,就是同归于尽。
既然大家肯定都是自私的,那么怎样的行事原则才可以尽可能地保证秩序平稳呢?就是“反丛林法则”。你如果支持丛林法则,就等于认同力量强的人就该先走,那谁力量强该怎么定义?那结果不就是拼命争抢吗?如果你不做指导,大家更会互相打起来抢位子了。
只有你制订了一个“弱者先走”的规矩,才能有效压制大家心里“我强我先走,我牛我就抢”的动机,通过道德绑架(非贬义)的方式,让其中想先逃的强者不敢站出来闹事(因为船长说了妇女儿童先走,你一个大男人出来破坏,其他男人反而会来先杀了你),这是一种巧妙的维护秩序的手段。
如果你们不理解,我换种说法:当敌军入侵,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为什么总是叫男性参军当炮灰?因为强者保护弱者,才是秩序能够得以维持的必备前提。要是领导人去宣扬强者更该先逃命,那么这个群体,当然就作鸟兽散,最后所有人不是被敌军杀死就是当奴隶。
这跟什么狗屁骑士精神、绅士风度、女权主义半点关系都没有,某些人是黑女权黑上瘾了是不是?难道叫儿童先走就等于童权主义?这不脑残吗?
这就是在赤裸裸的人性下约束群体的一种技术,说难听点,是个心理学的战术。往大了说,生物界任何一种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都必然遵循这一法则,这是个体利己天性和种群整体延续取得平衡的最好原则。任何一个不遵循这种原则的团体,都必然走向灭亡。在国家的尺度就是国破家亡,在海难的角度就是一船人死光。
当一个男人终于意识到:
“男性身份不应当成为自己被迫害的理由,尤其是这种迫害还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和不被感谢的”。
他就会说出这些话。
大家分析的已经很好了。我在这里,不说男女平等问题,不说秩序建立的问题,也不说头等舱和三等舱生存几率的问题。我只谈一个性别原始分工的问题。
我记得有一个苏联七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就是讲苏联社会中,女性承担了远远不止一半的任务和责任的问题。与我们对男权社会的刻板认识“男人负责社会生产,女人负责家庭生产”不同,七十年代的苏联,女人既负责社会生产,也负责家庭生产。男人呢?酗酒,吹牛,个别恶劣分子还要打打老婆,导致苏联社会的女性普遍弥漫着一种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气氛。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有些诡异:这不符合我对高纬高档的刻板印象啊?这怎么听着像越南泰国非洲这种恶臭低纬区的样子?
诶,你还真别说。苏联社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还真就一直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力量,家庭生产就更别提了。而且,女性还是心甘情愿的。当然,区别在于,相比起喝酒吹牛打老婆,男性有一项更加重要——甚至比社会生产还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是什么?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送死。
说送死有点难听,但这里的送死,不仅包括自己死,更包括送德国鬼子死。那为什么不叫战争,而叫送死?那是因为,战争二字是概括不了这种经典社会分工的,只有送死能够概括。在生产生活资料的提供上,女性负担的程度比男性还要高。而男性以其更加强壮的身体和生产力,提供的核心产品是什么呢?
是安全。是被后现代社会躺着长大的孩子们认为一文不值,但在现代以及前现代社会比金子还要珍贵比钻石还要难得的东西——安全。所以,二战期间的苏联女人,即便需要进工厂干活、包揽一切家务、同时还要生孩子(在当时可是个高风险劳动),但她们仍然没有任何理由说自己辛苦。原因很简单,男人在作战,是真的死,个别年份出生的苏联男孩死亡率高达十分之九,的那种死。
到20世纪50年代,核大战的阴影仍然在笼罩,男人虽然没有正在死,但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男男女女,都对于他们的男人随时都会整批地送死这件事情深信不疑,所以这种“男人负责安全,女人负责生产”的分工仍然可以维持。可是到了70年代,这个世界眼看着就没有多大的核大战可能,而男人整天确实是在且仅在喝酒打屁,那也就不能怪苏联女人觉得自己受气了:因为她们确实就是在受气。
当然,没人喜欢战争。如果没有战争,那一个正常的国家、一群正常的人,绝不会去主动寻求战争。在没有战争的环境下,男人的死亡率变得和女人一样低,二者就算差一点,也不过就是谁高个千分之几的问题,实在没有探讨的必要。这种时候,男女之间的社会分工就要开始寻求一种新的平衡。以东亚为例,男人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绝大多数社会生产,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生产。可是人口生产这个事儿,无论如何都只能由女人承担,而人口生产又确实是一个很大劳动量和风险的事情,有一说一。这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男人发现自己当牛做马,干了那么多,受尽了委屈,也还是配不平这个人口生产。而女人潜意识里也觉得,你男人一天天的也没有死亡风险,安全这东西政府已经提供给我了,不用你提供了,凭什么让我生孩子呢?
