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厂(国企)来了一个南方来的老总,刚来的时候雄心壮志,折腾几年后走时感慨黑龙江这个地方人情太严重,真是啥事也办不成。后来上面又派来了个新老总,刚来表示要精简机构,减员增效,这次则打算精简二级机构和中干(毕竟老减工人的员压工人的薪没太大意思,已经榨不出多少“效益”了,而中干有钱,开的都是年薪,月薪只是象征而已,外加权利会导致有大量灰色收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了不到几个月,据说他在基层和基层部分人开会时公开抱怨:自从开始精简计划,我的手机都被打的烫手了,无时无刻我都在接电话,都有关系,都来说情。好的,我治不了你们,我没有办法,但是你们要知道,我瞧不起你们。
职工们私下讨论的是:这精简机构,一些机构是合并了,按理说这主要针对的应该就是干部,他们的工资太高了。可是,虽然一些中干(甚至有的丑闻已经不是秘密了)这次在精简后从领导位置上被撤下来,但是又得在别的部门安插一个职称待着,不能直接扫地出门,待遇还不减,顶多就是没有实权了而已。可是减员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过高待遇的支出不是吗?这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意义大概是,这次是把高薪的岗位数量节省了,等这批(年富力强)的那高薪的(原)中干们退完走完了,整个厂就可以终于节省掉这笔高额开支,达到真正的减员增效了?
东北的经济问题的本质就在这,试图只在经济基础找问题而不在上层建筑找问题是不可能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的,试图保护上层建筑不变,而只求改经济基础是不现实的。二十年前开始东北的经济基础大变样,而上层建筑却一直试图不受影响,这用马克思的理论概括就是上层建筑已经不再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了,而最终,经济基础会决定上层建筑。
这就是东北经济问题的实质,这边尚没有完成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过程(更何况上层建筑也不太想去适应,从来都是被动的被现实倒逼的一点点改但始终不想要被触及根本的改革),只要体制还是这个体制,我估计这里是啥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都救不了的,除非寄希望于这里能出现一个能力超群、无欲、一心为民的圣人领导吧?
但是,寄希望圣君贤相来救世的理想,早就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被否定了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