所以最后,干脆咱俩谁也别给谁找麻烦,我也少干点,你也别生了,咱俩也省得吵架。作用在社会上,就是不可避免的生育率下降。
我说了这么多,当然不是为了说战争有多么必须。总不能为了解决男女矛盾就去发动战争吧,那可真是教科书一般的饮鸩止渴。我只是想说,男女之间的某些最原始分工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目前以男权为主导的人类社会的一大基石。如果你承认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主导地位,那你就必然要接受“男人=送死”这一基本设定。在不安全客观上发生的时候,包括而不限于外族入侵、自然灾害以及海难,男人必须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将生存权出让给女性。因为在危机时刻送死就是你掌握权力的基石。只要你身处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这个社会就必定要如此要求你。
反过来说,如果你作为一个男性个体想要在危机发生时获得与女性相同的生存权,那么这个社会,必须不能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比如北欧等国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女性军人。平时,她们在劳动上不寻求男性帮助,社会也不会对男性帮助女性提供舆论压力。战时,她们的送死优先级也不比男性更低。这样一来,这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在任何角度都不以男性作为主导的社会。
那么泰坦尼克号沉没发生在一百年前,那时的社会当然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男权社会。你用现今社会的想法去嵌套当时,肯定就是驴唇不对马嘴:一百年前的男性享受到的权力比你多太多,所以灾难发生的时候他们当然要去送死,那时的社会知道他们享有了太多的权力,所以更会逼他们去送死,不然他们凭什么享受那些权力?相比起来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舔狗,灾害发生时你自然也不必去出让你的生存权。现今的社会也知道你只不过是个舔狗,所以它相应地也并不会逼你出让生存权。
世界是公平的,只不过是以某种方式公平。
又是一个能看出知乎一年来风向转变的问题,挑食性男女平等正在消失
莫名其妙多了一堆赞,应该是这个问题火了。
那位虎扑的男性并不是针对泰坦尼克号,他只是不希望被歧视而已,很显然,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已经证明了他这篇文章是发出来是正确的,他只是表现出了人天生的求生欲,他只是和泰坦尼克号上的大部分女性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而已,就被知乎一些回答抨击,更有甚者直接称“这个人也未必是仇视女性,他只是幼稚”,人家不过在灾难之时不想让着女性,反正想活着就只能从“仇视女性”和“幼稚”之间选了呗?”更可怕的是,这仅仅还是知乎群众说的,要是换成更为激进的微博群众呢?
他的标题应该是“我不想在发生危险时,把我的生命当成女人的垫脚石,我想活着”
而这个问题下反对他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不老老实实去死,让我们很为难啊”
最可笑这个问题下反对的回答,都夹杂着对男性的道德绑架以及性别歧视,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的传播"你必须去死,你不去死就有问题"的思想,可笑的是这恰恰是这位虎扑男发出这篇文章的原因。
①“如果你的妻子孩子在船上,你希望她们离开吗?”
那么请问“如果这些女性的丈夫在船上,她们希望丈夫离开吗?”如果都是希望,为什么这位男士希望先走会被抨击呢?而女性先走则不会被抨击呢?如果泰坦尼克号的情节性别互换一下,估计就是性别歧视大片了吧?
②“你走,就有人拿枪顶着你,你可以试试”
这难道不是威胁吗?我想活着,你告诉我“你想活,就看看这杆枪,抱歉,你没有选择”,请问他的枪为什么顶在我的头上?就因为我是男的,就因为我想活着?这不就是虎扑男发文章的初衷吗?
③“为了民族的传承,为了基因可以延续下去”
你们还是把男人想得太伟大了,都TM快挂了还想着民族的传承呢?话说某权不是最讨厌传宗接代这种词了吗?怎么基因显得洋气了?
④“真正的泰坦尼克号真实死亡人数是XXX”
直接把话题都带飞了,我就想活着不被抨击,真实数据和我有鸡毛关系
⑤“强者保护弱者,女性是弱者,男性是强者,男性应该留下”
强者能有多强可以抵御死亡?面对死亡谁是强者?好,按照这个逻辑,为什么不是青壮年留下老人孩子先走?为什么不是残疾人老人先走?而是女人先走呢?莫非女人体质不如老人和残疾人吗?
我为什么说挑食性男女平等逐渐消失呢?这个词是我看某脱口秀自己瞎编的词,因为男女平等的代价则是权利责任平等,而某些群体则是和吃饭一样,这道对我有利我喜欢我多吃,这道菜对我不利赶快拿走;为什么说在消失呢?17年的回答,大多在长篇大论的批判这个虎扑男有什么错误,而19年开始有了认同他的声音,虽说不是非常多,但是有就是好事不是吗?
其实很可笑的是,明明某些群体的名言就是“大清亡了”,但是似乎对男性群体这句话不管用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